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

南国江山 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秦宗权虽然被众多节度使共同剿灭了,但随着秦宗权的败亡,曾经的反蔡州军联盟也迅速瓦解,朱全忠、朱瑄、朱瑾这三个曾经的结义兄弟也迅速决裂,为了争夺中原霸权而展开激战。

于是,那些秦宗权的残部就存活了下来,形成一个个新的军阀势力。

这些新势力中,一部分像孙儒那样继续残害百姓的,虽然能猖狂一时,但因为始终得不到民心,所以最后还是被剿灭了。

另一部分则吸取秦宗权等人迅速败亡的教训,开始发生转变,不再像以前那样大肆残害百姓,反而加以安抚,恢复生产,再加上他们运气比较好,所处的地方没有什么强大的藩镇,所以逐渐在唐末众多势力中存活下来,甚至发展壮大。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被杨渥视作心腹大患的湖南马殷。

而除了这两种情况外,还有一种蔡州军的残部也保留了下来。这一部分残兵的实力其实并不算差,不仅保留了当初蔡州军的那种虎狼作风,而且兵力数量也有不少。只不过他们的运气较差,相对于周边势力来说实力却差了很远,无法在周边强大藩镇的夹缝中独.立存在,所以只能选择投靠一方。

光州的情况便是这一类,地处淮南和朱全忠这两大强藩之间,根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可能性。

不过,他们作为蔡州军的残部,当初与朱全忠也是死敌,而淮南虽然也剿灭了蔡州军的残部孙儒军,但与光州的蔡州军残部却没什么仇怨,所以七年前,当朱延寿率军以有些取巧的手段袭破光州时,当地的的蔡州军残部就顺势投靠了淮南。

不过当时清口大战还没爆发,淮南面临着很强的北方压力,所以对光州的这些蔡州军残部也非常纵容。而且为了不刺激到他们,杨行密特地任命了孙儒军的降将,曾经也是蔡州军一员的柴再用为光州刺史,同时,柴再用带去的军队也只有一千多人,而当地蔡州军的残部却有四千多,所以柴再用在当地基本没什么话语权。

不过随着这一次军政分离政策的实行,光州的这种平衡状态自然被打破,当地蔡州军残部都意思到了局势的不妙;而等到杨渥正式宣布任命李遇为光州刺史,并且带兵五千前去上任,这显然是来着不善。

这些蔡州军残部同样不是什么善类,对外来者抱有极大的敌视,所以很早以前柴再用就被他们架空了。

而这几年,这些蔡州军的残部虽然比当年秦宗权时代收敛了许多,但在残害百姓方面却并不比当初要好多少,因此在淮南也颇受诟病。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与朱全忠之间的那点仇怨也逐渐淡去,而许多人又重新不满足于一辈子待在小小的光州;尤其是,光州经过他们多年的盘剥,早就民不聊生了,按照蔡州军的习惯,也是时候换换地方了;再加上,这几年朱全忠的势力越来越强,声势之大远在淮南之上。所以很多人渐渐有了背叛淮南投靠朱全忠的想法。

杨渥还记得,历史上就在明年,光州便发生了叛乱事件,当地势力赶走了柴再用,投靠朱全忠。

那时候,朱全忠早就彻底击败了王师范,大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气势,又完全掌控了朝中局势,势力几乎达到了最巅峰,所以在得知光州叛乱后,立即亲自带领大军南下接应,围困光州的淮南军队只好撤离。

而杨渥之所以力主要动光州,一来是为了用光州立威,二来也是想要提前激化矛盾,赶在朱全忠腾出手来之前就解决掉光州问题。

如今随着杨渥开始实行军政分离,他的目的显然达到了。

八月初,就在整个淮南忙于秋收之时,光州叛乱暴发,当地蔡州军残部共推一个叫王言的都头为首,发兵攻打柴再用的刺史府。

柴再用虽然提前有准备,但依旧寡不敌众,最终率部只能逃出城外,等待援军。

当天,叛军在光州大肆掳掠,又派遣使者北上请求朱全忠派来援军。

消息传到广陵后,杨渥反而松了口气,知道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叛乱在这个时候爆发,总比在明年爆发要好,至少不需要直接面对朱全忠亲自率领的大军。

他知道此时淮南上下许多人都在看着,若是应对得好,军政分离的事情差不多就能成;应对得不好,难免别的地方不会出现波澜。

杨渥的应对方式当然是出兵弹压,面对叛乱其实也没别的选择。不过如今杨渥需要坐镇广陵,不可能亲自率兵前去,这统兵将领的人选就需要好好考虑一番了。

目前淮南能打的将领,自然便是已经被杨渥任命为都督或者都指挥使的几人了。

不过六个都督之中,李神福与王茂章出征在外,周本在杨行密身边,台濛镇守宣州,李承嗣镇守寿州,杨渥自己又要镇守广陵,都不能轻动,所以只能在都指挥使中选择。

最后杨渥决定让秦裴为招讨使,率军五千人,再加上李遇将会带去的五千州兵,以及柴再用的数百残部,应该是足够了。

其实按照杨渥的想法,这次平叛最好的带兵人选却是柴再用。

别看柴再用在这个时期还不出名,而且他担任光州刺史多年,却始终只能做个傀儡,所以在淮南被许多人称为无能刺史,很受人轻视。

不过杨渥却知道这个柴再用的能力其实很强,是李神福、台濛这一批老将之后最能征善战的将领,统兵之才不比周本、王茂章他们差。这一次杨渥力排众议让他担任都指挥使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如今军队整编还没彻底完成,柴再用手中能用的兵力只有他手中那几百人,临时给他增加兵力显然不现实,容易出现指挥不协调的问题。

好在用秦裴为将也不差,还可以为刚刚任命为都指挥使的他刷刷功劳。所以,在得知消息的当天,秦裴便率军离开了广陵,速度之快,让淮南上下咋舌不已。

Ps:有人提到杨渥姐姐的儿子应该是杨渥的外甥,这一点的确是作者的失误,已经改正,多谢指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