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四百八十八章继续出兵

南国江山 第四百八十八章继续出兵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怎么计划失败了?孤就知道难以有什么成果!”书房之中,杨渥一脸“早就知道”的表情,向范遇问道。

这个偷听计划自然是范遇主动提出来的,而且有一定的可行性。

不过杨渥觉得,这么重要的事情高郁二人肯定会做防范,不可能在隔墙有耳的情况下随意讨论。

更何况,即便知道对方的谈判底线用处也不大。

对于这次谈判来说,吴国最重要的乃是那些必要条件,若是这些能够让马殷答应,那么即便其他重要条件都被取消掉,杨渥也会同意与马殷停战。

那些所谓重要条件,在统领一个国家的君王面前就没必要去斤斤计较了,最多让下面人去争吵一番。

“大王,虽然没有得到什么重要消息,不过我们毕竟知道了对方的大致情况,不管是许德勋还是高郁,他们都对楚国的前景不怎么看好!”范遇笑着解释道。

“不看好才是应当的,若是他们两个到了这个时候还满怀信心,那孤就要怀疑二人的脑子是不是有问题了。”

“这倒是,不过大王,那高郁来到金陵也有几天时间了,不知大王打算什么时候召见他?”范遇道。

“不急!还是等等吧!这议降之事,咱们占据主动,所以没必要表现得急切。”杨渥笑着答道。

“大王所言甚是,咱们完全等得起!”范遇点头道。

“不光是要等,而且还要有实质上的行动才行,不然高郁和他身后的马殷不会感受到压力的!”杨渥淡笑道。

范遇眼神一亮,问道:“不知大王准备如何给他们制造压力?”

“当然是派兵进攻湖南!”

“派兵进攻湖南?这马殷不是已经派使者来议降了吗?现在出兵,还有这个必要吗?”范遇感到有些奇怪。

“你真以为事情那么简单吗?就算马殷答应了咱们的条件,同意将除了敛州和辰州两地外的其余各州都交给我国,但你能保证在我们的人前去接收那些地方的时候,那些地方势力不会闹出乱子来吗?”杨渥冷笑道。

“这个……”范遇哑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当初马殷征服那些地区的时候,可没少费力气。

后来马殷对那些偏远地区的统治依旧很薄弱,或者说很多地区马殷仅仅在名义上拥有,实际上还是处在当地势力的控制之中。

等到马殷的势力退出之后,那些地区十有**都会出现乱子,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地方势力,为了自己的野心而与吴军对抗。

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在那些偏远地区,那些土著本来就消息不灵通,又或者即便是消息灵通,知道吴军很强大,比楚军还要强大,但在野心的驱使下也有可能铤而走险,发动扰乱。

此外,吴军的主力也不可能长期留驻当地,若是现在不派兵去对那些地方小势力进行一番清剿,等将来吴军主力撤离后,难保他们不会出乱子。

所以不管怎么看,吴军都有必要出动大军进驻那些地区。

在简单向范遇解释了几句出兵的目的后,杨渥接着又补充说道:“不仅是要出兵进攻,而且此事还要公开进行,不仅要让高郁等人都清楚,而且还要让马殷知道此事!这些事就让你的人去办吧!”

“是,臣定会办好此事。”范遇躬身答道。

这只是一件非常容易办到的事情,目的就是让高郁等人得知消息,给他们制造压力。

此外,马殷在得知吴军要进攻之后,从他的反应中同样能够看出他的打算。

若是马殷继续集中兵力抵抗吴军,那就说明他还没有彻底死心,或者说他对议和还抱有一定的希望。

但若是马殷选择收缩兵力,根本不做抵抗,那就说明他是真的不想打了,那么吴国即便提出一些苛刻条件,他也应该会接受。

几天后,高郁回到自己的房间,脸上的忧虑更加浓厚了。

这几天他四处送礼托关系,倒是成功与吴国高层文武都见了一见,甚至有一次还是同时与陈彦谦、李承嗣、周隐这三位大学士同时见面的。

可惜,这几次见面时陈彦谦等人却始终不提及议和之事,每次不是闲聊,就是纵论天下大事,再要不就是饮酒作乐。

总之,高郁最为关心的议和之事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吴国人摆明了一副不怎么想谈判的样子。

高郁也知道自己不能太心急,不然在谈判中就容易被人所趁,所以面对陈彦谦等人的拖延手段,他心中虽然焦急万分,但在他人面前却是一点都不敢显露出来。

此外,吴王杨渥也丝毫没有召见他的意思,每次他向陈彦谦等人提出想要觐见吴王的时候,都被告知吴王正在忙于军务,所以暂时没有时间。

“忙于军务?如今还有什么军务要忙的?而且还是这么多天一直都在忙。想来也不过是想要拖延,想让我感到焦急罢了!”高郁在心中想到。

当然,他也不是金陵城中唯一一个感到焦急的使者,听说那岭南新继任的清海军节度使刘龑,他派来的使者王定保如今也在金陵焦急的等待着。

据说王定保此次前来的目的本来是想得到吴王杨渥的承认,好让刘龑能够合法的继承清海军节度使的位置。

不过吴王杨渥虽然没有在继位的问题上纠缠,很爽快的就同意了,不过随即杨渥就提出了一个刘龑难以接受的条件,那就是要他们割让昭、贺、富等六州之地。

这割地的条件之苛刻本来就让高郁感到惊讶了,不过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杨渥提出这个条件的理由,竟然是那六州之地原本不属于清海军的管辖。

这么荒唐的理由杨渥都能提出来,这让高郁更加担心他自己接下来将要与吴国进行的谈判。

沉思了半天后,高郁的心情忽然平静下来:“算了,那吴王摆明了不想见我,我就算再怎么着急也没用,不如平心静气的静静等候便是!”

正当他准备取出酒来饮上几杯时,他的几个随从忽然满脸焦急的冲了进来:“大人,不好了!”

“什么事情这么慌张?难道天塌下来了不成?”高郁极为不满的训斥道。

领头的随从连忙放慢了脚步,不过神色中的焦急却是丝毫没有减少。

“大人,我们刚刚得到的消息,就在今天上午,吴王已经下令让都督吕师周率领两万吴军前往潭州,会同在那里的柴再用一起向朗州、澧州发起进攻了!”随从焦急说道。

“什么?吴军这么快就出兵了?这怎么可能?”高郁大惊失色。

“你们到底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大人,金陵城中的那些普通百姓都知道了,而且小的还专门去找了几个相熟的小吏问了一下,证实了这个消息!”随从连忙答道。

“不会是谣言吧?如此军国大事,怎么可能闹得连普通百姓都知道?”高郁依旧有些不信。

像这种出兵征战的大事,虽说不能做到绝对保密,难以瞒住那些有心之人,不过也不至于闹得普通百姓都知道的地步。

“大人,此事应该假不了,据说是吴王今天在朝会中宣布的,不过因为如今还没到夏收的时节,而金陵的府库中储备的军粮有些不足,所以吴王下令向百姓借贷一些钱粮,等夏收之后便归还。”领头随从解释道。

这时,另一个随从在一旁补充说道:“也就是因此,所以这件事普通百姓才会都知道。据说那些城中富商都已经开始准备钱粮,好借贷给官府了!”

高郁听了顿时脸色阴沉无比。

吴国朝廷有时候会在缺少钱粮的时候向百姓借贷,这一点各方势力都有所耳闻。

听说当初淮南与两浙交战,淮南因为钱粮不足,又被两浙的细作给烧掉大量的钱粮,造成有兵无粮的困境。

后来淮南便是依靠向百姓借贷钱粮渡过难关。

这个办法既能够解决府库空虚的问题,同时又能避免临时增税带来的各种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有些丢面子。

不过相比于那些实际利益,这些所谓的丢面子也就算不得什么了,而且在次数多了以后,大家也就习惯了。

这么好的办法各方势力自然都想要效仿,不过具体实行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一来要想效仿吴国的办法,那么至少百姓手中要有足够的钱粮储备才行,不然百姓自己都不足,又怎么愿意借给朝廷?

至于说强迫百姓借贷,那与强行征税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能够效仿吴国的,也就是像梁国、蜀国等较为富裕的势力,其他势力像岐国、晋国就没有这个条件。

至于第二个限制,就是百姓要对他们的朝廷有一定的信心才行。

大家都不是傻子,自然不愿将钱粮借给自己不看好的势力。

像楚国如今都已经日薄西山了,马殷就算想要向百姓借粮,只怕也不会有多少人响应。

总之,向百姓借贷这个办法虽然好,高郁听了之后也是眼神一亮,不过随即就被吴军出兵朗州的消息吸引了。

在明知道马殷已经派使者前来议和的情况下,杨渥依旧做出了出兵朗州的决定,这其中的威胁之意实在太浓了。

不过即便知道杨渥的目的,他也只能承受着,并且想办法尽快展开正式的谈判,不然楚国能够倚仗的手段将会越来越少,谈判的局势也将对楚国越来越不利。

到了这种时候,高郁也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他当即出去再次前往陈彦谦的家,向陈彦谦提出想要觐见杨渥,并且声称若是不能答应,他便每天在陈彦谦的家门口等着,一直要等到见到杨渥为止。

高郁再怎么说也是马殷派来的使者,杨渥自然也不好太过冷落了,不然传出去也有些丢吴国的脸面。

既然他如今都做到这个地步,都开始耍无赖了,杨渥也只好召见他。

三天后的朝会之中,高郁终于见到了此次出使金陵最想见到的人,同时也是这个天下间最有权势的几人之一。

当高郁在朝堂上第一眼看到高高坐在那里的吴王杨渥时,心中便不由得对他的年轻而叹息不已。

这位一手将楚国推入深渊的王者,如今竟然还是如此年轻,今年甚至才二十五岁,正是充满朝气的时候。

相比之下,不管是楚王马殷,还是秦彦辉、姚彦章等这些功勋宿将,如今都已经垂垂老矣,身上都有一股垂暮之气。

“吴国本来就如此强盛,再加上有一位贤明的君主,而且这位君主还如此年轻,真不知道过上十年、二十年后,这个天下会是怎样一副样子?”

“听说,晋王李存勖的年纪也不大,如今只比吴王杨渥要大上一岁,如今却雄踞北方,统领晋军接连击败梁军,乃是梁国的心腹大患。”

“这样两位年轻的英杰,却刚好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难道天下将来就是他们二人在争夺吗?”

“可惜老夫如今已经老了,而且楚国的实力太弱,如今又面临覆亡之灾,显然没有机会参与到将来的天下之争了!”

“可惜!可惜!”

高郁一边向杨渥下拜行礼,一边在心中想着。

大殿之上,当高郁在暗中观察着杨渥之时,杨渥同样在打量着这位马殷的心腹谋臣。

到了如今的这个时候,杨渥也不会再去在意一两个智谋之士,毕竟如今的吴国统一南方的大势已经成就,不管是谁都难以改变这种大势。

他之所以细细打量高郁,其实还是在想着能不能从楚国挖一两个优秀的人才过来。

人才这种特殊资源,杨渥自然是不会嫌多的。

虽说在文官方面,经过这么多次的科举考试,吴国在文治方面对文士的需求已经不再像当初那么紧迫了。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如今看着人才储备足够,但不说别的,光是即将吞并的湖南、静江等各州,就需要不少人去治理,光靠科举选拔的人才只怕还是有些不够。

最好还是从马殷那边挖掘一些人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