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一百九十六章 讨论(续)

南国江山 第一百九十六章 讨论(续)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眼前之人都是他的心腹,在此讨论如何防止军队被私人把持的问题他也并不忌讳。其中崔肃,皮光业等文士更不用说,早就想要限制武将权利了,杨渥的想法正合他们的心意;至于秦裴、侯瓒等人,目前都是野心不大的人,所以也并不反对军队整编。

对于军队中存在的问题,众人很快提出了一些,主要集中在军中老弱较多,军纪较差扰乱百姓,逃兵问题,以及军官贪污克扣军饷问题,当然军队被将领个人把持的问题是最严重的。

而在解决办法里面,老弱较多的问题还好说,大家提出的办法都是拣选精锐,裁汰老弱。

军纪较差扰乱百姓的问题,这一点主要还是在将领个人,有的将领为人仁厚,手下军队自然在这一方面也做得好些;有些将领自己就很残暴,手下军队军纪自然也不怎么好。所以崔肃认为在扰乱百姓方面,重点应该放在将领身上,对那些为人残暴的将领进行惩罚,做到以儆效尤。

至于贪污克扣军饷的问题,这一点崔肃认为可以让士兵自行举报监督,但秦裴等将领却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这可能会出现士兵故意陷害的情况,甚至会导致将领权威受损。对于这个问题杨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在后世,工资什么的一般都是直接打到个人的卡上,但在这个时代此法显然行不通。

而让士兵监督的办法杨渥想象得到会在军中受到多大的阻力,在他们看来,军队是事情从来都是军官将领们自己的事情,与士兵无关。便是眼前几个亲信将领都在反对,其他将领的态度可想而知。杨渥可不想做个独夫,所以这一条只能作罢,最后让崔肃加强监督了事。

而在逃兵问题上,其实这个问题自古就有,目前的淮南军中还不是很严重。淮南一带自古便是出精兵的地方,士兵们战斗力较强,战斗意志也较强,所以在与北方朱全忠的大战中经常做到不落下风。不过不严重并不代表就没有,朱思勍提出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在士兵脸上刺字,不过却被杨渥拒绝了。

在士兵脸上刺字以防止逃兵的办法最早就是朱全忠想出来的,后来一直流传到宋朝,而最为出名的也许就是北宋名将狄青了。淮南的军队目前还没有刺字的习惯,杨渥也极力反对这一手段。毕竟在此之前只有囚犯才会刺字,把士兵当做囚犯对待对士兵士气的打击太大。

此外,几人还提到了其他一些问题,不过严重性相对较小,众人讨论一番提出一些意见也就是了。

接下来便是最关键的问题,军队私有化的问题。

与军队私有化相对的自然便是军队国有化,战国时期乃至秦代或许是军队国有化做得最彻底的时期,军队只认虎符不认人便是其中的重要体现,而汉朝时期的情况就要差点,到了东汉末,各种私兵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比如部曲,在这一时期就非常普遍。到了唐朝,尤其是中唐节度使泛滥以后,军队私有化的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如今淮南的情况也一样,将领们下意识的把手中军队当成自己的私产,不愿转让出去。

历史上,杨渥在成为节度留后之前乃是宣州观察使,手中有三千亲兵;后来杨行密病重,急召杨渥前往广陵接班,而宣州则交给王茂章镇守。杨渥成为新的淮南节度使后,派使者前往宣州讨要当初因为走得急没有带走的三千亲兵,结果这三千人当时已经被王茂章给吞并了,自然不愿再交出去,愤怒的杨渥于是派兵讨伐,王茂章自知不敌,只好逃到钱镠那里去了,后来又进一步被极为欣赏他的朱全忠召到北方去效力。

而杨行密本人对于军队私有的问题也不够重视,他只要保证军队在现在能听从他的命令就够了,比如王坛、汪建二人,率领驻守芜湖的叛军投降后,杨行密并没有处罚这二人,反而让他们继续带领他们手下的那一万五千士兵。这一点让杨渥非常不满,不过杨行密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也没办法去改变,只能日后趁着整编的时机加以整合。

好在这次杨渥回广陵后着重与他谈到了军队私有的问题,这才引起了他的重视。

对于这个问题,杨渥提出了换防的办法,而秦裴等人也提出了这个办法会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战斗力会因此受到影响。

不过杨渥觉得,所谓“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说到底无非就是将领和手下士兵之间相互不够了解。这个弊端可以通过建立军校,培养将领,以及加强士兵训练等办法来缓减,相比于军队私有,随时可能造成动乱的问题,军队战斗力受到一点影响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更何况,换防制度即便到了后世也一样在使用,人民军队中经常出现高级将领对调的情况。

而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的原因也有很多,最重要的乃是马匹缺乏、重文轻武搞得太过导致的武将地位太低、冗兵太多、军队长时间没有打仗导致的军纪败坏、将领能力低下等等,相比之下换防造成的“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原因。

最终,在杨渥的坚持下,同时也在其他人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换防的制度被确定下来,只不过换防的周期从杨渥设想的三年一次变为五年一次。五年时间,只要不是太无能的将领,足够他们与麾下将士们熟悉了;而相比于如今从来没有换防一说,一支军队在一个将领手中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年的情况,也好了许多。

决定了换防制度后,剩下来的事情就要好办多了,杨渥决定仿照后世制度,向杨行密提出建立枢密院,专门负责军令;同时成立专门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和训练的部门,考虑到如今唐朝还在,淮南不能明目张胆的建立兵部,所以杨渥打算将这个部门命名为统兵司,等将来再改为兵部。

这样一来,可以做到统兵权和调兵劝的分离,避免任意一方独掌军权,拥兵自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