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七十四章晋国的困扰

南国江山 第六百七十四章晋国的困扰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虽说已经确定了要迁都,但迁都毕竟是件大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做成,有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要先完成。

洛阳这座古都在此之前就是梁国的都城,各种宫殿房舍等都很齐全,不需要另外进行建设;而这次吴军攻占洛阳时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战事,洛阳城墙和宫墙等都不必修缮。

不过迁都就意味着大量的利益牵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严可求、陈彦谦等人那样以国事为主,更多的人关注的还是自己的利益。

别的不说,之前吴国的那些勋贵们都在金陵城中置办了奢华的房产家当等,还有各种盘根错节的人脉关系,这些在迁都之后都不能带到洛阳去,所以迁都对这些人来说显然是一次重大打击。

此外,像金陵府尹等官员,他们之前虽然名义上是地方官,但因为靠近权利中枢的缘故,身份地位天然就比其他地方的刺史要高一等;现在迁都洛阳,他们的身份地位显然会下降。

总之,迁都往往涉及到各种利益纠缠,想要将其捋顺可没那么容易。

好在如今的杨渥威望足够深厚,在吴国国内目前没有任何人能够挑战他,而且还有陈彦谦、严可求等重臣支持,所以迁都的决议才能贯彻下去。

此外,今年攻占洛阳之后,杨渥就处置了一大批梁国旧臣,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甚至还有不少人人头落地,这样一来也算将洛阳原本的利益阶层清理得差不多了。

而这次做出迁都的决议后,杨渥又下令从金陵、苏州、常州、宣州等地迁移两万户近十万人口到洛阳来。

洛阳经过唐末战乱之后,虽然是梁国的都城所在,但人口却始终未能恢复到巅峰时期;而金陵等江南重镇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人口早就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尤其是作为都城的金陵,人口更是多达五十多万。

虽说目前来看江南的人口还比不上后世明清时期,但也足够对外输出人口了。

将这么多人口迁移到洛阳来,一个方面是为了恢复洛阳的繁荣,减轻江南人口压力,另一个重要目的则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南北融合,并为未来的都城建立“群众基础”。

毕竟对于洛阳人来说,崛起于江淮的吴国乃是外来人,不说受到抵制,但至少不会受到太多的欢迎;所以迁移一些“自己人”过来,也有利于加强对洛阳的控制。

除了迁移人口外,杨渥下的另一个命令就是将洛阳、陕州、虢州、孟州、怀州、卫州合并为新的洛阳府,其行政地位与各省相当;而原本河南省管辖的地盘相应缩水不少,同时治所也迁移到开封。

定金陵为南京,将原本的直隶各州合并起来,新组建一个省,这便是江苏省,以原本的金陵府尹为新的江苏巡抚,其他官员也相应得到提升,这也算是对那些地方官的一种安抚。

不过淮南最初的都城江都府的地位却是进一步降低,不仅失去了东都的地位,同时也恢复了原本的名字扬州府。

扬州虽然是杨行密时代淮南的治所所在,但这里的位置条件别说和洛阳相比,就是和金陵相比也差了太多,这一次失去东都的地位也就不奇怪了。

迁移人口的行动一直从八月持续到十一月才宣告结束,昔日有些沉寂的洛阳城随着江南移民的到来迅速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在这三个月时间内,杨刘城的晋军又发动了两次夜袭,不过这两次夜袭中,第一次晋军取得了较小成果,攻破了六处营垒;而第二次的夜袭中吴军警惕性比上次高得多,晋军的夜袭行动不仅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反而损失惨重,最终狼狈逃回城中。

到十一月底,吴军再一次进行轮换,与上次的轮换一样,撤下来的军队回去休整后,直接从南方抽调军队补充到东阿、平阴一线来。

除了杨刘这边的动态外,另外还有一件重要事情发生,那就是围城已经有一年多的镇州终于在十月初被晋军攻破。

早在九月底的时候,张处瑾派遣其弟张处球率领七千军队出城袭击晋军大营,恰好当时的晋军招讨使李存进也派遣晋军主力前往镇州城下挑战,但问题是两支军队在半途上并没有相遇,而是相互错过了;且不管是晋军还是镇州军队都不知道对方的安排。

这样一来,当张处球率领的镇州军队抵达晋军大营时,晋军居然一点防备都没有,而且大营内兵力空虚,局势极为紧急。

李存进一面派人火速去调兵回援,一面亲自带领营内留守的几百军队奋勇抵抗;以几百人抵挡七千镇州军,即便是骁勇善战的晋军也吃不消。

好在晋军中骑兵众多,在接到李存进的命令后迅速回援,与营中的晋军前后夹击,将七千镇州军队全部歼灭,但李存进本人也在激战中战死。

李存进的战死乃是继李嗣昭后第二个死在镇州城下的晋国名将,若是再加上在镇州兵败后不久就羞愧而死的阎宝,晋军在镇州前后折损了三位大将,损失的兵力和钱粮辎重等更是不计其数。

如此惨重的损失也让晋国上下对镇州恨到了极点。

好在到了此时,随着七千镇州军队被全歼,镇州也到了山穷水尽之时。

镇州虽然是坚城,城中守军众多,且储备的钱粮军械充足,但再怎么充足也经不起长达一年多的围城战的消耗,到此时城中已然粮草断绝,甚至张处瑾派出的这七千军队就是他的最后一搏。

如今这最后一搏宣告失败,镇州的希望也就彻底断绝。

九月底,晋王李存勖下令以李存审为新的北面招讨使,接管镇州战事。

十月初三,李存审率领大军抵达镇州城下。

这天午夜,镇州城中将领李再丰充当晋军内应,打开城门放晋军入城,到天明时,镇州落入晋国手中,张处瑾兄弟家人及其党羽、幕僚等皆被擒送至魏州问斩。

至此,镇州这个困扰了晋国一年多的硬骨头终于被攻破,而晋军也终于有了一丝余力去支援其他战场。

十月底,五千晋军援兵抵达河中府,与城中守军里应外合,在河中府围城了五个月的吴军遭到大败,折损将士六千余人,被迫退回关中。

这场胜利也算给最近屡战不顺的晋军增添了不少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吴军也并非不可战胜,而是与之前的梁军、镇州军、契丹人等没有两样,都是可以被击败的。

十一月,晋特进、河东监军使张承业在晋阳病逝,李存勖听闻丧报后,心中悲痛,好几天都吃不下饭。

同样是在十一月,晋国另一位名将、大同节度使李存璋病逝。

这个消息对于晋国来说无疑又是一场风暴。

这十多年来晋军之所以能战无不胜,除了因为晋军将士的确骁勇善战,以及晋王李存勖本人的杰出领导外,更重要的却是因为晋军有着周德威、李存审、李嗣昭、李存璋、李存进、李嗣源等一系列的百战名将。

每一个王朝在其创业初兴的时候,往往都会汇聚起一大批能征善战的百战名将,比如当年三国时期,不管是曹操、刘备,还是东吴孙权,他们的麾下都有着太多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演绎了一场又一场繁星璀璨的盛景。

但等到盛景落幕之后,接下来的往往就是一个人才凋零的低谷。

这一点放到如今这个时代也是一样。

不管是曾经雄霸天下的梁王朱温,还是崛起于南方的吴王杨行密,甚至是在蜀中割据一方的蜀王王建和岐王李茂贞,他们麾下都汇聚了一大批名将,晋王李克用的麾下同样如此。

只不过当其他势力的那些开国名将们都先后凋零时,晋国的开国名将们却一直活跃在战场上,所以晋军才能战无不胜。

当然,其他势力在开国名将凋零之后也各有应对之法,比如岐国和蜀国,他们应对得不好,所以这两国如今都只能偏安一方。

而梁国虽然在年轻将领里重新提拔了一大批将领,比如王彦章等,但这些将领的能力毕竟还是比不上晋国的周德威、李存审等,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最终梁国也覆灭了。

至于吴国,因为杨渥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战争的长久性,所以在很早之前他就注重培养年轻将领;到现在,虽然那些开国老将们基本都不在了,但年轻一辈的将领已经能够挑起大梁。

而如今,随着时间流逝,晋军也将面临着老将离去带来的严峻考验。

周德威、李嗣昭、李存进先后战死,李存璋病逝,李嗣源被吴军围困在郓州城中难以脱身,剩下的唯有李存审这一位名将还在支撑着。

但不管是郓州城中的李嗣源,还是率军刚刚攻破镇州的李存审,他们如今也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将了,又能为晋军征战几年呢?

若是其他年轻将领不能迅速成长起来担当起大任,可以预料晋军将来必然会进入一个低迷时期,这将极大影响到与吴国的征战大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