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二十六章、荥阳冶铁三万夫,沃野中原多名士

第二日上午,吴恺带吴冯、韩遂、陈珪、高干、韩宛、吴迪、尉迟延嘉、韩仁去参观著名的荥阳冶铁苑。

到了冶铁苑,韩遂持大司农盖彪名刺,铁官李祝不敢慢待亲自接待陪同参观。

李祝对韩遂道:“韩公子如此年少已走南闯北了。

吾子李期,年十八,还在跟吾学徒冶铁,彼去洛阳办差时去找汝交个朋友。

另外,吾兄弟李燧是右扶风郡铁官,汝回金城路过可以去看彼。这是吾名刺。”

韩遂答应了,交换了各自的名刺。

看到宏大的冶铁规模,众人惊呆了。

三万多民夫,一百多座冶铁炉,大的冶铁炉一天产四千五百斤(约为现代一吨)。

五千辆运铁矿石、烧料、铁坯、铁器的辎重马车进进出出。

铁官李祝介绍道:“苑内有陶模区、蓄水区、木材区、烧料区、矿石区、矿石分拣区、矿石砸碎区、冶炼区、浇铸区、清坯区、屯田用品区、军品区、包装区、货运区、住区、官署等。

一个完整而又庞大的制造体系。为大汉朝廷自盐铁改官办为民营后保留的几个最大的官办冶铁苑之一。

一年的产能可供十万军队和十万屯田民等所需。

军品有箭头、兵器等,屯田用品有犁、铲、锛、攫、锸等农具。”

韩遂道:“吾金城庄苑的冶铁和这里相比有如兔子比老虎。”

边走边看,韩遂又问:“《史记》曰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渊、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

这个韩字应该指战国时的韩国,说的是天下的剑大都产自韩国。

听说宛冯剑出自荥阳。”

铁官道:“宛冯剑为古荆州南阳宛人在荥阳西南冯池所铸,泽水通冯池;

邓师剑为古荆州南阳郡邓县邓师所铸;

墨阳剑铸于颍川郡舞阳县墨山南;

合伯剑铸于颍川郡舞阳县南;

其余五剑均在汝南郡西平县一带,棠溪剑铸于汝南郡西平县棠溪;

龙渊剑铸于汝南郡西平县龙渊水。”

吴冯笑道:“冯池同吾名,以后要去看看。”

韩宛也插嘴道:“吾和吴公子一起舞剑就是宛冯剑了。”

吴迪在一旁见韩宛抢主人不免酸溜溜的说道:“加吾姓名同音就成了无敌宛冯剑了。”

众人边笑边觉得确实凑巧。

韩遂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道:“古九剑名可以用用。”

韩遂接着问:“据说干将和莫邪二剑采自五山**的铁金,会是哪五山的矿石?”

铁官笑道:“离西平县最近的四山是司隶河南尹密县大騩山、豫州颍川郡阳城县的嵩高山、豫州颍川郡舞阳县墨山、豫州汝南郡西平县浅山,还有一山可能在更远处。

嵩高山和大騩山是本苑的主要铁矿石供应地,但铁矿石品质不如墨山和浅山,也不如吾兄长彼等的右扶风郡三个铁矿。

**金的**在哪里就不得而知了,如知道了就能复制古宝剑了。

但金字肯定不是黄金,黄金太软,不适合添加到铁器里。”

众人在冶铁苑吃了便饭,约定下次见面详谈铁矿石、铁器贸易,告别铁官李祝离开。

次日,告别吴恺,众人出了荥阳,这一日来到陈留郡郡府陈留县城。

吴冯家在陈留郡东北面的长垣县,祖父吴佑在洛阳教书,父吴凤在乐浪郡任太守,长姊吴俪、二姊吴婄(bù)、小妹吴蓉都嫁人了,叔父吴恺在荥阳。

长垣县只有族叔吴匡在家掌管吴府和庄苑。

吴冯此行不打算去长垣县。

袁莲委托韩遂带高干、吴冯、陈珪去见陈留太守韦毅。

见到礼物和袁逢书信,胖墩墩的韦毅非常高兴,眯着小眼笑着对韩遂道:“韩韦两姓也许是一家咧。一会吾去城外迎接来巡视的兖州刺史郭使君郭遵大人,不能陪尔等了,尔等从会稽回来一定来玩。”

韩遂心知韦毅所提的一家姓乃前汉朝战神韩信后人改姓韦的传说。

韩遂等见韦毅公事忙就退下了。

第二日,沿街打听来到范府,范冉果然在府。

见到王奂的书信,范冉热情接待了韩遂、吴冯、陈珪、高干。

中午小宴接待韩遂等,范冉的弟弟范协坐陪。

范冉还邀来陈留两位同乡密友韩卓字子助、孔伷(zhòu)字公绪。

范冉虽已五十多岁,但保养的很好,就象三十岁,非常健谈。

韩卓、孔伷同年,不到三十岁,精明强干。

听说陈珪乃零陵太守陈球弟弟子,范冉道:“令伯父陈君(陈球)去年任繁阳县令。

听说魏郡太守赵宴暗地向各县索贿,陈君清廉无钱,太守大怒,就鞭打督邮,想让彼驱逐陈球。

督邮不肯,说:魏郡所辖的十五城中,只有繁阳的政绩好,现在要吾驱逐陈君,会引起天下人的议论。太守才住手。”

陈珪道:“本年荆州桂阳郡发生叛乱,伯父迁任零陵太守镇守,以防桂阳叛军。

还不知结果如何,听说叛军有数万人,必有恶仗。”

韩遂又提到在唐府遇到尚书荀绲和其幼子及唐家幼女不解之事。

韩卓道:“这事吾知一二。

那女娃定是唐衡养女唐苹,乃唐衡收养的唐家族人之女。

唐衡欲以唐苹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最后以娃娃亲许配荀绲幼子。

汝看到的幼子应是不满三岁的荀彧。

荀绲乃豫州颍川郡颖阴县望族荀氏荀淑八子之次子。

人称荀氏八龙: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专(荀旉)。

荀绲另二子为荀衍、荀谌。”

韩遂又谈起韩家在西域、凉州、中原的贸易。

孔伷颇感兴趣道:“吾陈留孔家庄苑近几年规模扩大几倍,而中原望族多,耕牛和车马奇缺。

韩家如能提供,吾孔家以优惠价签订第一批购买一百五十辆双马辎车,以后每年同样。”

当场以一百二十匹布帛币换一辆双马辎车签约。

孔家春节前三天自去洛阳提货,每一年续订一批,暂定二十年。

韩卓见状也跟进了,和韩遂签同样的合约,可见孔、韩两家的庄苑规模非同一般。

临别,韩遂给范冉、范协、韩卓、孔伷各送一个皮箭袋,留下洛阳的住址。

又以同姓之谊赠送韩卓一把韩遂自家锻造的刻有“韩”字的短佩剑。

范冉交给韩遂一封书信,推荐韩遂给恩师法真,乃司隶右扶风郡郿县隐士,关西大儒,战国齐襄王田法章后人,有弟子数百人。韩遂珍藏。

第二日出陈留城,一路向东南,这一日来到陈留郡圉(yǔ)县县城。

韩遂和吴冯、陈珪将袁莲、高干送到高府,袁莲夫君高联将众人迎进府。

高家乃圉县望族,府第里有三十个庭院和数百间房,当天韩遂等就住在高府。

晚宴,高联带子高干做东,高联族弟高弘带子高靖等坐陪。

高联问韩遂:“吾高家历代多人出任刺史、郡守,大都是文官。

近些年从族里抽调八个少年从小跟请名教官习武,但一直未出过知名武将。

听说凉州人人会武,亲家委托韩公子护送家妻和子,想必公子武艺出众,能否就如何习武才能学得上乘武艺指教一二?”

韩遂忙谦逊地回道:“中原多名将,岂敢夸口,只讲讲心得吧。

习武要从小选拔身骨有型的孩童,还要有意坚、胆大、抗挫等本性。

通常从四岁练起,每日习武,终身不停。

在没有精通一套武艺前不要兼学其它武艺。”

高联道:“汝说的对,可能吾高家急于求成,请了各路名教官。徒弟学的太杂。”

高弘问:“韩公子看吾和族兄的儿子哪个更适合学武?”

韩遂看了一会答曰:“高靖适武;高干适文。必为高家一文一武双俊才。

不过高干贤弟也对武艺有兴趣,可以多加练习。”

韩遂答的正合众人意,高联和高弘都满意得乐了。

凭习武之人的敏锐,韩遂突然感觉到客厅窗外有人偷听,又猛然想起在西域的对手高燕自称是陈留郡圉县高家的族人。

韩遂问道:“贵府可有个叫高燕的女子?”

高联和高弘均一楞,不知韩遂为何知道高燕。

在一旁一直插不上话的高靖抢答道:“吾祖父兄弟三人,高燕是大伯祖的孙女,乃吾和高干兄的族姊,能骑飞马,拒嫁人。

在家吾和高干都打不过彼,只好听彼。那些族兄弟们都喜欢听彼号令。

之前随闺蜜去西域数年,前段时间又回来了,谁都不知彼去做了什么。

这下好了,吾和高干又要受彼欺负了。”

和吴冯会意地对视了一眼,韩遂笑道:“吾在西域遇到过彼。

汝族姊聪慧过人,非同寻常女子和大家闺秀,在男人圈子里也鲜有对手。”

陈珪插话道:“世上还有这等出众女子?”

高干接话道:“靖弟说的是,吾圉县除高家外的四个大族蔡家、江家、董家、夏家的子弟对高燕姊也是服服帖帖的,从小都被彼整蛊惨了。”

听高靖和高干这么说彼族姊,高弘和高联都笑的差点插气。

高干和高靖又缠着韩遂表演武艺,韩遂只好让尉迟延嘉离席换装提剑在宴厅中央秀了一套和韩遂新学的剑法。高干和高靖两个小孩看得兴奋不已。

次日一早,韩遂等向高家辞行,高联送了一些礼品给众人,又让儿子高干送到圉县县城东门口才相互告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