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好国舅 > 232、斗胆借熊廷弼奏疏一观

明末好国舅 232、斗胆借熊廷弼奏疏一观

作者:泉释一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16:12:22 来源:笔趣阁

乾清宫里,一时间陷入寂静,这份寂静,甚至使得在宫内伺候的太监宫女,都不敢有一丝喘气声。

朱由校看了张半天,也不知道到底在想些什么,反正他眼神中的不明目光,盯得张心里直发毛。

过了好半会,朱由校才说道:“兵,朕不是不可以不借给你,但是,你得给朕把杀客妈妈的凶手找到才行,否则,若是徒劳无功,朕定然饶不了你。”

听了这话,张大喜谢道:“臣谢陛下隆恩!陛下放心,臣必然找到凶手,为陛下报仇!”

“嗯!”朱由校闻言,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对最靠近身边的一名小太监喊道:“你去把刘时敏找来,让他速赶来乾清宫。”

随着那小太监领命而去,乾清宫里,顿时又陷入一番寂静,张也不敢多说话。

这一次,倒不是因为朱由校猜忌的原因,而是因为张不知道该和朱由校说什么。

他想告退,可是朱由校虽然口头上答应,但没有具体的圣旨下来,他明显还不能告退,按张想法,朱由校估计是要让刘时敏过来替他拟旨。

故而,张只能等着。

偏偏,张没话说,而朱由校却也是不说话,这可让张郁闷得很。

心里面,张也在纳闷,按照他对朱由校的熟悉程度,这时候两人没了借兵的尴尬,少年天子应该会成为话痨和他闲聊才是。

毕竟,深宫之中,敢把朱由校当朋友聊天的人,可没有几个。

这时候朱由校不说话,那就真的很奇怪了。

就在张等得心里有些慌了的时候,朱由校却是突然开口道:“熊廷弼奏疏里说京营兵多数不堪大用,让朕多给些日子,让他选够精兵五千,以备战用,你马上查案也要用到京营兵,他们不会碍你的事吧?”

闻言,张知道朱由校对他还是足够重视的,刚才没说话,恐怕是最近京师的事情太多,他处理奏疏时间不够,就比如这现下关乎边疆安危的熊廷弼安抚辽东的事情。

想到熊廷弼越早去辽东越好,这样不会给王化贞那小人得志的机会,张觉得这事情他必须要掺和一手。

故而,张并未立即回答朱由校的话,反而行礼问道:“臣斗胆,想向陛下借熊经略奏疏一观?”

朱由校闻言,明显有些诧异,脸色有些愠怒,毕竟,你不答皇帝的话就算了,竟然还敢主动要看奏疏,你当你是谁了?

不过,想到自从认识张后,张无论是在政治军事上,种种令人惊讶的想法观点,朱由校最终还是忍住气,决定让张看。

“把这本奏疏递给国舅。”朱由校对身边伺候的另一个小太监命令道。

那小太监行了一礼领命,而后毕恭毕敬的把奏疏送到张面前。

张恭敬的接过奏疏,而后细细看了一遍熊廷弼的上奏。

虽然张后世便知道晚明的京营兵,已经腐化到极点,但熊廷弼奏疏里提及的挑选京营兵的真实情况,还是让张感到震惊无比。

因为熊廷弼竟然在十余万京营兵里面,愣是只能挑出不到三千的可堪一用的兵马。

而且,按照熊廷弼所说,这些精心挑选出来的京营“精锐”,最多也只能用于守城。

如果想让他们出城与敌野战,或许对于普通军队,他们还有一战之力,但若是让他们对阵建奴的精锐,必然一击即溃,如鸟兽散。

这说得真是超乎张的想象,毕竟,虽然建奴兵马实力厉害,但张可不认为建奴兵会强得离谱。

螨清在后世一直过分夸张他们祖先对阵明军的战果,就和后来侵华日军为了巩固士气,也在刻意隐瞒他们在战场的兵员损失一样,建奴如果真的如他们鼓吹的那般无敌,那为什么真实历史上他们的人口一直没有太大增长呢?

不要用什么建奴发展的时间短来掩饰,毕竟建奴内部,真正的通古斯野猪皮少得很,他们多数都是融合了建州的各民族人成立的新种族,这其中,自然也有甘愿融入胡人的汉奸。

甚至于,建奴一直在抓其他民族的人做炮灰,来弥补军队的损失,可就是这样,建奴的真实人口增长一直缓慢,甚至于有时候还在下降。

究其原因,只能说建奴在掩盖他们的损失,他们厉害是厉害,但不会说在此时正面硬肛,能虐到关外到哪里去。

否则,努尔哈赤又何必每一战都要挖空心思搞那么多阴谋诡计?

建奴真要是无敌的话,那直接在反叛大明初期,每一场都硬碰硬呗,何必玩阴谋诡计这样麻烦事?

他们真正能对明军有压倒性优势的时候,也只是崇祯中后期,三顺王把火器技术带到螨清,弥补了他们的短板,再加上大部分明军在没钱的崇祯手里开始各种烂透的缘故。

不过说来可笑,那些烂透的明军,投降螨清后,可以毫无顾忌的抢钱抢粮,有足够钱粮供应,战斗力是直线上升,后来都成了螨清夺了天下的主力了。

想到熊廷弼可是让努尔哈赤爱过亏,气得牙痒痒的主儿,也不怕建奴,想来他不会因为害怕建奴,从而故意贬低京营兵的实力,只能说他说的应该是事实。

所以,以熊廷弼的话作对比,张想来,这不是说现在的建奴兵战力有多超神,只能说现在这些的京营兵太垃圾,早就**的烂透了而已,

想到这里,张不由想到真实历史上,广宁失陷时,熊廷弼手中有兵,却为何不敢去博一博那反败为胜的机会。

抛除其他的因素,熊廷弼宁愿退兵也不敢进攻,恐怕有很大的原因,是他手中的主力就是这些朱由校选给他的京营兵。

熊廷弼根本没有把握靠这些京营兵,能反攻建奴成功,而若是不能反攻成功,那整个关外的局势会更烂,所以他只能护送百姓退兵,因为这样,还能为关外明军保全几分实力。

这般看来,恐怕,京营兵腐朽烂透了,也是真实历史上,大明中后期,京营兵从未在各大战役里出现踪迹的重要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