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只想求活 > 第三十二章 朕还是穷啊!

朕只想求活 第三十二章 朕还是穷啊!

作者:竹油拌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8:21:06 来源:笔趣阁

“朕有钱了!”

放下锦衣卫的奏报,朱由检心情也控制不住的有些兴奋。

这可是至少上千万两银子的收获啊。

除开需要补发边军半年半饷的开支需要五百万两银子外,也至少还能剩下八百万两银子以上。

补偿边军半年半饷的开支中,朱由检此前已经从自己的内帑中拨发了三百万两银子。

所以还需要从锦衣卫这次的抄家收获中再拿出两百万两银子就够了。

而抄家剩下的银子中,也至少还能支撑边军半年以上的半饷开支。

稍微盘算一番,朱由检脸色微变。

“这花钱的速度也太快了吧,半年后我又拿什么来给边军发饷?”

朱由检兴奋的情绪瞬间冷静下来。

额头甚至微微有些冒汗。

“真的要花如此大的代价来供养边军么?是否真的值得?”

朱由检内心开始迟疑。

当初定下给边军补发半年半饷的决定,还是因为要进行陕西剿匪之事。

一切都是因为,朱由检需要保证要及时扑灭陕西匪寇聚集扯旗造反的可能。

扑灭流寇爆发是朱由检改变大明命运,改变朱由检命运的第一步。

这一步至关重要,必须要成功。

为此,朱由检才决定在陕西剿匪上不惜一切投入重金。

剿匪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尽可能的消除西北四镇士卒心中对朝廷的怨气。

要让这些即将参与剿匪的士卒吃饱,要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光明前途和希望。

如此才能进一步激发这些士卒的士气和斗志。

才能激发这些士卒剿匪的积极性。

所以,才需要补发一定数目的军饷,才需要给予他们剿匪设置奖励,才需要让他们知道在剿匪结束后朝廷会继续按时给他们发放军饷。

只有如此做,士卒们才会真正的尽心尽力的进行剿匪。

才能尽可能的保证剿匪的进度和结果能够达到朱由检的期望。

只有剿匪成功,才能在朱由检改变大明国运,改变朱由检自身的命运中踏出第一步。

只有成功的踏出第一步,朱由检的一系列后续计划也才能继续顺利施行下去。

不然,将来的局面会更加艰难,更加的复杂。

所以,朱由检才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尽可能的保证这第一步能够顺利实现。

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朱由检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自己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是多么的巨大。

西北四镇为了剿匪,所以补发军饷,所以后续会继续按时发放军饷。

那么其他军镇若是不管不顾,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生变。

不患寡而患不均。

既然剿匪才能得到军饷,那么就在自己所镇守的区域制造出匪寇不就行了?

所以,其他军镇,朱由检也不得不一视同仁。

那么,等将来陕西剿匪完毕后,是否可以考虑停发军饷了?

一切都恢复原状?

如此一来就能为朱由检每月省下一百万两银子的军费开支了。

有了这么多银子,朱由检又能做多少事了。

朱由检稍微想想就否定了这个极具诱惑力但是却后患无穷的主意。

若是到时候朱由检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就真的是后患无穷了。

首先,为了稳定军心,朱由检已经承诺过会剿匪之后也会继续发放半饷。

若是食言,则是朝廷和皇帝失信于边镇士卒,这个后果难以预料,甚至是灾难性毁灭性的后果。

从此,边镇地区恐怕很快就会匪寇无穷,边镇养寇自重。

皇帝就会陷入这个无边的泥潭中,再也无法自拔。

其次,若是到时朱由检食言自肥,那么朱由检这辈子恐怕都无法再次获得边镇士卒的信任。

对于本就对大明军队掌控力不高的皇帝而言,几乎会彻底失去对军队的掌控。

政务几乎被文官集团把持,再彻底失去军队的忠诚,那么这个皇帝也就当到头了。

而且,朱由检若是食言自肥,那么初期投入的这几百甚至上千万两银子就完全打水漂了。

因为发放军饷而收拢起来的一些军心也瞬间会烟消云散。

虽然眼下大明边镇的军队在朱由检眼中已经糜烂不堪,已经没有多大的价值了。

但是,在朱由检自身的根基没有稳固壮大之前,整个大明以及朱由检的皇权都还需要这些边镇军队来稳住。

而且,朱由检保持给边镇士卒提供稳定的军饷,也能不断的提升自己在士卒心中的威望和形象。

对于今后有可能进行的军制改革中有莫大的好处。

所以,后续的军饷发放是无论如何也要继续维持下去的。

一想到以后为了维持薪饷发放那庞大的军费开支,朱由检就头疼。

有一种深刻的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体悟。

一想到自己在半年后,最多不超过一年后就会财务枯竭,朱由检不由无语凝噎!

抄家这种快乐的事确实是来钱快。

但是也不能天天抄家吧?

哪有这么多巨富来供自己抄?

况且,偶尔抄几个还行,多了必然会引起反弹。

在这个官本位社会,哪一个巨富不是与各方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

一旦抄多了,势必会引起他们的警惕与集体反弹。

在自己没有充足实力之前做这种快乐的事无疑是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算了算了,头疼,后面还有点时间慢慢再想这事。”

朱由检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暂时将这件事放下。

这次锦衣卫的奏报中还有一条让朱由检眼前一亮。

那就是许显纯缴获的两百万石粮食。

粮食这东西对于目前的朱由检来说可是顶级的好东西啊!

有了这批粮食打底,那么卢象升去赴任宣大总督安抚饥民时就能在短期内不为粮食发愁了。

连朱由检也不得不为卢象升的好运气而感到赞叹。

同时,许显纯这个锦衣卫指挥敛事也进入了朱由检的视线中。

“这人是个人才啊!”

“原本只是分配到了一个打酱油的任务,却硬生生的抓住了一丝机会,在绝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攻破了一个大寨,获得了这么丰厚的缴获。”

“有胆,有谋,有野心!”

“不错,不错!是个人才。”

朱由检也对许显纯这个人连连赞叹。

同时,在心中对许显纯的安排也有了计较。

许显纯这个人朱由检脑子里也有些不多的记忆,心狠手辣。

而且,从这份奏报中,朱由检就可以看得出来,许显纯与田尔耕之间似乎并不和谐。

再加上许显纯目前本身就在锦衣卫身居高位,对于锦衣卫内部情况更是了如指掌。

这样的一个人,无疑是朱由检计划中的锦衣卫南镇抚司负责人的最佳人选了。

锦衣卫的奏报暂时放下。

朱由检给卢象升发了一份中旨。

皇帝的中旨不需要经过内阁与六科的签发。

在这份中旨中,朱由检重新给卢象升拟定了一份赴任大礼包。

给予卢象升两百万两白银,以及两百万石粮食。

之前给予的大礼包则被朱由检收回。

重新给卢象升的两百万两银子和两百万石粮食,由卢象升直接到太原领取。

太原抄家缴获的两百万石粮食完全就是意外之喜。

有了这两百万石粮食,山西赈灾就暂时不用额外筹集粮食了。

这对于今后陕西以及河南筹粮是有好处的。

重新接到皇帝赐予的大礼包,卢象升也是惊喜不已。

这份新的大礼包可远远要比之前那份丰厚得多了。

特别是其中那笔数量巨大的粮食,直接将卢象升的任务难度降低了至少两成。

虽然任务难度降低了不少,但是卢象升心中的压力反而更大了一些。

原本任务难度就要比已经前往陕西路上的孙传庭低不少,现在连皇帝的资源支持上也更加有优势。

若是还不能将皇帝交待的活干好,那就罪过大了。

也只有真正有良心,有廉耻心的人,才会在条件更好资源更好的情况下感到压力更大。

第二天,卢象升带着三千标营轻车简从的去山西赴任了。

而原本许多商贾以为皇帝也会给卢象升一批三件套,但是当卢象升轻车简从的出京时,顿时大感失望。

只能扭头继续加大对陕西输入粮食,从那位三边总督手中换取三件套了。

而在卢象升离开后没几天,朱由检之前传召的第三位大臣也抵达京城了。

这第三位朱由检看重的大臣名为傅宗龙。

此人在历史上也是留名的人物,只是名气要比孙传庭和卢象升这两个猛人要小得多。

历史上,傅宗龙也是以知兵闻名,天启年间曾平定过贵州叛乱。

同时也在当地实行过屯田。

在之后时间里,傅宗龙做过崇祯的兵部尚书。

只是因为一点小事不愿阿谀附从便被罢官。

后又起复为三边总督剿匪,只是形式糜烂无力回天,最终兵败被流寇杀掉了。

而朱由检主要是看重傅宗龙刚正的品性以及屯田的经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