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一百三十九章、边家全员制铜钲,西镇方城挖仓窖

这一日,榆中县功曹韩果来信给韩理,韩理看毕,晚上送给韩遂看信。

信上说,边家铜器造制一直名声在外,最近更是生意红火,最多的订单是铜钲,赚了很多钱。

边家忙不过来,多次招呼边章辞官职回家帮忙。边章和韩遂在族里的地位一样。

边家雇羌人料理榆中的田地,全家族劳力几乎都在制铜钲。

韩遂看完信心里一凉,看了韩理一眼,韩理也明白韩遂的意思了。

铜钲除民间舞乐班子等有少量需求外,就是军中用于鸣金收兵、联络等。

而向边家下的大量的订单定然不是汉军所订,而可能是各州郡县大族和羌胡氐等下的订单,用于家族部曲。

间接说明,各家不看好局势,特别是北方鲜卑寇边连年不断,指不定哪天就打到自己的家苑了,都在加强部曲的装备。

韩遂问韩理:“边家的铜矿石从哪进货?”

韩理道:“边家不进铜矿石,只购进粗铜锭,然后再融化浇模制铜器。

据说粗铜锭是从京兆尹蓝田县进货,那里产玉、铁、铜、石等矿石,当地直接冶炼成粗铜锭。

也从并州上党郡沾县进一部分粗铜锭,质好但价贵,运程也远。”

韩遂想了想道:“韩家虽不制铜器,可购进一些粗铜锭储备着,还有银锭,黄金越来越难兑到。”

韩理道:“新地坞堡储存的五铢钱也是铜质,如急用铜,也炼掉五铢钱化作铜水浇模。”

韩遂笑道:“化钱铸铜器岂不太贵了,还是卖掉一些玉,储一些铜、银。说不定哪天价格翻几倍岂不是赚大了。

另外,可有懂铜矿的人带来讲解铜矿石和冶炼。”

韩理一想也是,就答应去办。

次日晚上,韩理把加入韩家的并州上郡的铁器工匠侯乐找来向韩遂讲解铜矿。

侯乐介绍道:“早年,吾在上党沾县铜矿干过炼铜。铜矿用溜来衡量铜含量的贫富。

一百斤铜矿石炼出十斤粗铜的铜矿石为一溜。含铜十溜的铜矿石称天铜。

按含铜贫富依次为彻矿、白锡腊、紫金锡腊、红锡腊、油锡腊、绿锡腊、蓝头锡腊、墨绿、黄胖绿、豆类绿、穿花绿、松绿、大亚子、黄金箔。

彻矿含铜最高,黄金箔最次。彻矿一百斤最高可含五斤铜。黄金箔一千斤只含约五斤铜。

冶炼步骤是碎粒、淘洗、配矿、冶炼。配矿乃品位高的和品位低的搭配。

如配合得当,经一次炉火便炼成净铜称为一火成铜。

一火成铜用时一昼夜叫饱火,晚入炼次日一早出铜的叫半火。

炉体下宽上窄,炉内壁用粘泥和盐夯实。

冶炼炉有添矿石和木炭的火门、放铜水和炉渣的金门、通风箱的风门、观炉内的红门。

冶炼:先把矿石和木炭相间装入冶炼炉,点火、鼓风、烧起。

矿石熔化下沉至炉底,连渣一同取出放入炉前渣坑中。

扒出炉渣,揭取上层冰铜,清水浇洒铜液,凝结成层。

用钳锅揭出来的铜液投入水中,便成铜饼。

每百斤铜需一千斤柴炭。如精炼要用松木炭。”

韩遂笑道:“大概明白铜矿和冶铜了。

拨一百五十万钱和二个羌奴给尔,在新地建一个约为冶铁炉二成的铜矿石小型冶炼炉和配套设施。

买进一百万斤彻矿铜矿石,试试炼出三万斤粗铜。”

韩理道:“如在新地大规模冶铁和铜,需要有大量的木炭,或购买或有大片森林自制木炭。

一直以来,吾韩家在浩亹县的冶铁炉所需的木炭是每年冬季从浩亹县以北的北山伐木烧制。”

韩遂道:“新地北部和东部无人山区森林的木材足够用,吾会设法从羌人手里获得更多的林木地。”

韩理、侯乐领命去筹备。

八月初粟米秋收开始了,二万二千名烧当羌雇佣劳力开进新地收割。

六月长安、洛阳就传来本年大汉全域小麦等六月收割的粮食丰收的消息,市面上粮价从去年的平均一石值五百七十二钱的高价直跌到一百二十钱,等粟米收获后估计跌到一百钱以内,预测仅为八十钱,而且卖不出去。

韩家召开紧急会议商讨,韩家在金城郡的重要成员悉数到场。

议题之一是新地余粮高达一百七十七万三千七百石,按八十钱一石出售,还不到一万斤黄金,不如不卖。

考虑到韩家尚未建立这么大量的余粮地仓,韩遂提议把余粮再留十七万三千七百石,其余一百六十万石全部送给烧当羌,租借烧当羌的四十万亩山草地一次性割让给韩家。

由于粮价偏低,余粮不足以抵消山草地购价,用不减少每年赠给烧当羌的一百一十万石来弥补。

以后这种粮食大丰收而市面粮价超低的情况可能还会发生,加上市面黄金和五铢钱都不足,越来越难兑到,还不如储粮。

韩家本年在各地的庄苑全部建仓储藏粮食,从金城拨足够的钱支援各地的开支和征调钱。

西镇城本年底建成,劳力有闲,在下年秋收前,调拨一亿钱,把孤儿的四千亩菜、豆、瓜地迁出城。

在城中建一个方城,内挖六百二十五个地下仓窖,按纵横各二十五个排列。

仓仓之间隔两仓口径间距,每个仓窖可装一万石粟米,共可以装下六百万石余粮,可供十万人吃三年多。

二十五个窖用于储钱币、黄金、西域金币、珠宝、玉石山料等。地面归新地总管韩范管。

仓窖底用巨石夯实,再用火烘焙。窖壁和窑底铺设草灰、干草、木板、糠皮、竹席。

注粟米入窖,上面用铺盖竹席、糠皮、干草、木梁、木板,最后用土密封,插入刻字砖,记录入窖时间。

据在洛阳听说的,这种仓窖可储粮九年不变质。

从下年开始,新地所有余粮不出售了,全部储入仓窖,约用四年时间储满。

第五年开始,取出储粮出售,存入新粮。每四年更新一遍。

西镇城内所有人当年食用粮储在方城地面席围粮仓。

方城内地面上建简易棚,棚内堆放十年装备的辎车、器具等。器具放木架上。四十六辆辎车占地一亩。

议题之二是,漠北鲜卑连年入侵,为了防止意外,下决心明年春种后将韩家老班底全部迁往西镇城。

迁移下年八月初秋收前完成。

浩亹县韩家的工具、余料全部带走,设施、耕牛、余粮和布帛币库存留下。

孤儿的二百亩葡萄地和一万移民的一千六百葡萄地保留在城中。

一万移民的一万亩菜、豆、瓜地迁出城一千亩,空出的一千亩给韩家老班底、工匠、羌俘建一千套住房。

现有户四百多户,余五百多房空置备用。

之前先迁去新地的工匠、羌俘在一万移民住区里临时搭屋居住,这次全迁入新居。

移民费、房屋费、新购织布机等共拨五千万钱。

新地冶铁炉及配套设施已建成,位于四十万亩山草地的北山脚下一块略为平整的草地上,做为新的冶铁苑。靠近赐支河曲岸边,便于取水。

岸边有一个羌部落留下的小码头,用于装卸铁矿石。在这里炼出的铁坯送往西镇城锻造铁器。

每年原供浩亹县冶铁苑的一千零二十万斤铁矿石,和每年新增储藏的一千零二十万斤铁矿石全部运到此地堆放。

在西镇城里的铁器苑与北山下的冶铁苑分离,李期仍担任冶铁苑总管,提拔冶铁苑副总管殷羽为铁器苑总管。

议题之三是,考虑到韩家各地子弟来私塾苑读书,以及临时来往人员需要,城外共增加菜、豆、瓜地一万亩,葡萄地增加三千亩。粟米地相应减少一万三千亩。

议题之四是,投七千五百万钱另外招募一千五百名移民来料理浩亹县的四个种植苑、造制苑、畜力苑、织布苑、冶铁苑、造纸苑,共九苑一坞堡。

设施、存粮、布帛币全部留下。

浩亹县各苑不再承担军需。

造制苑、畜力苑、织布苑、冶铁苑、造纸苑、牛厩,田边乡共占地一千零五十亩平地,全部保留。

冶铁苑五座冶铁炉封存,苑区用作货物堆放区。

造纸苑的造纸由移民接手,继续造纸自用和运往洛阳出售。

二万亩山草地只用于移民自食用放牧的牲畜或耕牛,以及给允吾韩家人员马匹供给草料。

六千亩桑树保留,每年六千匹布帛币和移民自用衣物仍由移民制织,改为家庭制作。织布苑封存。

议题之五是,在一万移民和四千孤儿中选出一批人才。

议题之六是,重新划分劳力。韩家老班底和部曲重新分工。

由韩理、韩范、韩桥三人为核心负责人,落实六个议题。

大总管韩理、新地总管韩范、西镇城总管韩桥、私塾苑总管田敏、造制苑总管韩盖、畜力苑总管韩沫、种植苑总管韩根、冶铁苑总管李期、冶铁苑副总管殷羽、织布苑总管王枫、合伯千骑部千骑长韩谟、宛冯千骑部千骑长韩宛、莫邪千骑部千骑长尉迟延嘉、干将千骑部千骑长弘平等一致赞同照办。

新地总管韩范手下的七个耕区管家刘崖、吕巡、孟曜、李乘、鲁贤、臧镇、挚琦,新地五亭长吕易、孟余、李杜、鲁发、臧起,尉迟伯那、滇漂沙、尉迟曲田、尉迟戎卢、水部千人长韩潼、合伯千骑部副千骑长韩焰、曲长杨寺、宛冯千骑部副千骑长韩宁、莫邪千骑部副千骑长韩由、干将千骑部副千骑长韩干等都列席在坐。

鲁发兼四十万亩山草地总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