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

南国江山 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不错,孤是打算让建立屯田军,不过与历代屯田不同的是,孤建立的这支屯田军只屯田,一般情况下不打仗;而且他们不编入军籍,而是编入民籍,每年的租税比普通百姓高五成;他们所种之田,只要连续耕种三年,三年之后这些田就完全归属他们个人所有;到时候这屯田军就将解散,他们的租税也将恢复到与普通百姓相同。”

杨渥将他这段时间所想到的办法说了出来,结果让众将更加惊讶。

周本就问道:“既然大王这支屯田军与普通百姓无异,且三年之后就会解散,那何不现在发放一些土地给他们,然后直接解散?”

“当然有分别!”杨渥还没说话,一旁严可求便开口解释道:“这些老弱士兵平时都只知打仗,不知经营产业,且人心尚未定下来;若是现在发放土地给他们耕种,然后直接解散,那么他们的心思不在耕种上,很可能会逃亡他处,从而留下隐患。”

“如今大王将他们编为屯田军,强迫他们屯田三年,等到三年之后他们安定下来,习惯了耕种的日子,又有了固定的产业,自然就不会逃亡了。”

杨渥笑道:“不错,孤就是这个意思。今后若是有其他降兵,也可以按照这个办法解决,没必要一味扩大军队,同样也不需担心直接将这些降兵解散会出现问题。如今天下战乱已久,荒废的土地多得就是,正需要有人开发。”

众将这才明白过来,纷纷称道赞叹。

这时骆知祥问道:“只是不知大王打算将这些人安排在哪里屯田?”

“当然是关中!关中久经战乱,人口稀少,大量土地荒芜,如今正需要人去开发。孤将这些降兵送到关中进行屯田,既解决了降兵问题,又能恢复关中经济,此乃一举两得之法。”杨渥的语气有些自得。

如今的关中早就不是当年的沃野千里,经过唐末的长期战乱后,如今关中平原人烟稀少;朱温在击败李茂贞后,却无法守住关中,让李茂贞收复大量地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关中人口太少,不能供应太多军队。

如今吴国派兵攻取关中,用兵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如何治理关中却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那些降兵一般都拖家带口,将他们迁移过去就等于迁移了大量人口过去,这对于重新开发关中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此外,关中对吴国的将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不管是经营西北、消除夏州定难节度使,还是消灭蜀国等,都需要关中之地作为后勤供应地;现在将那些降兵派往关中屯田,这也是在为今后做打算。

“如今关中虽然尚未收复,但关中兵力空虚,要不了多久柴将军应该就会有好消息传来。这段时间各位将军就要做好对效义军和其他降兵的挑选,将适合编入禁军的选拔出来,将其他人集中到洛阳来,准备迁往关中。”杨渥道。

“臣等明白。”

说完对降兵的安置问题后,李承鼎问道:“处于河北的怀州和河中的冀王朱友谦如今已经臣服于晋国,这两地都是北连太行,南临大河,位置极为重要。不知大王打算何时将其收复?”

河中节度使掌管的地区就是后世的山西西南部,蒲州、盐城一带;而怀州则与洛阳隔河相望。

这两处地区若是归属吴国,那么吴军就能从两地出兵,攻入山西,威胁到晋国老巢晋阳;若是归属于晋国,那晋军就能从这里渡河南下,威胁到洛阳,甚至有可能夺取陕州、虢州,从而将关中与中原的联系切断。

不管对哪一方而言,这里都是极为重要的地区。

杨渥沉吟片刻,道:“这两地暂时不要理会,既然他们已经投降了晋国,那就由得他们去吧。孤暂时还不想与晋国发生冲突。”

若是在刚刚消灭梁国的时候,他或许还有心趁着镇州尚未平定,主动对晋国发起进攻;但真等到灭梁之后,他却改变主意了。

晋国不是梁国,吴国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将其消灭,所以要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不能有冒险的心思。

如今中原刚刚平定,许多地方虽然占领,但人心尚未彻底收服,大量梁国降官降将都还存在犹疑。

若是此时贸然出兵攻打晋国,却兵败而归的话,这些地区很可能出现动乱,到时候晋军发动反击,吴国甚至连刚刚得到的中原都有可能再度丢失。

若是杨渥此时镇之以静,等时间流逝,这些地区自然就会完全消化,人心稳固,到时候即便与晋国交战有所不利,内部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晋军想要反击也难以取得什么战果。

到时候吴国就处于不败之地,可以凭借强大的国力来不断削弱晋国。

此外,历史上的镇州虽然最终被晋国平定,但晋国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李嗣昭等名将都陨落在这场战争中;若是吴军主动发起进攻的话,谁知道会不会影响到镇州战场,从而让那些原本应该死掉的名将活了下来,这就得不偿失了。

“自古以来想要平定天下者,无不先稳固根本,然后再设法平天下。如今天下局势站在咱们这一边,时间拖延得越久,咱们的力量就越强,晋国实力却会日益衰弱,咱们根本不需要冒险。所以这一两年内,若是晋军不主动南下的话,孤不会主动发起对晋国的战争。”杨渥道。

众将听了有些失望,但他们也知道现在主动出兵攻打晋国的话并无必胜把握,毕竟梁国的实力有目共睹,当年全盛时期各方势力都要避其锋芒,然而梁军与晋军交战却败多胜少,这就足以说明晋军的实力。

此外,晋军骑兵众多,而吴军却以步兵和水军见长,以前对付以步兵为主的梁国时还没什么问题,但对付骑兵众多的晋军,大家都没什么经验,难保不会兵败。

想到骑兵的威胁,周本站出来道:“大王,臣以为晋军骑兵多,而我军以往的战术多是对付步兵。所以臣建议,从现在开始军中就要多加强对付骑兵的训练,还可以多装备一些长枪、战车等。”

郭崇韬和李承鼎等人站出来附和道:“臣赞同周将军的意见,骑兵的威力有目共睹,以前咱们的骑兵能够压制住梁军;但若是与晋军交战的话,咱们的骑兵就要处于弱势,而且晋军将领多擅长运用骑兵,所以在防备骑兵方面我军的确有必要进行加强。”

“嗯,不错,诸位爱卿能想到这些,孤深感欣慰。这样吧,你们几位都督回头都好好想想对付骑兵之策,让下面的将军们也要好好想想,下次军议的时候咱们专门讨论此事,定个具体章程出来。”杨渥想了想,道:“今天咱们还是商议大略上的事情,各位还有什么事情要奏吗?”

郭崇韬站出来道:“大王,岐王派其长子前来祝贺我军灭梁国,不知大王对岐国有何打算?”

“岐王吗?他既然派长子前来庆贺,那就好好招待就是。”杨渥笑了笑:“或许将来咱们能否平定岐国,重点就在此人身上呢?”

“大王难道不打算派兵征讨,想用其他手段将岐国收复?”郭崇韬有些惊讶。

采用强力手段将一方势力迫降,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比如岭南的刘龑就在吴国的大军压境之下选择了投降。

此外,福建的王审知同样向吴国投降,虽然因为其子造反使得吴国最后还是动用了军队,但若不是王审知先投降的话,吴军后续用兵也不会那么轻松就取得胜利。

不过不管是王审知还是刘龑,他们都只是实力较弱的割据势力,在整个天下来说也就只能偏居一方。

而岐王可不同,当年李茂贞势力最强的时候,连朱温都要忌惮三分;后来与朱温、王建等势力连连交战,虽然屡战屡败,但谁也无法彻底将其消灭。

这样一方强力势力,即便如今国势穷困,但众将依旧不认为可以将其迫降。

严可求站出来道:“臣倒是觉得将岐王迫降是有可能的。诸位只看到了岐王当年强盛之时的风光;的确,那时候的岐王完全可以算是与梁国、晋国、蜀国还有我吴国相提并论的大国,天下间任何一方势力都不能将其忽视。然而世道变迁,如今早已经不是当年了。”

“如今的岐国东败于梁,南败于蜀,所控之地不过七州,且人烟稀少,百姓穷困,国势早就不能与当年相比。当年的岐国固然算得上当世大国,但如今的岐国却只能算比定难节度使这种势力稍强一些的实力了。”

当今天下相对维持独.立地位的大国还有岐国、吴国、蜀国和晋国。

其中实力最强的当然是吴国和晋国,能够争夺天下的也就是这两家,其他势力基本上已经没有希望争夺天下。

蜀国的实力比晋国、吴国稍差,也算天下间的大国,再加上拥有山川之险,防守起来较为容易;不过凡事都有两面,蜀国在拥有山川之险的同时,也造成了蜀人普遍不思进取,以为只要据险要之地防守就能关上门来安享富贵;所以蜀国虽有些实力,但也只是冢中枯骨罢了,将来迟早被他国所灭。

至于岐国,其实此时的岐王实力大损,远远无法与另外三大国相比,其处境也是最为艰难的一个,靠着岐王以往的威势勉强被称为大国。

除了四个大国外,还有夏州定难节度使、灵州朔方节度使、镇州成德节度使,定州义武节度使等,这些藩镇也拥有一定的实力,不过不足以独.立一方,只能投靠大国,以换取对内部的“合法”统治权。

此时,听严可求谈到岐国的实力,杨渥接口道:“岐国屡战屡败,其内部人心已经有分裂之兆,这些年不断有将领背叛就是明证。可以说若不是岐王的积威尚在,只怕岐国早就从内部瓦解了。”

“而且诸位也别忘了,岐王如今已经六十六岁,他还能活多久呢?一旦岐王死去,他的儿子没什么威严,根本难以驾驭住岐王麾下诸将。所以到时候孤给此人加官进爵,再对岐国诸将进行分化拉拢,未必不能将岐国彻底收复。”杨渥笑道。

平定天下未必都需要派兵征伐,若是每一地都要用兵的话,那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消耗多少国力;有时候适当采取一些手段也能够起到开疆拓土的效果。

历史上的岐国最后就是在李茂贞死后被晋国给吞并了,这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战争,且晋军还借助岐国的地盘向南一举灭掉了蜀国。

既然晋国能兵不血刃的收复岐国,那吴国只要手段得当,未必就不能取得相同的结果。

“岐王这次派来长子出使,其目的无非就是想要观察我国的实力,以决定接下来的行止。所以岐使在吴期间,诸位将军可以邀请他们去军营中见识一下,要让岐王明白我军兵强马壮,难以匹敌;这样的话他应该会识时务的向孤请降,从而让孤有了干涉岐国的大义名分。”

“此外,孤听说岐王这次派来的长子李从儼喜爱文事,好读书,尤其擅长吟诗作画,对军国大事没什么兴趣,这一点很好!咱们可以在这方面下手,他前来出使的这段时间除了让他见识我军实力外,也可以让他见识一下我国在文治方面的成就,最好让他去南方见识一下江南的繁华之处,给他引荐一下国中大儒等。”

“只要这位岐王的继承人完全被我国所吸引,将来还怕收复不了岐国吗?”杨渥满脸都是奸诈笑容。

严可求等人脸上也都露出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吴军兵不血刃占领岐国的那一天;唯独众将不怎么乐意了,若是四方平定,不需要用兵就能开疆拓土,那要他们这些将军作甚?

当然,他们也知道如今天下远未到太平之时,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还多得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