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战国之齐皇 > 第九十五章 亮剑精神(5000字章)

战国之齐皇 第九十五章 亮剑精神(5000字章)

作者:我们的星辰大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8 01:10:06 来源:笔趣阁

田假和魏赢完婚后,第三天,田假正式到宫中辞别魏王,准备带着魏赢和信陵君返回临淄。

魏王得知信陵君也要和田假一起回到齐国,果然没有横加阻止,甚至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魏王心中还在暗暗窃喜。

信陵君在魏国一日,魏王就寝食难安,生怕自己这个弟弟会来夺了自己的王位,如今他愿意远走齐国,那正好,魏王巴不得信陵君永远不要回到魏国,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心里虽说这么想着,但魏无忌和魏赢毕竟都是魏王的至亲骨肉,魏王多少还是有些感情的,在打听到了他们回临淄的日期后,魏王特意在他们临行前一天,在宫中设宴,为齐国使团送行。

宴席上,气氛并不是很热闹,甚至有些悲凉,魏赢马上就要离开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母国,她也知道这一去将很难回来,魏赢在宴席上哭的伤心欲绝,连带着魏王也跟着老泪纵横,兄妹两人抱头痛哭。

信陵君倒是没哭,他只是坐在位置上,闷着头喝酒,没一会儿就将自己灌醉,侯赢扶着信陵君回到他的府邸安歇,魏赢也被侍女带回了馆驿,大殿上只剩下了田假和魏王,还有一名在角落记录他们言行的史官。

魏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看着殿下坐着的田假,道:“琅琊君!寡人今天失态了,请你不要介意!”

田假笑了笑:“大王和妹妹就要分别,心中有所不舍,乃人之常情,外臣可以理解!”

魏王叹了一口气,给自己倒了一爵酒,“寡人虽说有两个妹妹,可寡人的大妹妹远嫁赵国,常年见不到面,只有小妹在宫中陪伴寡人多年,寡人看她就像待自己的亲生女儿!”

“琅琊君!寡人今天告诉你,若是寡人的妹妹嫁到齐国,你敢令他受了什么委屈,寡人就……”

田假站起身,来到魏王面前,冲他弯腰行礼:“大王!外臣知道您和公主的感情,故而待大梁的造纸厂建设完毕,外臣每年愿意多拿出一成利润,算是外臣替公主感谢大王这么多年对她的养育之恩!请您勿要推辞!”

听到田假要多给自己一成收益,魏王马上变了脸,他放下手中的酒杯,严正道:“琅琊君这是什么话?难道寡人把妹妹嫁给你,就只是为了那区区一点财帛嘛?”

田假低头道:“外臣失言了!”

魏王接下来的一句话,差点没呛死田假,“这一成利润,寡人就收下了,不过下不为例,琅琊君下次可不要再说这种伤害我们两国感情的话了!”

田假:……

白得了一成利润的魏王正在兴头上,他看着面前的田假,道:“琅琊君?你还有什么事情吗?有事但讲无妨!你是寡人的妹婿,不是外人,有什么话都可以讲!”

田假今天之所以愿意拿出一成利润给魏王,当然不是脑子抽风,他今天实际上是为了和魏国谈成另一个重大项目,只是这个项目没什么收益,甚至风险极大。

沉吟了片刻,田假看向房间角落的史官,似有顾虑,魏王见状,顿时朝史官挥了挥手:“先生先下去!寡人要和琅琊君说两句话,您在这里不方便!”

史官站起身,义正言辞的看向魏王:“臣的职责是记录大王的言行,请恕臣不能离开!”

魏王被这个刚直的士官气的有些头疼,他有些气恼的说道:“我说先生?你这个人怎么是死脑筋?你就不怕寡人气急了,把你砍了?”

史官也是头铁,他看着田假,道:“我听闻琅琊君曾有一句名言,竹可断不可改其节,玉可焚不可毁其白,臣使命在此,绝不退让!”

“我说你!”魏王刚要教训史官,田假就打断了他,“大王!算了,既然史官不愿意离开,那臣就长话短说吧!”

田假第一句话就直接切入正题:“大王如何看待长平战事?”

魏王想了想,道:“齐国乃寡人姻亲,赵国也是寡人姻亲,暴秦在长平和寡人的姻亲大战,寡人甚忧之!”

田假点头,拱手问道:“大王以为,长平之战最终是秦国胜还是赵国胜?”

魏王又想了一会儿,口吻变得非常犹豫:“大约是秦国赢的可能性大吧?”

田假坚定的说道:“不是大约,长平之战获胜的必然是秦国!”

魏王一听,顿时一愣:“琅琊君何以言之凿凿?”

田假给魏王总结了三个秦国必胜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秦军由于秦法,人人渴望军功悍不畏死,故而秦军野战能力冠绝天下,赵军虽说也很勇猛,但战斗力是不如秦军的,这也是列国都公认的一个事实。

并且长平之战赵军普遍认为是由于韩国的上党所引发的,这并不是秦军在侵略赵国,我们是在为韩国而战,这是不值得的,因此从长平之战一开始,赵军的士气就远不如秦军,在赵军的战斗力和士气都不如秦军的情况下,他们必然难以获胜,这是田假断定秦国必胜的第一个原因。

魏王听了田假分析的第一个原因,也是赞同的点点头,接下来田假又分析了秦国必胜的第二个原因。

秦国必胜的第二个原因是双方的国力不相等,秦国的国力远强于赵国,秦国无论是粮食还是人口,都远多于赵国,所拥有的战争潜力也远远胜过赵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国坐拥关中和蜀地两大粮仓,加上秦之法十税六,秦国的粮食产量一直是六国第一,比齐国和楚国还多,反观赵国大部分都是山地,可耕种的土地严重不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虽说打下了中山,但中山的土地贫瘠,难以开垦,赵国耕地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得以解决。

另外,赵国胡服骑射将北方大量优质农田改为马场,这让本来粮食产量就不足的赵国更加缺粮,双方如果只打3到5个月,那胜负很难预料,但如果双方一直在长平僵持下去,秦国依靠自己强大的国力,也能拖垮赵国,这是田假分析赵国必败的第二个原因。

魏王听完,眉头已经深深皱成一团,他再次点点头,耐心点听着田假分析第三个原因。

田假分析的第三个原因,赵国的指挥阶层不如秦国,秦国方面在长平之战时投入的主帅是白起,白起征战天下未尝一败,赵军的主帅廉颇虽说也很勇猛,但他一开始就对秦军采取了拖延战术,这说明他个人认为自己是不如白起的,将来秦赵双方一旦爆发大规模的决战,廉颇很难战胜擅长歼灭战的白起。

听到这里,魏王已经坐不住了,他急忙反驳道:“您说的不对!我听闻武安君已经被调回咸阳养病了,现在长平的主帅是王齕,廉颇打不赢白起,难道还打不赢王齕吗?”

田假摇摇头:“您怎么知道白起真的回到咸阳了?难道您亲眼看到了?而且就算您看到了,难道秦国不能偷偷把白起换回去?”

魏王瞪大了眼睛看着田假,半晌也说不上话。

田假继续给魏王分析道:“除了双方前线统帅之间的差距,秦赵两方后方高层的差距也很巨大,秦王和范睢两个人的配合远远强于赵王和楼昌虞卿。”

“秦王在长平之战一开始,就将前线的指挥通通交给了白起,从不干涉他怎么征战,而赵军把大军交给廉颇后,不断在后面指手画脚,一会儿催促廉颇和秦国决战,一会儿又命令他去攻击秦军的壁垒,赵王总是在不了解前线战争的情况下,贸然发布一些乱七八糟的命令,有赵王这种君王在后面掣肘,廉颇能放开手脚打吗?”

“这就是臣说的,他们指挥阶层不如秦国的原因,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指挥不行,赵军必败,有了臣总结的这三点,故而臣断定赵军必败,秦国必胜!”

史官的笔越写越快,他不停的蘸着墨水,魏王额头上的冷汗也是越来越多,田假说的这些,以前从来没有人为他分析过,他以前和段干子、晋鄙讨论长平之战,几乎所有的魏国将军都说双方会两败俱伤,甚至赵国胜利的牌面更大,如今听的田假一波分析,魏王不仅知道了赵军必败,更看到了自己手下的那群将军大臣有多无能,这么多人居然不如一个田假!

魏王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粒,道:“如果赵军主动出击,趁白起目前不在前线,可有把握击败秦军?”

田假摇摇头:“大王忘了臣说的第一个原因了,赵军的战斗力和士气都不如秦军,如果离开廉颇在丹水构筑的壁垒贸然出战,结局必然全军覆没!”

魏王还是有些不死心:“若换了琅琊君去指挥,能否战胜秦军?”

田假苦笑着摇摇头:“大王太看得起臣了,长平如今的战局,孙吴再世都难救!战力国力指挥都不如秦军,这要怎么取胜?”

魏王为自己倒了一爵酒,把这杯酒喝下,才终于平静下来:“依琅琊君所说,赵国岂非必败无疑?”

田假点点头:“正是!”

看着王座上的魏王若有所思,田假适时的问道:“大王,您可考虑过,长平之战,若赵国战败,魏国当如何自处?”

魏王摊了摊手,笑道:“长平之战干我魏国何事?”

“我听闻圣人云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三晋一体,赵国若败,魏国岂能独善其身?秦魏世仇也,大王最近又和我齐国联姻,那秦王怎能不妒恨?一旦秦国在长平大胜赵国,大王猜他的矛头会对准距离他较远的齐国楚国燕国还是三晋呢?”

魏王此时双手已经不住发颤,他的脑海中浮现起那个把魏国揍得满地找牙的男人,就连一旁记录的史官手中的毛笔都开始颤抖。

见时机已经差不多,田假终于说出了他酝酿已久的话:“大王!唇亡则齿寒,赵国若败,秦国就再也没有对手了,真到了那个时候,天下各国悔之晚矣,故臣之意,赶在赵国战败前,列国组织援军,合纵攻秦以救赵国!”

魏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犹豫的说道:“赵国还没到最后一刻吧!就算是合纵,也不必这么急吧!”

田假急道:“大王!真的到了最后一刻,我们再组织联军就迟了!”

从表面上看白起被调走,压在赵国身上的大山被搬走了,各国都认为赵国能够继续和秦国坚持下去,甚至赵王自己都认为赵国还有希望获胜。

只有田假一个人知道,这一切都是假象,白起压根没被调走,这都是秦王的计划,赵国马上就要粮尽,等赵王求胜心切换了赵括上去,赵国最多两个月就会战败,两个月时间援军无论如何也到不了赵国,真到了那一步,赵军40万主力被屠,秦灭六国就要成为定局了。

为今之计就只有游说魏国和韩楚燕组成联军,赶在赵王犯傻之前,把赵国救回来,这样就能继续维持七国之间的均衡,齐国才有时间发育。

但这些话,田假不能说,说出去也没有人相信,他只能盼望魏王还没有昏庸到骨髓中,否则那可真是天要灭六国。

魏王坐在王座上权衡良久,点头道:“看来合纵一事势在必行了!”

“只是!”魏王犹豫的给自己倒了一杯闷酒,一口饮下:“寡人和齐国倒是想救赵国,就是不知道楚国,韩国和燕国怎么想?他们如果不愿帮忙,就凭我们两个国家,恐怕不是暴秦的对手。”

田假道:“就算他们不救赵国,有齐国和魏国,我们两个国家也足够了!”

魏王摇摇头:“秦国太强大了!只靠我们两个国家是不能取胜的,如果只有齐国和魏国,那合纵,寡人要好好思量一番!”

田假冲魏王行了一礼:“既然大王这么说了,臣也无法强迫大王,魏国既然不敢救赵国,那我齐国自己去救!”

魏王直视着田假,这一刻的他眼神中满是沧桑:“琅琊君!你才16岁,你根本不知道秦国有多强大,只凭齐国,你战胜得了秦国吗?”

田假掷地有声地说道:“就算明知敌众我寡,就算明知敌人比我们强大,我齐国也全然不惧,战争就好比两个剑客决斗,狭路相逢勇者胜,就算明知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我齐国也敢于亮剑,死在对手的剑下并不丢人,不敢亮剑才是可耻的!魏国既然不敢像秦国亮剑,我齐国也不勉强!外臣告辞!”

田假这番话听得魏王热血沸腾,就连身旁的史官,都被激出了血性,那史官来到魏王面前,重重的磕了一个头,再抬起头时,那史官的额头都已经被磕破。

“大王!琅琊君所言极是!逢敌必亮剑!我魏国在文侯的时候征伐四方,怕过哪个敌人?那时的魏国是何等血性?时至今日,莫非我魏人的血性都被磨光了!”

史官拱起手:“大王!如果魏国和秦国大战,臣愿做一步卒,为大王而战!”

魏王圉年轻时也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那时的他也曾想过拯救魏国,只是继位之后,对秦战争的一场又一场失败,已经把这个满腔热血的少年磨成了一个沧桑的大叔。

在听到自己史官的这一番话,魏王心中那份被深埋的热血,再次被激发了,他猛地站起身,道:“琅琊君!你不必再说了,如果齐国真要救赵,等你们出兵那天,我魏国一定出兵和你们会齐,我魏人也不是胆小鬼,我们也敢亮剑!”

在魏王答应出兵后,双方商议了一些出兵的细节,魏王答应由他秘密联络韩王楚王燕王,在三个月内组织起合纵,以便随时出兵救援赵国。

离开王宫前,田假神神秘秘的向魏王说道:“大王,若有朝一日长平危急,臣希望您可以允许齐军从魏国通过!”

魏王想也不想,满口答应:“合纵攻秦,魏国齐国就是盟友,更何况我们已经是姻亲,借道自然可以!只是不知道琅琊君想借道我国的何处?”

田假摇摇头,把身子靠向了魏王:“臣欲借到朝歌直通野王!”

“野王?”魏王皱了皱眉,那里早就被秦国占领了,齐国要出兵攻秦,难道不应该借道外黄,而后和魏国合兵攻击函谷关,齐军想从朝歌到野王干什么?

田假并没有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借道朝歌,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这一棋能不能派上用场,只希望关键时刻,这一招能扭转战局吧!

田假这一招的用意,后面会揭晓。

ps:目前的局势真的很尴尬,除了秦国和田假,几乎没有人认为赵国会战败,武安君都走了,你赵国就算要失败,也不可能败的那么快吧!你在长平有40万人呢,就算40万头猪,秦国也得抓一阵子吧!

历史上,各国一方面是被秦国威胁,一方面都抱着这种想法,谁也没想到赵国会败那么快,三年都坚持了,结果40多天就废了,就算当时各国组成援军,从时间上也来不及了,所以想救赵国援军必须提前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