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七十一章 去建康

晋坞 第七十一章 去建康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5:29:30 来源:笔趣阁

在陈午收到石勒攻克枋头消息的同时,桓景在谯城也收到了斥候的情报。虽说枋头距离谯城有千余里的路程,但凭借四通八达的商队,石勒攻破枋头城的消息还是很快被探子注意到,并通过斥候骑马接力传至谯城。

谯城百姓听闻这一消息,都颇为惊慌,又兼桓景正在进行土断,不少豪族都向南奔逃,桓景巴不得他们逃跑,又可以空出不少无主的土地。

而寒族和刚刚安置的流民知道自己无处可逃,只能紧紧守住脚下的土地,反而更加踊跃地加入桓景的队伍,一时报名参军者无数。桓景暂时还供不起那么多军队,只能先将他们分配去开垦荒废的农田。

作为穿越者,他心里倒是一点儿也不慌,毕竟早就知道石勒之后是要去更北方发展的。何况即使没有原时空的知识,先前张宾也向他透过底,说自己会劝导石勒在邺城一代建立根据地,所以虽然石勒攻陷了枋头,但一时半会儿是不会再回到豫州了。

甚至如果完全从实际利益上看,不考虑大义名分,石勒的胜利对自己反而是个好消息。毕竟自己先前还在准备抵御陈午可能的进攻,这下陈午必然将兵力调往北面防备石勒,自己的兵力又可以空出来,以备即将到来的秋收农忙。

这天午后,桓景又考察完一队将要出发去陈郡开荒的流民后,实在是困倦之至,正想躺在竹椅上小憩,一声“内史”打断了他。

又有什么事情?他本来微闭的双眼艰难地睁开:“有什么事情么?”

“内史,城外有一个文士要见你。他说什么自己是刘琨的使者,想前往建康,只是现在谯城拜会故人。只是我寻遍他身上也没有找到凭证,恐是陈午的细作,所以暂时拦在城外。”一个显然是新加入的军士前来报告。

刘琨的使者?难道又是温峤不成?但为啥凭证也不带一个,未免太过孟浪了。桓景一下来了精神,就跟着那军士径往谯城北门而来。

来到城门处一看,此人胡子拉揸,衣衫褴褛,简直如要饭的一般,也无怪乎那新兵会把他拦在门外。但那邋遢外表下的清秀面庞显然是温峤无疑。

“太真!你为何如此狼狈?刘使君不给你配一个使团么?”桓景一把挽过温峤的手。

“本来是有个使团的,但被打劫一番后,逃的逃,散的散,就剩我一个人了。”

温峤用平静的语调细细叙述起了来时的经过,却是一场惊醒动魄的旅程。

原来温峤先从晋阳出发,经刘演驻守的邺城,从离枋头不远的棘津渡河。结果刚刚渡河不久,驻守枋头的向冰部就遭到惨败,温峤的使团也被向冰的溃兵拦路抢劫。

“当初刘公就不该为了面子配一个使团,在这乱世未免过于显眼了,面对溃兵我们就是一块肥肉,焉有不打劫的道理。幸亏那些人还只是抢了财物,顾忌刘公的威名,所以并未害我们的性命。

“只是随行之人皆是贪生怕死之辈,都逃往邺城去了。我只是换了一身乞丐的衣服,随流民南下也算顺利来到了谯城,毕竟是刘公的使命,不可不为。只是在流亡途中,凭证也随着财物遗失了。”

“那么刘公的使命是什么呢?”桓景不禁好奇。

“不过是近来晋阳方面出了一些危机,还算上天保佑,暂时没有大事。刘公就派我去江东报个平安罢了。”

“仅仅是报个平安,有那么重要么?”桓景心中感到疑惑。

“神州陆沉,江东皆以为北方事不可为,所以偏安一隅。我去江东,就是告知那些士人,刘公尚在晋阳坚守孤城,诸君也不可妄自菲薄,一定要勉力北伐。”

望着温峤坚定地目光,桓景心生敬意,不自觉地欠了欠身子。

“那么,刘使君还好么?”

温峤轻叹一声:“晋阳的年景一年比一年差。刘公素奢豪,喜声色,自去年洛阳城破之后,更是只能凭借音乐才能暂时打起精神。这情有可原,但刘公做得有些过分了。”

原来在上次温峤出使江东的时候,刘琨宠信音乐家徐润。手下重将令狐盛屡次劝谏,刘琨竟然听信徐润的谗言,杀了令狐盛,令狐盛之子令狐泥也只得叛逃汉国。

“令狐一家素为南线的重将,知我虚实。此人一去,恐晋阳大祸不远了。我虽然几次劝谏刘公防备南线,但是刘公嫌我烦,就给我一个出使江东的差事。”

桓景不禁感叹,刘琨史上所谓的“长于怀抚,短于控御”原来竟是这样,不能分辨小人君子,也怪不得他最终会失败。这并不只是时运不济,也是因为能力所限啊。当然,刘琨后来的遭遇还不能告诉温峤。

在他们交谈之时,一骑斥候自北而来,打断了温峤的叙述,带来了一封书简。桓景拆开一看,原来是郗鉴所书。

“谯国桓内史启:

“石勒陷枋头,军势复振,此贼若复起于中原,则华夏无宁日。陈午名为陈留内史,实牧兖州,内不能统诸部,外不能御胡虏。张平暗弱,性酷虐,先为石勒前驱,复劫掠百姓,亦不足为豫州之主。长安自顾不暇,不得已而用此二人以壮声势,实为乱命也。是以中原无人,豫兖复忧矣!

“内史起义兵于谯国,内有军将齐心,外有琅琊王以为援,足以牧豫州之地。若内史辞以年资尚浅,威信未立,亦可寻年高德劭者以为刺史,自居司马之位。

“此危急存亡之秋,忠臣义士奋发之时,宜决断从速,不宜徘徊空谈,使胡虏坐大,悔无及也。鉴顿首。”

看来郗鉴也获知了石勒夺取枋头的消息,现在写信劝桓景要么自立为豫州之主,要么扶持一个豫州刺史,这样方能统合豫州的民心。

郗鉴说得没错,豫州兖州各势力必须有一个首领,不能再这样乱下去了。一旦石勒在河北站稳了脚跟,那么中原的小诸侯们都不是对手。

但是自己如果自立为豫州刺史,一方面没有经过任何人认可,必然走到长安朝廷的对立面;另一方面枪打出头鸟,自己也势必成为周围各势力围攻的对象。恐怕石勒还没有发展起来,自己就先被周围势力攻灭了。

像郗鉴所说,去找一个年高德邵者做豫州刺史,自己实际把握豫州的军事,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说出了声:

“可是去哪里找这样的人呢?”

“什么人?”像看出了桓景眼中的焦虑一样,温峤立刻反问道。

桓景只得将自己的考虑向温峤描述了一番。温峤微微一笑:

“这样的人在中原或许难得一见,但江东或许并不稀罕。”

原来温峤正好要去江东一趟,于是立刻想到可以从江东士人之中择取善者作为头领,然后借着正牌豫州刺史的名义来进取豫州。

“这样一方面可以笼络士人的人心,另一方面即使失败,也能全身而退,将责任全部推到那人身上。”温峤解释道:“先前谯郡太守夏侯焘,听说就是内史您所扶立。这样看来,内史对于立傀儡这种事情,想必也是轻车熟路了。”

这话虽然直,但确实将桓景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只是你怎么知道,去江东找到那人,就能保举他为豫州刺史呢?”

温峤撇着嘴笑了:

“长安的行台虽然自谓正统,但是琅琊王亦有表奏的权力。琅琊王和长安行台貌合神离,必然不愿意豫州和兖州落到长安行台的手中。

“所以我们只要征得琅琊王的同意,得到豫州刺史的任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讨平张平了。而且高平的那个郗鉴,我们也可以请求琅琊王表他为兖州刺史,吸引陈午的注意。”

“甚善!”

陈午、张平都是得到了长安行台的认可,才从流民帅摇身一变成为地方大员,只是自己再要找长安行台恐怕已经晚了。完全倒向司马睿一方,才能在大义名分上和陈张分庭抗礼。

何况现在张平已经失败,而陈午自顾不暇,正是可以抽身离开的时机,再要晚些时候,等石勒完全离开兖州,陈午准备南下,就再也来不及了。

于是五天之内,桓景将谯地外事尽数托付给桓宣,内事则托付给卞壸,桓彝居中协调。

大局已定,他赶紧携温峤沿水路顺淮河而下,火速前往建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