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家父汉高祖 > 第301章 打不过就告家长

家父汉高祖 第301章 打不过就告家长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6-23 12:48:38 来源:笔趣阁

梁国,王宫。

梁王刘恢笑吟吟的吃着茶,在他面前,则是坐着梁国的两位实权派人物。

国相张苍,御史靳亭。

这一老一少,两人的性格是截然相反的。

刘恢慢悠悠的开口了,“听闻长弟又生了个儿子...取名勃,长弟对周侯真是尊重啊。”

“是啊...周侯战功赫赫,应该的...我听闻唐国那边送来了一种新的菜,用来烹肉是最好吃的。”

张苍慢条斯理的说着,刘恢认真的听着,两人就这么闲聊了起来。

靳亭绝望的看着他们。

靳亭年纪不大,却能做到御史,这全靠他本人的努力,跟他爸爸是开国功臣里排名十一的信武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起码,他本人是这么认为的。

他比刘长这些人要大出了一辈,因此不在群贤的队伍之中。

年轻的靳亭渴望着建功立业,他很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在阿父面前证明自己。

因此,他总是一副急急忙忙的样子,他曾在赵国,楚国任职,任职期间大刀阔斧的做事,得到了赵王和楚王很好的评价。赵王的评价是:建议去楚国。

楚王的评价是:建议回赵国。

倒不是他有什么恶习,只是他太能折腾,跟张苍正好相反,是一个铁打的“工作狂人”,动不动以身作则,带着麾下的官吏们就开始加班,不让他们休息,连带着百姓们都要被瞎折腾,这赵国人哪能受得了这个。

他就这么一路高升,最后被送到了梁国。

就在靳亭准备在这里大刀阔斧,建功立业的时候,他勐地发现,自己来错地方了。

梁王刘恢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也是一个慢性子,做什么事都不着急,慢条斯理的,国相张苍更是如此,只要没有人逼迫他,他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这两个人简直就是天生的一对。

自从张苍来到梁国之后,朝议也不怎么办了,像这种国内三公议事,都是在聊家常,这哪里是朝议啊,这分明就是茶话会!

两人面向而坐,吃着热气腾腾的茶,开始聊天,从各地的趣闻聊到美食,从诸侯的家常聊到美食,从庙堂的政策聊到美食。

两人都好吃,都有着伟岸的身躯,不分上下。

“大王啊!这马上要秋收了,是不是该督促一下各地的官吏?还有粮仓是不是要...”

“不急...来,吃点茶。”

刘恢说着,又看向了张苍,“张相啊,我听闻祥做了河西王,以栾布为国相,河西既然建国了,那以后是不是会有很多好吃的,从河西运往各地啊?”

“有这个可能,听闻西域有很多中原没有的果,菜等物...栾布在唐国待过,自然是知道该怎么办的。”

靳亭深吸了一口气,“张相...我想要辞官。”

“哦?”

张苍看了他一眼,随即点了点头,“也好,你且先写辞官书,等我批复之后..上奏了大王,商谈之后,再做打算...”

“不会拖太久吧?”

“怎么会呢,放心吧。”

看着两人的茶话会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靳亭无奈的走出了王宫,他捏了捏自己的肚子,发现了一大块的赘肉...自从来梁国之后,他是啥也没做,整天就是陪着那两人吃东西,腰间竟然都有赘肉了。

在如此不作为的情况下,梁国的街道却是那般的繁华,来往的行人不绝,熙熙攘攘的,比起唐国的晋阳都毫不逊色,梁国的官吏很舒服,梁国的百姓也很舒服...只有靳亭感受了深深的绝望。

不行,自己必须要上奏弹劾,这么充足的国力,怎么都不做,简直是暴敛天物啊!!

.......

“做任何的事情,都不能放松警惕...”

“但凡松懈,便是再聪慧的人,也会吃了大亏。”

“有些时候,能害了你的,往往是你最信任的人,家贼难防!”

张良认真的给刘安解说着书本里的内容,不知为什么,刘安总觉得师父这段话彷佛是发自腹心,说的是那么的痛心,刘安思索了片刻,方才小心翼翼的问道:“那本书,是张御史拿去了吗?”

张良抬起头来,不由得感慨道:“被他拿去献给了陛下。”

“师父,无碍,您想想,他能主动来跟师父认罪,这也是知错能改...”

“是陛下说的...他并没有承认。”

“额...”

张良摇了摇头,“不说他了...安,你阿父还是在忙着做那个祭祀之事吗?”

“是啊,阿父说要将自己的功劳告知上天和大父。”

张良轻笑了起来,“那你觉得这件事如何呢?”

“奇怪,阿父以前从不在意这些的,我听闻他到龙城的时候,不祭天,不告祖,反而是祭祀了牺牲的将士...如今却不知为何如此。”

“安啊,大王做事,定然是有缘由的,你想要理清楚,要将最近所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就能看出个大概...不只是这件事,其他的事情,你也能看出大概来。”

“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多跟你阿父学。”

“跟我阿父学?前日广严侯吕欧指责他,说他铺张浪费,导致天下人效彷,如今又要搞什么祭祀...阿父吵不过他,便直接要动手..这打老臣的本事,我是万万学不来的。”

“哈哈哈,你阿父打广严侯,不是因为他的指责,是因为广严侯之子...当然,我也没有资格说他人的子嗣...当初我们这些人四处作战,么有时日顾家,因此,国内诸侯的子嗣们,大多不善。”

张良所说的诸侯,是值彻侯一类,因为他们也拥有食邑。

而张良说起的这个情况,在汉初非常的普遍,大多开国功臣的爵位,在第一代就丢掉了,这些人跋扈,动不动就杀人,造反。举几个例子,张良家的张不疑,周勃家的周胜之,柴武家的柴奇,靳歙家的靳亭等等。

他们没有其父的能力,在得到爵位之后,往往都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而大汉这类的侯极多,他们还不属于一般豪族这个范围内,没有天子的许可,官吏也动不了他们。

张良认真的说道:“大王不会无缘无故的动手...这次祭天,只怕也是跟这些无法无天的诸侯们有所关联啊。”

“犯事杀便是了,何必殴打呢?”

“大王重情,这是留了他一命,吕侯应当感谢大王的仁德。”

“挨了揍还得感谢阿父?”

“你不要纠结这些,你要跟着大王学习识人之术...大王最能识人,燕王刚愎,便让宣义去辅左他,梁王宽厚,便以张苍去辅左他,赵王从谏如流,便以贾谊去辅左,吴王手段高明,便以傅宽来为他做事情,长沙王软弱,便以灌婴来扶持,齐王无谋,便以季布去治理,胶东王鲁莽,便以蛊逢来制止...”

刘安认真的听着,瞬间反应过来,惊呼道:“师父你这么一说,我阿父还真是有大本事啊!”

“我还一直以为阿父多是依靠大母呢!”

张良眯着双眼,“谁将你阿父当无谋,那谁才是真的无谋...你阿父之谋略,仅次与你大父。”

“我大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刘安听了太多关于大父的故事,提起他的时候,眼里都是有些憧憬。

张良忽然沉默了下来,认真的思索了片刻,方才说道:“你大伯父的宽厚,你二伯父的仁善,你三伯父的相貌,四伯父的谋略,五伯父的重情,六伯父的细腻,你阿父的性格,你八仲父的莽撞...差不多就是你大父了。”

刘安目瞪口呆,这么多不靠谱的伯父仲父们加在一起???

“那还是个人吗??”

那大父该有多么不靠谱,其为人该恶劣到了什么地步啊??

........

刘长要对付诸侯们,这个诸侯不是指刘长的兄弟犹子们,是那些二代的侯爷们,在开国的功臣们逝世之后,这些继承了爵位们的侯爷们,那可是过上了有滋有味的好日子。

哪方面都不如其父,唯独这作恶的本事,那是他们的父祖都远远不能比的。

到如今,很多功臣的爵位已经传到了二代甚至是三代四代,打仗治国的本事丢了个一干二净,若他们只是外出狩猎,办个宴席,浪费家产,刘长也不会说什么,这毕竟是他们的阿父给他们留下的,当初他们拼命,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嗣过上好日子。

可他们在地方欺压百姓,公然羞辱庙堂官吏,甚至带人包围书肆,扬言不让自己先看便纵火烧之,那刘长就不能忍了。

这些人还在家里养门客,藏甲弩,相互勾结,这是准备做什么??

至于为什么对这些侯的行动能抑制诸侯王,这是因为庙堂准备进行推恩,齐王就是个先例,而齐王的其余儿子,不少是封侯的,刘长的做法可以遏制彻侯,当然也是变相的为推恩加上了一层手段,刚柔并用,给后人留下这么一个削弱诸侯的手段。

可刘长目前的心思还是在南越的事情上。

四哥夺关之后,逼迫南越归顺,赵佗先后答应了吴王的条件,允许大汉的军队和官吏进入南越,接受大汉的治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汉诸侯国。

据说,赵佗已经派孙子带着几个罪臣前往长安。

刘长对这几个罪臣没有兴趣,他只是在想,能不能从南越弄点粮食呢?

先前卖爵,后来卖书...现在还有什么可以卖的呢?

对于刘长的这种想法,周昌是很愤怒的。

他这几天一直都在宣室殿内,不断的劝谏。

“大王啊...庙堂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不能再这样了,内外都要做事,百姓疲敝,官吏更是如此,大王还不知收敛,还要不断的做事,治国之事,是不能着急的,您不可能将百年的事情在一朝就做好啊!如今屯田之事,书肆之事,启蒙之事,医馆之事,河西之事,南越之事...还有您要祭天的事,大王这么做,大汉迟早要灭亡在大王的手里!!”

“大王,急功近利,乃是君王的大忌!好大喜功,更是如此,请您外出狩猎吧,狩猎个两三年!”

“啊?我怎么能丢下国家大事外出狩猎呢?”

“不,大王只管去狩猎,去饮酒作乐,去纳妾...反正做什么都好,就是不要再忙与国事了!”

周昌从不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说这样的话。

面对这位精力过剩的君王,周昌是真的希望他能去做点自己的事情,不要再折腾大汉了,刘长却不以为然,周昌几次劝谏,把他弄得也有些不耐烦了,即刻摆出祖传的箕坐,一副你随便说,寡人就是不听的模样来。

“禄!送客!”

周昌只能是丢下了几句狠话,便离开了。

“周相啊...劝说君王纵乐,不为国事..您不怕名入佞臣传吗?”

吕禄好奇的问道。

“你觉得,不说这些就不会进吗?”

周昌瞥了他一眼,俯身穿着履,说道:“你猜日后的史书会说大王如何?”

“大王与国有大功!”

“哈哈,纵观先时,与国有大功的君王极多,可风评都不好,我料定大王在史书的风评也极差,远不如当今陛下。”

“啊??这怎么可能呢?”

“怎么不可能?大王轻视士子,辱骂殴打,反而与贩夫走卒亲近,风评能好到哪里去?”

“可大王有大功德,当今陛下远远不如。”

“这史书是后人用来给后世劝谏的,你说他们是希望多出几个大王这样的君主,还是多几个陛下这样的君主呢?”

“我们跟随大王,为他做事,就注定不会有什么好名声...我是这样,你也是如此。”

周昌穿好了鞋履,便转身离开了。

周昌走了几步,眉头始终紧锁着,自己还是得想个办法啊,大王太过着急,什么都想要去做,这样下去,迟早要出大问题,可这昏君又不是个听劝谏的,跟自己完全不是一类人,要如何说的动他呢?

不行,面对这样的真小人,自己太吃亏了,得用他的想法来对付他!

那若是大王遇到这种情况,他会怎么办呢?

周昌这个老实人开始苦苦思索小人的做事办法。

一瞬间,周昌茅塞顿开,拨云见日,他急忙改变了方向。

“太后!!!”

.....

“大王。”

“那厮走了吗?这些老臣啊,整日提心吊胆的,一会担心这个,一会担心那个,就是不肯帮寡人做事!”

“像张不疑栾布他们多好,寡人说什么,他们都愿意去操办!”

听到刘长的抱怨,吕禄却没有像平日里那样附和,他有些迟疑的说道:“其实...这些老臣也不是坏的,他们的建议也有可取之处...”

刘长大吃一惊,他上下将吕禄打量了一番。

“这不像是你能说出来的话啊?”

“大王,别人我不知道,但是周相,他是个很厉害的人。”

“寡人知道,不然就不会让他做国相了...看来这侍中给你做还是给对了,这才几天啊,你就懂得思索了...可以啊,用心学习,将来就封你做国相!”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寡人何曾骗过人?你要用心办事啊!”

刘长正在跟吕禄吹着牛,陈平便前来拜见。

因为陈平如今在忙着酎金的事情,因此,他现在还是有仲父的称号,刘长笑吟吟的请他坐下来,嘘寒问暖。

“仲父,如何啊?”

“臣认真的核查,果然,诸侯们所交的酎金多有问题...有的成色不足,有的干脆是少了份量...”

陈平压低了声音,“赵王的酎金便有大问题。”

刘长听闻,却是咧嘴笑了起来,“我就知道肯定有他!”

“诸侯王的不必理会...主要是...仲父您明白吧?”

刘长眨了眨眼,陈平自然是明白的,他说道:“我这里收集了不少,都是些彻侯,他们不珍惜其父祖留下的爵位,湖弄大王,轻视陛下,不敬苍天....”,几个锅一扣,爵位即刻不保。

陈平挑选出来的人,那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随意拟定,找的都是一些平日里作恶多端的,不干正事的二代三代侯爵。如此往后,推恩和酎金相互配合,后人也就有了制裁地方诸侯的借口和能力了。

几代推行下去,诸侯就再也不是庙堂的大患了。

当初分诸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汉治理不了那么庞大的疆域,可随着大汉的发展,各地的道路愈发的平坦,官吏数量增加,大汉的可治理疆域也在不断的增加,再发展个几代,大汉不需要诸侯王,就能直接目前的任何一个地方。

“既然仲父已经着手开始调查,那就办了吧!”

“不久后的朝议,仲父可以提起这件事。”

“臣知道该怎么去做。”

陈平并不怕这么做会得罪人,他是群臣里罕见的不怕事的人,若是怕事,当初他就不会帮着高皇帝去设计抓韩信了,在萧何时期,他就敢站在刘邦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来对付自己的同僚,压根就没有怕过什么人。

这也是为什么刘长总是让陈平来背锅的原因,陈平他不怕啊,就是背了锅,别人也不敢对他出手啊。

就在两人商谈着大事的时候,忽有一行人走进了厚德殿内。

看到来人,陈平急忙起身拜见。

刘长则是有些愕然。

“阿母?您怎么来了?”

周昌忽然从后方走了出来,恭恭敬敬的站在太后的身边。

那一刻,刘长的脸顿时就黑了。

周昌你这厮学坏了呀!!!

君臣之间的较量,你居然去跟我阿母告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