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七十六章 芦苇丛

晋坞 第七十六章 芦苇丛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5:29:30 来源:笔趣阁

一听说渡船的事情,刘曜眉毛上扬,心中一漾:看来虽然身在敌营,羊献容果然还是向着他。

“却是如何才能获得渡船?”

冉良见刘曜全无疑心,微微一笑,继续低眉作恭顺状:

“自从桓景窃取关中以来,皇后让各郡县守卫忍辱负重,保全实力,于是获得了桓景的信任。桓景那家伙似乎对皇后也颇为上心,于是从来没有疑心过皇后......”

听到”桓景对皇后颇为上心“,刘曜紧皱眉头,似乎心情忽地急躁起来:“少说废话,说计策!”

冉良佯装惶恐,战栗下拜道:

“是,是,小人这就说。

“三日之后,桓景将领大小船只数十艘,在黄河上巡游,为的无非是向我们耀武扬威,来吓阻我们渡河。不过那桓景万万想不到,船只上大多是我们匈奴人,等船只靠近蒲坂岸边之时,皇后就会让亲信趁乱斩了桓景。”

刘曜沉默片刻,忽然蹲下,抓住冉良肩膀:

“可是,我军要如何准备呢?在何地集合军队?”

冉良故作回忆状:

“在蒲坂西北,有一处苇草滩,足以埋伏下一支军马。到时候陛下可在河滩上设下埋伏,让部下在岸边接应,待船上举火为信,陛下让亲兵泅水夺船,就可以一举夺下桓景的船队主力。接着趁桓景已死,其军群龙无首,必可乘船渡河大破敌军,如是则长安可复。”

刘曜眉头舒展,拍着剑鞘,大喜道:

“好,可速泅水去对岸回报羊皇后。”

他留住冉良,好好布置了一番方略才放冉良走,再三叮嘱三日之后不要失期,冉良唯唯而去。

卜泰小心翼翼地问:“竖子可信乎?”

“不管可不可信,那印章可是献容私印。”刘曜掩饰不住喜色:“何况,就算是假消息,那无非我军白跑一趟,怕什么?而如果是真消息,那么朕就可以带着亲兵一举扭转战局了!”

“可如果晋军趁机登陆呢?帝王不该亲临险境。”

“我军防备严整,晋军就算登陆,那正是我军半渡而击的机会,卜侍中勿忧!”

于是三日之后,刘曜率精锐亲兵六千人赶至蒲坂西北黄河边的芦苇滩地。此时尚未深秋,芦苇丛只是微微发黄,依旧茂密得很,这六千精锐埋伏在芦苇丛里,除了冒出苇丛的大纛之外,简直可以说是毫无踪迹。

刘曜担心羊献容在接应时发现不了自己,还特意与冉良约定在芦苇滩边缘让军士假扮酒肆,一待船队来到,就让酒肆升起旗来。这样在芦苇丛中视线受阻的自己,也可以通过旗帜的升降来的得知外面变化。

到了未时,正是午后燥热之际,刘曜与众军士紧张地盯着苇丛边缘的酒肆。

忽地,河面上传来号角声,随后酒肆升起旗来。刘曜拨开苇丛,从中探出头来,只见河面上大舸二十余艘,小舟数十艘,浩浩荡荡地沿黄河逆流而上。

刘曜心情激动,只感觉胸脯在砰砰直跳。

“诸位听着!”他赶忙召集河滩上亲兵将领,压低声音:“桓景必在大舸之中,你们都是我从北人之中挑选的会水之人,加之各部皆是轻装,只等河面上火起,接着就可直奔大舸而去。先登者,厚赏封爵!”

话音刚落,河面上擂鼓声大作,待鼓声一毕,却传来齐整雄壮的关西调子:

“乘舟河水上,回首望长安,

汉家煊赫业,逆虏岂能攀。

两京既已获,平阳克日还。

更倚佳人侧,奏乐入恒山。”

刘曜愣了片刻,蓦然起身,向船队的方向狠狠啐了一口,又复蹲伏下来,心中又喜又怒。

喜的是桓景果然上钩,怒的是这歌可真是来者不善。

虽不知这歌是谁人所做,第二句显然就是在嘲讽汉国身为逆虏,攀附人家刘家祖业;第三句又口气不小,说什么两京已克,要直取平阳。可以说既讥讽了屠各刘氏的政权,又讥讽着刘曜自己的功业。

“这桓景附庸风雅,真是个小丑。”一旁有屠各亲卫见主上盛怒,也陪骂道。

然而这些嘲讽在刘曜看来倒是小事,关键是尾联的“佳人”是什么意思?桓景当真如此轻薄?难道桓景是在暗示羊献容!

刘曜不禁产生了一种设想:这次桓景之所以如此轻易地上钩,说是为了给河岸上的守军扬威,其实还是为了在羊献容面前显摆罢了。想到这里,不管羊献容有没有被桓景胁迫,刘曜心里都怒火中烧,恨不得手撕了桓景。

船队渐渐靠近,透过苇丛,大舸边上皆由彩带环绕,小舟摇橹在大舸之间穿梭,中央有一大舸尤为硕大,船体约是其旁边大舸的两倍有余,其上皆是彩旗飘摇,想来应该正是桓景本人所在。

当船行到河岸外约莫三百步之时,似乎是因为看懂了岸边酒肆的旗语,二十余艘大舸忽地在河面中央齐齐停下,开始向岸边苇丛而来。疑似桓景所在的大舸则稍微靠后,似乎是还有些不放心。

那艘大舸上,肯定是桓景在坐镇。如此惜命之人,今日就要葬身此地了!

刘曜心中欣喜,岸边旗语唯有羊献容知道,那么能让二十余艘大舸一齐停下靠拢,必是因为羊献容劝服了桓景,甚至让桓景亲自来到岸边送死。看来羊献容的忠心毋庸置疑,接下来就只等按先前计划,待大舸上火起,将士们一齐登船厮杀,取桓景人头,岂非易事?

“诸位听着,在接到火起信号之前,不得擅发箭矢,不得擅自出阵,以打草惊蛇。”

大舸越来越近,近到可以清晰地看见大舸上的桅杆,近到可以听见河浪拍打在船艏的声音,然而大舸上彩带锦缎屏护,看不见其后军士的行动。这时,船上复传来鼓声,这次却如同钟声一般节律,并伴随着哀怨的笙声。

正当匈奴军士感到诡异之际,一声长歌传来:

“哀哉屠各部,子弟互翦屠。

天下唯二郡,宗亲竟一夫。

漫说六万众,一朝尽荼毒。

话与未亡人,莫念河边骨。”

这些歌辞,匈奴军士一开始并不听得很真切,只是一传十,十传百,就这么在芦苇丛中传开了。

哪怕没有读过书的屠各部军士,也大致猜出来,前面两句说的是屠各部内乱,现在汉国内部互相杀戮,领土不过只有平阳、河东二郡了,而军中真正称得上宗室者,竟然只有刘曜一人而已。局势确实是危急之至。

然而真正让匈奴将士们感到不安的,是后面两句。如果第三句仅仅是诅咒,那么第四句呢?他们纷纷想起了还在长安的眷属。这几个月随着刘曜进军平阳,他们并非没有顾念过关中的家人,只是麻木地向平阳的百姓和军中营妓发泄,方才能够忘掉自己的妻儿,可是这样真能忘得掉吗?

军中士气渐渐开始不对了,哪怕是亲卫,也面露愀然之色。

“军中如何能言语,让他们闭嘴!”

刘曜气不打一处来,一方面是担心自己埋伏暴露,另一方面也是以为歌辞大不吉利,心中只觉晦气。他赶紧下令诸将整肃军纪,但还没来得及传令下去,就听见前方一声惊呼。

“起火了!”

难道船上已有号令?刘曜正兴奋地准备下令冲锋,一抬头,只见漫天的火箭好似一张火网,直直罩在芦苇丛上空。空气中焦味弥漫。

“是火攻!”

这时,匈奴士兵中眼尖的可以望见前方二十余艘大舸之上彩带已经撤下,露出了成排身着重甲的军士,他们身边是一张张奇异的大弩,方才火箭构成的火网,就来自于这种大弩的一次齐发。而现在,舸上的军士还在不断放箭,压制岸上的弓矢。

在大喜忽然转为大悲之间,刘曜还来得及下达命令:

“快放箭回击!”

可是没人响应刘曜的命令了,秋日的芦苇丛中,芦苇如干柴一般,火势一点即燃,席卷整个河岸。不需要晋军的箭雨压制,光是火势,就让岸上的匈奴军士疲于奔命,根本来不及组成阵势,更不要说什么“放箭还击”了。

这时,晋军的小舟见匈奴人阵型散乱,也从大舸之后窜出,向河岸抵近射击。

这些匈奴精锐在苇丛中丢盔弃甲,自相践踏。要么往芦苇丛外逃跑,部分被晋军交织的箭雨射死,也有往水中逃跑的,很快就被晋军的小舟拦截,俘获。而没来得及逃跑的,就葬身在了火海之中。

刘曜此时焦头烂额,还想继续组织阵势,可局势哪里还控制得住!他自己也早就被左右脱去盔甲,环护着向芦苇丛外岸上逃跑。在几个随从中箭后,他方才逃到远离弓箭射程之外的岸上坐下,呆呆地望着燃烧着的战场。

望着四散奔逃的军士,他简直要发狂了:难道是桓景识破了自己的计策?那么羊献容岂不是危险了?

“陛下,请尽快离开此地。”

“不,朕要留下来殿后,你们快带人撤离!”

他根本不是想着怎么殿后,而是还没从刚刚的惊讶中回过神来。眼见那艘河面上最为庞大的大舸渐渐靠拢岸边,他猜测,桓景或许有话要和他说。

这时,大舸果然在被烧焦的芦苇丛前调转船身,将船头对准岸边,嘲讽似地演奏着轻快喜悦的丝竹之乐。待停稳之后,船上撤下帷幔,却露出甲板之上一群军士在起舞,而甲板的另一端,则是一男一女在对饮。

刘曜擦着眼睛,不敢相信地看着船上——那一男一女,莫非正是桓景和羊献容?他努力劝说自己,那一定只是一个歌姬,而不是什么羊献容!

待甲板上晋军军士舞毕,他们在甲板上排成一排,用全力向岸上大呼:

“为安定关中士庶,晋司州刺史桓景,与故惠帝皇后羊献容,于今日在黄河上盟誓,互结姻亲。正值大喜之日,诚邀匈奴大单于刘曜来船上共饮!”

“诚邀匈奴大单于刘曜来船上共饮!”

“诚邀匈奴大单于刘曜来船上共饮!”

甲板上军士大呼三遍,随即大笑,恍惚之中,船上的桓景和羊献容好像也在相对大笑。刘曜怒火攻心,努力挣脱旁人的束缚,还想要跑回芦苇丛,拈弓搭箭射向桓景,可是才迈开几步路就跌倒了。

愤怒、羞辱、悔恨还有被欺骗的感觉堵在心头。他咳嗽一声,一股鲜血从嘴中吐出来。

左右侍卫赶紧上前,在他晕过去之前抬着他离开了战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