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好国舅 > 90、张辅之

明末好国舅 90、张辅之

作者:泉释一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16:12:22 来源:笔趣阁

大宝请人选的宴请府邸周围邻居,庆祝乔迁的日子,定在了十日后,看日子的人说是什么黄道吉日,那一天办宴席一定大吉。

当然,对于张璟而言,这些倒是无所谓日子,反正都是请客,到哪一天请客都一样,关键是能不能完成他预定的告诫阳武侯府的目标。

而后,日子慢慢的熬着,终于,到了帝后大婚后,百官上任的日子,朝廷也正式重新开始运转。

也就在这一日,张璟也要正式去工部报到。

说来,现任的工部尚书也姓张,叫张辅之,字子赞,他是朝堂内少有的什么党也不是,凭着以往的功绩,一步步爬到如今位置的狠人。

不过,这位张尚书,其实本来不姓张,本来姓尤,却因“为张振之所知”,后才改姓张。

张振之是已故的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名臣,做过杭州知府,兵部员外郎等要职,其服官二十年,益厉风节,为官正直,不趋附嘉靖时期的权臣严嵩。

其生平自誓一念不私,平日所吃饭食,几乎见不到什么肉食荤腥,后来安稳去官回乡,囊中也仅有二金而已。

嘉靖时期有名声极大的清官海瑞,其实张振之的品行也不差,名声不显,也只是没有海瑞把英明的嘉靖帝,上疏骂得狗血淋头的事迹而已。

当然,张振之除了品行高洁外,识人的能力也高,最有名的便是他曾经识拔大戏曲文学家汤显祖,显祖因此恩情,以师事之。

而张辅之也是因为张振之晚年对其有知遇之恩,毅然决定改姓。

到了工部衙门,告知守门的役卒自己的身份,在役卒恭敬的神情里,张璟很快便见到了那位改姓的工部现在的主管人,已经两鬓霜白,老态龙钟的尚书张辅之。

只是,这位张尚书,看着实在是过于老了,老的张璟都有些害怕对方会不会在任上猝死了。

“见过张尚书。”张璟拜道。

当然,见了上官,张璟也就只是一拜而已,至于什么大礼参拜,那基本没可能。

不过,以张璟的另一重身份,现在来讲,恐怕也没什么人敢让他行大礼了。

“嗯!”

出乎张璟的预料,他对这位张尚书态度不佳,而张尚书同样对他也没好态度,淡淡应了一声,就没了下文,完全没有其他人见了张璟都要恭维几句的样子,倒是有些“特立独行”的感觉。

“这是下官的告身,请尚书过目。”

看了眼面前这个似乎真的不在乎他大明国舅身份的张尚书,张璟暗道一声有趣,便递上朝廷提前发给他的任命就职文书,交给对方。

慢悠悠的接过文书,张辅之的眼神发出他这个年龄和身体不该有的精光,张璟这才感觉到几分对方能继续留任的原因。

匆匆浏览一遍文书后,张辅之起身对张璟抱拳笑道:“告身齐备,我这便代表工部全体同仁,欢迎张员外郎就职。”

“多谢张尚书。”张璟谢道。

“张员外郎所司之事,陛下早有特旨告知我,我也不会多问,这便命人带张员外郎去军器局。来人呐,带张员外郎去军器局……”张辅之客套完,也不废话,直接喊了人来,让对方把张璟带到制造研发火器的军器局去。

至始至终,这位张尚书似乎就像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一样,一点儿也不想和张璟有过深的接触,实在让张璟有些搞不懂,难道他很讨人厌?

反正,不是张辅之有毛病,就是他张璟不知哪惹得这位工部尚书不满了。

当然,张辅之也透露了一点,很显然,朱由校对他耳提面命过什么。

莫非,张辅之之所以敢对他这么有恃无恐,不搭不理的原因,就是这个原因吗?

他的背后是天启帝朱由校?

被工部安排给张璟带路的,是个工部摘抄资料文书的书吏,叫邓健,不过他对张璟的态度,却是和张辅之有天壤之别。

一路之上,这邓健可谓是不断的献殷勤,主动为张璟介绍沿路来工部的一切,但凡张璟感兴趣的问题,他都是详细讲解,直到张璟听懂为止。

很显然,这个热情的邓健,对张璟是别有所图。

事实上,确实如此,听到传话说给张国舅带路去军器局,邓健可是第一个自告奋勇的要带路的,而也幸好他平日里孝敬管事的东西多,正好被选中了。

邓健做了这么多年书吏,自然想着能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如今有机会出现在国舅爷张璟身边,只要他办事好引得张璟注意,说不得日后张璟升了迁,就带上他。

到时候一旦有什么好机会,有国舅爷出面,他说不得还能混个比书吏更好的差事。

想到张辅之对他的冷淡态度,张璟就气不打一出来,以他大明国舅的身份,只有他对别人爱理不理,如何有别人敢对他如此?

当下,张璟就想出口气,喊来邓健询问张辅之的事。

不过,越听,张璟越觉得张辅之脾气虽然臭,但是处理事情来,确实十分厉害。

即使现在张辅之年龄大了,手脚不方便了,但这也丝毫不影响他对于整个工部的掌控。

当然,从邓健的话里,张璟也知道张辅之对自己这样,不是为了搞特立独行,是他从来都这样,对谁都不会过分亲近的。

念及于此,张璟的心情却是稍微好受了些,同时也在暗道,恐怕这也是他能在这党争四伏的明末,能不参与党争,还做到一部尚书的原因。

毕竟,是个皇帝都喜欢这种能干事,却不结党营私的家伙,也难怪张辅之这么老了,都没致士,实在是皇帝宠幸所致。

想到这,张璟不由得佩服起张振之来了,他的眼光确实毒,看他识拔的那些人,似乎都和他一个臭脾气,不喜欢恭维客套,趋炎附势,都是特立独行,不怕强权的人。

如张振之识拔的汤显祖、张辅之这样的,其实都是中了进士,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人。

只是可惜,汤显祖看不下去官场黑暗,不愿和对方亲近,辞官回乡了,最终在创作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这也算是东边不亮,西边亮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