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家娘子萌萌哒 > 第三百九十章 当要务实

我家娘子萌萌哒 第三百九十章 当要务实

作者:土豆地瓜派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0:47:06 来源:笔趣阁

“陛下,如若要下西洋,八十万两怕是远远不够”

在这满殿皆是称颂的声音里,一个相当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

弘治皇帝听到这话不禁皱眉,他出了整整八十万两,可八十万两不够?还是远远不够?

那多少才够?

他看向说话的人,问道:“王卿家,你说八十万两仍远远不够?”

“陛下,非是臣危言耸听,而是确实远远不够。”

王恕雪白的胡须抖动几下,那双白眉下的眼眸看向弘治皇帝,“陛下,老臣是永乐十二年生人,从老臣出生以来,共遭逢三次郑和下西洋,前两次老臣彼时年幼,可最后一次下西洋之事是在宣德五年,宣德八年返航,那一年老臣刚中了秀才,已是到了记事知事之龄。”

“据老臣所知,这下西洋的宝船,若想阻绝海上的风浪,得以应付沿途中的意外,又能远航而归,须得造数千料的庞然巨舶。这样的宝船,一艘的造价便在数万两银子,而当年三宝太监每次出航,像如此的大船足足有数十艘,还有造价数千两乃至上万两的中型舰船数百艘。因此老臣才说,八十万两远远不够。”

这番话出口,可真是盖伦出轻语,沉默又破防。

无论是懂造船的,还是不懂造船的,都沉默了。

在场的人等,年龄都很大,都在六七十岁,但出生之时,那下西洋早已被搁置。

便是距离现今最近的一次下西洋,也是七十多年的事了,他们都不晓得这宝船的造价,也没人会去翻那些故纸堆,去查当年一艘宝船靡费多少银子。

但王恕知晓,他是场上人中最年迈的,九十岁的高龄,是永乐年间生人。

他知晓这宝船的造价,知晓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额。

弘治皇帝也不言语了,一艘宝船数万两的造价,实话说,他觉得不太敢相信。

但王恕没必要特意夸大。

而按照如此的造价,八十万两只能造出区区十数艘的宝船罢了,这还不包括操练军士,营建船厂的花费。

夏源则一直瞅着王恕这个白胡子老头,看着慈眉善目,咋是个这?

眼看事情俨然都成了,却好端端的横插一脚,先把这事定下来,等开展之后,等有了沉没成本,你再提出来也不迟。

但是他也知道,王恕说得没错,他先前派到东南亚的那艘商船,造价还花了数千两纹银,打了一个来回,船身都有了好几处的破损。

而若想出海远航,如今都是木质船,因此船必须得大,要造的结实牢靠,要用深山老林里的巨木,不然根本无法应对海上的风浪。

照如此看,若想恢复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规模,八十万两确实远远不够,这个数字翻上十倍还差不多。

但何必要恢复当年的规模?

这时,刑部尚书闵珪出口道:“那不若先造出几艘宝船下海,总归此次是寻访.”

话未说完,便被韩文打断,“若只有几艘宝船出航,何以展现我大明气魄?又如何应对海上的危难?”

“遑论,当年太宗,宣宗出航时,都是数百艘的庞大舰队,遮天蔽日,将我大明国威传扬四海,天下各国皆有闻之。

若此次我大明出航却只是区区几艘宝船,那让沿途的番邦小国看到了会作何感想?”

“他们岂不会想,我大明莫非是落魄了?”

这话当即引得不少人的赞同,便连弘治皇帝都不得不承认这话说的有道理。

曾经的郑和下西洋,虽是过去了近百年,但沿途的番邦小国,必然还记得当年大明舰队出航的盛况,数百艘大船出航,遮天蔽日,那是真正做到了布皇威于四海,宣教化于万国。

让天下各国都知晓了大明王朝这个庞然帝国的存在。

可如今出航,若是仅有十数艘宝船,依然打着大明的旗号,那沿途的国家会怎么想?

那个大明落魄了?

那个大明不行了?

在这一刻,弘治皇帝都不禁埋怨起自个儿的先祖朱棣,当初为何要组建如此庞大的一支舰队下西洋。

太宗啊太宗,您真是给儿孙朱佑樘留了个难题。

转眼之间,这满殿的君臣又沉默下来,夏源这会儿不去看王恕了,转而盯着韩文瞧,又蹦出个搅局的。

也不知是遗传,还是基因传承问题,华夏人总是顾忌这所谓的面子。

历朝历代都是这样,都在乎面子,便连到了后世依然如此。

为了撑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这等事屡见不鲜。

这该死的面子问题。

他出声道:“陛下,臣以为韩大人说的过了,以臣之见,此次出航是为寻访作物,是为我大明天下百姓之民生,是为我大明江山社稷万年计,并非夸耀国力,何必要组建如此大规模的舰队出航?臣以为,当以务实为首要。”

“夏詹事,便是务实,区区几艘宝船又能承载多少士卒,若路途国家意欲行不轨之事该如何抵抗?

还有那佛郎机国,此次下西洋,当务之事便是按着海图先找到佛郎机国,到时或是索要作物,或是问及那海外之地的下落。

但我等对其国国力如何仍不知晓,区区几艘宝船过去,遭那佛郎机国看轻了,他们岂肯告之?你先前还说,这佛郎机国对那海外之地的居民百姓大肆屠戮,可见其国民残暴不堪,若是眼见我大明的舰队兵少将寡,起了不臣之心,舰队遭遇不测又当如何?”

夏源罕见的无言以对,因为这种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欧洲各国如今正处于大航海时代,并且已经在利益的唆使下开始进行殖民了。

而且最紧要的是,欧洲刚刚经历了连年的战争,比如英法百年之战,众所周知,战争是军事科技的催化剂。

现在欧洲的军事水平,或者说火器火炮,已经全面领先了大明朝。

到时若是舰队去了欧洲,与之交涉不成,甚至不用交涉,或许这帮洋鬼子直接就会开始交战开火。

比如他记得,葡萄牙人第一次抵达大明的广东时,首先做的事就是开炮。

当然,这事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礼节性的鸣炮礼,有的说这是在试探。

可无论如何,隔着冰冷的文字,无法得知十六世纪这西方洋人的真实面目。

但通过那些殖民,奴隶贸易便可窥见一角,总归不可能是善良守序阵营。

而一旦开战,大明朝客场作战,兵力又少,自保都是个问题。

如果是规模无比庞大的舰队,至少会让这帮洋鬼子见到了之后不敢轻举妄动,至少有一战之力。

此事像是走到了死胡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