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

南国江山 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开封城中,经过大半年的调理,梁国新任皇帝朱友贞已经基本上稳定了局势。

相比于杀父篡位的朱友珪,虽然朱友贞同样是通过兵变的手段登上皇位的,不过朱友贞的兵变带有拨乱反正的意思在里面,所以他更能得梁国上下的拥护。

那些地方节度使们且不说,就是朝中那些之前不肯为朱友珪效力的文臣们,此时也纷纷投入朱友贞的麾下,为他尽心尽责。

可惜的是,朱友贞作为一个新的皇帝,他更加信任的却是自己的心腹,尤其是赵岩和张汉杰二人,更是得到他的重用,朝中大小事务几乎都要向赵岩二人寻求意见。

至于敬翔、李振等朱温的老臣们,虽然朱友贞给他们极高的地位,任用他们为宰相,但实际上他却并不信任这些人。

一些重要的人事任命和国家大事,基本上都不会与敬翔等人商议,自己带着赵岩、张汉杰这两个心腹就决定了。

敬翔等人即便是主动提出意见,朱友贞也会置之不理。

除了赵岩和张汉杰二人的权势大大增加外,杨师厚这位手握重兵的老将,如今在梁国的威权变得愈发的隆重了,便是朱友贞都不得不看其脸色行事。

今年五月份,杨师厚与刘守奇率领汴州、滑州、徐州、兖州、魏州、博州、邢州等地的十万军队大肆虏掠赵地,试图救援在晋军进攻下已经危在旦夕的燕国。

杨师厚领兵自柏乡进攻土门,兵峰直指赵州;刘守奇则自贝州领兵直指冀州,在南门外扎营,焚烧镇州城关厢。

十一日,杨师厚自九门退兵到下博,而刘守奇则带兵与杨师厚会合一同进攻下博,不久之后便将城夺取。

晋国大将李存审、史建瑭领兵戍守赵州,但他们的兵力较少,不足以抵挡杨师厚的兵峰。

所以赵王很快就向正在幽州主持攻燕战事的周德威告急。

此时周德威已经接连击败燕军,夺取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地,唯独燕国都城幽州等少数地区还在抵挡晋军。

虽然想要一举攻破幽州,但周德威也明白赵国局势艰难,不能有任何差错,所以他立即派遣骑将李绍衡会同赵将王德明一起抵御后梁军。

杨师厚这次出兵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燕国分担压力,迫使晋军回援赵国,如今目的既然达成,他自然不愿强行攻打镇州。

他选择的是从弓高渡过御河向东进发,一路直逼沧州,沧州守将张万进心怀畏惧,当即向杨师厚请降,并且请求迁往河南;杨师厚上表请调张万进镇守青州,任命刘守奇为顺化节度使。

可惜的是,杨师厚的这次军事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迫使晋军不得不分兵防守赵国,但总体上来说,这次行动来得有些晚了,燕国的主力已经在之前的多次大战中被晋军消灭得差不多了。

若是朱温去年没有突然病逝,或者朱温死后梁国没有陷入局势动荡,杨师厚在去年就领兵展开行动的话,或许还能挽回燕国的败局;但现在嘛,不过是为燕国分担了少量负担而已,于大局已经没有什么改变。

此时,开封城中却是莫名其妙的出现了许多流言。

城门口,守城的几个士卒有些懒散的闲聊着。

“听说了吗?最近南方吴国一直在闹旱灾,后来又出现蝗灾,许多地方都颗粒无收。”一个士兵打了个哈切,揉了揉眼睛道。

“嗨,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一个朋友,跟着一个行商,今年刚好去吴国做生意,前段时间才回来。据他说现在吴国的旱灾已经过去了,便是蝗灾也基本上结束了。”另一个脸上有道刀疤的士卒有些不屑的说道。

“嘿,那吴国人自恃兵强马壮,屡屡入侵我国,如今这是遭报应了!”有人带着些幸灾乐祸的心态说道。

再怎么说,这些人作为梁国的将士,心中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家国之念,对于吴国这个屡屡入侵的敌人,他们心中自然会有些敌视。

这时之前那个刀疤脸士卒说道:“报应?听说这次旱灾和蝗灾期间,整个吴国也就死了几十个人而已,这算什么报应?”

“不可能吧?那么多地方颗粒无收,难道吴国人都不要吃东西,都不会饿死吗?”有人不信。

“那有什么,人家吴国朝廷四处征集粮食,又救济得力,自然没有人饿死。”说到这,刀疤脸士卒左右看了一下,见没有什么官长在,这才放低了声音道:“据说咱们梁国靠南边的几个刺史,尤其是徐州那位,暗中给吴国提供了粮食,助他们渡过灾情呢!”

“什么?这不可能吧?”众人惊声道。

“嘘!小声点!”刀疤脸急了,连忙出言提醒。

这种消息毕竟涉及到地方上的大官,他一个小小士卒哪里敢公开讨论,也就是跟着眼前这几个老兄弟才敢吹嘘几句。

见众人脸上都不信,刀疤脸解释道:“我知道你们都不信,我一开始也是不信的,不过后来一想,就觉得此事还真有可能!”

“这怎么说?”

“还能如何?无非就是与那边拉关系,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呗!”刀疤脸解释道:“咱们梁国的局势如何,你们又不是不知道。那吴国如今军威正盛,南边那些大官们心中难道就没有什么想法吗?”

“呜,说的也是,若是我的话,我也要想办法寻条后路啊!”众人若有所思。

刀疤脸接着道:“是啊,尤其是徐州的那位,别忘了他是谁任命的,当今皇上难道心中没有芥蒂吗?那位心中难道没有担忧吗?”

武宁节度使王殷乃是朱友珪的心腹,这一点或许这些小兵们不怎么清楚,不过他们却知道王殷乃是朱友珪任命的。

而之前这大半年时间里,那些由朱友珪任命的大官们,一个个都倒了大霉,王殷想必也难以逃脱。

这样一来,王殷必然会为自己寻找后路,而这后路之中,又有哪一条后路比得上吴国呢?

以吴国的威势,只要王殷能得到杨渥的支持,那么王殷的安全就能得到保证,甚至他若是愿意向吴国投降的话,将来一世富贵都是没有问题的。

“唉,这些大人物的事情,咱们说来说去也没什么用啊。”众人最后一阵叹息,却是只能不了了之。

然而同样的传言,不仅在这些小兵之中流传,便是皇宫里面的朱友贞同样听说了。

并且与那些小兵不同,朱友贞在得知消息后却是当场大怒起来。

“王殷此贼,实在可恨!当年父皇念在他叔父王重荣的份上,给此贼以重用,不想此贼先是与朱友珪勾结在一起,如今又与吴人不清不楚,如此逆贼,朕誓要将其讨平!”大殿内,朱友贞的怒火传遍了每一个角落,让那些侍从们个个胆战心惊。

“陛下息怒,虽说王殷此人的确是朱友珪所任命,但要说此人已经与吴国人勾结在一起,臣以为这未必就是真的。”敬翔连忙站出来劝道:“更何况,徐州的位置极为重要,陛下若是贸然发兵讨伐,只怕那王殷真的要投靠吴国了。”

李振也在旁边进言道:“王殷此人虽然也是朱友珪一党,不过徐州靠近吴国,若是将其逼急了,此人必然会投靠吴国。如今我朝正在与晋军争夺河中,实在不宜与吴国再起冲突,还请陛下三思。”

朱友贞闻声顿时有些犹豫。

的确,当初冀王朱友谦不正是因为梁军前去讨伐,所以一下子就投靠了晋国,使得晋军的手伸到了河中地区;若是自己贸然对王殷下手,只怕王殷为了自保,说不定就会投靠吴国。

“三思?再三思下去,徐州就不复为我朝所有了!”赵岩冷笑道。

“陛下,王殷不过是王重容的养子罢了,此人何德何能也能坐到武宁节度使的位置?不过是靠着与朱友珪相互勾结罢了。陛下如今拨乱反正,定要除恶务尽才是,怎么能明知道王殷此贼有反叛之心,却坐视不理呢?”

“陛下,徐州的位置极为紧要,切切不能贸然行动啊!”敬翔二人急了,连忙出声劝阻。

“什么叫贸然行动?如今王殷与吴国已经勾结到一起了,即便陛下不发兵讨伐,徐州还不是一样会落入吴国手中?还不如倾力一击,只要击败吴军,反而能重振我军军威。”赵岩慨声道。

“够了!”朱友贞皱眉,转头看向另一个心腹道:“张汉杰,你是怎么看的?”

敬翔二人见了,相互对视一眼,眼神中都流露出深深的无奈。

他们作为帮助朱温建立霸业的功臣和谋士,多年来一直为朱温的基业出谋划策,虽然这几年朱温的大业屡屡遭到挫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两人的谋划就差了。

可惜如今朱友贞对他们这些老臣虽然敬为上宾,但那也就是做做样子罢了,实际上并不怎么信任;反而是对张汉杰和赵岩这两个心腹言听计从。

从眼下的局面看,只怕最终拿定的主意又是根据赵岩二人的想法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他们想要为国出力,最终也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