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家与准噶尔汗国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这场战争一打就是多年。
可以说,准噶尔部落与种花家的战争打了整个西征。而与种花家不同的是,明朝时期西北问题并不是很严峻。
虽然有一句谶语是说“明起于东南,亡于西北”。但陕西农民起义属于明朝内部问题,只不过是刚好从西北起兵罢了。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其实还是边疆概念不同。
明朝是朱元璋建立的政权,核心控制地区是汉地十八省。所有边疆地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朝都没有什么心思治理。
明王朝是典型的汉人王朝思维。所以,无论是汉朝、唐朝和明朝,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主要还是以削弱为主。
也就是说,只要这些游牧民族不具备攻击长城防线的能力就可以了。而对于游牧民族的管理,主要还是采用分化的方式。
比如汉朝利用南匈奴牵制北匈奴,唐朝更是以胡制胡。而明朝也是采取羁縻统治的方式。
就是以经济控制为主,一旦游牧民族打到长城沿线,击退之后就进行经济封锁,当对方经济崩溃之后,再辅助以军事打击。无论是明成祖五征蒙古还是成化犁庭,都不是明朝常用的方式。
这套方针的好处就是节约成本,可以把游牧民族控制在无法对明王朝造成威胁的程度。
但坏处就是一旦失手就容易让对手做大。而这也是中原王朝经常会犯的错误。比如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后,为了镇压国内叛军,大量兵力从边疆调往内地,最终造成游牧民族崛起。
回鹘和吐蕃的强大,让元气大伤的唐朝无法控制。而明朝也是一样的情况。由于李成梁对女真各部的忽视,当辽东各部调往朝鲜参战时,建州女真逐渐做大做强,最终建立清朝。
正如赵匡胤惧怕武将造反,明王朝在统一汉地之后,就吸取了历朝历代只采用削弱少数民族而并没有实行有效管理的教训。
对各个少数民族地区采取拉拢和军事威胁并用的方针。比如对蒙古各部就是采用开市、宗教和军事征服三种手段。
朱元璋赶跑元顺帝建立明朝之后,整个蒙古高原在短暂统一之后,就陷入了分裂之中。
直到瓦剌强盛,才建立了一个相对统一的蒙古部落。但这种统一非常短暂,随着也先被刺杀,蒙古高原再度陷入了混乱。
而明朝西北边疆威胁并不大,明军重点驻守的嘉峪关常年无战事。再加上明朝一直采取分化蒙古各部的策略。因此,明朝与蒙古一般就是小打小闹。
蒙古再怎么闹腾也不可能在长城以内站稳脚跟。而且蒙古黄金家族与明朝从某种程度讲是属于平等地位的。黄金家族继承的就是北元,明朝本身也对那片地方没有太大的兴趣。
但是这个形势到了种花家就不一样了。蒙古的正统就是黄金家族,但准噶尔部并不是黄金家族的血统。
准噶尔部落的祖先是也先。也先在被刺杀之后,准格尔部脱离了蒙古高原来到了西北老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准格尔部与藏人保持良好关系,最终逐渐强大起来。
到了四王子时期,准噶尔部落迎来了最强状态。准格尔部很快统一了自己的厄鲁特蒙古,并很快完成了西北地区的统一。
统一西北的准噶尔部落并不满足,随后又北征打败了漠北的喀尔喀蒙古。此时的准格尔部疆域广阔,远不是明朝时期各个松散的蒙古部落能比的。
而此时的种花家情况并不好。虽然统一了传统河套草原和部分漠南草原漠北蒙古,但是外部压力仍然很强大。
此时社会各个阶层仍然不稳定。东南还有后金和明朝虎视眈眈。后金联合科尔沁部落曾经封锁义州,差点攻下。
由于重骑兵的劣势,种花家一直不敢轻视后金。而且此时种花家刚刚平定了喀尔喀部落,如果准噶尔部落东征,种花家在河套草原的统治肯定会土崩瓦解,这还只是其一。
准噶尔部落在赶跑喀尔喀西部之后,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种花家老家的安全。种花家对于西北极为看重,绝对不可能放任准噶尔部落继续向东进攻。
而另一方面,草原的形势也不好。因为蒙古各部大多见风使舵,如果在军事压力下倒向四王子,种花家将被困在河套草原。
漠北的喀尔喀部落蒙古是种花家地盘不假,但那是建立在种花家足够强大的基础上的。
更重要的是种花家与明朝不同,传统汉地是明朝的核心地区,但种花家的老家在河套草原。一旦有一次失败,种花家就很可能走黄金家族的老路,会在内外夹击下灭亡。
比黄金家族更危险的是,种花家在草原无依无靠,不可能像黄金家族那样还能靠血脉建立部落。
可以说,种花家的形势比北元时期要严峻一万倍。所以,一定要集中力量灭掉准噶尔部落。
而准噶尔部落这一头,也不能停下自己征服的步伐。四王子面临的问题跟他的祖先也先没有太大的区别。
蒙古部落还是一如既往的一盘散沙。四王子也是跟也先一样,利用武力和利益才把他们团结在一起。而且他的首领身份存在法理问题。
准噶尔部落的继承人应该是他的侄子,四王子完全是非法继位。无论是蒙古各部还是准噶尔部落内部,都不是铁板一块。只有继续让这些人享受到战争的红利,他们才能跟着走。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种花家与准噶尔部落部必须有一场对决。这场对决一打就是十多年。这其中既有胜利也有惨败。
虽然种花家在外迷惑了后金和明朝,但远没有明朝安逸。最终在后金征战明朝和朝鲜时,刘洋抓住机会西征。没有了准噶尔部落的威胁,种花家才能安心东进,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