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三百一十九章济州岛

南国江山 第三百一十九章济州岛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杨行密当即将成及、顾全武钱镠旧部召来一问,这才知道当初册封的经过。

对于这个自己跑来请求册封的使者,杨行密还是比较重视的,虽然如今淮南还需要打着唐朝的名号行事,但总算是与海外属国取得联系,日后若是淮南建国,与这些国家打交道就方便了许多。

所以杨行密当即将李俨召来,让他代表天子,按照朝廷规制对弓裔进行册封。

接待完泰封国的使者后,杨行密又亲自召见了王延翰。

相比于厚待泰封国的使者更多是出于脸面,对王延翰的接待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淮南要想扫平南方,割据福建的王审知就是一个重要的对手。

虽然从目前来看,从温州到福建的道路已经被打开,但是这条道路补给线还是太长,要想从温州对福建发起进攻还是有些困难的,所以暂时来说淮南还威胁不到王审知。

不过如今江西钟传已经命不久矣,他的儿子钟匡时显然不是保家之人,到时候淮南肯定会趁机攻略江西。

而一旦江西被攻取,有了这块开发程度较高的地盘作为跳板,同时又解除了侧翼的威胁后,淮南就可以图谋福建了。

所以这么算的话,攻略福建也就是几年之内的事情,由不得杨行密等人不提前筹谋。

“大王,属下觉得,王延翰身为王审知的长子,对王审知应该有较高的影响力。如今世子殿下正在淮北用兵,大王不妨将王延翰送到前线去,一来让殿下亲自接见一番,二来也可趁机向王延翰展示我淮南兵威!如此一来,王延翰见识了我淮南兵将之强后,回去肯定会劝说其父不可与我淮南为敌,将来说不定能收得奇效!”这时,严可求突然提议道。

“不错,严先生此计甚好!大王,末将觉得,不仅要让这个王延翰知道我淮南之强,那个泰封国的使者也同样如此!”一旁,李神福补充道。

杨行密心中一动,当即便点头应允。

不久,崔宁和王延翰二人便同时得到消息:吴王世子目前正领兵在淮北与朱全忠作战,他想召见二位使者,所以请二人一同前去宿州军前。

“吴王世子要见我?而且还是在军前接见?很早以前就听说淮南实力强大,乃是天下第一等的强藩;而梁王朱全忠更是天下最强的藩镇,这两大藩镇的几十万军队大规模交战,这等盛事,我正好仔细观察一番,也好知道我福建与这些中原强藩相比到底有多少差距!”听到消息后,王延翰心中一喜,暗自决定要好好看看淮南的虚实。

这次北上广陵,一路上所见给他的感觉就是江南繁华,远非福建可比。

与出身于光州的王审知不同,王延翰从小在福建长大,这还是第一次来江南,自然会惊讶于江南人口之繁盛。

不过对于淮南的兵威,他没有实际见识过,自然不能清晰的感受到。

实际上,单论军队的数量的话,福建同样有七万多军队,虽然远远比不上淮南,但考虑到福建地势偏远的缘故,想必淮南也难以派出太多的军队讨伐。

所以王延翰心里其实并不怎么担心淮南的强大,反而起了与淮南军比上一比的想法。

同王延翰一样,崔宁在听说杨渥准备在军前接见他后,同样感到有些兴奋。

这个时代的朝鲜内战,因为普遍采用征兵制的缘故,大批百姓被强迫当兵,所以军队的数量是不缺的,光是如今泰封国的兵力就有十多万。

当然,崔宁也知道泰封国的十多万军队的战斗力肯定是比不上同等数量的中原王朝的军队的,只不过这个差距有多大,他就不怎么清楚了。

这次有机会见识中原最强大的两个藩镇的数十万军队的大战,光是想想,崔宁便感到兴奋不已。

三天后,二人乘船随着为前线大军运输后勤辎重的船队前往宿州。

宿州前线。

“王审知的使者要来?还有个泰封国的使者?”杨渥先是有些惊讶,随即便明白杨行密这样安排的目的,不由暗自叫好。

只是这泰封国是怎么回事?自己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招来信使一问,杨渥这才知道泰封国的来历,当即笑了起来:“这不就是高丽棒子吗?还泰封国?”

一旁,周本听了杨渥的自言自语,不由疑惑道:“殿下,高丽棒子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对新罗人的称呼吗?末将怎么没听说过?”

张训等其他将领也都倍感疑惑的看向杨渥。

杨渥笑了笑,却没有解释,而是转过话题道:“既然有两个使者要来观战,那么接下来各位将军就要好好表现了,一定要打出我军的威风,让那些高丽棒子和王审知的人都知道我淮南之强!”

“末将遵命!”张训等人连忙答应。

这段时间,淮南军一举攻占宿州后,朱全忠显然不甘心失败,立即率领大军南下,想要趁着淮南立足未稳的时候将宿州夺回来。

而淮南军虽然兵力上稍微落在下风,不过他们有宿州这座坚城为后盾,加上后勤补给源源不断,将士们更是士气高昂,所以与梁军战了个不相上下。

这几天过去,梁军与淮南军几乎无一日不战,每次都是出动一到两万人进行惨烈大战。

不过无论是朱全忠还是杨渥,都没有一举击败对方的把握,所以双方都没有投入全部兵力进行决战,而是准备用万人级别的战斗来逐渐削弱对方。

若是哪一方最先出现颓势,另一方肯定就会趁机发动决战,所以在这种较量中,两方都不肯轻易退后。

这样一来,双方的小规模大战就显得极为频繁而惨烈。

好在,淮南军虽然兵力少于对方,但在这种小规模大战中却并没有落在下风,在与梁军的交战中,淮南军的损失甚至比对方还要少一点。

唯一让杨渥感到担忧的是,这种持久消耗战淮南虽然能坚持下去,但这种消耗却似乎有些不值得。

最开始时还只有郭崇韬一个人主张应该放弃宿州,以避免与梁军的硬碰硬;但最近几天,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已经逐渐增多,便是张训等人面对这种惨烈大战也在反思有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宿州继续打下去。

此外,随着战事的持续,苏州炮的制造技术已经被梁军掌握,而榴弹也有一些没有引爆的落入了梁军手中。

杨渥虽然知道军事技术的扩散不可避免,但梁军这么快就掌握了苏州炮的制造技术依旧不是什么好事。

好在,榴弹虽然被敌军获得了,但黑火药的成分想要搞清楚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此外,在淮北交战平坦的地形的确更有利于梁军骑兵的发挥。

淮南因为骑兵数量有限的缘故,在这种大战中骁骑军只能担任配角;而梁军的骑兵却经常利用强大的机动力四处骚扰和袭击淮南军,给淮南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好在,淮南军的后勤辎重都是通过水路运输来的,所以还不需要担心被梁军的骑兵切断。

“骑兵啊骑兵!”杨渥心中感慨着。

同时,在听说泰封国的使者到来的消息后,一个在他心中尘封已久的想法也重新浮现出来:济州岛!

济州岛位于朝鲜半岛的西南隅,黄海与东海的东端界限处,属太平洋亚热带气候,每年一月的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其东部是大片适于放牧的草地。温暖湿润的气候,丰美的水草,使其成为后世亚洲最好的牧场之一。

历史上,生长于马背上的元朝统治者,同样看中了这块宝地,于此设立了牧马场,并设立耽罗军民总管府,负责管辖驻扎在岛上的军队和居民的事务。后来元朝灭亡以后,岛上仍然留下了两三万匹马。

若是淮南能够将此地占领,然后开设马场,蓄养马匹,如果能够达到元朝时的那种规模的话,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能极大的缓减淮南缺马的劣势。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马种问题。

如今的军中战马,一般都是后世所说的蒙古马,身形较为矮小,爆发力也不强;不过其优势却是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淮南如果要大规模蓄养马匹,这种蒙古马肯定是一种重要选择。

虽然说那些阿拉伯马、汗血马等等大名鼎鼎的马匹,在爆发力上更加强大,乃是更好的军马的选择;然而淮南如今要解决的首先就是大规模培养的问题。

别的不说,光是那些阿拉伯马等的获取上就有麻烦,此外如何保证它们在繁殖的过程中不退化,以及对中国的气候的适应性如何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的话,再好的马匹也只能作为少数人的玩物,而无法大规模的推广。

所以别的马匹虽好,但蒙古马只需要一条:强大的适应性,就足够让它成为目前淮南军骑兵的首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