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实业巨头 > 344 基建狂魔的野心

重生之实业巨头 344 基建狂魔的野心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11-14 23:04:18 来源:笔趣阁

“火电站与长江大桥?火电站还行,这大桥的话,准备靠着收费收回投资?”陈志文顿了顿问道。

在原先历史上,除了广深高速,胡应相也曾经在粤东省大规模投资火力发电站,不过现在不一样了,陈志文已经收购港灯快一年时间,在他的要求下,港灯管理团队已经多次与粤东省进行合作沟通,准备在粤东省建发电站,而刚刚收购中华电力不到半年的包玉冈家族,也已经缓过劲来,同样准备与粤东省进行合作,不过中电主要的项目还是大亚湾核电站。

加上陈志文也额外投资了广深高速,以及在香港这边的房价趋势走向告知,让胡应相比在原先历史上的资金更加充沛,这种情况下,他又来了几次上沪,这里也是特大城市,投资这里的发电站项目,也是正常,不过投资长江大桥,倒是有些意外了。

“对,我先建桥,然后收过路费,而且我觉得,长江这么长,横跨小半个内地的大城市,对大桥的需求量肯定很高,所以除了上沪,我还准备在有长江跨越的其他城市,也去建桥。”胡应相有些兴奋的说道:“经济的发展,就是需要交通畅通,长江虽然也是水运的主力,但也只适合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的话,这座大江,反而成了障碍,阻挡货通南北,只要有着大量的大桥,肯定能增加经济流通性,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利,陈生觉得如何?”

“你这么说,就是希望我也参与进去了?”陈志文轻笑着点点头说道。

说实话,胡应相的基建之心,超过了他的意料,在长江上建大桥,收益的确可观,但回收的周期太长了,连陈志文未来也只会选择适量的进行投资,大概率是会跟着高速公路一起,比如沪宁高速中的江阴大桥。

很显然,胡应相的投资,肯定也考虑了收益问题,但至少可能一半目的,是为了帮助国家发展以及让老百姓能够方便的流通、生活等等,这样的长江大桥,一座建成便可以惠及数千万人。

“那是当然,长江大桥,我能建个两三座,但再多就吃不消了,如果陈生愿意投资的话,我想十几座应该是没问题的。”胡应相笑说道。

“想法是好的,只是这种大型项目,不可操之过急,得一步一步的来。”陈志文说道。

“那是当然,这也只是计划,估计整个周期十几二十年也说不定。”胡应湘说道。

“那行,泰山会成立的目的,既有在国内投资赚钱,也有帮助国内发展的目的,最好就是共同获益,一起发展,长江大桥,哪里需要建,我们可以去建,不过也要考虑真正经济的需求,如果十座大桥够了,就不要盲目建15座。”陈志文想了想,点头答应道。

在国内投资基建,其实是肯定比不过投资地产的,比如京津塘高速公路,投资十亿美元,这笔钱如果用来大规模囤地,那未来的价值会远超过这一条高速公路,但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只炒作地皮而不参与大量基础建设,未来绝对持久不了,再说,80年代也没地皮炒作。

而如果现在大量投资基建,那么未来内地经济崛起后,肯定会有着更高的回报,内地政府,对于80年代大规模投资国内,帮助国内发展基建、教育以及提供大量外汇收入的投资人,都给予了丰厚的回报。

“放心,我不傻,目前我也就准备在长江两边的大城市下手,后面五年也就建个两三座就行了,一些本身就有大桥的,我基本上也不会考虑,除非这座大桥已经承受不了交通压力。”胡应相说道。

“可以,不过你还需要与燕京那边商量一下,我听说,国内已经构思好了未来内地的几条主要交通枢纽,与他们合作的话,既能保证我们的大桥未来有着更高的收益,也能让他们的工作更方便一点,一举两得。”陈志文接着说道。

虽然国内现在交通部没什么预算,但基本上已经在筹划未来修建高速公路的大概路线,这些并没有细节,只是以目前城市布局,来计算以最短的投资成本,来兴建多条高速公路,以辐射到最多的人群,同时再根据城市人口及经济重要性,来筹划建造顺序。

也许未来某些地方会发生变化,但大部分基本上是能定型的,就算改也是小改,而长江大桥,必然是南北交通枢纽的重要一部分,如果这个时候,胡应相、陈志文等人的资本可以投入到长江大桥中,那肯定会交通部也是有很大方便的。

“这我倒是第一次听说,我去了解一下。”胡应相想了想说道。

“那是因为你还没与他们沟通,不然肯定会知道。”陈志文说道。

胡应相说:“也是,建长江大桥这样的事,估计国内也早就有构思了,只是资金问题太大。没办法下手。”

“这样其实也方便很多,不需要我们花太多精力去选择位置了,国内这边,肯定比我们还要上心,说不定早就选择好了。”陈志文又说道。

“这样倒是很不错,降低风险还能减少不小的时间,那这次跟上沪谈好这边的大桥建设后,我需要再去一趟燕京市了。”胡应相想了想说道。

“那你可以成为燕京市的贵客了。”陈志文大笑说道,能够给国内带来这么多的基建投资,国内高层肯定非常重视了,其重要性,可能只比能够带来大量外汇投资的陈志文小一点了。

“我不过是马前卒罢了,陈生才是这背后的投资之人,不说国内高层,就是一个新闻记者可能都知道。”胡应相摇摇头笑说道。

“大家共享这些名声罢了。”陈志文淡然说道。内地的基建投资太多了,哪怕是和黄,也不太可能全面涉及,这资金量谁也吃不消,因此,聚集一大批华人富豪,一起参与,不但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他们这群人。

而这群人中,最积极以及最奉献的自然是胡应相,在前世他的经历就能看出来,对于这样的人,陈志文也是非常佩服的,因此,这个表面的荣耀他是值得拿的。

同时这也不会影响到他自己,光是未来美的的大量直接投资,带动的产业链,以及更强大的星河贸易,可以为国内带来大量的就业以及外汇收入,同时和黄也会投资基建,只会被内地更看重。

“多谢陈生了。”胡应相笑了笑说道:“还有一件事,我在上沪市的火力发电站投资,也不是很精通,要不,港灯也来参与一笔?多与少无所谓,主要是需要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之类的。”

“没问题,回香港我就安排。”陈志文点点头,发电站其实也是国内一个很不错的投资,但这个需求量之大,比起长江大桥要多多了,每个城市都需要,无穷无尽,也没什么好争的,大家想投就投就行了。

第二天陈志文便在上沪市相关部门的安排下,前往了上沪市市政府,与上沪市的领导们进行了会面。

因为都不算很熟悉,所以这次会面,并没有谈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到了中午,陈志文在市政府市内的食堂吃了一份中饭后,便前往了位于浦东市的红牛工厂。

早在去年,在陈志文的授意下,红牛便开始准备在上沪市建一座大型食品工厂,以筹划内地市场的扩张,如今,这座工厂已经完成了第一期。

上沪市领导坐的汽车是奥迪轿车,陈志文在询问之后,才知道,这些轿车都是大众送的,虽然与大众的合资项目还没有谈好,但也算是大众的一点诚意了。

汽车很快就到了黄浦江边,所有车不得不排队等待着渡轮,在这里,就算是大领导,也没有什么特权。

渡轮的效率很低,等了半个多小时,汽车才上了去。

陪同的招商局沈副局长尬笑说道:“抱歉了,陈先生,码头这边效率是有点低,耽误了不少时间。”

“没关系,反正等会也只是看一下新工厂罢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此刻,看着渡轮之上的无数行人、自行车、轿车、公交车以及部分城市运输车,他才有些明白,胡应相投资建大桥的作用了,有了一座大桥,同行效率不知道能够翻多少倍了,而且还能节省大量时间、燃油、渡轮运输费用等等。

在渡轮上过了接近20分钟,到达浦东之后,很快便到了红牛在目前内地最大的工厂:红牛(上沪)食品有限公司。

在门口迎接的,自然是工厂的所有高层,这些也基本上都香港人,同时,秦志豪也亲自从香港赶来。

“沈副局长,陈生,欢迎来到红牛上沪工厂。”秦志豪非常礼貌的笑说道。

“秦先生辛苦了,这段时间,可是辛苦你来回跑了数次。”沈副局长自然也早就认识这位红牛集团的总负责人,可以说除了真正的老板陈志文,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应该的,红牛上沪工厂能够这么快成立,国内这边的效率才是最厉害的,不得不佩服。”秦志豪笑说道:“陈生,这座工厂,从奠基到建成,只花了一个多月,就算是蛇口,我也没见这么快的效率。”

“厉害。”陈志文点点头,虽然食品工厂,对于基建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这种效率,在其他地方也是很难有的,也就国内,能够号召大量的人来彻夜奋斗,这在香港都做不到。

“我们非常重视与红牛集团的合作,只要贵方提出要求,我们必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沈副局长笑着说道。

红牛这个项目,虽然是轻工业,但国内这边早就做过功课,了解了很多。

作为陈志文旗下主要业务之一,红牛集团在国际上的名声远不如美的,在香港本土远不如和黄甚至九龙仓港灯等等,但却在不怎么受人关注的食品饮料领域。闷声发大财。

其主要业务红牛饮料几乎垄断全球大部分市场,另外一款饮料非常可乐虽然要差很大,但凭借着自家老板在美国、东南亚及欧洲的零售布局,也算中等水平。

食品业务这一块,主要也是依赖自家的零售,不过薯片是个例外,在美国很多其他超市也是销量很好。

这些加起来,让红牛在香港及蛇口的工厂产能始终不足,于是,上沪市招商局联系上了红牛高层,最终将红牛引入了上沪市。

而这个项目,虽然投资不大,但能创造的效益却很高,同时走内外销,第一期每年的产值就能破亿人民币,而这比起海外的巨大销量,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多谢沈副局长。”陈志文笑了笑说道,只要能够出口的工厂,国内这边肯定是欢迎的,哪怕保持外汇平衡,但到手的也会有大量外汇,这对于任何地方政府都是极强的诱惑。

“陈生客气了。”沈副局长笑说道。

“大家里面请吧,这外面还是有点冷的。”秦志豪说道。

一行人在工厂负责人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红牛上沪工厂的红牛饮料车间、非常可乐饮料车间、薯片生产车间、糖类生产车间。

这四个车间,后三者主打国内市场,特别是非常可乐,在如今的高油价环境下,运输去美国已经是亏损了,香港那边的工厂,也都是重点供应东南艳,美国那边的非常可乐,是以承包的方式请本地的饮料工厂代工。

薯片虽然可以出口,但香港那边的产能足够,上沪这边就不需要了,除非未来好市多在数量急剧增多之后需求量大涨,需求量超过了香港工厂,那就可以从上沪工厂进口,糖类也是一个道理。

红牛饮料,则是主打出口,主要就是为了稳住上沪工厂的外汇平衡,外汇出口的越多,那么其他商品也就能在国内出售越多,这样才能够更大程度占领国内市场,至少先将品牌名气打响,而红牛本身,在国内市场需求量很低,因为价格太贵了,只能走非常高尖端的路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