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二百零六章 徐温的上书(续)

南国江山 第二百零六章 徐温的上书(续)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苏州的情况是如此,想来其他各州的情况也差不多,所以徐温主张实行军政分离,让那些担任刺史的武将或者选择以后专门负责带兵打仗,而将治理民政的事情交给更加擅长的文官去做;或者选择专门负责文治,将带兵打仗的职责交给他人。

在奏章的最后,徐温又提到,他本人不擅长带兵打仗,倒是对治理地方有些心得,所以恳请杨行密同意他辞去军职,今后做个只负责民政的文官。

看完整个奏章后,杨渥不禁皱起了眉。

军政分离可不是件小事,牵扯的关系实在太多。他不知道是有人泄露了他正在准备军政分离的计划,还是说徐温的奏章只是个巧合。不过不管如何这封奏章已经递上来了,而且说不定里面的内容已经泄露出去了,再想在暗中为军政分离做准备是很难了,这无疑打乱了他之前的计划。

“难道是朱思勍他们有谁不小心泄露了秘密?还是说眼前书房中的这几人里面有人泄密了?”杨渥不由思索着。

一旁,严可求似乎看出了他心中的疑惑,站出来苦笑道:“世子殿下,这件事却是在下的失误,前些日子徐使君的公子徐知诰来拜访我,在与他聊天的时候无意中提到了世子殿下关于实行军政分离的计划,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才让徐使君得知消息的吧!总之,这件事的责任全都在在下身上,还请世子责罚。”

严可求心中有些惭愧,他觉得自己向徐温泄露秘密本来就有些对不住杨渥,如今又以言语相欺,就更加不好意思了。不过他也没有办法,徐知诰对他提到的杨渥对徐温有敌意的事情毕竟难以说清楚,也没法明说,所以只能用自己在无意中泄露秘密的理由来解释了。

事实上,严可求也没想到徐温竟然这么快就做出了决定并且采取了行动,按照他的想法,应该是先和杨渥进行沟通,按照杨渥的安排了进行上书。就像李承嗣和李神福二人那样,虽然很早就做好了上书的准备,但要等到杨渥下达命令后再采取实际行动。

不过严可求却不知道的是,当徐知诰将消息传到徐温那里时,却让徐温心中更加惊骇起来,因为他以前还没意识到,但如今被徐知诰一提醒,他就回想杨渥以前每次和他见面时态度总有些奇怪,似乎有些堤防的意思,不过那时候徐温并没有多想,毕竟他和杨渥也是第一次正式打交道,杨渥对他有些提放也很正常,加上杨渥后来又推荐他做了苏州刺史,所以徐温也就没把当初的那点奇怪感觉放在心上。

但加上如今徐知诰的感觉,那问题就有些大了。思来想去,徐温最后还是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杨渥,但在应对措施上他却想明白了。

他觉得与杨渥直接对抗是不可能的,他刚到苏州没多久,一点根基都没有,如何与杨渥对抗?而且他手下也没多少军队,自己又不擅长带兵打仗,就更不可能造反了。

至于说投降其他势力,周围的也就钱镠距离比较近,不过苏州与钱镠的杭州之间还隔着一个嘉兴,嘉兴守将张可宗可不是他的人;再加上如今的钱镠正在极力避免与淮南发生冲突,所以投降钱镠的办法也不可取。

既然不能对抗,也不能投降别的势力,那就只好按照严可求说的,主动提出辞去军职,帮助杨渥做好军政分离的事情,以此功劳来作为投名状,向杨渥示好。

想来只要杨渥还有志于做一个好的统治者,就不会对他这种既有资历,有功劳,而且还主动向他靠拢,又没犯什么错误的人下手吧。

所以徐温按照严可求的建议立即付诸行动,结果使得杨渥也有些措手不及。

杨行密不等杨渥开口便摆摆手道:“好了,这件事不怪你,你毕竟当过徐温的幕僚,与他的公子在交谈时泄了密也情有可原,只是以后要注意就是。”

见他如此说了,杨渥也只好点道:“父亲说得没错,如今事情已经发生了,再追究责任没什么意义,还是讨论一下该如何应对这件事吧!严先生,你来说说这件事对我们都有什么影响?”

杨渥口中说着,心中却感叹着,严可求与徐温关系实在不一般,看来以后在用他的时候还真得防着点。

“影响的话肯定会有一些,最主要的影响还是现在许多准备都还没做好,若是贸然实行军政分离,万一出现什么动乱,要应对起来就有些麻烦了。”

杨渥点点头,这的确是个问题,如今各地刺史都是军、政、财一把抓,虽然不是节度使,但与节度使的权利也差不多;如今杨渥想要实行军政分离,这肯定会受到一些刺史们的反对,倒不是说他们敢于直接抗命,毕竟有广陵城外数万大军镇.压着,还有刚刚平定田覠叛乱的威势震慑着,应该还没人有这个胆量敢于直接对抗。

不过不敢直接对抗不意味着他们就不会反对,许多刺史都已经在当地经营多年,根基比较深厚,若是他们暗中鼓动当地势力搞些暴乱等,虽然不会对整个淮南造成冲击,但大小也是个麻烦。

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些处于边境地区的州刺史,他们会不会就此投降别的势力以保全自己的权利?要知道,越是边境地区,节度使府对他们的掌控力就越小。尤其是北方靠近朱全忠势力的州刺史,当初为了拉拢他们,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当地刺史能够集中力量对抗北方强敌,杨行密给那些刺史的权利非常大,人事任命都是由当地刺史说了算。

甚至有的刺史在死后还会将自己的位置传给他们的后代,比如杨渥的那位大姐夫刘仁规,历史上刘仁规的父亲在濠州刺史的位置上病死,刘仁规接任,后来刘仁规死去,其子再一次接任,连续三代人都是濠州刺史。

若是这些边境地区的刺史投降别的势力,那才是对淮南的巨大危害,由不得杨渥等人不谨慎对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