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二百八十七章军号

南国江山 第二百八十七章军号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募兵两万人,对目前的淮南来说刚好财政承受范围之内,同时又能缓减可能遇到的机动兵力不足的情况,是如今最适合的选择。

不过做出扩军的决定容易,但选定相应的都督,杨渥却有些头痛起来。

当初台濛病逝的时候,是由老将张训接替的;李神福升官为枢密使时,他的职务由刘存接替;杨渥辞掉的都督职务则由秦裴担任。

然而新的都督却不好确定,因为如今淮南有这个资格担任都督的将领虽然不少,但每个单独拿出来又似乎差了一点。

比如柴再用和吕师周,这两人的能力杨渥是知道的,都是历史上功劳比较显著的将领,然而他们目前在淮南军中的资历和功劳都还有些不够,加上杨渥在现实中都没有和他们见过面,对他们是否忠心可靠都不能确定,自然不能随意提拔这两人。

而刘信和王绾二人的资历是足够了,但他们的功劳却显得有些不足,至少他们还没有拿得出手的重大功劳。

至于朱思勍,那就更不用说了,各方面都还差得远,而且他的官位提拔得已经够快了,若是继续这么下去,难保其他将领不会有怨言。

所以将几个有资格担任都督的将领想了一遍后,杨渥还是无法做出决断。

“李将军,你是枢密使,我淮南军的人事安排你们枢密院也必须提出建议。这都督的人选,你可有什么想法?”杨渥索性向李神福征询起来。

这一年来,随着杨渥辞去枢密使的职务,开始由李神福担任,枢密院的各项制度和职权也逐渐走向正轨。

按照杨渥制定的规矩,以后枢密院常设枢密使和左右枢密副使,枢密使必须由武将担任,而两个枢密副使则分别由文官和武将担任。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文武相互制衡,避免枢密院被武将彻底把持,出现武将独大的局面;而只用一个文官担任枢密副使,其原因则是避免不懂军务的文官乱来。

如今的枢密副使严可求毕竟还算懂军务的,让他担任副使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杨渥可不能保证以后的文官不会逐渐凌驾到武将之上,进而连枢密院这个最高军事机构都被文官把持。

杨渥虽然主张“以文制武”,但这个以文制武是用文官来制衡武将,而不是用文官来指挥武将。若是出现像宋朝、明朝那种文官彻底凌驾在武将之上,甚至连出征的大军都是用不懂军务的文官来统领的话,这样的军队不打败仗才怪。

此外,为了避免枢密使权利过大,杨渥又规定枢密使和枢密副使都不得亲自领兵;而作为补偿,枢密院的职权却得到极大的提升,如今已经成了淮南真正的最高军事机构。

各种军事部署,军队调动,将领安排等,都必须经过枢密院的确认才可以实行,若是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向枢密院汇报的,也必须在事后做汇报。这样一来,枢密院对军队的掌控力度才大幅提升。

“启禀殿下,按照殿下制定的规定,枢密院虽然要对将领人事安排提供建议,但那只是针对中层将领;而一军的都督人选,事关重大,末将不敢建言,还请殿下独断!”李神福站出来躬身道,却是不愿表态。

杨渥暗自摇头,这个李神福就是太过谨小慎微了,连个建议都不肯提出,一心只想着避嫌。

当然杨渥也能够理解他,毕竟如今淮南正是新旧交替之际,他作为淮南的功勋老臣,如今又处在枢密使的位置上,他的儿子更是杨渥亲军的五个指挥使之一,他自然会担心引来杨渥的猜忌,所以表现得谨慎些也是正常。

李神福不肯直接回答,杨渥又向其他将领询问:“严先生,朱将军,你二位都是枢密副使,这将领人选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此事还请殿下自行决断,请恕属下不敢置喙。”严可求和朱瑾二人对视一眼,连忙答道。

没办法,连李神福都说了让杨渥自己决定,他们自然也不好提出建言;更何况,他们此时不管提出让谁出任这个都督,都可能得罪其他几个有希望担任都督的将领,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他们自然不愿做。

杨渥皱了皱眉,又看向周本、秦裴等人,却见这几个刚才还非常活跃的将领此时却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显然也不打算开口。

无奈之下,杨渥最后决定提拔李简来担任这个新的都督,至于原因嘛,因为他不管是能力、资历还是功劳,虽然都不突出,但却很平衡,让他担任都督相对来说是目前最好的。

这样一来,淮南军的机动兵力也将正式提升到七个军十四万人。

而在七个军的分布上,则保持李承嗣、张训的两个军驻守在北方防线以防备朱全忠南下;王茂章的一个军驻守在南方的宣州,以防备钟传和王审知两大藩镇;而刘存的一个军则驻守在鄂州,作为淮南的西方防线;剩下的三个军则留守广陵。

如此内外相互制衡,不仅能保证三条防线的守备力量充足,同时也能保证广陵有足够机动兵力来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确定了新建一军后,杨渥趁此机会又下令给七个军赐予军号。

当初刚刚将全军整编成六个军的时候,朝廷虽然已经很落魄了,但毕竟还有一些权威在,而且那时候是杨行密当权,所以杨渥没有给各军赐正式军号。

而如果用类似“黄头军”、“银枪都”的名号,既显得不够响亮,又感觉有些混乱,所以那时干脆就搁置下来了。

但这两年时间里,先是天子李晔被朱全忠所杀;接着李晔的诸多皇子也在今年四月被朱全忠杀光了;然后又是六月份的白马驿之祸,那些朝廷重臣也被朱全忠杀得差不多了。

到了此时,朝廷的权威已经丧失殆尽,再加上有朱全忠这个“天下第一逆贼”在前面顶着,杨渥即便跟在后面做点僭越的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这一次杨渥便下令给七军赐名,其中北方的两个军分别命名为左右武骧军;鄂州和宣州的两军分别命名为左右腾骧军;驻守在广陵的三军则分别命名为镇武军和镇**和天武军。

当然,在取这些军号的时候杨渥还是避开了像“羽林军”、“虎贲军”、“神策军”等那些明显是天子亲军的称号,毕竟如今杨渥都还没建国,用那些名号还是太早了,也太过显眼了,只怕连杨行密都有可能跳出来反对。

而杨渥的亲军也被赐予了名号,称为“控鹤军”,这个名字却是本朝就有的天子亲军,历史上也是后周、北宋的亲军番号之一。

此外,杨渥又将骑兵单独成立一军,名为骁骑军,以史俨为都督,侯瓒为副都督。

骑兵的威力在这几年的多次战争中已经显露无余,即便是江南河流多,极大的限制了骑兵威力的发挥,但淮南骑兵这几年依旧取得了极大的战果。

当初平定田頵、安仁义之乱时,杨渥就凭借骑兵的强大机动力和攻击力,多次击败和消灭敌军,为平叛的胜利立下巨大的功劳。

而消灭钱镠的战争中,史俨和侯瓒二人率领的骑兵更是起了关键作用。

在德清城北的那场夜战中,若不是二人率领的骑兵的突然杀到,一举击溃了钱镠军的主力,接着又不断展开袭扰和追杀,说不定杨渥的主力还没赶到钱镠就安然逃回杭州了。那样的话,对钱镠的战争肯定不是如今这种结局,说不定直到现在淮南军还在和钱镠争夺江南各州。

所以经过这么多次战斗后,淮南诸将自然高度重视骑兵的建设。

可惜的是,虽然杨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马匹,但如今淮南依旧严重缺马。

新成立的骁骑军目前只有三千骑兵,而整个淮南的骑兵也只有五千。更重要的是这五千骑兵中,淮南军的骑兵主要来自当初随李承嗣、史俨一同南下的那三千沙陀精骑。

这么多年和这么多次战斗过去,如今许多马匹都存在年龄过大或者受伤的问题,这也就是淮南严重缺马才将这些有问题的马留下来凑合。

好在淮南虽然缺马,但南方的地形更适合步兵和水军作战,而且淮南在南方的敌人里面,像钱镠、钟传、马殷等势力比淮南更加缺马,所以淮南军在南方才能轻易称雄。

但北方的地形却更加适合骑兵发挥,不管是李克用还是朱全忠、刘仁恭等势力,他们都有相当规模的骑兵。

尤其是晋王李克用,他本来就是沙陀族的首领,又地处最北方,骑兵的数量和质量比朱全忠的都要高了许多。历史上李存勖与后梁交战,在一次次重大战役中,他麾下的数万精锐骑兵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将来若是淮南军北伐,需要到北方去与梁军甚至是晋军交战时,缺乏骑兵就可能成为一个致命的问题。

所以在成立骁骑军的同时,如何获得充足的马匹就成了杨渥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