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好国舅 > 380、今我大明,隐有十常侍者

明末好国舅 380、今我大明,隐有十常侍者

作者:泉释一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16:12:22 来源:笔趣阁

这几日里,因为外朝的的“小人”宣传,李进忠可谓是气愤得很,据说他的府上,每天都要被他摔碎不少东西。

想他自从掌控内廷以来,对于外朝中人,也是十分有礼对待的,特别是对于他们送入司礼监的奏疏,也是除了少数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送入司礼监的奏疏扣留以外,其它的奏疏,可都是一点儿也不拦截,就送到朱由校身边的,没想到事到如今,连司礼监老大的位置来没坐热,就成了外朝文臣口中的小人,这如何能让李进忠这个刚刚登上高位的本身就十分爱面子的人受得了?

至于传言中的另一个“小人”王体乾,却是对此没那么多在意,大概是在宫里的高位上,经历得多了,所以对于外界的这些污蔑的传言,也是看得很透彻,并未有什么过激的举动。

想想也是,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大多数太监可都是历史的负面人物,坊间百姓不清楚情况,只要被随便宣传误导下,哪怕你什么都没干,但在有心人的刻意宣传误导下,你就是一个“小人”,无论你做什么,也都改变不了别人对你这个太监的评价。

当然,外朝这番突然针对内廷的攻击,张想来,恐怕其中也是有两个原因促成的。

其一,自然是因为皇帝朱由校死死拒绝外朝要求的出内帑募兵的建议,使得外朝群臣觉得很有必要找个理由给朱由校一点儿提醒,让朱由校知道他们是为国为民做事情的,他们的提议朱由校必须要接受,否则,朱由校就是昏君无疑。

其二,想来是看出外朝很多文臣需要找到人来发泄他们被拒绝的,那些因为王安倒台后,在内廷明显不如王安时期的舒服的东林党人,希望能把李进忠这个皇帝的亲信作为枪口,赶出司礼监,之后再想办法把和他们亲近的太监,进入司礼监。

只能说,高处不胜寒,一旦到了高位,总有人会为了一些目的,让你没惹事也摊上事。

这不,宫里突然又传来消息,内阁首辅叶向高,竟然主动上书提到了远小人的话题。

并且,在上书的时候,叶向高还把他的奏疏在上书的同时,给京师其他百姓他奏疏,而叶向高上书的内容,张也是从李进忠哪里知道一些。

其中,最严重的,张觉得,便是叶向高奏折里的这一段。

“陛下,臣闻,自古君王治天下,皆以道德教化四方,以文武为臂指治理百姓,故选贤任能、亲贤臣远小人,则成圣君。而亲小人,远贤臣则嬉戏游乐,疏于政事,致使小人当道、朝政昏庸。

昔汉灵帝宠信十常侍,耽于游乐,朝政被一班宦官权歼所把持,阴冒于阳,臣欺其君,小人擅权,下将叛上,引致亡国亡身,此当为后世者戒!今我大明,隐有十常侍者,万望陛下认清身边小人面目,引以为戒。”

在史书中,特别是在大明民间如今疯狂流行《三国演义》的时候,众所周知,汉灵帝宠信十常侍,甚至到了称呼太监为爹娘的地步,而十常侍也在历史风评不好,直接被说成后汉亡国的主要原因。

当然,具体如何,各人都有各人的想法,反正,张就觉得汉灵帝宠信十常侍,也许过于信任,但用十常侍所代表的内朝,去压制后汉党人文士的策略,明显是极其高明的手段。

这一点,在后汉光辉的历史上,早有证明,而为什么到汉灵帝和十常侍的手里玩脱了,只能说某些党人吸取了前人的教训,隐忍了二十多年,准备的太充足了,这在后世一本名为《汉末皇戚》的书里,写得很清楚了。

言归正传,反正,叶向高这次有些高调的上书,实在是让人猜不到他到底想要如此。

毕竟,作为东林党魁,内阁首辅,叶向高就算想要弹劾李进忠,那也不该他直接自己高调出面,起码也该让他们东林的其他人,先做一个先锋上书弹劾李进忠试试水才是,远远不需要叶向高啥也不做,直接以自己私人名义上书朱由校了。

张觉得,恐怕这件事情里,另有猫腻,逼得叶向高不得不直接上书朱由校,来对付李进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