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天聪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后金使臣一行抵达朝鲜首都汉城。
后金八旗旗主及漠南蒙古台吉给朝鲜国王的书信各一封,朝鲜官员以不合规矩为由拒绝。
英俄尔岱便口头要求朝鲜为皇太极劝进。此言一出,朝鲜上下哗然,成均馆儒生金寿弘率138人联名上疏,请求“斩虏使、焚虏书”。
仁祖虽不至于如此极端,但也不接见后金使臣,只让后金使臣去议政府议事,并派兵昼夜防守。
英俄尔岱等人担心留在朝鲜有性命之忧,赶紧抢了朝鲜人的马匹,夺门撤走,途中观者塞路,群童或掷瓦以辱之。
仁祖一面派人追上英俄尔岱,递交答复,表示后金的要求是朝鲜“不敢闻之语”。
一面于三月一日向朝鲜八道下达以“绝和备御”为要旨的谕书。英俄尔岱接受这些文件,回国后呈给皇太极。后金众臣建议讨伐朝鲜,皇太极则指示继续交涉。
随后,朝鲜春信使罗德宪、李廓来到盛京。皇太极于四月十一日举行登极大典,宣布建元崇德、国号大清。罗德宪、李廓在大典上拒绝向皇太极跪拜,皇太极没有问罪他们,只在十五日将他们礼送出境。
皇太极给他们一封国书,自称“大清皇帝”,称朝鲜为“尔国”。回顾历史恩怨,驳斥朝鲜巧言饰非,讽刺朝鲜对明的愚忠,最后要求朝鲜国王立即送子弟为人质,否则将兴师问罪。
罗、李两人在进入朝鲜前丢弃该国书,但誊写内容呈给仁祖。朝鲜再次举国哗然。
六月十七日,仁祖向清朝发出“檄书”,强调“败盟”责任在清方,两国关系濒临破裂。
此时皇太极尚未入侵朝鲜,因为他正派军队入侵明朝。
崇德元年五月,皇太极派阿济格等领兵攻打明军,这是第一次入口之战。俘人畜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生擒总兵巢丕昌。
十月,征明大军凯旋,皇太极就着手筹划出征朝鲜,并派人前往蒙古会盟。查户口、编牛录,抽调外藩蒙古之兵力从征。
皇太极亲征朝鲜的目的,从政治上来说,是通过亲自降服号称“小中华”的朝鲜来树立自己的正统性。
从军事上来说,是解除攻打明朝的后顾之忧。
从经济上来说,当时清朝粮食歉收,皇太极希望通过征服朝鲜来确保物资供应。
而朝鲜内部也分化为金尚宪、洪翼汉为代表的斥和派和金瑬、崔鸣吉为代表的主和派。
前者占绝大多数,以台谏官员为主,后者则以仁祖反正功臣为主,两派争论不休。
仁祖起初偏向斥和派,后来在崔鸣吉的反复劝谏下倾向“守和”,按照崔鸣吉的建议派遣译官去清朝,沟通缓和双边关系,力图维持兄弟之国。
十月,译使朴仁范等所携国书被皇太极拒绝接受,随后对朝鲜下最后通牒,要求十一月二十五日前送来王子,更定和议,否则将大举东抢。
仁祖痛苦地说:“欲为守御之备,则形势如此。欲为羁縻之策,则名士辈皆曰不可。贼来而已,将如之何?”
最终,仁祖顶住朝中斥和派的压力,又派朴兰英出使清朝。不巧的是在北上途中,丙子之役就爆发了。
崇祯九年十一月十九日,皇太极命兵部贝勒岳托,召集众臣于笃恭殿,宣布将亲征朝鲜,以惩其“败盟逆命”之罪。
每牛录各选骑兵15人、步兵10人、护军7人、共甲32副。石廷柱汉军每甲士1人箭50枝,甲12人备长枪1杆,2牛录备云梯、挨牌各1副,并携半月行粮,于二十九日集合。
十一月二十五日(冬至),皇太极祭告天地、太庙。列举了朝鲜在萨尔浒之战时“助明来侵”,在辽沈之战后“招诱辽民”,在丁卯之役后“屡败盟誓”等罪状。
十二月一日,外藩蒙古的兵马赶到盛京会合,参与讨伐朝鲜。
皇太极安排郑亲王济尔哈朗留守盛京,武英郡王阿济格驻牛庄、饶余贝勒阿巴泰驻海城,以防备明军。
翌日,皇太极誓师,正式出发。其部署如下:
第一队户部承政马福塔、前锋大臣劳萨,前锋300人。
第二队豫亲王多铎、贝子硕讬、贝子尼堪,护军1000人。
第三队贝勒岳托、超品公扬古利,3000人。
十二月三日,马福塔、劳萨等率领300名伪装成商人的清军率先从沙河出发。
十二月八日,这支清军渡过结冰的鸭绿江,揭开了丙子之役的序幕。
朝鲜军龟缩山城,不敢阻截,致使清军前锋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如入无人之境。
十二月十二日,朝鲜朝廷接到义州府尹林庆业惊呼鸭绿江边“贼兵弥漫”的急报,但未引起足够重视,判断清军在边境耀武扬威的“胁和之计。
十二月十三日,都元帅金自点驰启:“贼兵已到安州。”朝鲜仁祖这才紧急召见大臣,商讨对策。
领议政金瑬主张火速征兵,并请仁祖临幸江华岛。但仁祖还是认为清军不会深入,金瑬坚持请求,仁祖才勉强答应,但不同意世子分朝。同时夺情起复沈器远为留都大将,留守汉城。
十二月十四日,清军前锋已过开城,仁祖终于“定去邠”之议,安排金瑬之子金庆征、李敏求等护送世子嫔姜氏和凤林、麟坪两大君以及庙社神主先行出发。
史称其时“上下皇皇,罔知所为,都城士大夫扶老携幼,哭声载路”。
未时,仁祖及昭显世子等出发前往江华岛,刚到崇礼门,就听说清军前锋已抵达汉城西郊。朝鲜训练都监李兴业率领的80多人的小股骑兵被清军击败。
吏曹判书崔鸣吉请求去清营周旋,仁祖同意。崔鸣吉和都承旨李景稷便设宴欢迎马福塔、劳萨等。仁祖一行趁机转进,汉城南四十里的南汉山城。
翌日清晨,仁祖在金瑬等人的劝说下打算从南汉山城前往江华岛。然而风雪甚紧,一路颠仆,被迫折返南汉山城。
其后仁祖担心中途被清军俘虏,听从南汉山城守御使李时白的建议,不再考虑逃往江华岛,决定死守南汉山城。
南汉山城防守部署是:
训练大将申景禛,负责东城望月台。
总戎使具宏,负责南城。
守御使李时白,负责西城。
军器寺提调李曙,负责北城。
十二月十五日,崔鸣吉从清营回来,转告了马福塔等提出的王弟与大臣为人质的议和条件。于是仁祖派远房王族李偁冒充王弟、刑曹判书沈諿作为大臣前往清营。
清军逼问两人是否是真王弟、真大臣时,沈諿不敢回答,遂被清军识破。朝鲜使臣朴兰英坚称二人为真,为清军所杀,清军扬言必须送出世子才能议和。
十二月十七日,仁祖派左议政洪瑞凤、户曹判书金荩国、都承旨李景稷前往清营,清方还是坚持必须世子出来当人质,仁祖本有意答应。
但遭到礼曹判书金尚宪、驸马东阳尉申翊圣和台谏两司为首的斥和派官员的坚决反对而未果,双方首次交涉就此破裂。
十二月十六日,皇太极紧接着派遣的多铎、岳托等人所率部队与马福塔会师,初步包围南汉山城,“立栅困之”。
仁祖面对这种局面痛心疾首,曾哭着对群臣说:“三百年血诚事大,受恩深重,而逢废朝时所未有之事,诸卿诸卿,此何为哉?居人君之位、行人君之事者,今十四年矣。岂料终归犬羊禽兽也哉?诸卿诸卿,奈何奈何!”
十二月十八日,仁祖出行宫南门,颁布教书,宣布“君臣上下,同守一城,和议已绝,唯有战耳”,正式确立了“战守”的方针。
其后他拒绝了清军使者的和谈要求,并主张趁清军尚未完成包围之际“宜一番决战”。
从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九日,朝鲜军屡次出城作战。
初七日,清军战胜朝鲜全罗、忠清两道援军,南汉山城“势穷情迫”,称臣请罪。
皇太极要求严惩朝鲜挑起衅端的大臣,同时造船发兵攻入江华岛,获朝鲜王妃、王子及阁臣等人。
三十日,李倧亲至皇太极面前伏地请罪,史称“丁丑下城”。举行受降仪式后,当即留下其长子及次子为质,其余被俘妻子家口二百余人遣送还京。
二月初二日,皇太极自朝鲜班师。从此清朝代替明朝把朝鲜变成了藩属。朝鲜对清朝由以前的兄弟之称,更执藩臣之礼。
不久阿济格领兵攻克皮岛,斩明将沈世魁等,彻底解除了攻向关内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