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三百八十四章阅兵

南国江山 第三百八十四章阅兵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派系。

一个组织内部往往会有众多不同的派系,这一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如果要对如今淮南的文官武将们划分派系的话,至少就能划分出五种不同的派系。

首先一个就是追随杨行密打下淮南基业的功勋老臣,其特点是资历老,功劳多,威望深厚。

文官中的高勖、周隐、刘威、陶雅,武将中的李神福、周本、张训等人都可以算这个派系的领头人。

这个派系的实力非常雄厚,是如今淮南的中坚力量,即便是杨渥也必须依赖他们。

第二个派系同样是追随杨行密的老臣,不过与前面那些人不同的是,这些人在杨行密时代还没有立下足够的功劳,是在杨渥逐渐接位的过程中才逐渐上位的。

这类人主要以王茂章、李简、刘存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资历功绩要比第一个派系的小一些,不过还能算是淮南的功勋老臣,与杨渥的关系不算亲密,不过也不算疏远,是如今吴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三个派系自然便是杨渥的嫡系力量,主要以秦裴、朱思勍二人为代表,其资历威望比起前面几大派系自然差了很远,掌握的实力更是不能与前面两方相比。

不过这一派系有杨渥在背后大力支持,可以肯定他们今后定然是前途广大。

至于第四个派系则是外来势力,以李承嗣为代表,其特点是在淮南的根基还不深,加上地域分别等问题,他们很难在以江淮人为主的吴国出头。

不过这个派系的实力同样不可小觑,在将来的朝堂之中肯定会有一席之地。

至于最后一个派系,则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在淮南不受重用,但官位却比较高的官员。

那些在军政分离的过程中被排斥出军队的人,那些被迫投靠淮南,虽然地位较高,但没有实权的人,都可以算入这个派系。

以前这个派系自然应该以朱瑾为首,不过朱瑾在这几年里的积极表现,让杨渥感到极为满意,所以这些年朱瑾在枢密院中同样过得风生水起,几乎每次杨渥领兵出征都会带上他作为参谋,受到了杨渥的重用。

失去了朱瑾这个领头羊后,如今这个派系实力更加衰落,除了还能掌握一些舆论外,在将来的吴国肯定是实力最弱的一个派系。

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距离淮南第一次科举已经过去三年多时间,当初那些考中进士之人,如今表现优异的已经升迁为一州刺史了,表现得差得再过几年等资历够了也能升官为刺史。

这些走科举之路出仕的官员,如今的力量还非常弱小,但随着科举的不断开考,其力量肯定会后来居上,成为吴国的一个重要派系。

杨渥要想把持住自己的权利,除了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权威外,同样也要注意平衡各大派系之间的力量。

对他来说,从百官之中选择一家或者几家进行联姻,这就是一个平衡各大派系的重要方法。

目前杨渥的三个夫人之中,周梦洁出身周家,算是勋旧派系中的;何依依认李承嗣为义父,勉强可以算是外来者派系的;至于钟秀宁的情况就有些复杂,她身后的钟家如今虽然身份显贵,但在淮南什么实力都没有,加上来到淮南的时间还不长,所以不好直接算入某个派系之中。

这样来看的话,杨渥要想与百官联姻的话,最好是在第二个派系中和第三个派系中选择。

“嗯,或许可以派人去打听一下这些人家中可有合适的女子?”杨渥暗自想着。

充实后.宫的事情还好解决,但另外一件事情就有些麻烦了。

“孤已经说过了,孤的宫中不用宦官!高阁老不要再劝,还是将心思多用在其他方面吧!”当高勖提起宫中所用宦官之事时,杨渥连忙否决了他的提议。

宦官在唐朝可谓猖獗一时,不仅把持朝政,更是连皇帝的拥立或者废除都由他们说了算,权利之大,创下了历代之最。

不过为了保证血脉传承的纯洁,防止出现祸乱后宫的事情发生,在宫廷中使用宦官又是最合适的办法,所以高勖虽然明知道宦官的不好之处,却也不得不向杨渥提出来。

不过对杨渥来说,他可不希望被一群不阴不阳的宦官斥候着,更不希望他将来的子嗣都是由一群有着生理缺陷,甚至很可能还有心理缺陷的人陪同长大。

无论是杨行密还是杨渥,他们的妻妾都不算多,再加上他们那时候毕竟还没有建国称制,所以吴王府中是没有宦官斥候的。

而如今到了立国的时候,杨渥同样不希望使用宦官。

“孤并非那些只知道享乐的昏君,要那成群的妻妾作什么?现如今我已经有了三房妻妾,今后不过是再增加一些就是了,最多也不会超过我父亲。妻妾不多,就没必要用宦官,难道诸位还担心孤管不住几个夫人吗?这件事是我的私事,尔等不必过问,管天管地尔等岂能管到我的家中?用不用宦官,孤自有打算,尔等不需多言!”

见杨渥坚决反对使用宦官,高勖一番犹豫之后也只能作罢。

这件事倒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可以杜绝宦官作乱的现象,这一点让部分官员很是高兴,尤其是高勖等文官,他们更加担心将来出现唐朝那样的宦官专权的事情来,如今杨渥坚决不用宦官,这样也不错。

商议了一些事务之后,高勖又问道:“大王,既然确定以升州为金陵府,以广陵为江都府,那么正月初一的典仪又在哪里举行呢?”

“这……”杨渥微微沉吟,最终道:“陈彦谦那边说在年底之前能够将升州筑城工程彻底结束,这么看的话,还是直接在金陵府举行典仪吧!”

“是。既然如此,那么臣当尽快派人去金陵府安排此事!”

“高阁老,你既然在这里,那么孤也要提出一点,在开国典仪上孤准备来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将从各军之中抽调部分将士前来参加检阅。这件事还要你和李将军协同办理。”最后,当高勖准备告辞离去时,杨渥却是突然提及一件事来。

在开国典仪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不仅可以提振全军士气,更是可以让观礼之人看看吴军的威猛,有利于进一步安定民心,同时还能向天下人展示一下吴国的武力。

杨渥乃是以武得以继承吴王之位,并且开拓出如今吴国的疆土,在这个混战的年代,适当的炫耀武力自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高勖一听便觉得这个主意好,并且想明白了其中的各项好处,当即向杨渥保证会与李神福一起办好此事。

“你告诉各位将军,让他们选择最精锐的将士前来,每个军选一都千人,一共是七千人;孤将会在控鹤军中同样选出一都千人,他们不仅将要进行一次阅兵,更是要进行一次大比,获取前三名的,孤重重有赏!”

……

随着时间推移,距离开国典仪正式开始的日子越来越近,各项准备工作也稳步推进着。

十二月初,在陈彦谦的再三催促下,修筑金陵府城墙的工程最终提前完工。

一共长四十二里,平均高四丈的城墙,在这个时代还不能算是一座顶级大城,不过比之前的升州城却是大了不少,用来作为如今吴国的都城已经足够了。

此外,随着这一期工程的顺利结束,进一步扩充金陵城墙的方案也被提上正轨,将来的金陵城墙肯定会进一步扩建,至少也要达到六十里的城墙长度,作为吴国将来的都城才不会显得寒酸。

随着金陵这边的准备逐渐完成,十二月中旬,杨渥率领众多文官武将,从广陵乘船出发前往金陵。

广陵这座淮南曾经的核心之城,自此之后都将作为吴国的陪读而存在,其地位也将大大下降,而金陵的地位则相应的大大提高。

到达金陵后,杨渥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带领众人前往金陵城外杨行密的墓前祭拜。

虽然真正与杨行密共处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杨渥对于杨行密,心中却一直怀有一种浓厚的父子之情。

如今建国在即,杨渥自然不会忘记将此事告诉给他的父亲。

祭拜过杨行密后,杨渥正式进城入住金陵宫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