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好事?现在怎么补货?老高这个废物根本研制不出那个二号牙膏,我给他给气得,哎哟--哎哟--”赵夫人一激动又捂住胸口呻吟起来。
“夫人,别激动、别激动。”孙掌柜连忙劝说东家冷静,“再不行,我们还可以叫那个丫头送货来嘛?”
运了半天的气,赵夫人才搭话:“叫那个丫头,终归不是长远之计,而且她也无法大量供货,配方还是掌握在我们手里好。”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现在不是没办法嘛,要不,咱们再花点钱把这个二号牙膏也买断?”
“那她以后要是再来一个三号牙膏呢?”
“这?”孙掌柜词穷了,“依夫人之见?”
“你看看这个东西?”赵夫人示意丫鬟把一份东西交给孙掌柜。
接过丫鬟递过来的几张纸,孙掌柜细细地看了起来:
这是一份记录了闻香兄妹俩个人、亲族以及周遭人情世故的文字,简简单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赵夫人已经把闻香兄妹俩的底细查了一个底朝天,包括最近发生的“攒典”被黑事件。
“夫人,这是何意?”
“通盘看他们一家子的情况,包括那个闻家村,怎么都不像是有能制作出牙膏这个东西的人,这个丫头有点古怪。”
“那个闻丫头确实胆大包天,又心细如发,一点都不像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村姑。”孙掌柜沉吟半晌又道:
“不过,单从这份东西来看,这对兄妹俩什么背景都没有,也没什么特别之处,除了那个哥哥善稼穑,还得了官府赐予的上农称号以外。”
“呵呵,可惜啊,”赵夫人幸灾乐祸道,“他那个攒典还被亲族抢了去,我看他们未必能在闻家村继续待下去,你去和他们对接看看。”
“是。”
“咱们再买断二号牙膏是可以,但是,我不想被一个丫头牵着鼻子走,主动权必须在我们手上,你这样┈┈”赵夫人密授机宜。
在城南县养病十天后,闻道兄妹俩终于要启程回闻家村,令人惊讶的是,陪了他们十天的无为道人留下一封信后不辞而别。
信上只有一句话:“急事离开,后会有期,无为留言。”
看完这封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辞别信,不知道为什么,闻香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闻信早早就来接人了,他一进门就看到一桌子的大包小包,除了几大包的药以外,还有各种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他甚至看到笔纸砚墨。
看着一脸平静的闻道和开心的闻香,闻信心想:四弟一家原来是这么大手大脚的吗?他想说些什么了但最终又什么都没说,默默地把东西都搬到车上。
三人顺利回到闻家村,闻家村还是那样平静祥和,阡陌交错、炊烟袅袅、鸡鸣狗吠;只是村头少了一群八卦,现在正是大家热火朝天备战春耕的时候。
闻道兄妹俩刚进屋,东西还没收拾利落,闻仲就闻风而至,伯侄间两目相对无语、唯有泪千行。
“道儿,你怎么瘦了这么多?”
“大伯,侄儿惭愧,让您担心了。”
“唉,快躺下休息吧。”闻仲强行把闻道按到床上,非要他躺下,又关心地问:“现在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挺好的,没什么不舒服。”
其实,闻道的身体已经恢复得七七八八,除了有一些大病一场之后的虚弱感以外,已无大碍。
但回到熟悉的闻家村、见到熟悉的面孔,免不了有些许感慨,又仿如隔世。
伯侄之间闲话了几句,闻仲便提起春耕的事情:“你们家的地,我已经让老二和老三去翻耕过了,至于育苗嘛,我倒不放心他们,还得你们自己来。”
“是,多谢大伯。”
“哎,谢什么谢,都是自家人,你只管好好养病,要不我叫老二过来,你指导他育苗就行了,免得累着。”
“不用、不用,已经给大伯添了许多麻烦了,剩下的活,我们自己来就好了。”闻道连忙摆手。
“那也行,总之,你们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和大伯说,知道吗?二丫头。”
“是,大伯。”闻香脆生生答应。
“行,那你们好好休息,我先走了。”闻仲又叮嘱了兄妹俩一番才离开。
等大伯的身影消失后,闻香才回屋:“哥,那个社长的事情,你怎么没和大伯说?”
“我怕大伯会不高兴,干脆就不说了。”
“也好,反正咱们没兴趣,干脆就不理这一茬。”
“嗯。”
“哥,明天咱们就开始育苗吧,这一次,咱们就狠狠地下一番功夫,到收获的时候,非要闪瞎他们的狗眼不成。”
“好。”这是闻道第一次在对待某些村民的态度上附和了闻香的话语。
下午,除了闻三金一家,还有邻田的闻七叔、村头的马大娘、藤木匠等一些收到风声的村民也纷纷前来看望闻道。
闻三金一家送了一篮子大鸡蛋、藤木匠提了三斤白面、马大娘则送了鸭苗五只,美其名曰养大后、补补身体。
还有几名两手空空的左邻右舍包括闻老四也来慰问闻道,用嘴巴表示关心。
好像突然之间,隔在村民与闻道兄妹之间的那张窗户纸瞬间就被捅破了,众人不再忌讳在闻道面前提起“闻兴抢攒典”一事。
众人毫无顾忌地你一句、我一句开始批斗族长,大家都对族长的“横刀夺爱”义愤填膺,纷纷为闻道打抱不平,直言闻兴是狼子野心、不懂装懂、肯定不能成事。
对此,闻道一反常态,既不附和众人又不阻止反对,只是一味地笑请大家喝糖水。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喝糖水,对于村民来说,糖就是贵重食品。
在村里面,茶水是不可能有的,一般招呼客人用的就是糖水,而闻道兄妹俩竟然能端出这么一大盆来招待众人,真是有够奢侈的。
有感于闻家兄妹的宅心仁厚,众人少不得多喝两碗,也不枉他们的一片心意。
就在众人激烈批判某些人不讲武德的时候,院子门外缓缓走来了两个人。
眼尖的马大娘立马“嘘嘘”地叫起来,提醒众人:“别说了、别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