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 第三十一章 杨涟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第三十一章 杨涟

作者:河蟹道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0:05:59 来源:笔趣阁

虽然感叹杨涟的话,但朱由校也知道让人人都成为杨链那样的人也是不可能的。

但正因没有,杨涟此人才显得弥足珍贵。

“王安,给杨涟赐座,再把刚才朕喝的雪梨汤拿一碗给他。光顾着说话了,你在文渊阁也是久等了,这雪梨汤是王安嘱咐御膳房的人熬制的,甘甜美味,你待会喝一喝解解渴。”

杨涟不由受宠若惊,也验证了邹元标所言,朱由校对他确实另眼相待。

等杨涟入座后,朱由校也坐回这卧榻上,拿起茶杯,吹了吹,抿了一口茶道:

“朕今日让你来的意思,你大概也知道,朕刚刚见了骆思恭,让他也安排锦衣卫与你同行,一来是护送辽饷,二来辽东乱杂,护卫也可护你安全。”

“陛下,臣代表朝廷抚慰辽东,人身安全我想也是可以保证的,就不必浪费锦衣卫护卫了。”杨涟想让锦衣卫护送自己不免有点多余了,自己也不是办案的钦差,没有这样。

“呵呵,没事,朕派他们去辽东另有他用,只是路上与你同行,顺便护卫,不用担心。”非要让朕说出来,朱由校心里嘀咕。

“如此臣就遵命了。”

“好了,好了,今日叫你来呀,主要是想向你再嘱咐几句,辽东战事极其重要,每年耗费甚多,这个你是知道的,幸亏熊廷弼做的挺不错,算是暂时稳住了辽东局势,这是大功一件。

但朕听闻,他这个人脾气不好,与同僚关系较差,导致朝中许多人对他不满,之前姚宗文弹劾他,就你能够为他上书,说明你实事求是,不会相互攻讦,所以朕才选你抚慰辽东。

你去了以后一定要把朕的话给他带到,朕不看他人怎么样,只看他事做的如何,朕知道辽事艰难,所以就把辽东之事交由他全权负责,他要什么,朕都会支持,不会干预。朕只要他勿负朕,尽心用事,稳住局势即可。”

此言一出,让杨涟这个传话之人也觉得感动。

君臣相得,这是极其难得,是多少臣子所期望的。

“臣一定将此话带到,定让熊廷弼明白陛下对他的重托。”杨链起身决然道:

“朕相信你,不要那么严肃,传个话而已。

此番召你来,是有两件事,第一是朕希望你把京城到沈阳,一路上的见闻事无巨细地写下来,土壤、军备、百姓的生活极其对朝廷的看法等等。边写边发,让朕能够切实了解辽东的实际情况,可乎?”

“此事容易,陛下放心,臣在路上便随时记录随行见闻,每到一地就微服走访,考察当地民情,向陛下详细汇报。”此事对于杨涟来说自无不可,也比较容易,只是略耗费时间而已。

“行,此事你就费心了。”对此事朱由校还是很放心的。

说完朱由校就开始在卧榻上小桌的题本堆里翻找东西。

此时,门外小宦官也拿来了雪梨汤,王安接过后放在杨链旁边的小桌上。

“大伴,朕把孙承宗去年向皇爷爷上书辽东屯田的题本放哪了?朕怎么找不到。”

朱由校找了一圈没有找到,不由的问王安。

“陛下,您昨晚让人找来看完后,奴婢怕丢,便让人把它收起来了,奴婢现在去拿。”

没过一会,那份题本被王安拿过来了,正要递交给朱由校,没想他直接说

“这份题本给杨涟,让他看看。”

杨涟连忙放下小碗,拿过题本,详细看了起来。

这份题本其实是去年孙承宗向神宗上书在辽东屯田,但被方从哲票拟驳回的那一份。昨天孙承宗提及屯田与海运之事后,朱由校觉得可行,便把这份奏疏拿出好好看了一番,但那边土地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适不适合屯田,耗费大不大,他真的不清楚,于是他就想交给杨涟第二个任务。

“这份题本你看了,觉得上面的内容是否可行?”

杨链粗略看了一遍后,就明白大概与孙承宗昨天提及的屯田与海运之事有关。

“陛下,此事臣不敢妄言,不过我朝自开朝以来便在辽东实行军屯,由此来看,在辽东屯田一直是我朝在辽东的国策,只是如今已然败坏,再加上战事紧迫,辽人纷纷内迁,让此事不能成行,导致辽东米价一日盛一日,这个在辽东的奏报中屡有提及。

现朝廷如果能再次行屯田之举,确实可行,但臣以为此事要行,难处有二:一是土地,二是人口。

辽东早已有军屯,扩地千里,积累甚多,现百不存一,大多被当地豪强所占,如果欲行屯田,只能选择辽南等耕种贫瘠之地耕种,难度甚大。

再次人口,臣听闻辽人狡黠,不喜耕种,因此行屯田要么是军屯,亦或从内地吸引流民过去才行,如果吸引流民,辽东苦寒,怕不容易。”

杨链提出的这些难点,朱由校也想到了。但有些事不能因为难,就不能做了。

“朕也知道,所以朕交办你的第二件事便与此事有关,屯田虽难,但辽东靡费甚多,粮草是占大头,如果不能降下来,朝廷的压力实在太大。

因此必须行屯田,朕欲在京畿、辽东等地重整屯田,京畿在朕眼皮子地下,流民也多,屯田之事有朕支持好办,但辽东屯田如你所说确是有诸多难题。

所以朕交给你的第二件事就是你此次前往辽东,在沈阳见完熊廷弼后,不要原路返回,还要前往辽南等地了解土地、人口、军屯等情况,然后从水路返回山东登州(今山东烟台与威海一带)。

一是了解屯田实况,二是看看从辽南去山东是否方便,朕欲在登莱造船,这样既可让槽粮走海运前往辽东,减少损耗,也可鼓励山东流民前往辽南垦荒屯田。”

朱由校这么一说,杨涟就知道皇帝心中早已定计了。

可能皇帝只是不确定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所以需要让他验证了解而已。

只不过他为何执意让他前往辽南,走海路经山东返回呢,这条路不是早已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