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长女 > 第167章 尘埃落定

长女 第167章 尘埃落定

作者:燕小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2-23 10:29:08 来源:笔趣阁

也不知王敏儿回去后是怎么和唐修平说的,不等唐家以强硬手段压着她去东山,王敏儿自己就先提出了过了九月就出发去东山,唐家人也答应了。

消息通过王敏儿舅母周氏传过来的,王元儿松了一口气,她自己知道轻重和好歹,比别人在她耳边说上百次道理要强些。

日子过得顺溜,自豆腐乳的大作坊开张后,王元儿几乎就天天在作坊和家里两头跑,日子忙碌而充实。而家里头的另一门小生意,则基本是完全交给了王清儿和王春儿理着,还有家里的活计一块料弄,姐妹几个齐心协力的,愈发把日子过得有条理有奔头。

大作坊开张,宋三手段经营有道,这销往各处的订单是一张接着一张,很快就将锦王豆腐乳的名头打响了,抢占了这第一手的市场,这让王元儿心喜不已,生意好,也就意味着分红利润要足,那么她投资商船的本钱也就更大。

就在九月将将快要过完,天气也变得渐渐冷起来的时候,长乐镇却突然热闹起来,因为这武科举就要开始了。

历朝办武科举都为选拔军事人才,而报名参武的人,清贫寒门的人可参加,山野绿林的侠士亦可报名,这世家大户的就更不必说了,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至于这些人中,谁能过五关斩六将的将武状元拿下,那就各凭本事。

不管是为去扬名,或是真想要报效国家,光宗耀祖,这回去参举的人也不在少数。而长乐镇作为来往京城的中枢地儿,自然也就变得热闹了,故而镇上也常见背着刀剑的人在行走。

这人一多,镇子自然也就热闹,各个酒馆茶馆客栈,还有船坊花坊的,都使出了各大招数招揽客人,有的店家甚至放出凭参举的报名单子,可免费招待,以图来个奇货可居,将来也好卖得个人情。

“从前听得这士子上京赴考,常有那起子妙人儿以金助之,想图个助考之恩,如今咱们长乐镇那销金窝里,不也有这起子妙人?”卢主家婆跟王元儿咬耳朵,一边儿掩着嘴儿偷笑,十分的暧昧。

她却也不想想,王元儿可是个未出阁的大姑娘呢!

王元儿哭笑不得,怎么嚼舌根嚼到她这跟前来了,怎么也不合适吧?

不过卢主家婆说的她也知道,自古以来,总有不少想学吕不韦那般来个奇货可居的人,那些在花楼里的花娘子,也有不少乐于资助这寒门士子上京赴考的。

她还听说一个小段儿,也就是说一个花娘子每遇一个士子,都给上一笔银子资助,旁人不懂,她就说,广撒渔网,一个不中举,两个不中,一百个中只要有一个中了,或许她就成了状元夫人,离了这苦海了。

当然,小段儿都是你传我传的,真有人中了举,又有多少人会兑换承诺的?更别说那还不是良家子!

“我看你这婆娘也是嘴碎,和个没出嫁的大姑娘说这事儿也不嫌臊?”树根嫂背着娃儿来到王元儿的铺子,啐了卢主家婆一口。

卢主家婆有些讪讪的:“庄户人家,哪有这么多讲究?”估摸着也是不好意思,便寻了个借口溜了。

树根嫂便啧了一声,道:“我看她那张嘴就是关不住的,你呀,也少和她叨嗑,一个不慎,她回头就把你的话给换个意思传出去。”

王元儿笑了笑,道:“我也没啥话能和她叨嗑的,倒是嫂子咋过来了?”

“给来点儿香干,要带了辣子的,这天儿有些嘴淡,想吃点儿辣口的。”树根嫂指了指她台子上的香干。

王元儿连忙应了,一边称着香干,一边听她说话。

“这武科举一开,咱们镇子也是热闹,来来往往的好些人,倒是引了不少小娘子的眼儿。”树根嫂斟酌着道:“但凡这有点拳脚武艺的,都长得五大三粗,也不乏好看的,有的人心思就活络开,我就瞅着镇西那贾家的闺女和个带着剑的男人在树林边拉拉扯扯。”

王元儿一愣:“还有这事?”

“哪能没有呢?”树根嫂嗨了一声,小声道:“你也别嫌树根嫂臊你,咱们女人家,名声最是紧要的,你莫听那卢主家婆的,啥奇货可居的浑话,糊里糊涂的就上了当。男人,尤其那些有点儿本事的男人,有几个是好的,一旦尝过了甜头,谁还记得你是谁?”

她这是拐着弯儿提醒王元儿别被人哄了。

“这男人呢,是去参加科举的,来头又不知道,去向更不知,甭管他中不中,要是被骗了,没根没底的,打哪找去呀?”树根嫂叹道。

王元儿点点头,可不就是这个理,她笑道:“多谢树根嫂提点了,我定会长记性的。”

“瞧我,你素来是个主意正的,定不是那糊涂的人,不然咋做大生意呀?”树根嫂一拍额头,感觉自己后背一热,娃儿也哭了起来,忙道:“乖乖,这囡儿又尿了,我得回去给她换一个尿布。”

王元儿连忙把称好的香干递了过去,又另外搭了两个卤蛋:“带回去让孩子们解解馋。”

树根嫂推却几下,推不过,给了钱连声道谢后走了。

王元儿抿下唇来,回过头还是和自家妹子们拐弯抹角的说了一番教,引得王清儿嗷嗷直叫她越来越长气儿。

随着武科举的日子到了,长乐镇的热闹也沉寂下来,而过了一头半月的,就传出了树根嫂口中所说的那贾家的闺女被人搞大了肚子,就是那去参加武科举的一个男人干的好事,可贾家去寻人,压根就找不着人,结果那贾家闺女当天就沉了河,一尸两命,此乃后话不提。

武科举的盛况王元儿他们远在长乐镇的是看不到了,但谁过了几关,晋了几级,还是有公榜贴到各乡各县的。

九月一过,在十月初三的时候,武科举就选出了新帝登基后的第一个武状元,京中有名的武将世家白家的公子白子清,被封为御前带刀侍卫。得了这第二名的则是一个绿林侠士,江湖上武当派的弟子招升,但他拒绝了一切官职。而这第三名,也就是探花,却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山野中人,名为卓凡。

据说这卓凡乃是一名年不过二十多的青年,生在岭南道的一个清贫寨村,自幼生活贫苦,却因受父辈熏陶崇尚武学,学到不少招数,后又拜武林高手为师,刻苦就学,武艺日臻上升,不管是耍花枪,刀,剑都有所成,尤其以刀术最为精湛。

卓凡出身不高,可耍起百十斤的大刀来,却犹如拿着一柄小菜刀一般轻松,最让人觉得惊奇的是,他年岁尚轻,容貌俊秀,身子薄弱如白面书生,偏偏就是耍大刀的人才,故而担了这探花之名。

“听说呀,这卓凡在殿试时,舞动的百来斤大刀,就好像跳舞一样好看,刀舞风声,寒光夺目。一会儿好比蛟龙潜水,人刀合一,如惊涛滚动。一会似大鹏展翅,凌空与半空,似有直上云霄之势,直让圣上叫好,当场就点了探花之名,封了官职呢。”

“这还不算是打紧的,我听说这状元游街时,姑娘们都把丢了不少荷包花环给那卓凡呢,还有不少世家看中了这乘龙快婿,可惜人家一句先立业再成家给拒绝了。”

“所以呀,这科举,甭管文武,一旦中了举,就是要翻身发达的了。”

茶馆中,不少人在谈着这场武科举的结果,谈得最多的,不是那武状元,反而是那名不经传的探花。

这状元爷出身武将身家,得状元也是毋庸置疑的,难得的是出身贫寒的探花爷呀,而且人家还拒绝了世家大户的求亲。

王元儿也听得了这个热门的话题,可因为前世举行的并不是武科举而是恩科,所以她压根不知道这卓凡是个什么来路。

不过不管人家是什么来路,也和她无关,反正不认识,不过就听听热闹就算了。

倒是随着这武科举尘埃落定,王敏儿终于要离开长乐镇去东山庄子居住了。

得了唐家人的允许,王敏儿再度回了王家一趟,算是和家人告别,张氏拉着她的手,眼泪鼻涕都来了,万般的不舍。

“好了,娘,我不就是去住几个月吗?等生下了小少爷,唐三爷就会接我回来了,不也就见到了吗?”王敏儿也心有不舍,可她不得不去啊,因为她也已经发现,唐老封君和唐三夫人看自己的眼神有些不对了。

王元儿听得叹气,她倒是过于乐观了,这一去,也不知能不能再回来呢!

不过若是不回来,她若是安守本分的,带着孩子在庄子上过着,不争不抢的,起码还有一条命在,这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王敏儿甘心吗?

她宁死也要跟着唐修平,哪会甘心平平淡淡的在庄子过完一生,她才十五六岁呢,就算她肯,那容氏又会容忍王敏儿这样的一个丫头先她之前生了孩子占了唐修平的心思吗?

王元儿抿起唇,对上王敏儿的眼光,也就只有一个祝福可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