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与北京、保定合称“北方三雄镇”。三国时代的常胜将军赵云便诞生于常山郡真定县。
《史记·孝武本纪》载:“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攻克后燕国都中山(今定州),灭掉后燕,第二年,他来到常山郡城真定(东垣)。
兴致勃勃地登临北望,看到隔河相对的城市,听到该城名叫“安乐垒”,不禁赞叹:安乐,多么美妙的名字。心中不由一动,一个念头冒出:将常山郡治移到安乐垒。
帝王一言九鼎,常山郡一下子就和做了数百年的中心城治真定(东垣)挥手告别,渡河北去了,在安乐垒安营扎寨。
安乐垒不仅取代了真定城的中心地位,而且连城名也沿袭了去。
这里还有“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之说,系出于宋、元时代的北方民谚。“花花真定府”,“花花”即“华华”,《广韵·麻韵》“花,华俗,今通用”《广雅·释草》“花,华也”,全句犹言繁华的真(正)定府。
真定人才辈出。赵佗、赵云、范仲淹等等,不光出才子还出佳人,像三国时期薛灵芸,被曹丕看中,15岁就纳为贵妃。皇帝派3000将士拿着聘礼浩浩荡荡到真定迎娶。
周朝杨淑妃,张贵妃,宋朝元德李太后,明代神宗吴才人等。
大明初年,建文帝朱允炆削藩过程中残杀诸侯王的行为,激怒了燕王朱棣。朱棣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南下,自称“靖难”。
明成祖首先牢控北平四周地区。明惠帝就派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兵讨燕。建文元年八月,耿炳文率王师至真定,号称大军三十万,并布军于河间、鄚州(今任丘市鄚州镇)、雄县。
当时,燕王军队只有数万,双方兵力悬殊。但朱棣熟悉河北地形,发挥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主动出击,各个击破。
燕将张玉率军至涿州(今涿州市),屯楼桑村,乘南军不备,渡白沟河(今雄县西北)围雄县“缘城而上”全歼南军9000人。
鄚州南军急忙出援,行至月样桥,被预先埋伏的燕军击败,南军将士多溺死,燕军拔鄚州城,乘胜直趋真定。
耿炳文的部将张保在真定一战,临阵投降了燕王。朱棣掌握了南军的虚实,耿炳文虽号称30万大军,实际只有13万人。
朱棣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佯装失败。耿炳文率部北跨滹沱河,欲驻在真定城西北至西山一带。
正在调动之际,朱棣率精骑数十,绕过城西南,利用南军大规模拥挤渡河的时机,燕王军队突然南北夹击,耿炳文急促出城迎战。
但不敌燕军夹击,南军被“斩首三万余级,积尸塞城壕,溺死滹沱河者无”,而燕军“获马二万余匹,俘降数万”。经这一战,双方各有得失,燕军攻城三日不下,暂且还归北平。
耿炳文在真定大败后,被建文帝诏回南京,另派李景隆取而代。
明末的真定卫、神武右卫,大量的卫所驻军和军屯军丁,在真定府及其周边州县建造了大批军营、军屯、官庄、关城。
驻守官兵世代居住,形成了遍及各地的军事设施。而且按照明代兵志,因为军屯卫所驻军皆为世籍,因此可以携带家眷,世代为军役。
同时白莲教在大明势众,有教派17支。明万历时王森教主,原籍蓟州,“做皮匠生理”。自称曾遇妖狐,因受伤,口吐人言求救于王森,“遂断其尾相谢”。
据传,不限人龄,“令人闻异香,皆愿归附”,于是王森始创闻香教,自为教主,远近响应。
万历中期,该教已传于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在北直隶,以永平府、顺天府、河间府、真定府、广平府的教徒居多。王森死后,真定武邑人于弘志等继续传教活动。
明万历末年,真定府饶阳人周印创建了属闻香教派的“棒棰会”,于弘志入会并作一名首领。参加这一组织的人有智者、有勇者、有技力者、有散财结死士者,卖地卖田,买马买铁,值需时动耳。
刘洋这个教主,并没有得到真定府的白莲教认可,他就先派李岩和刘铁蛋去和当地教派的人联系。
他希望收服白莲教真定当地的人,最差也要达成合作,这样回军的时候毕竟方便。
刘洋任务下发后,李岩和刘铁蛋就开始带着两个白莲教徒找。
果然很容易就找到了,有旗帜在空中飘荡,上写白莲教。走了没有两步,李岩他们就被一群穿着大红色棉袄的凶悍的汉子给包围了。
看着这些人手里拿着长枪,表情肃穆,看着他们,李岩高声说道,“真空家乡,无声老母”。
领头的汉子皱着眉头说道:“你从哪来的,我怎么没见过你。你要说不清,那就对不起了,现在跟我见我们教主去。”
李岩忙上前,解释他们是从定边来的白莲教,准备去北京,路过这,来拜访一下同是白莲教的真定教主。
这时候从领头的人,后面走过一个老头,打量了李岩一会,问道:“定边花马池?去北京?找我们教主什么事?”
一个白莲教徒露出了微笑,朗声说道:“大爷,我们是奉命来的,我们教主也来到真定了,想约你们教主聊聊。谈谈合作啥的,没其他意思,就是路过。”
老头有点不信:“定边花马池离真定府足足有千里里之遥,你们莫非长了翅膀飞到这里来的?至于见我们教主,也可以,你先说清来历。”
领头壮汉也也插话:“刘先生,我看这厮八成是后金的细作,还是杀了他以绝后患吧。现在真定不太平啊。”
老头不快的说道:“小虎,别天天杀杀的,教主天天教育你们,不要滥杀无辜。”
壮汉只好站在一边,拿眼睛瞪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