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好国舅 > 167、不可复职

明末好国舅 167、不可复职

作者:泉释一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16:12:22 来源:笔趣阁

朝堂上,随着朱由校对熊廷弼的话说出,顿时令一众东林党人坐不住了。

袁应泰之事,完全就是现在这些东林党人的忌讳,若非辽阳、沈阳二城失守,以及辽河以东失陷,都是因为袁应泰的缘故,根本反驳不了,否则这些东林党人都恨不得大明没人提这事。

如今,朱由校对熊廷弼的话里,这也赤果果的揭开他们东林党人的伤疤,这如何能让他们坐得住?

“陛下,袁应泰之事,尚需群臣定论,不能说这般不实言语。”

“臣以为,袁应泰毕竟城破殉国,纵其有失地之罪,但陛下也不该这般轻蔑于他。”

“胜败乃兵家常事,若人人都似陛下这般,对于袁应泰只追究其兵败之责,不去想他在辽东的诸般利国之举,日后陛下再派人去辽东,岂不是让其他人因此寒心吗?”

……

当下,朝堂便出现混乱,以礼部尚书孙慎行、左佥都御史左光斗和兵科都给事中杨涟为首的东林党重要骨干成员,纷纷出列行礼,向皇帝朱由校陈述,袁应泰失地之事,还需要有司定论,朱由校不该这么武断说他的责任云云。

听了这话,不止是朱由校心里笑了,就是朝堂上残存的其他非东林党人的官员,心里同样也笑了。

真不知道这些东林党人知不知道什么叫不要脸,什么叫羞耻?

让有司定论?

不可武断说袁应泰责任?

想想看,以现在的朝局,让有司定论,基本上,就是让他们这些东林党人定论去了,哪还会有其他人定论的机会?

这些东林党人也真是要脸,敢说出这样的话来!

当然,不管东林党人到底要不要脸,反正这话他们已经说出来了,而且他们的潜台词也很明显,那就是袁应泰罪名以及定罪后的责任,都该是他们东林党人来定,其他人,都该歇歇,都要接受他们东林党人对于袁应泰的评价才行!

“事情一件一件来,袁应泰罪责之事,暂时放一边吧!如今辽事重要,而今日既然熊廷弼归京了,自然先谈谈熊廷弼之事,依照朕的意思,既然熊廷弼先前为辽东经略时,令得建奴逆贼不敢妄动一步,必然为建奴忌惮,如今辽东局势被动,正需像熊廷弼这样,令建奴忌惮之人安抚,方可稳定局势。”

朱由校铺垫了一大堆理由,而后便说出了他的心意道:“朕欲令熊廷弼戴罪立功,暂令其为辽东经略,前往安抚辽东局势,不止诸卿可有异议?”

一下子,朱由校这话就让朝堂上的大部分东林傻了眼了。

皇帝这是怎么了?

合着他们说了这么多,都没有引起皇帝觉悟吗?

熊廷弼是罪臣,不能为官;袁应泰是为国尽忠,殉国守节的忠臣,应该早早追封,不该这么搪塞才对。

一下子,朱由校这话就捅了马蜂窝,东林党人的官员们,纷纷犹如打了鸡血一样,启奏朱由校,反驳他言语里的不当之举,整个朝堂完全犹如菜市场讨价还价一般,嘈杂无比。

“够了!这里是皇宫,你们一个个都是朝廷命官,却在这里吵闹不休,成何体统?传了出去,难道是要让百姓看你们的笑话吗?”朱由校忍受不了,拍了龙椅大喊道。

这一下子,就把朝堂里的这些接二连三不停启奏的东林党人,给震住了,纷纷退回原位,没敢继续上奏言语。

“朕都说了,辽事最重要,而袁应泰之事,先放一边,现在诸位爱卿,还是给朕好好议议熊廷弼起复为辽东经略之事吧!”见众人安静下来,朱由校这才又强行定了接下来的议题道。

看着这些终于不能一直在朝会上威压他的东林党人,心里面,朱由校可谓是乐开了花,若是他能一直这样,把这些天天把朝堂当做菜市场的臣子们制服住,那该多好!

不过,朱由校心里也清楚,要不是袁应泰之事,东林不好向天下人交代,否则他哪里有这样的机会,能把这些自他登基以来,不可一世的东林大贤们给压制住?

或许,只要牵扯到了他们东林的根本利益,这些东林党人才会知道什么叫妥协?

当然,朱由校也毫不怀疑,即使这些东林党人妥协了,但也难保他们妥协的背后,还隐藏着隐忍报复的念头,只待时机一到,就不再妥协。

见朱由校又定了调子,朝堂内的东林党诸臣,又是相互之间看了看,今天被朱由校这么几次当了偏袒熊廷弼的裁判,完全把他们之前准备在朝会上,弹劾熊廷弼的计划,给弄乱了,不知下面该怎么做了。

悄悄回首看了一圈,见党内众人的样子,站在百官之首的内阁首辅,东林党魁首之一的叶向高知道不好,当下决定出手,稳住局势。

只见,叶向高出列行礼,大声说道:“回禀陛下,臣叶向高有奏,熊廷弼身有重罪,不可复为辽东经略。”

这话一出,原本不知所措的东林党人,瞬间凝神看着叶向高,等待这位东林魁首的下文,好帮助他造声势,弹劾熊廷弼。

“叶卿,如今边事垂危,辽东不稳,熊廷弼既然曾在辽东,震慑建奴,并且卓有成效,此番可否通融,让他戴罪立功,任辽东经略,安抚辽东,对抗建奴?”朱由校闻言,语气缓和道,看着却是和叶向高在商量。

朱由校的潜台词意思,确实是和叶向高商量。

他知道,就算他下旨免熊廷弼死罪,只要叶向高的内阁不同意,封还他的圣旨,那他一样用不了熊廷弼,让熊廷弼戴罪立功。

整件事的关键,就是熊廷弼被弹劾的罪名,在罢官前被坐实,除非朱由校现在证明熊廷弼无罪,否则一切都白搭。

不过,很显然,现在要证实熊廷弼无罪,时间上根本来不及,熊廷弼的罪名,除了继续派人去辽东查访,没有其他办法证明熊廷弼无罪。

可从辽东一来一回,那得多久?

更何况,谁也不能保证东林党人会不会在这查案的时候,暗中做些手脚,延误查案,或者栽赃构陷熊廷弼,让他罪上加罪。

有这时间,朱由校都不如换个其他有名望的重臣,去辽东安抚局势了,至于能不能对付建奴,那就难说了。

一瞬间,朱由校觉得他好像在起复熊廷弼这事上太天真了,也怪不得东林党人在明知他要起复熊廷弼时,只是上奏疏弹劾,没有其他具体作为,原来这帮人早就有了具体对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