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一百四十四章、臧旻游西域复官,董卓主并州连届

次日为洗沐日,上午,韩遂带着礼品先去拜访于阗国纡弥王尉迟定兴子尉迟安达。

尉迟安达随父在洛阳数十年,父亲回国接任王位后,留下继续做侍子。

妻为纡弥人,二人生有一男一女。男娃叫尉迟丹光、十二岁多;女娃尉迟灵娇,十岁多。

从尉迟安达家出来又去于阗国侍子尉迟山习家拜访,送上礼品。

从尉迟山习家出来,去司马防家拜访,同样送上一份礼物。

司马防近几年一直在吏部尚书右丞位上。

听说韩遂要去拜访袁术,司马防在家无事,也要随韩遂一同前往。

八岁的儿子司马朗拉着父亲的手嚷着也要跟着出门玩,司马防无奈抱起小司马朗放在车上出发。

到了袁府,袁术正和从弟袁懿达、袁仲达下棋玩,家丁进书房通报,袁术派袁仲达到门口把客人迎进府里。

袁术二位从弟乃袁隗之子,袁隗乃袁术父袁逢之弟。

袁术虽然官职只是尚书郎,比司马防的吏部尚书右丞低。

但摆的架子明显比以前未当官时大多了,说话举止也开始有官味了,再也不是从前那个稍有霸气的单纯少年了。

韩遂和司马防只好忍耐,人家毕竟是汝南袁家人,没办法,还得奉承几句,袁术听着高兴起来。

袁术道:“吾叔伯(袁隗)失官后一直在家闲居,给府上私塾诸生教教书。

吾父在屯骑校尉一职任上一干就是满八年,本年皇帝突然重用,先是出任司徒,又改为太尉,十月份又改任司空。

说这些,尔等不感兴趣,说个好玩的。

汝记得臧旻这个人吧,就是上年和夏育、田晏两个冒失鬼三路伐鲜卑大败逃回来的那位。三人被贬为庶人。

这个臧旻不甘寂默,独自一人跑了趟西域,遍访西域诸国。

本年还京师后来吾家拜访吾父,吾父时任太尉,西域归太尉管。

吾父问彼西域诸国风土人情种数,臧旻答之西域本三十六国,后分为五十五,又散至百余国。

历数各国大小、道里远近、人数多寡、风俗燥湿、山川草木、鸟兽异物名种不与中国同者等,口陈其状,手画地形。

吾父奇其才,赞叹可做班固《西域传》的补充。家父以此为由出面为臧旻谋职。

臧旻还有个厉害的儿子臧洪,年十五以父平定会稽句章许昭叛乱之功拜童子郎,进太学。在太学里非常知名。

说起边将,不得不提董卓。

前年(熹平五年/公元176年)吾叔伯免去司徒,时任司徒掾的董卓外放出任并州刺史,至今仍在任上。”

听到董卓已升迁到并州刺史,韩遂多少有些吃惊,那年在洛阳时听吴匡说袁隗免职,没想到董卓随后就出任并州刺史,而且连任两届。

之前也没翻看并州各郡引弓门客的信报,一直不知此消息。

看来袁隗虽然免职,董卓凭自身的本事和袁、杨、张三家的默扶,照样升迁。

凉州人士到并州任刺史乃自段颎后又一位。

韩遂暗压住惊讶对袁术道:“西域的国其实是大汉封国,常常一城一王一国。

但自前汉朝至今,西域已兼并成几个大的王国,接受大汉的官印。”

司马防道:“袁太尉提议恢复被免为庶人臧旻官职,报到吏部,还是经吾手办的,臧旻暂补任议郎,待有好的职位空缺再升迁。”

袁术向司马防拱手称谢,司马防等于帮父亲落实了一件事,收得臧旻入袁府门下。司马防拱手还礼。

臧旻可是出任过吴郡太守、扬州刺史、匈奴中郎将的能吏。

司马防又问袁术身边这两位,袁术把袁懿达、袁仲达做了介绍。

司马防把自己的儿子司马朗,字伯达,介绍给袁家诸公子。

袁逢任司空,袁府热闹非凡,二人只待了一会,就有几拨人来访,韩遂拉起司马防和小司马朗,告辞袁府。

回家路上,两车并行,司马防盛赞道:“公路(袁术)两位从弟名起的真好,为记住今日初次拜访袁府,家妻正怀孕,明年产子,如生儿,当取名懿,字仲达。想必袁府二位公子不会介意吧。”

韩遂笑道:“真乃不虚此行也,没曾想到在袁府采获到好听的名字给尔尚未出世的二公子。”

一上午跑了四家,韩遂肚子饿了,见已近中午,路旁有酒楼,韩遂拉着司马防、小司马朗上酒楼吃顿饭。

司马防透露:“桥瑁本年丁父忧到期后,家乡县里举孝廉入京为郎中,前不久外放出任兖州治所山阳郡昌邑县县令。

另外,本年太尉一职跟走马灯似的,经孟戫、张颢、袁逢,传到陈球,都只任一些日子,本年底据说已内定最后要交给光禄大夫桥玄大人继任。”

韩遂问:“买官?”

司马防道:“不得而知,真不好说。”

用完餐各自回家。

韩遂白天陪母亲逛街,晚上去吴府拜会吴佑和吴匡。吴匡随袁绍出京城游玩去了。

吴佑老先生身体硬朗,每日去吴府私塾教书。韩遂问候老人家,留下礼物告辞。

韩遂在洛阳陪父母多住了几日,让曹奎多印些并州、幽州、冀州三州的韩家贸易与事务总管住址名刺。

洛阳韩府豪宅年末库房无太多财宝,无需留守,韩遂决定带司隶贸易与事务总管韩岸、副总管曹烽、新八名护卫韩厚、韩钟、韩式、韩胡、韩全、韩计、韩卦、韩赴和拓跋银做一次远行。

韩遂计划从司隶河东郡、并州太原郡、冀州常山国和中山国、幽州涿郡和广阳郡,再经冀州巨鹿郡和魏郡、司隶河内郡返回洛阳。

去考察一下并州、幽州、冀州三州的韩家贸易。

韩猛、韩韬、韩略、成公英、贾思要求向私塾请假跟随去游玩,除韩略太小,韩母坚持不同意外,韩遂只得答应带其它四娃。

韩猛跟班韩义也随行,共十七人,带足马匹、钱帛、给养、装备出发。

韩遂估计此行春节要在幽州过了,韩父母支持韩遂带韩猛、韩韬远足历练增长见识。

成公家派到洛阳照顾成公英的家丁成公申因父亲去世回金城了,贾家的家丁贾忠也因家事回武威了。

这天正是洗沐日,韩父韩合坚持要送韩遂一段路,韩遂怕累着父亲,父亲不听。

众人出洛阳向西,过了谷城,韩父才返回洛阳。

韩遂在马上看着父亲的背影,父亲骑在马上回头看了韩遂一眼,韩遂招手示意看见了。

直到韩父走远消失不见了,韩遂才策马扬鞭赶上众人。

过函谷关,经弘农郡新安县城、黾池县城、陕县县府上阳城,从茅津渡乘船过了黄河,到达河东郡大阳县下阳城,找客栈歇息。

次日出城北门,看到一处用木栏围住的大校场,有许多练武之人分布在四个区在教官指导下耍各种兵器。

大校场门楼匾上书有“大阳武门”四个字。

韩岸向韩遂介绍道:“此乃河东郡武校,知名于司隶,这里的诸生武艺超过洛阳和长安。

河东子弟大都来此练武,教官大都来自洛阳和长安的汉军退役教官。

大校场后面的那排房屋是教官和武生住宿之地。

这里是茅津渡到河东郡府安邑县必经之路。

春秋时黄河南岸的陕县上阳城乃虢国国都,下阳城乃虢国黄河北岸的要塞,虞国国都在下阳城东北的虞城,离下阳城很近。

晋国向虞国借道灭了虢国,又顺手灭了虞国,抓住虞国国君和大臣百里奚,唇亡齿寒的假道于虞以伐虢典故讲的就是这件事。”

韩遂道:“好久没比武手痒痒了,混进去看看。”

韩岸下马上前和门口守卫的少年说是来报名学武的,少年守卫不让进。

少年守卫约十二岁,手持一口长刀插在地上。

韩遂上前询问:“这位小兄弟尊姓大名?这般小年纪就练得如此英武,想必是不少于八年武艺功底。

吾等也是学武之人,从凉州而来路过此地,见里面这般热闹,小兄长不妨放吾等进去一饱眼福。”

少年守卫被夸赞的心花怒放,忙改作笑脸回道:“吾乃大阳县周仓,家穷,在此武门谋了个守卫差,也方便向武门学些武艺。有时跟同乡贩盐。”

韩遂示意,让曹烽递上五百钱硬塞给周仓做贩盐本钱,周仓推脱不掉就收下了。

估计没人敢到这地方捣乱,周仓看看众人不象坏人,就放进去了。

韩遂带着众人直奔练武场边上观看,只见十名骑马长刀手对阵另十名骑马长刀手,一个教官骑在马上在一旁大声训斥。

观看阵前杀了十回合,一旁的韩厚、韩钟、韩式、韩胡、韩全、韩计、韩卦、韩赴八人开始叽叽喳喳评头论足说个不停,被教官听到了。

教官扭头一看是一群少年在说话,拎着马鞭骑马向这边走过来喝道:“哪来的野娃,敢在本教官校场大声喧哗?”

韩遂一看不对劲,忙骑马上前向教官拱手道:“在下乃金城人士,练过武艺。此番前去安邑拜访老友,路过此地,特进场观看。

娃娃们见到精彩处忍不住评说叫好,不曾想打扰了教官大人,请宽凉。”

教官眯着眼笑道:“吾见过的多了,敢进场观看的人分两种,一种是初学武者或武艺平常者,一般只看不敢说话;

一种是有武学攻底的,看着看着手就难受了,就会开始说话,尔等必属后者。

按私家校场的老规矩,去换装,上场试试身手,吾这里门徒高手如云,可敢否?”

此番正对韩遂胃口,连忙笑着回道:“有何不敢。尔等去换装。”

韩遂、韩猛、韩义、韩厚、韩钟、韩式、韩胡、韩全、韩计、韩卦、韩赴十一人把外衣去掉交给韩岸、曹烽、韩韬、成公英、贾思、拓跋银六人看管,穿上铠甲,去矛枪插架各选一杆比武专用矛枪,勒马上了校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