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

南国江山 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城门开启,李从珂率领一千死士当先出城,李嗣源则率领其他将士紧随其。

在走出城门时,李嗣源最后回头望了一眼那高大的城门,此时经过大半年的围攻后,城楼早就被吴军的苏州炮和床弩等摧残得千疮百孔了,唯有最顶端那面“晋”字大旗,依旧在寒风中迎风飘扬着。

李嗣源转头对身边侍卫们轻声叹息道:“本将追随两代晋王征战四方,至今已有近四十年,富贵已极,早就没什么遗憾了。只是没想到,这郓州小城或许会成为本将最后的埋骨之处。”

叹息了一声,他率领部众继续向前,借着夜色的掩护向吴军大营扑去。

当渐渐接近敌军营地时,处在最前方的李从珂部下意识的便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此时的吴军营地,在这大半年围城的日子里,早就被打造得极为坚固。

营地的寨墙高八尺,厚一尺,乃是用草坯土块组成;寨墙墙面又挖了三条壕沟,每条壕沟都深三尺,宽五尺,以尽可能的阻止敌军步兵靠近;在靠近寨墙的地方,又埋设拒马尖桩,以防备骑兵突袭。

如此坚固的防守,在一般情况下晋军是不可能攻破的,甚至若不是如今情况紧急,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李嗣源连攻打吴军营地的念头都不会有。

此时他唯一能期望的,就是吴军防备懈怠,被晋军趁机突破。

而他的期望似乎真的应验了一般,没过多久前方李从珂就有消息传来说,他们已经用长木板在壕沟上铺出道路,顺利通过了两道壕沟,接近了寨墙。

然而就在这时,吴军终于发现了异常,一个警觉的士卒忽然从寨墙上举起弓弩朝着夜色中放了一箭。

“啊!”一声惨叫声顿时响起。

这下,晋军的行动彻底暴露,吴军营地里立即有战鼓声响起。

“敌军突围!敌军突围!”

李从珂原本就没指望能完全不知不觉的突入敌军营地,此时见行动已经暴露,他当即大喝道:“将士们,随我杀过去!”

“杀!”刚刚还寂静的队伍立即爆发出巨大的喊杀声,数不清的晋军将士手持长矛、刀盾,从黑夜中跳出来,举着长梯向吴军营地冲去。

吴军一方似乎真的没多少防备一般,面对晋军的突袭显得有些慌乱,寨墙上的守军纷纷四散而逃,很快晋军便夺取寨墙,突入营地。

突围行动进行得如此顺利,李从珂一时间也有些难以置信。

他不知道到底是自己运气太好了,还是说敌军故意放他们进来,好将他们包围剿灭。

但此时显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去想这些问题,而且开弓没有回头箭,就算前方有危险,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冲上去。

后方李嗣源的想法也是一样,即便感觉到有些不妥,但此时也只能向前猛冲。

前路茫茫,一切都是未知,他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到底最终结局如何,那或许就只有上天才会知道了。

……

吴军营地里,伴随着激烈的警报声,士卒们很快就惊醒过来,并迅速在军官们的组织下列阵待敌。

这些士卒们之前就得到了命令,今晚或许敌军会突围,所以他们即便是睡着了也还保持着戒备,身上的铠甲没有脱下,刀枪盾牌等也都放在趁手的位置,所以此时才能很快做好迎战准备。

中军营地里,杨渥听到杀伐之声后,立即起身向营帐外走去。

这时刘信等将领刚好赶来,遇到杨渥后便匆匆道:“大王,敌军果然突围了!”

杨渥点了点头:“很好,看来刘将军的计策已经成功了。我军的布置怎么样?有没有出现差错?”

“大王放心,敌军突围的方向正是东面,那里我军的防备是最严的,所以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杨渥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郓州西北面便是济水,那里有吴军水军封锁河面,以北方人为主的晋军想要从那里突围出去难度太大。

除了西北方向外,也就只有东面更适合晋军突围,因为那边靠近山区,只要能突破吴军防线,进入山区,那么晋军就有逃出生天的希望。

所以在一开始,吴军就将防备的重点放在了东面,只等着晋军主动来攻。

虽说目前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但杨渥还是提醒道:“其他方向也不能放松警惕,决不能让李嗣源给溜走了!”

“是,大王请放心,将士们士气高昂,都在喊着要生擒李嗣源呢。”

“生擒李嗣源?”杨渥顿时笑了起来,若真能将李嗣源生擒那就太好了,毕竟且不说历史上的此人后来做了皇帝,就算此时的李嗣源,那也是晋军中少有的骁将。

随着时间推移,如今晋军中的老将已经越来越少,有名望的只剩下李嗣源和李存审二人了,李存审听说年老多病,身体不好,或许活不了多久,若是再把李嗣源生擒了,那晋军就的名将就又少了一位。

当然,即便不能生擒李嗣源,但只要能将其干掉也是不错。

打发众将离去后,杨渥登上望楼,朝着东面战场望去。

可惜此时战场上一片漆黑,根本看不到什么,只能听到震天的喊杀声不断传来。

杨渥也只好静下心来,返回营地,慢慢等待最后的结果。

黑夜中,相比于杨渥的从容淡定,李嗣源此时却急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当李从珂率领大军突入吴军营地后,他也率领后续军队杀了过去;然而就在大军完全进入营地后,一支五六千人的敌军步兵却突然从两翼围了上来,将晋军退回城内的通道彻底堵上。

与此同时,刚才还显得混乱的敌军营地里,大批火把突然被点亮,数不清的吴军正在列阵,长矛步兵在前,弓弩手居后;甚至还有大批吴军骑兵在不远处严阵以待。

圈套!他们中了敌军的圈套!

很明显敌军对晋军的突围早有预料,甚至连他们突围的方向都被算准了,若非如此敌军的准备绝不会这么充分,反应也不会有这么快,在晋军进入营地后立即就切断他们的后路。

但不管怎么说,此时大军中了埋伏,李嗣源也知道今晚是凶多吉少了。

立即原路返回,趁着敌军立足未稳,突围回城?

不,那是傻瓜的做法。

且不说敌军既然派兵断后,就绝不会让他们轻易突破防线回到城中,就算他们真的能返回城中又能如何?在经过今晚大败后,士卒们必然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又能继续顽抗多久?

所以此时李嗣源能做的就只有硬着头皮带领士卒继续向前冲。

不过吴军一方早有准备,他们阵型严整,士气高昂,前方如林般的长枪阵死死顶住防线,后面的弓弩手则将箭矢如同雨水一般朝对方射去。

感受着天空中连绵不绝的箭雨,听着那不断传来的破空之声,晋军士卒多少都有些畏惧。

李嗣源见了大声喝道:“杀过去!敌军兵力不多,只要我等并肩而上,定能冲破他们的防线,杀出一条生路来!”

李从珂也对着麾下士卒大声道:“杀出去还能活,留在这里,不过是等死而已。杀啊!”

晋军将士听了顿时大呼道:“杀!”

在李嗣源父子二人的鼓动下,晋军奋勇作战,向吴军的阵线发起猛攻,一时间双方战事打得极为激烈。

晋军的士卒原本就是挑选的精兵,此时又拼命起来,战力着实不可小觑,吴军的阵线被冲击得七零八落,险些就要被突破一般,大批士卒倒在了两军阵前。

可以说,晋军此时完全是在用人命在填,他们不顾伤亡,只希望能杀出一条血路来。

……

时间流逝,很快天色渐渐亮了。

晋军拼命起来,爆发的战力果然很强悍,经过几个时辰的血战,最终他们居然接连突破了吴军的两道防线,此时正在与吴军最外围的一道防线展开血战。

当然,能取得这么大的进展,也全靠了晋军不计代价的猛冲猛打,此时还跟随在李嗣源父子身边的士卒,已经从最开始的四千余人,减少到如今不足千人。

其余的士卒不是在一夜血战中倒下了,就是在黑夜中与主力失散了。

此时,剩余的晋军里,上至李嗣源本人,下至普通士卒,都已经快精疲力竭了,唯一支撑他们继续奋战下去的就是,前方不远处,茫茫山区已然在望,似乎生的希望就在不远处。

“若是能突破敌军这最后的防线,咱们就能逃进大山里去,到了那里,咱们就能藏起来,然后寻找机会渡河北返!”这就是他们此时心中唯一的想法。

至于说,在逃进大山后,应该如何躲避吴军追兵,又该如何隐藏起来,如何接近黄河,以及最后该如何渡过黄河,这一切问题暂时他们还没时间去想,同样也不愿去想。

他们脑海中唯一剩下的就是杀,杀透敌军防线,从敌军包围中冲出来!

终于,或许是敌军被他们的悍勇给吓退了一般,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后,敌军居然自动退了下去。

不少晋军士卒顿时大喜,口中狂呼着“跑啊”,纷纷向山区逃去。

然而就在这时候,地面上隐隐有震动传来,并且越来越剧烈,很快,轰鸣的马蹄声就源源不断的传到晋军士卒的耳朵里。

“骑兵来袭!”李嗣源心中一片绝望。

晋军虽然骑兵多,但用来突袭郓州的这支军队里却没多少骑兵,而且经过一夜的血战后,仅有的骑兵也折损殆尽。

如今来袭的骑兵很明显是敌军一方的。

作为身经百战的晋军骁将,虽然还没见到敌军的规模,但李嗣源已经从地面的震动中判断出来,敌军骑兵的数量至少有三千人,而此时他麾下这支早就精疲力竭的残兵,兵力却只有不到八百人!

以八百疲兵,对抗三千精骑,这样的下场可想而知。

但即便心中绝望,李嗣源却依旧在大声呼喊着:“结阵御敌!结阵御敌!”

可惜士卒们此时看到了“生路”就在前方,他们哪里还愿意留下来与骑兵对抗,更何况以他们现在的状况,就算留下来也不可能挡得住敌军骑兵的冲击。

所以士卒们一个个都在拼命的往前跑,没有一个留下来抵抗。

只要能逃进大山里,就还有活路!

即便是李从珂此时也知道,留下来就是等死,唯有拼命逃跑,或许还有希望逃出去。

他见李嗣源依旧在嘶声力竭的大吼着,连忙上前将其扶住,大声劝说道:“父亲,别停下了,快逃吧,留下来也是等死啊!”

李嗣源父子二人原本是有战马的,不过一夜激烈拼杀,他们的战马也都战死了,此时都是步行作战。

正当二人准备拔腿逃命时,吴军骑兵已经赶到,那些早就精疲力竭的晋军士卒们,光靠着双腿又哪里能跑得过飞奔的战马。

很快,剩下的晋军就在骑兵的冲锋下被杀得溃不成军,战马冲杀过处,只留下一片尸骸。

绝望,恐惧,哀嚎……

生路明明就在不远处,然而却显得那么遥远;最终也没有一个士卒能够逃进山去,全部都倒在了马蹄之下。

事实上,即便这些士卒能逃进山,他们也别想就此逃脱,因为在那里,早就有一支三千人的步军等在那了。

这是真正的天罗地网,没有留下任何的生路给晋军。

在晋军选择突围的那一刻起,他们的下场就已经注定了;或者说,在李存勖的大军被击溃后,他们这支孤军就注定了要覆灭。

而在这片满是尸骸的战场上,有一具尸体却显得与其他人不同,因为其他都倒在地上,唯有此人虽然死了,却依旧站着。

这人身穿一身黑色铠甲,头顶的头盔早就不知掉哪去了,花白的头发披散开,遮住了脸庞。

他的身上满是伤口,光是显露在外面的就有六七处,至于隐藏的就更多了;他全身都依靠着手中沾满血迹的长剑支撑着,这才能站立不倒;一支箭矢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脖子,这便是他致命的原因。

而这人,便是晋军骁将,历史上的那位后唐明宗李嗣源,而在他不远处的另一具尸体,则是他的养子,历史上的后唐末帝李从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