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五百三十九章取胜的关键

南国江山 第五百三十九章取胜的关键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当然,杨渥虽然下定了决心要与梁蜀联军展开决战,也并不是盲目的做出决定。

毕竟若仅仅为了保全自己的威名而不顾敌我强弱与敌军决战,那是傻子才会做出的决定。

杨渥之所以会选择与敌军一战,那是因为他有很大的取胜把握的。

让他感到自己的赢面较大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敌我两军的指挥上面存在差距。

吴军方面,其成分来源单一,不是吴军禁军就是羽林军的精锐。

在指挥上,更是以杨渥为最高统帅,王茂章、秦裴、侯瓒、柴再用、吕师周等将领为副手,再加上郭崇韬和朱瑾的辅佐,可以说在指挥上,吴军乃是上下一体,军令通畅无阻。

而梁军和蜀军组成的联军却是不同。

在梁军和蜀军的内部,其原本的军队成份就来源复杂。

蜀军乃是由东川各州抽调的兵力组成,而梁军更是一群临时凑合在一起的军队。

在各自内部,其指挥上就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地方。

更不用说两**队组成联军后,两家之间的配合上必定存在问题。

要知道,当初晋王、赵王、北平王三家的联军之间,都是以晋王李存勖为首,有他居中坐镇,其他两家都处于从属地位,所以在指挥上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但是梁军和蜀军之间,两家本来就不存在主次的说法。

梁国和蜀国都是称帝的国家,朱温更是以中原正统自居;而王建虽然只是割据蜀中,但此人同样是个心高气傲的人。

当初朱温给王建下国书时,用的是上国对番邦蛮夷小国的礼节;王建得知后,在给朱温的回书中,同样以上国给番邦小国的礼节,并且将朱温称为“洛州(洛阳)刺史”。

可见王建此人的傲气,他不可能对梁国服软的。

至于朱温,那就更不可能向王建服软。

所以最终两家来往时,很有默契的将这个问题搁置起来;两家的臣子到了对方的地盘上都很有自觉的称对方为“陛下”。

两国的皇帝都是这样互不相让的态度,下面那些臣子的态度自然是可想而知。

寇彦卿身为梁国大将,他是不可能将梁军置于蜀军的统领之下;而蜀军的统帅王宗寿,身为蜀国的嘉王,那就更不可能听从寇彦卿的命令。

此外,更不用说还有一个打着自己小算盘的高季昌。

高季昌此人与寇彦卿、王宗寿二人,都不是一条心的,他所谋划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或许碍于现实,他不得不在寇彦卿和王宗寿二人面前献殷勤,但这绝不意味着他就没有自己的立场和打算。

这样一来,联军方面就是三个统帅三条心,若是他们在指挥配合上若是还能做到极有默契,那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在指挥上存在问题之外,联军方面兵力虽然比吴军要多一点,但说到战力,联军却未必要比吴军强。

杨渥相信,经过严格训练的吴军,定然能用他们强大的实力来弥补兵力上的差距。

有了这两个优势,若是策略得当,吴军要击败敌军并非多难的事情。

正是有了这些原因,杨渥才有足够的底气做出与联军决战的决定。

他将自己的打算和对敌我局势的分析给众将解释了一遍。

众将听了之后默然不语,显然都在心中思考着决战的赢面。

过了一会儿后,郭崇韬才首先说道:“大王,臣觉得您的意见是对的,此时退兵的确对大王的声望影响太大;同时,此时决战的话,我军赢的可能性的确不小!”

接着,王茂章等将领在仔细思考之后,也都承认,此时与敌军决战是更好的选择。

到了最后,众将终于统一了观点,那就是与敌军决战,在击败敌军、拿下江陵之前,誓不撤军。

见此情形,杨渥脸上不由得了露出喜色。

他知道,众将之所以会同意决战,并不仅仅因为自己的态度坚决,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认真思考之后,认同了杨渥的观点。

这些人都是有主见的人,不会因为杨渥是君上就无条件的支持他的意见,他们也有自己的判断,他们不会为了讨好杨渥而置全军的安危于不顾。

正是因此,当他们最后作出决定支持杨渥时,杨渥便知道,他们已经有了取胜的信心,这反过来又坚定了杨渥的决心。

作出决定之后,接下来就是商议具体部署的时候。

虽说吴军目前还有许多优势,但能否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吴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不是实力上的优势,而是指挥上的通畅。

杨渥作为主帅能够畅通无阻,如臂使指一般的下达命令,各部能够根据他的命令去执行。

而敌军方面却是三个统帅在指挥,各自只能指挥自己麾下的兵力,对于其他各部的指挥,却是只能通过协调来进行。

若是在平时时间充足的时候,这个缺陷还不够明显,但真到了决战之时,双方战事紧急,根本就不可能有时间去协调,到时候敌军三个部分之间的配合就有可能出现致命的问题。

这就是此战吴军取胜的关键。

“若是敌我决战的话,敌军在决战之前必然会作出一番部署,而这个部署,一定是针对咱们最可能采取的策略;那么诸位觉得,在敌军看来咱们可能作出的用兵策略又是怎样呢?”杨渥向众人问道。

郭崇韬沉吟片刻后,站出来答道:“臣以为,敌军肯定会觉得我军将会以梁军为首要进攻目标,因为若是能在这一战尽可能的削弱梁军,那么接下来我军进攻襄州的时候,遇到的阻力将会大大减少。”

“不错!”杨渥欣然笑道:“不仅是为以后攻打襄州做打算;同时,咱们之前集中兵力试图消灭梁军,结果虽然功亏一篑,但也极大的削弱了梁军的实力。敌军肯定会觉得我军这一次同样会以梁军为主要进攻目标。所以,孤打算反其道而行之!”

“反其道而行?以蜀军为主要进攻目标?”众将先是感到惊讶,不过随即,大家又纷纷叫好起来。

“大王此计神妙,便是我等都不会想到,敌军就更加难以想到。”王茂章喜道。

“不错,只要敌军认为我军将会以梁军为首要目标,那么他们就必定会以此为前提作出部署;等到真正开战的时候,即便他们发现咱们的意图与他们预料的不相同,那时候他们也来不及改变了!”朱瑾有些兴奋的道。

其他将领同样为杨渥的这一决定感到兴奋。

他们的心中都在想着,当敌军发现自己的部属与实际敌情完全不同的时候,寇彦卿和王宗寿等人会是怎样一副表情。

到了那个时候,敌军若是继续按照之前的部属用兵,那明显是中了吴军的下怀;但若是敌军临时改变策略,那么他们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商量,到时候寇彦卿、王宗寿、高季昌这三个统帅,各自作出应对,不出现问题才怪。

那时敌军只怕会更加混乱,更加容易被吴军所趁。

这时,郭崇韬站出来道:“大王此计的确极妙,不过要保证万无一失,还需要让敌军彻底相信我军将会以梁军为目标才行,不知大王有何办法让敌军深信这一点?”

杨渥心中一动,反问道:“郭参军可是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郭崇韬笑道:“好办法没有,不过臣觉得大王或许可以派一个使者出使敌营,劝说蜀军撤军!”

杨渥低头想了想,欣然笑道:“那好,孤便派一人去出使就是!”

在这个时候派人出使蜀军营地,表明自己无意与蜀军为敌,并且劝蜀军退军。

这样一来,王宗寿必然以为自己的主要目标还是梁军。

当然,这也有可能造成相反的作用,引起蜀军的怀疑,让蜀军觉得自己是故意如此,暗中却隐藏着消灭蜀军的目的。

不过从各方面的消息来看,王宗寿此人心高气傲,而且擅长诗文,却不擅长军事。

若是换一个人,或许还会怀疑吴国的目的;但王宗寿的话,此人若是见了吴国的使者后,必然不会有什么怀疑。

只要能让王宗寿觉得,自己依旧是以梁军为主要的进攻目标,那么接下来这一战吴军就已经取得了一半的胜利。

剩下来的就是在战场上将这个胜利落到实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