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

南国江山 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大哥,不管晋王是什么打算,这事与咱们也没多少关系吧?如今梁国自身难保,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定州那边和契丹人了。大哥,不如派人突围去向定州求援如何?”张处琪道。

“是啊,定州与咱们镇州乃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这几百年来两家虽然偶有争端,但大体上还是相互扶持,这才得以坚守这么多年,这个道理想必北平王很清楚。若是咱们派人去求援,或许他会出兵。”幕僚齐俭劝道。

此时他们还不知道,定州那边同样发生了兵变,如今的掌权人已经变成了王处直的义子王都。

王都刚刚掌握大权,对义武军的掌控力度还不够,此时正需要依靠晋国的力量,再加上晋国已经承认他的地位了,所以王都是不可能派人来救援镇州的。

张处瑾沉吟道:“向定州求援这是必要的,不过定州实力较弱,即便北平王有心出兵,只怕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关键还是契丹人什么时候能动手。”

“契丹人?”齐俭摇头道:“以往契丹人入寇的时间一般都是十二月左右,只怕他们就算要出兵也要等一两个月时间之后才行。”

契丹人虽然已经建立帝国,仿照中原王朝,但从根本上说,契丹如今还是以游牧为主,他们入侵中原的时间往往也会与气候有关,每年十一月、十二月才是他们入侵抢掠的最好时节。

张处瑾脸上露出担忧之色,道:“咱们镇州再怎么说坚守一两个月时间倒是没问题,我所担心的是契丹人到底能不能解咱们的危局,要知道这些年契丹人入侵每一次都被晋军击退,吃了不少苦头,这一次也未必能取胜。”

“那大哥的意思是?”

“除了派人向定州求援外,还要派人渡河南下,向吴国求援!”张处瑾沉声道。

“向吴国求援?这来得及吗?”

“黄河早就被封锁了,咱们的人还能渡河将消息传过去吗?”

话音刚落,齐俭和张处琪二人便惊呼出声。

“晋王肯定不会放任吴国独占中原,吴王也一定会将晋国视为大敌,只要得到咱们求援的消息,他们一定会设法来救援的,至少也会设法牵制晋军,减轻咱们的压力!”张处瑾目光闪烁,徐徐说道。

向吴国求援,这个想法他之前也有过,不过那时候的吴国还远在江南,与地处河北的成德军距离差的太远;而现在吴国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大军甚至都打到黄河边上来了,这就意味着吴军不久之后就会与晋军接触。

不管是抱着一线希望也好,还是出于病急乱投医的想法,张处瑾都不会放过向吴国求援的机会。

“至于说如何渡河的问题,这就只能走一步是一步了,咱们先派人突围前往定州求援,中途让一部分人暗中南下,渡河求援。这个任务,就让韩正时将军率领一千骑兵去做吧。韩将军骁勇善战,定能突出重围!”

张处瑾当即做出决定,如今张文礼已经死去的消息还被他隐瞒着,镇州城中大部分将领都不知情;不过张处瑾之前就长期代替其父发号施令,所以众将倒也没有怀疑。

不久,趁着一次击退晋军的时机,韩正时率领一千骑兵突然杀出城来,奋勇向北突围;晋军猝不及防下没能将其拦截下来。

韩正时一路向定州飞奔而去,与此同时,几个携带着张处瑾亲笔信的信使则在中途离开队伍,悄悄隐藏起来,转而向南赶去。

李存勖在得知城中守军突围的消息后,命麾下骑兵急速追击,一路跟在韩正时后面追杀,最终在行唐追上,将其全部歼灭。

但暗中离开的几个信使却成功躲过了晋军搜查,开始向南赶去。

……

洛阳皇宫后面的御花园中,朱友贞一边向前走着,一边向身旁的两个亲信交谈着。

最近对吴国的战事一直进展不顺,除了黄河沿线的几座城池有重兵防守,目前还在梁国的控制之下外,其他各地城池大量失陷敌手。

山东那边除了青州、郓州和齐州还在抵抗外,其他各州都已被吴军攻占。

河南这边,宋州以南的地区除了高季昌驻守的许州和临近洛阳、有较多兵力防守的汝州外,其他各州同样落入了吴国之手。

而宋州方面,在得到宋州失陷的消息后,王彦章又率领梁军试图反攻宋州,但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反倒是折损了不少兵力。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友贞深感心力交瘁,若不是手中还掌握着十多万梁军让他还抱着最后希望的话,只怕此时他早就放弃抵抗了。

“最近戴思远那边来报说,晋军主动放弃了德胜南城,并且将主力调往镇州对付张文礼,你们觉得这到底是不是个圈套?还是说晋王想让朕抽调兵力去对付吴国,让他坐收渔利?”缓缓踱了几步后,朱友贞开口询问。

虽然晋军早在十月底就放弃了德胜南城,并且将连接黄河两岸的浮桥和铁锁都砍断了,但在一开始,戴思远还以为晋军是有什么企图,故意迷惑梁军,所以他并没有急着将消息传到洛阳来,反而小心翼翼的加强守备,防止晋军偷袭。

等这么些天时间过去后,戴思远见晋军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再加上他派往河北的斥候回来报信说,晋军的主力都被调往镇州去了,戴思远这才连忙将消息上报给朱友贞。

得到消息后,朱友贞同戴思远的反应也是一样,根本没想到晋军竟然会主动让出德胜南城。

在他们看来,晋国与梁国征战这么多年,仇恨之深早就难以化解;以前梁军依靠黄河天险,将晋军牢牢挡在黄河以北,如今好不容易等到吴国北伐的机会,晋军不趁火打劫,趁机渡河南下才是怪事,怎么可能故意放弃德胜南城呢?

所以不少人都认为晋国的举动或许暗藏着什么圈套。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晋国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梁国和吴国拼得两败俱伤,他们好坐收渔利。

当初晋国与梁国长年交战,吴国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策略,暗中积蓄力量;如今晋国的打算不过是与吴国相同罢了。

朱友贞自然是希望晋国的目的就是如此,那样一来梁军就能先集中兵力与吴军交战;若是能取得胜利,那就能依托黄河防线,再次将晋军挡住,相当于对吴军和晋军来了个各个击破。

张汉杰沉吟道:“陛下,臣以为其实此时不管晋军的打算是什么,咱们都得将戴思远将军的主力调到南方来对付吴国。”

“嗯?这是为何?”

张汉杰道:“陛下,如今吴国的策略是分兵三路发起进攻,其中西路和东路负责攻略各地,中路负责牵制我军主力。如今他们已经攻占了大片领地,再过一段时间,等西路军和东路军完成他们的任务后,他们的三路大军就能集中起来对开封甚至是洛阳发起进攻。”

到了如今,吴国北伐的总体部署也已经清楚了,不仅其兵力部署和各部统兵将领大致弄清楚了,就是吴军的总体战略方针也被看破了。

当然,能看破吴军的战略方针并不意味着就好对付,这就像当初吴国按兵不动,坐观晋梁争霸一般,即便知道吴国的目的也只能乖乖的和晋国血战,最终让吴国得利。

如今情形也差不多,虽然知道吴军的总体战略,但受限于兵力,如今梁军只能集中兵力防守开封、滑州、汝州等少数几座城池。

便是已经被吴军包围的高季昌接连派人来求救,但因为兵力缺乏,如今梁军也未能派兵去救援许州,只能坐视西路吴军逐渐将许州周边城池攻取,将许州孤立起来。

当然,若是能将戴思远部的主力南调的话,救援许州的兵力倒是足够了。

一旁,赵岩接着张汉杰的话往下说道:“与其等到吴军三路汇合之后再匆忙调兵进行抵抗,不如现在就集中兵力先对付其中一路吴军,只要能取得胜利,或许就能挫败吴军北伐的意图。”

朱友贞点了点头:“那么你们的意见都是主张调兵南下了?”

“是的,陛下!”张汉杰二人道。

朱友贞停下来,负手问道:“那么你们认为应该调多少兵力南下,由谁来领兵?”

王彦章的表现并不能让朱友贞感到满意,最开始让他解围宋州失败,虽说这主要是宋州守军突然投降造成的失利,但还是给朱友贞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之后王彦章领兵反攻宋州,不仅未能取得战果,反而损兵折将,这就更让朱友贞不满了。

再加上张汉杰、赵岩二人在一旁煽风点火,只要王彦章有什么突出表现,二人就将功劳说成别人的,而若是王彦章打了败仗,二人顿时添油加醋,百般诬陷。

在这两人的一致“努力”下,如今朱友贞不仅对王彦章感到不满,更是对那些勋旧老臣们感到不满。

敬翔、李振这两个之前极力推荐王彦章的老臣如今倍受冷落,而霍彦威等老将更是与王彦章一样,不受待见。

甚至连戴思远这个北面招讨使如今同样让朱友贞感到不满,有心将其免职,只是目前还没找到借口罢了。

至于其他臣子,朱友贞同样不怎么信任,可以说现在的朱友贞疑心极重,除了张汉杰和赵岩这两个亲信外,他根本就不信任任何人。

“陛下,既然晋军已经放弃德胜南城,甚至将浮桥和铁锁都拆掉了,那么即便晋军打算南下,在短时间内他们也无法渡河。所以臣以为留下一万兵力进行防守滑州就够了,其他兵力都可以南下。”张汉杰道。

如今在杨村的梁军共有六万人,若是只留下一万兵力的话,就能出动五万大军,再加上濮州和曹州、开封等地的梁军,凑合起来大致能集中七万左右军队。

当然,在洛阳还有一些军队,不过这些军队已经是梁军最后的实力,而且洛阳也需要留兵防守,所以这些军队是能动用的。

这样一来,加上如今在宁陵的五万兵力,梁军的总兵力就能达到十二万人。

虽说与多达二十多万的吴军还是不能比,但对付三路吴军中的一路的话,梁军却占有优势。

朱友贞在心中计算了一下兵力,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于是点头道:“那么领兵人选呢?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张汉杰二人对视一眼,齐声答道:“臣等以为,段凝将军可当此任!”

“段凝?好,就是此人!希望他能不负朕的重托,早日将捷报传来!”朱友贞下定了决心。

这段日子段凝作为王彦章的副将统兵南下,随王彦章一起反攻宋州。

这期间虽然段凝表现平平,但问题是他与张汉杰二人关系亲近,有这两人为他说好话,自然就让朱友贞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段凝有统兵之才。

“那么王招讨使和戴招讨使二人呢?陛下打算如何安排?”赵岩心中一喜,连忙问道。

不管怎么说,如今戴思远和王彦章二人分别是北面招讨使和南面招讨使,即便将他二人免职,也必须对他们做好安排。

朱友贞沉吟后答道:“就让戴思远担任宣义节度留后,兼滑州刺史吧;命王彦章为宣化留后,回洛阳听调。”

“陛下英明!”张汉杰二人大喜道。

戴思远和他们的关系算不上亲近,但也算不上疏远,让他兼任滑州刺史倒也没什么;而王彦章此人却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如今被降职为宣化节度留后,这就相当于直接赋闲了。

宣化节度使的镇守地在邓州,原本是对抗襄州吴军的第一线,然而如今邓州等地早就被吴军占领,宣化节度使这个职位就成了一个闲职,更何况是节度留后。

没有了军队以后,即便王彦章再怎么骁勇,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到时候还不是任由他们二人摆布。

想到这,两人心中不由得笑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