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零二章晋王

南国江山 第六百零二章晋王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刘崇景的案子震动吴国朝野上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也让吴国上下知道了保密的重要性。

所以接下来的这几年里,只要是涉及到保密的消息,一般人都会高度重视,再不会向以前那样漫不经心。

这一次惠王朱友能暗中勾结吴国的消息,显然就是最为机密的消息,若是走露的话,甚至会影响到北伐大业。

所以到目前为止,整个吴国上下知道的都不超过十人,而且都是吴国最核心的重臣。

李承鼎作为直接实施计划配合朱友能突袭梁军的将领,自然知道这消息的重要性。

他连忙保证道:“大王放心,臣一定会保守机密的。”

等李承鼎离去之后,杨渥却是低头沉吟起来。

“如今北伐的时机虽然已经成熟,不过具体用兵上还有得商榷。虽说为了尽量迷惑晋国和梁国,在李承鼎成功突袭梁军之前,北伐大军不能有大规模调动,免得打草惊蛇;但粮草辎重的运输和储备却有必要提前准备好。”

现在才四月份,按照他的估计,李存勖对赵国动手应该会在七月或者八月,也就是说吴国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做最后准备。

首先就是粮草辎重和各种军械的储备工作。

虽说这些年吴国一直都在为北伐做准备,在襄州、徐州、寿州这三处地方储备了大量的物资,然而打仗这种事情,储备的物资自然是越多越好,免得到时候有所不足。

尤其是这一次北伐,若是进展顺利的话,很有可能一次性吞下整个中原。

到时候连绵的战事需要消耗掉大量的物资;同时,因为战争的原因,或许中原地区会出现大量难民,这些难民吴国同样需要设法进行安抚、收拢,以尽快稳定民心。

除了储备粮草辎重外,另一个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的就是人才储备。

可以预料的是,一旦吴军大举北伐,肯定会有不少官员主动投降吴国,甚至会出现大片地盘直接投降的情况;这些投降的官员,都需要进行妥善的安置。

这时候就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就是将这些投降的官员安置到南方来。

然而这样做造成的动荡太大,毕竟梁国的地盘和当初马殷的地盘不同;马殷的地盘看上去很大,但实际上需要的官员数量并不多;而梁国的地盘州郡数量众多,官员数量更多,要安排这么多官员显然很难。

所以必然会有一部分官员需要继续留用,但这样一来又有可能造成地方势力过大,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

所以吴国有必要在各地安插自己人,以保证朝廷对那些投降的地区能够做到绝对掌控;而不是仅仅得到一个名义上的拥有。

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消化这些新攻占的地盘,不至于出现新的割据势力;从而统合整个黄河以南,集中力量进一步北伐对付晋国。

“看来是时候将内阁召集起来,开会商讨这件事情了。”杨渥心中想到。

……

魏州,邺城。

当吴国开始秘密部署北伐时,北方的晋国,李存勖却在为赵国的变局而感到头痛。

自从当初击败梁军夺取河北之地后,李存勖很快就将自己的治所迁移到了邺城这里,让张承业留守晋阳。

邺城相比于晋阳的优势无需多言,一方面晋阳附近久经战乱,早就疲惫不堪,其经济基础自然是远远无法与魏州相比;另一方面,魏州这边也更加靠近黄河,便于李存勖随时指挥晋军与梁军交战。

所以晋国如今的核心力量已经转移到了魏州,以前的晋阳如今只能算是根基之地,留守的兵力反而不算太多。

事实上,如今晋国的军力在吞并整个河北之后,相对于当初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总兵力已经达到近三十万,尤其是其中的三万五千骑兵,更是晋军最强大的军队,是李存勖争霸天下的依仗。

当初消灭了刘守光之后,接下来几年内李存勖又攻占了整个河北,并且率领大军多次击败梁军;便是屡次入侵中原的契丹人,同样多次被晋军打得大败。

可以说现在李存勖的威望已经上升到了极点,即便是胡柳坡一战周德威的战死,也没有影响到李存勖的声威。

到了这个时候,晋国的实力已经彻底压在梁国之上,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而李存勖也开始随着晋国国势的日渐强盛而感到志得意满。

从去年开始,晋国上下就不断有人上表请求李存勖称帝,当时李存勖虽然心中有所意动,但他知道称帝的时机尚未成熟,所以他对那些上表一概予以拒绝。

而到了今年,上表请李存勖称帝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连远在蜀中的蜀主王衍和割据关中的岐王李茂贞派使者前来,劝李存勖称帝。

相比于属下那些臣子们,李茂贞和王衍二人的身份自然有所不同,他们一个早已经称帝多年,另一个虽然还打着唐朝的旗号,但也是立国称王多年。

如今连这两人都开始派人来劝李存勖称帝了,这都能称得上“众望所归”了。

当然,如今天下还剩下的强大势力里面,除了岐王李茂贞和蜀主王衍之外,剩下的梁国朱友贞自然是不可能向李存勖服软;而南方的吴王杨渥那就更不可能派人来劝李存勖称帝了,这使得李存勖所谓的“众望所归”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好在,对李存勖来说,朱友贞和杨渥二人是不是反对他称帝,这一点根本就不重要,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晋国内部的人是不是都支持他称帝。

而晋国内部的诸多文武之中,最让李存勖感到头痛的又是张承业这位功勋老臣。

张承业对于晋国的重要性自然无需多说,每次李存勖领兵出征在外,都是张承业坐镇后方,为大军筹集粮草,可以说此人就相当于晋国的萧何。

若是没有他在后方的努力,晋军的军事行动绝对不会进行得这么顺利。

所以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还是让李存勖极为敬重的。

可惜,张承业固然忠于李存勖,但他心中更加看重的却是大唐。

甚至可以说,张承业他之所以会为李存勖父子效力,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复兴大唐。

这看上去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然而这却是张承业的执念,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在大唐灭亡之后这么多年,晋国上下文武百官,几乎都接受过李存勖的册封,他们事实上已经与李存勖确立了君臣关系;唯独张承业,至今都以当初大唐册封给他的官职,河东监军使自居,对于李存勖册封的官职爵位一概拒绝。

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张承业真正效忠的还是唐朝,之所以为李存勖出谋划策,主要原因还是希望李存勖能够复兴大唐。

而如今李存勖想要称帝,很明显将会遭到张承业的激烈反对。

事实也的确如此。

自从各地官员不断上表劝李存勖称帝以来,李存勖虽然多次表示拒绝,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早已经意动。

所以今年二月,李存勖下令派人去购买玉石,准备用来刻制玉玺,作为传国之宝。

当年黄巢攻破长安时,长安城中一片大乱,有个魏州僧人偶尔得到了唐朝的传国之宝,虽然不是那件有名的传国玉玺,但也是唐朝初年所刻的一方玉玺,价值极为珍贵,象征着大唐正统。

后来这位僧人过世,此宝就落到了他的徒弟传真手中。

如今传真听说李存勖正在在派人购买玉石,准备刻制玉玺,他当即便带着此宝来到李存勖的行宫献宝。

这件事情很快就引起了晋国上下的震动,许多将领纷纷举杯庆贺,认为这是天命所归,一时间劝进的声音更多了。

然而消息传到晋阳后,坐镇晋阳的张承业很快就坐不住了。

他亲自赶到魏州来劝谏,希望李存勖不要急着称帝,而是等到先消灭了梁国,为大唐报仇,然后向南消灭吴国,向西消灭蜀国,到那时候天下一统,称帝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何必急于一时。

李存勖心中不快,断然拒绝了张承业的劝谏;然而这件事情却彻底伤了张承业的心。

自此之后,张承业再也不为李存勖出谋,直至最终病死。

当然,对于李存勖来说,虽然失去了张承业的辅佐,但如今的他基本上也能算是羽翼丰满;不仅算得上兵精粮足,而且文武官员齐备,人才众多,就算没有张承业,李存勖也不认为有什么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