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好国舅 > 173、良知被群体泯灭

明末好国舅 173、良知被群体泯灭

作者:泉释一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16:12:22 来源:笔趣阁

其实,在明初时,言官虽然言路无忌,但其对皇权的制约,并不明显。

除了少数言官敢对朱元璋本人放炮以外,其他多数时候,言官都和皇帝穿一条裤子,一唱一和,让无数位高权重的大臣,因为各种污点被查出,从而身败名裂。

说实话,言官都是读书人出身,在封建时代里,他们确实比一般人有有比较稳定的价值观,有明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在明初到中叶很长一段时间里,发挥了积极作用。

许多言官都是通过上书言事,让朝廷和天下人知道自己的文韬武略,后来成长为一代名臣。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到了明朝中叶,言官的耿直勇敢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甚至不惜一死以获直名。

皇帝的廷杖,算计,威逼,利诱对许多言官失去了威慑力,言官逐渐成为约束皇权的一股强大力量。

嘉靖时因为大礼仪发生的左顺门血案,万历时的国本之争,言官都是其中主要力量,他们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对皇帝非暴力不合作,数年如一日,把绝顶聪明的嘉靖帝和万历帝,弄的狼狈不堪。

导致嘉靖帝和万历帝,后期都只能选择在他们唯一能掌控的皇城深宫里躲着,与前朝文官采取不见面不上朝,于深宫之中,掌控调度天下。

当然,这也不是说他们就对付不了言官了,他们当然有,只是用了也相当于白用。

整治言官唯一的方式,就是给作对上书言事的言官调动官职,将其从言路上调出。

不是言官的话,再敢乱说乱道,收拾你就容易了。

然而,一个言官被收拾,下面立马就会又有一个言官被任命,有可能比上一个还要“耿直”,这就造成皇帝任命调动言官两难的局面。

有人会异想天开的认为,直接调不会和皇帝作对的亲信文官去言路就行,可是,谁能保证对方到了言路上,还会继续不和皇帝作对?

言官的天职就是和皇帝作对,纠正皇帝错误的,谁到这个位置,敢不和皇帝作对,一昧讨好皇帝的话,其他文官同僚也都不会容忍你在这个位置待太久的。

当然,这也不是说言官不好,毕竟言官对皇权的约束,让皇权少了很多任性,令皇帝甚至其他达官贵人,不敢任意胡来。

只是,言官有好处,但言官政治发展到后期,自然也有害处。

言官成为大明一大害,却是始于党争。

可以说,党争害了大明,而言官,就在此充当了主要角色。

当初,顾宪成等人打着高尚的口号,笼络文人士大夫,议论朝政,并逐渐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东林党。

而其他与东林党格格不入的官员,为了对抗东林党,也纷纷结为楚党,浙党、齐党等……

这一时期,无论是言官,还是非言官,都在政治上站队。

张在后世的时候,听过这么一个论点一个人入了一个群体,智商会被群体拉低,良知会被群体泯灭。

若是将这个论点放到明末各党中,确实可以证明一些东西的。

那些明朝党争中的一班人等,准确诠释了这个论点。

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政治诉求,个体无不泯灭良知,罔顾事实,动辄向对方发起各种人身攻击。

即使明知道错的,他们也依旧坚持,只是因为他们的党派群体,而明朝文官集团从此陷入到无休无止的口水战中,言官也就成为了这些口水战的主要角色。

这便是明末黑暗的党争中,也许在党争出现之前,耿直的言官,曾是封建皇权**黑暗中的一股清流。

但是,当他们加入了党争,为政治而争,为了争而争时,再清流的言官,也将被污染。

张明白,若是想改变明末的政局,党争是改变不了的,毕竟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会出现山头主义,而党争在政治上,根本避免不了,除非那些政党,不要任何权利,只是,这可能吗?

不过,党争的话,张改变不了,但是将这党争的形式改变,比如让大明的党争不再是以往的口水战,变成实干党争,那也比这些官员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只会在朝堂上打口水仗强!

而要改变形式,张看来,那就要限制言官的权利了。

明末党争之所以言官作为主要角色,那就是因为言者无罪,他们上书弹劾政敌,没有任何后果,所以才敢用各种莫须有,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的东西来弹劾,一切只为打击政敌而已。

所以,若有可能,日后将言官的“言者无罪”加以限制,让他们“有罪”,那就很必须了。

比如,要弹劾某人,不可以风闻就奏,你要弹劾,必须要举出具体证据,没有证据,不得弹劾,无证据弹劾官员,那就算你诽谤,同样治罪。

张相信,有了这种上书需要负责的后果,明末各党还想靠言官党争谋利,那就得看那些言官有没有胆子去面对他们上书不实而产生罪责吧?

说实话,张从来不认为普通的言官上书有错,毕竟,只要不是像东林党人为了弹劾政敌而弹劾,为了自己所代表的私利而上书,这些言官对于封建朝廷而言,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如果限制了言官,那些靠言路谋利文官会不会闹事,张可以确定,他们肯定会的。

只不过,若是有了一定实力,还怕这些文官闹事?

想想看真是历史上,螨清窃据天下,将君主集权制推向顶峰时,一众无耻的文官奴才们都信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做官宗旨,遇事无不下跪应“喳”,原本大明意气风发的言官们,都成了多磕头少说话的摆设,哪还有什么言官的样子?

这一切,是怎么回事?

还不是一个字怕!

若非是怕了皇权,这些自私的文官,又怎么会把他们的权利拱手让人?

所以,张知道,日后真若是到了那一步,只要让文官势力怕了他,不要说限制言官了,哪怕他就是取消言官,限制言路,都没有文官敢反驳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