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本无意成仙 > 第173章 崔南溪的云顶山记

我本无意成仙 第173章 崔南溪的云顶山记

作者:金色茉莉花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07 18:47:00 来源:笔趣阁

进了城,地上便干净了不少。

走起路来也轻松了许多。

道人不慌不忙,沿街而行,穿城而过。

慢慢回到了柳树街。

盛夏时节的柳树正是葱郁,有一间小楼,门口插着“道”字旗,有“除鼠去忧”的店招,不过大门紧锁,门口也无人摆摊,清净得很。好似没人知晓前几日闹得满城风雨的太尉府一事便是住在这里的道士所为。

道人慢慢走过去,打开了门。

“吱呀……”

打开房门,又将之关上。

不过木门并不严实,下午的阳光透过门缝,在昏暗的屋子里照出一条条斜着的细线,刚进来时,眼睛还不适应,觉得有些昏暗,不过仅仅片刻之后,便能捕捉到屋中散射的光了。

家中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昏暗的房间与地上耀眼的光线,灼热的太阳与屋中的凉快,鲜明的对比是夏天的感觉。

“唉……”

道人叹了口气,卸下行囊,一屁股在高板凳上坐了下来。

“唉……”

又一声清细的叹息。

穿着三色衣裳的小女童学着他的样子叹气,也学着他的样子,背对高板凳一个蹦跶,跳上去与他并排坐着,扭头看他。

劳累后的歇息最是舒适。

道人便在这里坐着,女童也学着他在这里坐着,一人一猫都不在乎时间的流逝。

大概快黄昏了,道人坐得累了,这才起身,去取包裹。

女童跟着从高板凳上跳下来,跟着他走,歪着身子,偏着脑袋,看他解开油布,打开匣子,取出画作。

道人也不理她。

这幅画卷起来有半人多长,不过展开之后,这就变成了它的宽,而它也成了一副前朝开始流行起来的横批,有将近一人长。

所谓横批,又叫横挂,和手卷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可以挂在墙上。

宋游上了二楼,看了看屋子。

屋子不大但也不小,得益于穷困,墙上没有任何装饰品,只一片平整。

取出路上买的挂钩,仔细衡量宽度,将之往墙上一按,便深深的嵌入了墙中,小心将画挂上去,竟是刚刚好。

随后道人便站在房中,立于画前,静静观赏着这幅画,感悟其中玄妙。

小女童不知何时又变回了猫儿,蹲在他的脚边,一声不吭的仰头跟他一起看。

此前在北钦山上、蔡神医的茅屋前已经看过一遍,可如今再看一遍,依然惊叹不已,仍有不一样的感悟。更何况此时挂起来细细看,自然与之前在山上窦大师粗略的与他展示一遍不同。

其中灵韵玄妙,令人称绝。

谁说灵韵玄妙之事只是修行玄门中人的专属呢?

当年的窦大家也好,如今的孔大师也罢,都本是凡人,然而技艺通神,窦大家挥笔一画,便成一番天地,孔大师刻刀一凿,木猫成真,这般手笔纵观过去未来,又能有几个修行玄门中人可以做到呢?

细数伏龙观历代先辈,各有所长,但在各自选的道路上,可有几位走到了尽头?可有几位在修行法术上有窦大家之于画技、孔大师之于雕工的造诣?

难道这不能称一句神仙么?

而更称绝的是这个过程。

道人不免又思索了起来,就如当初在逸州孔大师家中一样——

这究竟是个怎样的世界。

一幅本来普通的画,哪怕画技再高深,哪怕颜料再考究,哪怕画纸再难得,又是如何勾连天地玄妙,孕育自然灵韵,最后自成一片天地的?

这个过程里有了不得的答案。

是世界的本质,是大道的终点。

当初在逸州孔大师家中,一切都很短暂,看不清晰,宋游也不能因为想要修行感悟,便把本想追寻自由的猫儿留下来。如今不一样,这幅画就这么悬挂在他家楼上,可以慢慢的看,慢慢感悟,慢慢思索。

这一行真是一场了不得的机缘。

得多谢窦大家、多谢窦大师才对。

此时这么一看,便越看越惊叹,逐渐被其灵韵所感,被其玄妙吸引,难以自拔。

时间流逝也不知晓。

脚边的猫儿已不知打了多少次呵欠、换了多少个姿势、离开又来了多少次了,时不时看一眼道人,扒拉一下他的裤脚,只是见他不理自己,只扒拉一下也就放下了前爪,摇晃下脑袋,便又走开自顾自的去玩一会儿,一会儿后又回来。

如此往复。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画已看不清了。

道人突然惊醒。

低头一看,猫儿就在自己身边,趴在地上打着呵欠,却也学着他的样子,仰头盯着画看。

好似有所察觉,她转头与他对视。

道人想了想,稍作明悟,看向画作。

刚才恍惚之间又有忘了时间的感觉,因为此前的云顶山之鉴,他生怕自己在这里一看,不知不觉又过去很久。

不过现在想来,自己刚才忘乎时间应当只是沉迷其中,沉迷太过,并非更玄妙的事。而天下间每一种感悟想来都该是不一样的,这一幅画中虽藏着天下少有的灵韵玄妙,然而此时此地的一切都与当时的云顶山情况不同,当初的经历也该是难以复制的。

何况这是看画,天一黑就看不见了。

“道士,你怎么了?”

“没怎么。”道人答了一句,低头问道,“三花娘娘也在跟我一起看画吗?”

“你看我也看。”

“那三花娘娘看出什么门道来了吗?”

“什么是门道?”

“就是感悟。”

“那道士看出什么门道来了吗?”

“看出一点。”

“那三花娘娘也看出一点!”

“这样啊。”

道人点了点头,觉得挺好。

道士都要在这里看,三花娘娘自然也要在这里看,道士都看出了一点门道,三花娘娘自然也能看出一点门道,是没有错的。

只见道人伸出手,屈指一弹,便有数道灵力飞入了画上,消失不见。

随即转身下楼。

今昨两日走了不少泥泞路,鞋子已裹满了泥,道袍裤脚也沾了不少,趁着还有些天光,得去清洗一遍。

三花猫甩了甩头,顿时来了精神,四只小脚跑得飞快,随他下楼,又坐在旁边观摩他洗衣裳。

突出一个寸步不离。

“道士你怎么不变个衣裳出来?那样就不会脏不用洗了。”

“我哪有三花娘娘的本事。”

“伱很厉害!”

“那也没有三花娘娘厉害啊。”

“对哦!”

道人始终低着头,认真清洗。

随后几天,道人除了每天出门买饭会开关几次门,此外一直大门紧锁。甚至有时买饭也不肯出门,而是请三花娘娘去。

而他多数时候便站在楼上,面对着墙上的画,一站就是一天。

正好之前玉带河的水鬼赠予的十两银子已经拿到,吴女侠从江湖人身上借来的银钱和鬼市上卖刀剑的所得也分了三花娘娘一半有多,道人与三花娘娘这几天不用自己做饭,天天在外面买饭买肉吃也是可以的。

正好教会三花娘娘钱的概念、如何使用钱,如何与人打交道,避免以后被骗,顺便还能锻炼一下算术能力。

回来稍稍一夸,还能带给她成就感。

正好表明一个态度。

就如此前道人出城去寻访一样,看似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不过在这几天里,一直紧闭的大门和撤下去的“驱邪降魔”的店招,便足以让那些得知消息的权贵与清流们知晓他的态度、想法与喜好了。如今自己在家,其实也完全可以把门打开,只是多关几天,也好多点表示。

等过段时间再开,绝大部分识趣的、明理的和讲礼的人便都不会再来了。

三花娘娘则常常化成人形,在楼下写字,一写就是大半天,中间不忘上楼几回,看他一眼。

也有时候她会变成猫儿,跑出去玩,捉柳树上的蝉,或是趴在门口晒太阳睡午觉,或是出去打别的猫,自然地,每晚的捉耗子环节也少不了。

女侠送来了她自己编的草绳,给他们熏蚊子。

三花娘娘送了几只耗子,算作还礼。

直到五月底的一个黄昏,道人才终于歇了一歇,伸着懒腰走出家门。

换了一身普通衣裳,出门散步。

临近三伏天,一天比一天热,常常是闷热,到了黄昏时候才会稍微好一点,不过今日傍晚有风,难得舒爽。

道人逛了一圈,走到了斜对面的茶楼中,点了一壶好茶,在角落坐下来慢慢喝着。

等着天光黯淡。

长京不宵禁,晚上喝茶的人还不少,有人玩一些赌博类的游戏,有人听说书先生讲故事,也有人凑在一块儿,分享只属于朋友间的东西。

隔壁便有几名文人,一边饮茶,一边品读传颂文章。

宋游听了几句便知晓了。

是崔南溪写的云顶山记。

“崔公这篇文章还真写得不错,总算是有一篇不错的文章了。”有一名文人点头说道。

“崔公本身便博学多才,文笔出众,只是长久困于书中、长久困在原地,没有去见广阔的天地罢了。”另一名文人答道,“不过自从崔公被贬到平州偏远之地后,眼界心性自然与先前不同,又与仙人相遇,自然得一佳作。”

“依我看啊,也是沾了仙人仙气,这篇故事本就妙趣,只消如实写来,便是佳作,但凡写得好些,也许便能流传千古。”

“欧台兄所言也有理……”

“不过崔公一介文弱书生,居然有胆量爬过铁索,也不是寻常人能做得到的。过了铁索的感悟,也不是谁都写得出来的。况且若非崔公,换了别人,恐怕即使遇到仙人也难以与之同行,与之同行,也难以走到云顶山上。”

“真是羡慕……”

“谁说不是呢……”

身边道人听了,心中也觉舒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