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只想求活 > 第二十章 孙传庭的兴奋

朕只想求活 第二十章 孙传庭的兴奋

作者:竹油拌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8:21:06 来源:笔趣阁

皇帝的感叹让孙传庭心中一阵暖流流淌。

原来陛下也是有心改革的,只是在等待自己的抉择。

原来自己的抉择也正是陛下所期望的,自己没有辜负陛下的期待。

原来自己的抉择是有人认同的。

即使已经年近四十的孙传庭,也不禁一阵眼帘湿润。

既然孙传庭已经展示了足够的诚心,作为皇帝的朱由检也不能不有所表示。

不能让臣子寒心,不能打击臣子的积极性,要给予鼓励。

“孙卿,根据朕所了解到的情况,眼下大明的危急程度比孙卿预想的更加的严重许多。”

朱由检缓缓道。

“请陛下明示!”

孙传庭脸色一正,也感到情况很可能有些不妙。

“陕甘地区连年大旱,已经有很多迫于无奈的百姓投身匪寇,眼下陕甘地区活动着数十股匪寇,人数加起来足有十数万啊。”

“而且在这里还有更多失去了生计嗷嗷待哺的百姓。”

“一旦这些匪寇聚集在一起,正式扯旗造反,那么将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很多饥民加入,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整个陕西,甚至波及河南与山西地区。”

“朕不是危言耸听,朕已经得到可靠消息,这数十股匪寇将会在明年年初汇集于陕北安塞正式扯旗造反。

“根据朕通过读史了解统计的信息,目前大明正在遭遇数百年一个轮回的大旱时期,北方诸多地区都会持续数十年的旱灾。”

“若是这个时候我们什么都不做,那么孙卿之前的分析预判将很快就会变为现实。”

“旱灾持续,百姓们揭竿而起连绵不绝,建奴趁机入侵,神州陆沉就在眼前了。”

“想当初汉末黄巾起义,唐末黄巢起义直接葬送了一个王朝。”

“随之而后,中原之地便陷入了大分裂大黑暗时期,异族践踏我华夏子民。”

“若是这个时候我们什么都不做,那么十数年之后,建奴必定趁中原虚弱入主中原,奴役我华夏子民。”

朱由检向孙传庭真正的透了一部分底。

朱由检所描述的情况让孙传庭心神剧震。

没想到真实情况已经严峻到如此程度了。

关于陕甘地区的匪寇情况,关于接下来大明北方会遭遇持续干旱的情况是孙传庭未能预料的。

虽然不知道朱由检为何能够如此断定大明接下来会遭遇持续性的旱灾。

但是孙传庭脑子里大概回想了一番黄巾起义和黄巢起义的时间段,以及历史记载的当时的天气情况。

竟然真的如此,两者之间相隔数百年,发生之时都有雷同的气候遭遇。

而唐末黄巢起义之后到当今也有数百年时间了。

而且大明近年来确实旱灾不断。

想到这些,孙传庭也有几分认可了皇帝的推断。

若是真的属实,那么一切都会像皇帝所推断的那般,大明会在十数年内亡国,然后建奴入关定鼎中原。

想到这些,孙传庭不有一阵阵眼前发黑,脸色苍白,头晕目眩。

原本想要改革就已经千难万难希望渺茫了。

而今再加上持续性天灾,难度又提升了何止数倍。

简直看不到一丝希望。

这真的是天要亡我大明亡我华夏啊!

孙传庭内心悲吼。

“陛下,臣建议,当下应该不惜一切集全国之力,集全国之兵,以雷霆一击覆灭建奴,重创蒙古,为我华夏延续留下一丝希望!”

孙传庭悲壮的说道。

既然大明覆灭的命运已经注定,那么也要趁还有点机会尽最大努力削弱异族,为华夏文明的延续留下一线生机。

一想到历史上华夏被异族践踏的大分裂大黑暗时期,孙传庭就彻底忍不住了。

冒着杀头的危险,说出了不顾大明社稷的逆天之言。

想象中来自皇帝的怒火并未降临。

朱由检一点儿也不生气。

这大明江山社稷是老朱家的,又不是他朱由检的,朱由检只是捡了个便宜而已。

一点儿也不介意孙传庭的违逆之举。

反而对于孙传庭壮士断腕的气魄感到欣赏。

而一直伺候在一边的王承恩此时早已经翻江倒海目瞪口呆了。

这是发生了什么?怎么突然间大明就要亡国灭种了?

原来那日皇爷噩梦中醒来后一直愁眉苦思的是这件事啊。

莫非那日皇爷在噩梦中得到了上天示警?

一定是了,不然皇爷怎么突然间就像变了个人一般。

“孙卿稍安勿躁,情况确实已经非常危急。”

“但是我们还有挣扎的机会。”

朱由检温言宽抚道。

“可是,陛下……。”

孙传庭急道,似乎并不认可朱由检的话。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什么好挣扎的。

“孙卿,先听朕说完。”

朱由检无奈的打断孙传庭。

“请陛下示下。”

孙传庭也只能强按心中的焦急。

“眼下建奴暂时还只能困在辽东之地,辽东防线虽然不够坚固,但是建奴也难以突破,而且建奴舍不得将他们有限的力量消耗在辽东防线的消耗战中。”

“他们大概率会选择先征服蒙古,然后从蒙古绕道扣关劫掠我大明。”

“所以,我们还有准备力量对付建奴的时间。”

“反而,眼下陕甘地区的匪寇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只要能剿灭这些匪寇,同时对当地的饥民进行赈灾,就能暂时摁下饥民爆发起义。”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争取更多的时间应对这个危局。”

朱由检将自己思考的策略娓娓道来。

孙传庭耐心的听完后,焦急的情绪也舒缓了几分。

但是依然眉头紧皱,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最多也就是稍微拖延了一点点时间。

“陛下说的很有道理。”

“可是陛下,旱灾波及的范围极大,受灾的饥民不在少数,赈灾可是需要很多的粮食啊,粮食从何而来?”

“况且,根据陛下的推断,接下来还会持续性的旱灾,甚至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

“我们又从哪里弄到这么多粮食持续性的赈济灾民?”

“陛下恕罪,微臣还是坚持之前的意见!”

孙传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不认为皇帝的策略可取。

对于孙传庭的违逆,朱由检反而越加的欣赏了。

“孙卿,若是朕能够解决你所提到的粮食问题呢?”

朱由检微微一笑道。

陛下能解决粮食问题?如何解决?

这可是眼下至少涉及数百万人,未来涉及数千万人的粮食缺口啊。

陛下从哪儿搞来这么多粮食?

难道直接向士大夫、藩王、勋贵动刀子?

这不可能啊,当下这种情况这么做会直接引起大明巨大的动荡,甚至直接让大明分崩离析。

孙传庭一头雾水,但是看皇帝的态度似乎胸有成竹。

“若是陛下能够解决粮食问题,那么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既然皇帝还有想法,那么孙传庭想着听听也无妨。

“好,一言为定!”

朱由检高兴道。

经过一连串的试探和观察,朱由检基本确信可以对孙传庭委以重任。

是该再交代一些底牌了。

“孙卿,朕有一物,名为甘薯。”

“此物从海外传来,亩产千斤,不挑地,具备一定的抗旱性,可充饥。”

“目前在福建地区已经有一些种植了,朕已经派遣人前往收购种子。”

“年初将种子运到北方来,先育种一年,第二年再种植一番后便可用于食用了。”

朱由检语气略带激昂的说道。

听到这里,孙传庭眼前一亮,亩产千斤啊,还能抗旱,至少能将北方的粮食产量翻个五六倍。

若是陛下此言当真,那么似乎真的有希望安抚饥民了。

“陛下此言当真?”

孙传庭急切的打断朱由检准备继续往下说的话。

这个行为可谓是有些大逆不道了,但是孙传庭又实在是忍耐不住。

“确实,此事还是礼部尚书徐光启大人告知朕的。”

“徐光启自己就在江南老家亲自种植过此物。”

朱由检解释道。

对于徐光启,孙传庭还是有几分了解的,此人不大是会像说大话的人。

心中信了几分。

“陛下,若真有此物,倒是也能缓解一些危机。”

“但是据陛下所说,此物想要真正的起到作用也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那这两年之内的粮食又从何而来?”

孙传庭疑惑道。

“主要还是从地主手中购买了,另外就是要组织饥民们自救,比如挖沟渠,修水库,打水井等,尽量能自产一部分。”

“为此,朕会尽可能的准备钱财。”

“目前,朕有三百万两银子的内帑,还有京城盛传的朕巧取豪夺与民争利的三件套可以源源不断的赚取钱财。”

“朕还派人前往福建招抚海盗,争取通过海盗在海上的运输力量和渠道给朕从海外运来一部分粮食。”

“朕还会继续想办法寻找财源。”

“为了改变大明的命运,朕会不惜一切!”

“孙卿可还有疑虑?”

朱由检将自己这些天所准备的东西一一道来。

“陛下圣明,大明有陛下是百姓之福,是华夏之福!”

“臣愿为陛下前驱,陛下若有命,臣莫敢不从!”

孙传庭直接跪倒在地,真诚的表达了对皇帝的尊崇之意,语气中难掩兴奋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