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一百四十九章、闺蜜遁灵飞六甲,流民伏太行山峦

酒过三巡,郭汜接着聊道:“郭骞乃兖州东郡阳平县人。度辽将军,假黄钺,银印青绶,秩二千石。

下辖长史一人、司马二人,六百石,副校尉一人、左校尉一人、右校尉一人,谒者监军一人等。

吾因公务去拜访郭骞后和其属下幽州渔阳郡人谒者监军赵该喝酒。

赵该喝多了,和吾说了许多内幕,不妨道来说与众兄弟娱乐一番。

要弄清郭骞为何任度辽将军要职,就要先从其女郭芍药说起。

赵该有个姊姊赵爱儿,比郭芍药小一岁,与郭芍药为闺蜜。

郭芍药和赵爱儿从小就喜好道学,拒婚姻。

说到郭芍药,就必提及道家经书《灵飞经》。

据说服用太阴符和太阳符各十枚等等就可学会灵飞六甲,灵飞六甲可日行三千里,乃遁甲之术。

《灵飞经》始于周宣王时代,后来《灵飞经》真本落到最后一任清河王刘蒜手中。

说到刘蒜可大有来头,刘蒜乃本朝章帝(刘炟)的玄孙,要知道现皇帝也是章帝的玄孙,章帝的两个支脉。

清河国甘陵城与郭骞家乡东郡阳平县很近。

早年,郭骞任清河国功曹史时,正是刘蒜在任清河王。

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梁冀毒杀汉质帝,要立新君。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都推荐立刘蒜。

但之前中常侍曹腾拜谒刘蒜,刘蒜没有礼遇曹腾,曹腾和宦官们都恨刘蒜。

在曹腾推荐下,梁冀立了桓帝。

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清河郡甘陵人刘文和南郡人刘鲔谋反拥立刘蒜为皇帝,杀清河国国相谢暠。

朝廷追杀刘文和刘鲔,刘蒜受牵连,贬为尉氏侯,流放桂阳,刘蒜自杀而死。郭骞失官在家十多年。

建和二年,清河国改为甘陵国,现任甘陵王乃刘忠。

刘蒜死前要把《灵飞经》真本传给李子期,但被郭骞派妇人拿走。

郭骞无子,故真本传给郭芍药。郭芍药和赵爱儿都学会了灵飞六甲。

听赵该醉熏熏地说的玄乎又玄的,不知真假。

但一点可以肯定,郭骞自当今皇帝登基后直接提拔为度辽将军和早年为刘蒜属官有关,毕竟刘蒜和当今皇帝同为章帝(刘炟)的玄孙。”

众人皆大笑鼓掌夸赞郭汜说故事乃一流。

刚笑弄郭汜一番,韩遂突然来灵感道:“吾觉得太阴符和太阳符是两种食物,吃下后跑的又快又远。”

众人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又是一阵哄堂大笑,笑完之后,又都觉得韩遂说的有点道理。

李傕道:“《灵飞经》如此神奇,必价值连城。

吾等不如派子泛(郭汜)潜入郭芍药闺房盗取《灵飞经》,有了这玩意,不用马匹了,日行三千里。”

众人一齐起哄,郭汜顺着众人一本正经站起来拱手道:“在下去去就来,连郭芍药和《灵飞经》一起盗来,郭芍药吾留下受用了,《灵飞经》献给诸位,以后不用骑马了,随便走几步就飞出数十里。”

这下子众人受不了了,笑得鼻涕眼泪一齐流下来。

这一日的酒宴从中午一直到晚上才散。董越等回军营,韩遂回宅院。

明日,韩遂就要去幽州,韩翱忧心忡忡地向韩遂诉说道:“公子有所不知,太平道已渗透到并州。

除西河郡郭太的那一部外,晋阳以东的太行山山区里,自北面幽州到南面的司隶河内郡,有几十股流民。

并州只有几十万人口,故流民大都来自幽州、冀州、司隶。

太原郡的太平道渠医说都是太平道道徒。但据晋阳当地人说,这些流民各归山里一些首领,并不是正式的太平道道徒。

太平道几十位首领,每拨人群有数万到数千不等。因流民躲在山里,只要不出来惹事,官府睁一眼闭一眼不管。”

韩遂问:“太行山如此长,流民具体分布在哪里?”

宗古道:“杨凤在河内郡林虑县西,有众二千;一个叫“司隶”的在河内郡荡阴县,有众二千;一个叫“五鹿”的在河内郡朝歌县鹿肠山苍岩谷,有众二千;

于毒、白绕、眭固在魏郡以西的上党郡潞县,各有众一万余;

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羝根)在上党郡沾县大山里,各有众二千;

张牛角、张雷公、大洪或称大计、缘城或称掾哉、罗市、浮云、白爵或称白雀、苦蝤在常山国上艾县,各有众一万;

诸飞燕或称诸燕在常山国真定县,有众一万;张晟(张白骑)在河内郡轵县,有众一万。

共计二十五股。

这些首领来路不明,仿佛从地下一夜之间冒出来的。”

韩遂听说当年服役时的同伴杨凤已在家乡林虑县发展了二千道徒颇为吃惊,之前听闻退役后回家办了武艺私塾,没想到加入太平道了。

韩遂问:“从晋阳去幽州走哪条路合适?”

韩翱回道:“太行山南峦始于司隶河内郡,自河内向北至幽州,有八个东西横谷,称之为八陉。

第一轵关陉通河内轵县,第二太行陉通河内郡野王县,第三白陉通河内共县,此三陉在河内郡;

第四滏口陉,出陉达魏郡邺城西和赵国邯郸县;

第五井陉通常山国真定县,第六飞狐陉(望都关)和第七蒲阴陉(五阮关/紫荆关)通中山国唐县;

第八都陉(军都陉/居庸关)通幽州广阳郡昌平县。

井陉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

天下九塞分别是:汾水塞(汾水关/大汾塞)在河东郡永安县与太原郡界休县交界;

冥厄塞(平靖关)位于荆州江夏郡平春县武阳关(武胜关/大隧/直辕)西,武阳关与东侧九里关和西侧平靖关成犄角之势,古称义阳三关。三关中武胜关居中;

荆阮塞及五阮关/蒲阴陉(紫荆关/上谷关);

方城塞乃楚长城;

崤关塞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在洛阳西;

井陉塞(土木关)在冀州常山国井陉县井陉山;

卢龙塞(喜峰口)在辽西郡令支(令疵)县孤竹城;

句注塞(雁门关)在并州雁门郡句注山;

居庸塞在上谷郡居庸县。

公子可向西过榆次县,到上艾县,走井陉通常山国真定县,穿过中山国、涿郡、直达幽州州府广阳郡蓟县。”

第二日,告别韩翱、宗古,韩遂带着韩猛、韩义、韩厚、韩钟、韩式、韩胡、韩全、韩计、韩卦、韩赴、韩韬、成公英、贾思、拓跋银,向西,过榆次县来到井陉。

韩遂渡过绵蔓水来到井陉口,参观韩信当年与赵国决战的古战场。

赵国名将李牧后人李左车向赵王、陈余要兵三万偷袭韩信粮道,陈余不采纳。

韩信以主力在绵蔓水东岸微水乡一带背水列阵与二十万赵军对战,以二千轻骑绕到井陉口袭占赵国大寨,前后夹击,大败赵军。

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斩杀陈余。

韩遂问成公英如何评价这场背水一战。

成公英道:“看史书莫全信之。先看看陈余为何否定李左车之计。

假如李左车带三万军断韩信粮道也未必能成。韩信军是从井陉窄道到达绵蔓水西岸的。

李左车要截韩信粮道只能绕行二百里到井陉窄道入口。如从井陉窄道中段切入需要翻山越岭几乎不可能。

李左车三万军一旦从东面渡过绵蔓水,最多自带十五日干粮,韩信可将主力布在绵蔓水西岸派二千轻骑截断李左车三万军的粮道,约二十日就可先收降或歼灭这支军队。

陈余想必认为李左车之计风险大,故不予采纳。

其实,陈余的布阵只要稍做调整,韩信必败无疑。

陈余的失误在于二十万大军倾巢出动,不识周围地形,不知被包抄的可能,未在井陉口大寨留一万守军,而只留少数兵守寨,粮草都在寨中。

故韩信二千轻骑一占大寨,陈余全军溃败。”

众人点头称赞。

众人到在井陉口以西,走上东天门之路,狭窄的驿道经北横口、微水、东天门、上安、下安、出土门关,全长一百五十里。

井陉附近尚有西天门之路、南天门之路、北天门之路,据说更加不易行走。

出得井陉,就进入河北平原。

看着真定县大片平整良田,韩遂感慨不已,要是金城郡有此平原该有多好。

成公英道:“真定县在春秋时代为白狄所建的鲜虞国,战国时鲜虞人在这一带建立了中山国。

后来,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归属了赵国。

说道真定的名人必提及一个人,那就是南越王赵佗。

赵佗为副将,随秦军主将屠睢带五十万秦军伐岭南百越。

屠睢战死,秦始皇派任嚣接替主将,带副将赵佗平定岭南。

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嚣任南海郡尉。

赵佗任龙川县令,上书秦始皇请求从中原迁居五十万人口至岭南。

秦末战乱,任嚣病重,委赵佗代理南海郡郡尉,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创立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

直到汉武帝时代,大汉才收复岭南。

真定人赵佗必为赵国人,而屠睢和任嚣应为秦国人,故赵佗为副将。

赵佗最后能成南越王,吾猜,一是秦国统一六国后,调赵国人为主力伐岭南,二是移民中赵国人口颇多。”

韩遂问:“赵佗或为真定的赵氏大族,不知真定是否还有赵氏族人?”

韩韬道:“赵国赵氏人很多,常山国有五、六十万人口,真定必有赵姓人。”

众人进入真定县城,找客栈住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