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九十六章、韩父出仕平准丞,近道驰援纡弥国

韩遂刚要动身去西域,接到父亲第二次来了封长信:

“为父已出任大司农府平准令属下的平准丞,丞官为令官副手。

本朝大司农下辖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

大司农,薪资中二千石,掌天下钱谷金帛诸货币及调配。

大司农府吏编制一百六十四人。大司农丞一人,比千石。大司农部丞一人,六百石,主管国库(帑藏)。

太仓令一人,六百石,主受郡国传漕谷,员吏九十九人。太仓丞一人。

平准令一人,六百石,掌知物贾,主练染,作采色,员吏一百九十人。平准丞一人。

导官令一人,六百石,主舂御米,及作干糒(干粮)。

导,择也,择米令精也,一茎六穗为上品。

晨吏一百一十二人。导官丞一人。

为父所任的平准丞,待遇四百石,相当于数千户人口的县长了。

万户县令为千石,数千户的县称县长,四百石;

千户以下人口的县称县长,三百石。邑、道、侯国同。

前汉朝还有均输令,本朝取消了均输令,但各郡国都有均输官。

前朝各郡国上缴朝廷的物品都要送往京师。

这种做法弊端很多:

一是劳役民户和牛马做运输;

二是长途运输,物品难免受损变质;

三是运费常超过原价;

四是运抵京师的各地珍贵物品在京师可能属下品,皇室无法享用,造成积压,朝廷得不偿失。

均输做法是:各郡置均输官,其上缴物品除品质特优者运送京师外,一般物品不再运送,或由当地均输官运往邻近高价地区售卖,或将物品按当地售价折成钱,再另购丰产而廉价的商品运往高价地区发售。

大司农属下的均输令在京师总管各郡国的均输官和其手中变现的钱,以充国库。

本朝取消了均输令,保留了各郡国的均输官。

大司农属下的平准令在京师总管大汉全国各郡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品。

除去皇帝、皇亲、国戚所用外,其余由平准令经营。

“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调剂市价,抑制富商大贾赚取巨利。

经平准官署买卖的都是各郡国的名、特、优品,有精米、精盐、精肉、丝绸等等。

吏部选吾做此职也是看中吾通晓各物品市价。

现任大司农为豫州陈郡扶乐袁氏望族的袁滂,与豫州汝南汝阳袁氏非同族,袁滂大人之妹乃名士蔡邕之母也!

蔡邕做了一届河平县县长后入京转任郎中,迁议郎。

蔡邕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议郎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在东观校书,校正《五经》文字。

本年春三月时,刻石立于太学门外,时人称为熹平石经,轰动京师。

坐车前来观看以及临摹和抄写的,每天有一千余辆之多,填满大街小巷。

吾去袁滂家府拜访时恰好遇到蔡邕和校书的诸儒。

马日磾乃经学大师马融的族人,司隶右扶风郡茂陵人。

现任平准令乃张义,凉州安定郡乌氏人,吾之顶头上司,精通市价、计税等。

另外,汝好友韩馥在大司农府做太仓丞,四百石,为太仓令的副手。

韩馥这人虽有时疑人,但总体尚好相处。

彼太学毕业后入袁府继续读私塾两年,之后出仕在大司农府做文学,一百石,这个职位共有二十人。

第二次大疫那年,韩馥升迁大司农属下的太仓丞。

不过,听说天子要改称平准令为中准令,并拟改用宦者为中准令,平准署也将从大司农官署划归列于内署。

如果这样,该署将悉以阉人为令、丞,张义和吾的职位都不保,或许年底又要重新找职位了。

已给韩斌在洛阳报名年底服役,年底同时结束在吴佑私塾的学业。其它尚好。

另外,汝去乐浪郡认识的十名船夫举家来洛阳投靠汝,已安排其上路去金城定居。”

张义!又一个凉州安定郡乌氏人,看来吾韩家与乌氏县张族很有缘份也。

杨赐!就是娶了袁琇当续妻的杨彪之父,似挺有才学的。

韩说!已在会稽见过的,山阴人,当时还赠送其一把刻有“韩”字的短佩剑。

看到父亲谋到职位,韩遂这才稍放下心来,至于年底可能变故只能到时再另找职位了。

韩遂分别给父母和妻儿写了回信问安。

写完回信,把韩家事务交给韩理统管,要求年底退役回来的正副千骑长等在金城新地训练,等韩遂回来再去各地上任。

韩遂开始点将以下人员随已去西域:

中军:

教官尉迟伯那;

负责北三羌的韩贲;

烧当羌赠送的飞骑东余、东起;

后军:大旗“韩师”,领队韩焰,伍长五人韩枫、韩煜、韩煊、韩拓、韩祐;

骑部曲韩辰、韩祝、韩闻、韩听、韩磊、韩鑫、韩鹤、韩欢、韩宴、韩霖、韩柏、韩绍、韩靖、韩宸、韩旭、韩昭、韩昕、韩昊、韩熠。

合计二十五人,负责压运钱物、粮草。

前军:大旗“合伯”,领队韩宁,哨骑三人韩泽、韩轩、韩淮;伍长四人韩烨、韩凌、韩骆、韩怀;

骑部曲十七人韩鸿、韩素、韩归、韩辛、韩晦、韩砺、韩游、韩澜、韩澈、韩梓、韩祁、韩疆、韩颜、韩萧、韩山、韩耀、韩聿。合计二十五人。

哨骑三人韩泽、韩轩、韩淮先出发半天路程,韩鸿负责与哨骑联络。

带上西域金币一千斤,黄金二百斤,布帛币一千匹,强壮战马三百三十匹。

带足衣物、兵器、干粮、豆、干肉、干果、水、饲料、帐篷、工具等。

另外带了乐浪弓十把、楛箭二十支、毒药陶罐二个、解药陶罐二个。

全体携带铁骑装备,偃旗息鼓,扮成韩家商队。

数百骑人马向烧当羌赤岭(日月山)大本营进发。

飞骑东余先行一天到达,向烧当羌王东扈禀报韩遂要经过此地去西域。

东扈派总管迷瑞、贸易管家来丛去迎接韩遂和尉迟伯那入大本营。

听说韩遂送西域王子回国要走西羌到西域的贸易古道,东扈让贸易管家来丛派手下人领路。

来丛派子来瑁随韩遂去西域。

离了烧当羌赤岭大本营。赤岭地势显要,东接湟中,西接西海,南扼赐支河曲(黄河青海段),北依群山。

韩遂一行绕西海(青海湖)南侧湖边平原良田和草原向西。

一路上,北面浩瀚无垠风景如画的西海让人赏心悦目。

来瑁指着西海对韩遂道:“西海为盐海,中央有个海心山岛,约二千五百亩,形象一个螺,山清水秀,一半为丰润草地,无猛兽,有野马。

冬天西海海面结冰可踏冰登岛。

岛上有泉,泉中淡水据说从海底通到西海东北面的两湖之一的淡水耳湖。

西海底据说有龙。西海传说是西王母的最大的瑶池。

西海特产一种没有鳞片的鲤鱼,名为湟鱼。但吾等西海人不吃这个鱼。

据传原来海心山下是一个巨大的泉眼,冒出的淡水使西海水面升高,淹没了西海周围的村落、农田、草地。

一个年轻人入海堵泉眼,力竭饥饿时,湟鱼自动游到年轻人嘴边让彼吃。

年轻人无力气咬透鳞片,湟鱼把身上的鳞片抖掉,然后游进年轻人的嘴里。

有了力气,年轻人游到西海底,变成一个大山堵住了泉眼,救了所有人畜。

年轻人的新婚妻子见夫君回不来了,投海变成海中小西山,后因岛上鸟多又称鸟岛。

也有一说是西王母搬来一座山顶压在泉眼上,止住了大水。

整个西海及周边都是吾烧当羌的地界。

吾家大王一直想在此孤岛上做些什么,但也没有什么好主意。韩公子可有何妙意?”

韩遂思索了一阵道:“吾从西域带回的大宛国的大宛马、乌孙国的西极马自繁衍的二代马尚可。

但果然如大宛国的商朋所说的,后代之间再配生出的后代就大不如直生的二代了。

等吾回来和汝家大王买下这个荒岛,把吾那几匹西域老马和岛上野马放养,使之交配出新种马。”

来瑁连声称赞。

十多天向西行程,出了烧当羌地界进入发羌地面,韩遂安营扎寨休息。

来瑁带着东余、韩贲以及十斤黄金见面礼先行去发羌格尔木大本营拜见发羌王滇圭。

滇圭见到黄金大为高兴,让贸易管家滇珀给韩家商队派发发羌地界通行符。

来瑁返回,韩遂赠送二斤黄金。滇珀派子滇戚护送韩遂走了一程。

韩遂问:“发羌有多少人?多少骑卒?有何特产?”

滇戚道:“吾发羌地域广阔,有众二十五万,其中骑卒五万。不种田,全游牧。

西南面有多弥羌和可兰羌,东南面有冉駹羌等。特产牦牛、羊、野蕨麻。

蕨麻汉人又称人参果,可大补身体。晒干后易于储藏。蕨麻茎叶可榨取黄染料。”

韩遂试订蕨麻二千斤,谈定价五十钱一斤;黄染料二千斤,一百钱一斤,合计二十斤西域金币。

请滇戚备好货在发羌格尔木大本营等候。

进入柴达木盆地,滇戚指明方向后返回,给韩遂留下一张标注沿路几处取水点的画布地图,韩遂塞给滇戚二斤黄金后拱手道别。

走了数天,刚出一个沙漠坡,突见二百多羌盗贼拦住上商队去路。

盗贼首领喊话,让商队留下一半的物资和马匹,否则全杀光。

东余翻译给韩遂听,韩遂哈哈大笑,令东余、东起带一百匹驮马上前假装谈判,暗命前后队速披挂铁骑装备。

片刻,韩焰、韩宁所带的五十骑换装完毕。

韩家铁骑重装铠甲设计了一种一拍即扣住的机关,换装非常便捷。

扯起大旗“韩师”、“合伯”,韩焰在左,韩宁在右,韩遂、尉迟伯那、韩贲居中。

东余、东起各带五十驮马见状两边闪开,让出战场。

五十三铁骑如旋风一样杀入盗贼阵中。两面大旗甚是威武,旗下铁骑战力大涨。

只见一片枪锋寒光乱舞,惨叫声不绝于耳,不出半个时辰,二百多盗贼被全歼,不留一个活口。

盗贼在铁骑面前不堪一击。

商队收缴二百匹战马,掩埋尸体,割足草料,继续赶路。

一路上,韩遂对韩贲道:“这条连通西域和金城郡的商路非常重要,朝廷管不着,只能靠吾等自已。

以后由汝来和沿路各方势力商谈,清剿盗贼,确保商队安全。”

韩贲欣然接受任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