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四百九十七章冯道的决定

南国江山 第四百九十七章冯道的决定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杨渥一开始的打算同样是等待黎求发动兵变之后再出兵虔州,那样一来,吴军出兵就可以打着平定叛乱的名号,不必出师无名。

但那黎求也不是傻子,若是吴国不事先答应黎求的要求,允诺他兵变成功之后让他做虔州刺史,只怕黎求也不会贸然兵变。

毕竟黎求如今再怎么说也是虔州的牙兵指挥使,位高权重,若是安心做他的指挥使,将来至少富贵能有保证。

但若是他贸然发动兵变,却又被吴国扣上叛乱的罪名加以讨伐,那他就要被抄家灭族了。

当初出使使者虔州的使者将黎求的要求带回金陵后,杨渥也曾打算糊弄他一下,口头上同意其在事后担任刺史;然而没想到这个黎求却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非要杨渥给他书面上的令旨才行。

杨渥身为吴国之主,哪里愿意受黎求这么个小小的指挥使的威胁,所以事情最后就不了了之了,如今杨渥等人也不能肯定此人是不是会发动兵变。

不过这次马殷的纳土归降,却是让杨渥的气势更加充足起来。

当初之所以想使些手段,让黎求对卢家人下手,然后吴军来个渔翁得利,主要是考虑到卢光稠在虔州经营多年,深得当地民心,若是贸然发兵进攻,只怕会遇到不少困难。

若是能借用黎求的手将卢家干掉,然后吴军打着平乱的名义出兵,自然就能轻易获得当地百姓的认可。

不过如今既然一举解决了马殷,南方剩下的势力都不足为道。

没有了马殷的牵制,区区一个虔州自然没有被杨渥放在眼里,所以他现在的打算就是放弃那些小手段,直接拒不承认卢延昌的继承权,然后发兵将虔州攻占。

至于因此损失的一点名声,相比于夺取虔州而已,就不怎么重要了。

严可求道:“大王,其实并不需要这么麻烦,臣有一策,可以让那黎求不得不发动兵变,以求自保。到时候大王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进攻虔州了!”

杨渥听了顿时来了兴趣:“不知严卿有何妙计,可以使得黎求发动兵变?”

“很简单,卢光稠既然已经死了,大王不妨派个使者前去安抚一番,顺便任命那卢延昌为虔州指挥使。不过与此同时,大王可以暗中使点手段,挑拨他与黎求之间的关系。”

“那卢延昌本来就才能平庸,能继承其虔州刺史的位置都是靠的他父亲;而黎求却是掌握着虔州的兵权,两人之间必然存在不和,再加上大王的挑拨,他们不闹翻才怪!”严可求笑着解释道。

杨渥顿时了然,这个暗中挑拨的计策其实并不需要有多么的高明,因为不管是卢延昌还是黎求,他们本来就不是什么聪明人,二人之间本来就存在一些矛盾,之所以没有爆发出来,无非就是担心被吴国趁虚而入了。

但以两人之间的脆弱联系,他们能够比如坦诚协作,共同对付吴国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或者说,若是卢延昌真的有那个眼力和觉悟,那么他就是一个合格继承人,卢光稠当初也不至于那么担忧了。

“好,既然如此,那就让卢延昌在虔州刺史的位置上坐上几天吧,也要让他乐呵一下不是?”杨渥最后笑着同意道。

当然,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也是因为如今马殷的地盘尚未完全接收,湖南的五个州以及澧州倒还好说,毕竟离得近,而且开发程度较高,接收起来问题不大。

但静江军的六个州却是地方偏远,而且当地局势复杂,再加上当地有不少蛮夷部族居住,清理起来难度较大,一时半会也难以完成。

再加上,如今正是蜀国和岐国交战激烈的时候,杨渥自然要趁着现在的时机迅速出兵江陵,至少也要将蜀军东出的道路给封上,避免将来蜀军大规模干涉。

所以要攻打虔州,吴国短时间内能动用的兵力并不多,或许到时候能出动一个军的兵力就不错了。

武义四年八月,当吴王杨渥开始谋划虔州时,燕王刘守光称帝的“大业”却并没有受到其他势力的任何影响,各项准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着。

不过,自从刘仁恭当上卢龙节度使以来,时间也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经历了刘仁恭、刘守光两代人后,燕国的民心还是较为认可刘家的。

虽说刘守光的倒行逆施让大量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都被迫逃离燕国,但剩下来的众臣中,依旧有不少正直之人。

这些人都隐隐感觉到,此时称帝太过心急了。

不过这些人毕竟只敢在暗中议论一下,在刘守光面前却是不敢劝阻。

毕竟大家都知道,刘守光决定了的事情,谁敢进谏就是与他作对;而与他作对的人,往往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刘守光乃是铁了心的要登基做皇帝,前段时间他公开在朝堂之上摆放刀斧、砧板,并且声称:“敢进谏者杀无赦!”

在他的威慑下,即便许多人心中反对他称帝,但却没有谁敢说出来。

除了一人之外。

“大王,当初沧州被攻破之时,臣就应当身死了,是大王保全了臣的性命,这才有了今日。臣难道就是怕死之人吗?今日便是大王要杀了臣,臣也要直言,此时称帝,是万万不可啊,大王!”

孙鹤将官帽摘下放在一旁,身子跪伏在地上,老泪纵横的向刘守光进谏道。

“放肆!你这老匹夫屡次挑衅于朕,朕已经忍你很久了,若不是看在你还有些才能的份上,早就将你斩杀了!如今朕有言在先,你却不顾朕的旨意执意进谏,你心里还有半点忠义之心吗?”刘守光大怒道。

“大王,臣劝大王不要在此时进谏,就是出于臣的一片忠心啊!”孙鹤嚎泣道。

“老匹夫找死!”

刘守光的确是忍耐已久了,以往他身旁的那些亲信们劝他将孙鹤杀掉时,刘守光还算有些理智,没有同意。

不过这一次,他却是真的怒了。

“我燕国离了你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朕难道没有你还当不了皇帝了不成?来人,将这个目无君上的老匹夫拉下去斩首!”刘守光大喝道。

几个侍卫当即进来,架着孙鹤就准备将其拉出去。

“大王,你若是不听老臣的直言,执意要登基称帝的话,不出百日定然有大军前来讨伐!”孙鹤大声喊道。

刘守光决心已定,连登基的典仪都准备好了,怎么可能在这种时候停下来?

所以心中大怒的刘守光不仅没有将放过孙鹤,反而下令让行刑的军士用土将孙鹤的嘴巴堵上,然后用大斧头将其一寸寸的剁成碎片。

可怜孙鹤一心为了自己的君王直言进谏,最后却是落到这么一个下场,那些心中还有是非之心的臣子们见此一个个都寒心不已。

“连孙先生都落得如此下场,我等又何必留在燕国呢?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不过也罢!”众人一阵心灰意冷,许多人都起了离去之意,这其中,就包括了冯道。

对于孙鹤的死,冯道倒是没有过多的感伤。

在他看来,孙鹤为了向自己的君主尽忠而死,乃是求仁得仁;若是他更在意自己的性命,只怕也不会落到如今的下场。

“当初和孙先生交谈时便预料到了今日,如今应验也算正常。不过我应该现在就离开燕国南下金陵,还是应该再为燕国尽一份力呢?”冯道在心中犹豫着。

乱世之中,保命固然重要,但尽忠也同样重要。

若是在尽忠与保命之间做选择的话,冯道自然是选择保命;不过在性命受到威胁之前,他也不会轻易就背叛。

所以历史上的冯道才会成为那个官场不倒翁,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却始终能位居中枢,受到皇帝的信用。

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极有能力,同时又极为现实的人,不会为一家一姓而效死力;但同时,在你山穷水尽之前,他也不会轻易背叛。

这也算如今这个武夫当道的乱世里,大部分文士都会做出的选择。

当然,现在的冯道还没有沦落到后来那样完全没有“节操”的地步,所以在离开燕国之前,他才会感到犹豫。

许久之后,孙鹤才下定决心,暂时留在燕国;但若是事不可为,他也会立即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