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家娘子萌萌哒 > 第三百九十五章 多少?

我家娘子萌萌哒 第三百九十五章 多少?

作者:土豆地瓜派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0:47:06 来源:笔趣阁

如今关于下西洋的定论是,一年一年的慢慢积攒银两,通过每年的结余去造船,以此来积攒出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

大明朝的君臣似乎对此挺有信心。

感觉只要年年像这般聚恒无事,要不了两三年就能攒出来,但夏源知晓,明年,后年可就不会像今年这么太平了,地震,旱灾,冻灾又会纷沓而来,接踵登场。

如此一看,等到大明朝真正启动下西洋的事宜,还不知要等多久。

甚至遥遥无期。

所以,要想让下西洋尽快开展,那首要做的就是搞钱,搞银子。

而数百万的银子从哪儿搞,变法,做生意,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内也根本弄不到大量的白银。

最快的方式,当然是抢,通过武力进行掠夺。

但凡对十七世纪的金融史有所了解的,都知道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来自倭国,而这其中的大头来源于一个名为石见银矿的地方,也就是夏源画圈标注必须的那片地方。

这个银矿每年能开采出多少白银?

上百吨,据记载,最高的一年产了二百吨白银,这样高光期的开采,持续了上百年。

就按照上百吨一年来算,每年产出的白银折合成两,就是三百多万两。

再加上其余的那几座银矿,那就是上千万两。

这还是倭国自身的开采和提炼技术比较落后,若是以明朝的开采和白银提炼技术,再驱使大量的人手不计成本的开采,这个数字应当能翻上一倍。

只要派兵打下来,不止是为了得到大量的银子,更重要的是,他要以此来练兵,虽说倭国离得近,但也算是海上航行了不是?

经历了登陆战的洗礼,这些士兵在往后的下西洋中必能发挥重要作用。

夏源这两天点灯熬油,在脑袋里的记忆里使劲翻阅,耗费了不知多少脑细胞,终于才绘制出这份倭国舆图。

都不知道为此掉了多少头发。

结果到了弘治皇帝嘴里,却是区区几座银矿。

这能忍吗?

夏源真想戳破皇上的那副嘴脸,让他认清自个儿是个穷逼的现实。

“陛下,如果把这几座银矿拿下来,下西洋所需的银两只需一年的开采就够了,而且还会有大量的剩余。”

朱佑樘闻言又皱眉了,方才说他是痴言疯话,只是觉得这小子不切实际,但现在,却觉得这小子是真疯了。

下西洋需要的一应银两,经过大略的估算,至少得是五六百万两,也就是说,这几座银矿一年至少得开采出七百万两的银子,如此才能有大量的剩余。

几座银矿一年开采出七百万两的银子,这可能吗?

这个念头刚浮现在脑海,就给出了答案,并被他否决,绝对不可能。

毕竟我泱泱大明的银矿,全加在一起,一年不过十万两尔尔。

朱佑樘迟迟不言,只是一个劲儿的盯着他瞧,夏源以为皇上是被这个数目给惊呆了,却不想弘治皇帝倏然转头,看着箫敬问道:“萧伴伴,我大明一年的银课有多少?”

“皇爷,一年约莫是五万两有余。”

“那几座银矿每年能开采出多少白银。”

箫敬略一回想,笑吟吟的道:“回皇爷的话,这些年能多一些,每年能有个十来万两呢。”

对话结束,弘治皇帝扭头看了夏源一眼,虽然没言语,但那眼神还有表情分明就是在说,你小子太年轻了,不懂银矿,不是说有了银矿,每年就能开采出几百万两的银子。

这是银矿,不是银山。

“陛下,倭国的银矿和我大明的银矿是不一样的。”

“有何不一样?”

“陛下,臣先冒昧问一个问题,您是不是觉得我大明的银矿是天下最大,最多的?”

听到是这么个问题,弘治皇帝想都没想便道:“那是自然。”

箫敬在一旁也接言道:“夏师傅许是都糊涂了,我大明富有四海,这银矿如何能不是最多的?”

夏源已经知晓问题出在了哪儿,华夏有银矿,跟他方才问话时所猜测的一样,以当今大明的民族自信,天朝上国的自我认同,还有对外的匮乏认知。

大明朝的皇帝、太监,包括下面的官员、以及军民百姓,肯定自然而然的认为大明朝的银矿是世界上最大,最多的。

而这最大,最多的银矿每年只能开采出十来万两,那小小倭国的几座银矿又能开采出多少?

几万两也不过顶天了吧。

但事实上,大明,或者说华夏的银矿储存量不一定是天下各国中最少的,也绝对是特别少的。

众所周知,华夏自古就是个缺金少银的国度,不止如此,还特别的缺铜。

后世的子弹,其余国家都用铜制的,华夏用钢制的。

是钢制的更好吗?

不是,铜制的更好,比钢制的要好得多,但问题是华夏造不起铜制的,铜不够用。

就这,华夏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以铜作为主要货币,银子用得很少,因为相对于银子来说,铜很多。

本就很稀缺的铜,对比银子都能多得多,管中窥豹,就能看出华夏的银储量到底有多匮乏。

“陛下,我大明朝虽然强盛无匹,富有四海,但大明朝的银矿相对其余番邦各国而言,其实很少,少的可怜。”

夏源组织着语言,试图让皇上破开虚妄的盲目自信,认清骨感的现实,“银子这个东西,不是说谁的国力强盛,谁的银矿储量就大,就多。”

“就拿番薯还有那些作物来举例,我大明物华天宝,地大物博,可却没有番薯,没有那些粮种,就连占城稻都是宋时从安南那里得来的。

安南不过蕞尔小邦,对比我大明不值一提,但人家有占城稻,我们却没有。那海外之地孤悬汪洋深处,不被世人所知,其人生性野蛮,却有着番薯,玉米,土豆这等作物,我大明依然没有,这些都能说明问题。”

朱佑樘若有所思一阵,颔首道:“听你这般一说,倒确实显得朕狂妄自大,我大明的银矿许是很少,那倭国的银矿许是很多。”

说到此,他略微停顿,转而道:“可我大明上邦之国,若为了几座银矿而轻启战端,与残暴治乱之国何异?士不可不教而征,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天下兴亡在朕一身,今岁天下承平,百姓稍得喘息之机,朕又如何能启行战乱,置军民百姓于不顾?”

夏源心里一个劲儿的呵呵,别看现在说的挺好,什么上邦之国,礼仪之邦,不可轻启战端置百姓于不顾,全是踏马的扯犊子,纯粹是利益不够大而已。

“陛下,这倭国的银矿.就比如臣用圈标注必须的那座银矿,这座银矿每年至少能开采出数百万两的银子,如果把矿里的银储量全都开采出来,至少是数亿两的白银。”

“多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