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三十一章 讨伐朱全忠

南国江山 第三十一章 讨伐朱全忠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第三十一章讨伐朱全忠

就在田覠气冲冲的离开淮南节度使府后,杨行密也在厅堂内大发怒火。

他向来都是一个仁厚的人,对部下宽仁,广施恩义,所以他才能得到部下的忠心。但人心总是善变,许多以前忠心的部下在当了几年刺史后野心就会逐渐膨胀。

以前的田覠,与他是同乡故旧,一起起兵,约为兄弟。那时候的田覠对他忠心耿耿,屡次建立战功;而杨行密对田覠也非常看重,不仅在自己成为淮南节度使后,将宣州这个他的起家之地交给田覠留守,甚至对田覠的父母他都像对自己的长辈一样对待,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但如今的田覠却野心如此的大,占有了宣州还不满足,如今还想要升州或者池州、歙州等地盘,这不能不让他感到愤怒。

听着侍卫进来对他汇报田覠刚才在节度使府门口说的话,他沉默了半天,这才阴沉着脸道,“看来渥儿说的对,我过去对他的确是太过放纵了结果导致他的野心如此之大。”

他又想起来有密报表明,前些天任家庄之战的背后,是朱延寿的儿子朱广德在暗中搞鬼,不但收买内应,还暗中勾连颜建发动夜袭。这件事让杨行密对他那位小舅子更加警惕起来。

此外还有润州刺史安仁义,此人与田覠关系亲密,为至交好友。两人暗中结为盟友,互为掎角。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杨行密都是一清二楚的,但考虑到这几人以前立下的功劳实在太大,现在又没有明显造反的迹象,这才没有收拾他们,内心的忌惮却一天强过一天。

“寿州朱延寿,润州安仁义,还有宣州田覠!总有一天会收拾你们的。”他冷笑几声,随即又想到自己的长子,“还好我家渥儿有出息,这次出征没有给我丢脸。”

任家庄之战的消息刚传来的时候,他心中欣喜若狂,觉得自己儿子的表现总算对得起自己的期望,对于将来把节度使位置传给长子的心思也更加坚定了。

不过后来具体的细节传过来时,他听说刘德全居然里通外合,差点就坏了杨渥的性命,心中在愤怒的同时,也感到非常庆幸。

“要不是渥儿能够临危不乱,迅速平定了营中的混乱,加上那刘德全是新任命的营指挥,还不能完全控制他那一营的人,不然一整个营的人都造反的话,就算渥儿有天大的本事,只怕也要危险了。只是不知道他现在到了哪里,今天能不能赶上我出征呢?”

杨行密转向身边的高勗问道,“渥儿现在到哪里了?”

高勗是杨行密身边的心腹,担任的是掌书记的官职,相当于杨行密的秘书,许多机密事情杨行密都没有避开他,刚才和田覠起冲突的经过他也在一旁见证了。

“回大王,根据才发回来的消息,长公子才刚刚从升州出发,可能今天晚上能回节度使府。

“看来是赶不上我率军出征了。”杨行密有些失望,又询问道,“调拨给他的三千将士已经准备好了吗?”

高勖抱拳拱手说到,“给长公子调拨的三都士兵现在也已经准备妥当了,都是以前上过战场的老兵,各级指挥也是久在军中的老人,在忠诚上没有半点问题。长公子接手后只要稍微使些手段就能掌控这些人。”

按照军制,一营有500人,两个营就是一都共千人,设立都头一人,有时候也由指挥使出任都头的职务,比如杨渥就是这种情况;至于都头之上的军官就是指挥使,再往上就是都指挥使。

目前杨渥就是都指挥使的职务。但这个时代职务是虚设的,具体指挥多少兵马各有不同,像李神福、王茂章这种都指挥使级别的大将,手下有上万甚至数万兵力;但像杨渥这种都指挥使,手下却只能有三千兵力。可以说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好在他毕竟是杨行密的长子,有自己的父亲在背后支持,各都的都头以及之下的营指挥等官职都是由杨渥自己任命,所以现在杨行密只负责调拨士兵给他。

在过问了调拨给杨渥的士兵的情况后,杨行密开始询问讨伐朱全忠的准备事宜。

“让你为进攻朱全忠的做准备,现在怎么样了?”

高勗道,“启禀大王,各路大军已经准备妥当,军粮也已经储备充足了。就只等着大王一声令下,大军就能出兵北上。”

杨行密道,“回去你再好好想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这次出兵非常重要,万万不可出差错。”

“是,属下一定会仔细查看,保证不会出差错。”高勗恭敬的答道。

杨行密点点头,他刚刚才收到消息,前几天岐王李茂贞亲自统帅大军从凤翔出发,与朱全忠在虢县以北交战,结果大败而回,损失了上万人的军队。目前朱全忠的宣武军正在大举出击,攻打岐王的地盘。

所以他不能等太久了,必须迅速出兵,才能帮助岐王减轻压力。至于田覠三人,他们虽然心中有野心,但要对付他们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

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本来名叫朱温,以前参加过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地位;后来他见起义军在与唐朝的交战中逐渐落於下风,于是就率领手下大军投降了唐军,并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起义军。不久朝廷将他册封为宣武节度使,并赐名为“朱全忠”。

在此后的二十年里,朱全忠以河南为中心,逐步扩大势力,如今成了天下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说起来,杨行密与朱全忠曾经也有过一段“蜜月期”。那时候杨行密刚刚起家不久,势力较弱,而朱全忠的宣武军因为处在中原四战之地,仇家众多,也不愿与杨行密交恶,于是两家结成盟友,相互扶持。

然而正所谓“天下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几年以后,杨行密在淮南逐渐强大起来,而朱全忠更是成为天下一等一的藩镇势力。由于不愿杨行密迅速崛起,朱全忠开始不断的在北方给他找麻烦,先后数次派大军南下试探着进攻他。

五年前,公元897年,朱全忠兵分两路,派遣他手下大将庞师古率徐州、宿州、宋州、滑州的军队共7万人,从徐州出发前进至清口,渡过淮河目标直指扬州;又派遣葛从周率兖州、郓州、曹州、濮州的军队1万余人从兖州出发前进至安丰,以牵制寿州的淮南军队;朱全忠自己亲帅主力部队坐镇宿州,随时接应庞师古、葛从周二人。

面对危机,杨行密也尽起大军前去抵抗,他本来打算先率军去击败葛从周,然后汇合寿州朱延寿的军队一起去攻打庞师古。但他的部将李承嗣却提出不同意见,希望先攻打庞师古,等击败了庞师古后,自然就能解寿州之围。

最后杨行密采用了李承嗣的意见,发兵3万抵达清口前线,并在这里一举击败庞师古,将他的7万大军打得全军覆没,连庞师古本人都在此战中阵亡了。之后杨行密马不停蹄转攻葛从周,将他也迅速打败;又趁机继续向朱全忠的主力发动进攻,朱全忠被吓得胆战心惊,最终只好撤退。

这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具有重大意义的清口之战,这一战之后数十年间,立足中原的政权再也不敢率军南下进攻淮南,可以说一战就奠定了淮南作为天下强藩的基础。

想着曾经击败朱全忠的辉煌战绩,杨行密心中振奋不已。

“五年前我能够在清口打败朱全忠,现在我也一定能够再次击败他!”他心中想着,脸上充满自信。

他已经迫不及待要出兵了,岐王支撑不了多久。因为升州的叛乱,他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如今大军既然已经准备好了,他便开始传令让众位将军都到节度使府参加军议。不一会儿,众人纷纷赶到。

杨行密坐在主位上,目光徐徐扫过手下的众位将军,最后定格在节度副使李承嗣身上。

“李将军,孤率军北上以后,淮南节度使府的大小事务就交由你来主持,不可懈怠。”

“是,大王。末将定当竭忠效命!”李承嗣抱拳郑重答道。

他本来是晋王李克用的手下大将,因为率军援助朱瑾的时候后路被朱全忠截断了,只好和朱瑾等人南下投靠杨行密。在淮南,他作为一个外来者,虽然威望很重,但一点根基都没有,所以杨行密很信任他,让他负责留守节度使府的事情。

至于杨渥,虽然在之前任家庄之战里立下了功劳,但他年纪太小,十六岁都不到,威望也还差得远,现在还不是让他出头的时候。

当然,这次杨渥能够立下大功,对杨行密来说也是一次意外之喜。若是以后能立下更多的功劳,然后再等他年纪再大一点,自己就能逐渐让他出来管事了。

不过这次征讨朱全忠他不打算让杨渥随军出征,毕竟他刚刚攻打冯弘铎归来,手下士兵伤亡较重,加上如今升官为都指挥使,必须花时间去掌控新的军队,所以杨行密将他留下来。好在自己现在还年富力强,有足够的的时间来培养长子,倒是不急于一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