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二百三十五章、铁骑夹击退高燕,韩家出手济西域

韩遂背靠绵虒道县城南门面向高燕军列阵。韩家军中军布设五百铁骑,左、右军各置二百羌骑。

高燕、虞猛的布阵是六百板楯蛮刀盾步兵为中军前部,一百蜀郡军和高家六百部曲为中军后部,高家二虎和虞家二虎分列身后左右。

高家六虎率高家部曲六百为左军,虞家六虎率虞家部曲六百为右军。

韩家军韩遂居中,别部司马韩春和曲长韩铜位列身后左右,百骑长韩衡、韩达、韩雷、韩白、韩琮、副百骑长师昙、屠贯、古庐、郑珀、钟觉列后一排。

韩遂骑马出阵喊高燕上前搭话。虞猛护着母亲高燕一齐出阵。

韩遂骑在马上拱手道:“高太后别来无恙乎?”

高燕挥舞马鞭指着韩遂道:“未曾想到韩大人成了朝廷的通辑犯,不过听说汝带甲兵十万余,好不威风。本可各守一方,汝竟派尔妻偷袭吾成都码头,被吾与成都守军前后夹击杀的大败而逃,只是未搜到尸首,要不然看在汝吾多年相识份上送还汝妻尸首,实话告知打扫战场未搜到。想必尔等此来是想救妻,吾以为汝带会带数万兵犯吾蜀郡,为何只带这等少骑,看不起吾高、虞、蜀三军乎?”

韩遂道:“汝若伤着吾妻,定杀得汝家片甲不留。既然两军相逢,看来今日两家真要打一架了,吾军虽兵少,然吾能胜汝,信乎?”

高燕笑道:“真刀真矛厮杀,吾就不留情面了。”说罢,拨马回阵。

虞猛龇牙对着韩遂挥舞一下枪戟,也退回本阵。

韩遂回到本阵片刻,见高燕军鼓声大作,全军杀了过来。中军前部有八百轻骑兵和后部八百步兵,左、右各有二百轻骑和一百步兵。只留五百弓兵守阵。

高家的骑兵均持枪戟,虞家的骑兵全持矛枪。

韩春问韩遂要不要出击,韩遂让等等。待敌骑离本阵只有三十步时,韩遂下令擂鼓出击,韩春、韩铜带着五百中军铁骑杀出,两翼羌骑也放马尽出。

一接仗,两军顿时死伤一片,韩家军的铁骑威力爆发出来,高燕的骑兵是轻骑,吃亏不小。

高燕军刀盾步兵加入混战,专砍韩家军马腿,韩家铁骑反冲击力度顿时稍弱下来。

眼看高燕军渐占上风,驻守玉垒山的百骑长韩献、副百骑长祖封带一百铁骑出现,冲入高燕军右翼。

高燕忙调守阵的四百五十名步弓兵去右翼增援,身边只剩下虞猛和五十名步弓兵。

半个时辰后,尉迟延嘉、曲长尉迟铁带着五百铁骑从南边赶回,直接杀入高燕军中军后背。

虞猛见后面有数百骑杀到,忙护着高燕逃入右翼军中。

尉迟延嘉没有追高燕,只想解救中军,一路杀入高燕军中军。高燕中军步兵返身抵抗,被韩家铁骑杀的尸横遍地。

韩遂见援军到,挥动矛枪亲自杀入乱军。

高燕军抵不住前后夹击大溃散,四处逃窜。

尉迟铁和韩铜会师于战场,二人矛枪一碰,相对一笑,继续追杀敌军。

韩家军一顿猛追,高燕带残兵逃走。

韩遂命停止追击,打扫战场。

高燕军死八百五十人,伤五百五十人,俘五百三十人,逃走约五百七十人。

韩家军羌骑死二百三十人,伤一百五十人;铁骑死一百人,伤一百二十人。

韩遂命释放高燕军伤兵,掩埋战死者,带上缴获的五百二十五匹战马和一千匹运辎重马,驮上自家伤兵和缴获的钱粮和兵器,押着五百多名俘虏,快速撤围撤兵。

回到汶江道,韩遂面见当地的黑虎羌首领滇旬,赠送了一批缴获的物资。

又派探部韩支拿着韩遂的信从汶江道出发,向东,去广汉郡绵竹县县城找益州牧刘焉。

韩遂在信中答应支持刘焉赶走蜀郡太守高联,夺得蜀郡。条件是刘焉开放蜀锦和蜀丝绸的自由贸易,以及西羌途经益州与中原的通道。

到达蚕陵县,韩遂面见蚕陵羌首领滇元,将缴获的一千匹运辎重的马匹和钱粮及兵器都留给蚕陵羌做为收留伤兵的报酬,托付蚕陵羌给伤兵疗伤。

共计三百二十名伤兵的兵器和战马也都留下了,养好伤后再设法返回。

历经跋涉,韩家军放弃了所占领的蜀郡各县,返回汉阳郡冀城。

韩遂将五百三十俘虏以五万钱一个,五百缴获的战马以二万八千钱一匹,全部卖给汉阳郡望族做奴隶和部曲马匹。

拿到的钱向白马羌和烧当羌买了四百三十名羌兵补满韩叶军和韩盆军。

所余的钱,按抚恤钱临时标准,每人五万抚恤钱补给死去的铁骑兵家眷和羌骑兵家眷,每人一万钱补给伤兵的家眷。

又从临羌县韩家预备部二千名新部曲中选二百二十人分配到韩家各都尉部中,再从韩家各都尉部中选拔武艺好、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二百二十人补充到尉迟延嘉铁骑部中。

韩遂把征蜀的过程写信给在允吾家中养病的军师成公英:

第一点:敌死、伤、俘共二千八百六十人,己方死伤六百五十人,战损约一对四,自损偏高,多有自责;

第二点:铁骑战法得当,可瞬间歼灭二倍步骑;

第三点:此战是在敌无戒备下才得以深入到蜀郡腹地边缘,如敌增加防守,必难攻破;

第四点:决战属险胜,如尉迟延嘉军不能及时赶到,左翼之战一旦败了,全军危矣;

第五点:蜀道不易行军,军粮和伤兵运输十分艰难,缴获的物资也难运回;

第六点:蚕陵县的蚕陵羌和汶江道的黑虎羌是下次征蜀可联合的部落。

不久,成公英回信,此战战法基本无误,只是出征的兵力不足;可在敌来犯之路上事先埋伏一军;敌必加高沿路各县县城城墙,下次征蜀需带简易攻城器具或工具。韩遂认可。

这天,统管西域诸蕃国的西域长史杨曾接到韩遂的邀请信后,带着十名随从,经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来到冀城面见韩遂。

西域戊己校尉任涉留守西域。

韩遂宴请杨曾及随从后,请杨曾到冀城城外草地观看尉迟延嘉指挥本部铁骑练兵。

杨曾惊叹韩家军精锐装备如此精良,进退有序,绝非数年可训练出来的。韩遂笑道:“这些少年从娃娃起就骑马练矛,有十年的功底了。”

杨曾开玩笑道:“韩大人十年前就生问鼎之志乎?”

韩遂双手一摊,摆出一副很无助的样子,叹息道:“生在羌胡人口比汉人口多出十倍的凉州,哪家不时时提防有变,暗中储藏兵器,训练部曲?汝杨家只是尚未推到风口浪尖上,一旦势道有迫,恐杨家可一夜出动一万精兵。”

杨曾忙回道:“杨家一半家产都在联军地盘上,生死一线系于韩大人手中也。此来冀城,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朝廷必不再视吾为良臣,索性依附联军,先养活为大汉镇守西域的官军。

西域不丢,吾手下的官军都能有饭吃,就算朝廷弃吾,吾问心无愧也。”说着说着哭了起来。

韩遂深受触动,拉着杨曾的手道:“杨大人其实和吾一样,杨大人委曲求全为大汉守住西域,吾忍气吞声为大汉守住凉州。只要吾等活着一日,所守土地不失一寸,也就对得起大汉数千万庶民了,那个宦官充斥的朝廷不认可又有何妨?也许百年,甚至数千年之后,吾等才会被士人重新悟晓。”

次日,王国从狄道赶回,三人在督护府议事厅商讨了一天,考虑到联军钱粮不足,最后确定由韩家独立出钱粮养活西域官军,直到西域官军屯田自给有余。

杨曾报来西域官军在编人数计有:

戊己校尉城(高昌壁城)一千六百官军;

宜禾都尉城(伊吾城)八百官军;

戊部侯城(金满城)八百官军;

柳中城一千六百官军;

渠犁城(尉犁、尉黎)八百官军;

楼兰城八百官军。

合计六千四百名官军,一名西域长史、一名戊己校尉,四名都尉,八名别部司马,十六名曲长,八十名屯将,一百零八名官吏。

另外,敦煌郡无太守,敦煌郡驻军四千集中到敦煌县效谷县曹全家族搬去左冯翊郡郃阳县后留下的效谷县曹家庄苑屯田。

敦煌郡各县的防御全部移交给各县的望族部曲。

敦煌官军将领们委托西域长史杨曾代管本部官军。敦煌郡计有一名都尉、五名别部司马、十名曲长、五十名屯将,八十名官吏。

由于西域和中原的贸易中断,敦煌郡管辖关税的通关署、验关署、关税署、计量署全部关门,雇佣的当地小吏全部回家。

由于大汉一直不向蕃国征税赋,自中平元年联军起事后,朝廷发的俸禄勉强撑到去年就中断了,驻守官军的屯粮本年就会耗尽,如无钱向西域诸蕃国购粮就要断炊了。

一旦官军解散,西域诸蕃国必陷入内乱,漠北鲜卑和西域更远的诸国就会入侵。西域一旦失守,凉州则不保,大汉就会面临外侵。

敦煌驻军也已断供,靠望族救济仅支撑到本年底。

韩遂很清楚这些,故必出手相救。

韩遂制定年薪:

西域长史一千万钱;

戊己校尉一千万钱;

都尉到屯将,人均十万钱,共计一百七十四人,总计一千七百四十万钱;

官吏,人均四万钱,共计一百八十八人,总计七百五十二万钱;

队长及以下级的汉军和兵卒共计一万零四百人,人均一万钱,总计一亿零四百万钱。

杂支三千一百零八万钱。

以上合计一亿八千万钱,折合一万二千斤西域金币,全部由韩家每年底发放,由西域长史杨曾或戊己校尉任涉亲自带兵到于阗国韩家坞堡押运回西域。

韩遂写信给于阗国韩家总管韩普、副总管姚虎、尉迟伯那、滇漂沙,每年运往西镇的上缴西域金币留下一万二千斤。

身为西域最高官长,为国、为家、为己,都无退路可言,得遇知己,施手援扶,杨曾感动的痛哭流涕。

过了一会,杨曾止住眼泪,长叹道:“韩大人被迫参加起事,竟不自封官位,手握十余万精兵,仍能洁身自律,史之无二也。耳闻韩大人愿效仿窦融,等待明君出世,实乃睿士。

朝廷为何容不下韩大人?朝廷如封韩大人为大将军,由韩大人率十万西凉铁骑伐漠北、出幽州、下冀州,入中原,定可一举平定天下。

其实不是天下大乱才有骁雄豪杰倍出,而是宦官贪官**朝廷,英杰雄才或埋末于民间,或不愿意为朝廷效力。

明君朝廷必能用尽天下英雄,不吝啬官印。

如埋末太多的英雄,一旦天下动荡,恐天下不为朝廷所有矣。

每次天下大乱,无非就是一批批埋末已久的骁雄豪杰自封帝王将相,天下无非冒出多个帝、王、太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诸如此类。

如朝廷平日里稍稍用心选出这些人来,封个别部司马可能彼等就心满意足了。

朝廷如早留韩大人在朝中为官,北宫伯玉等也就胁迫不了韩大人了。”

韩遂听了舒畅极了,虽知杨曾之言带有感恩下的恭维和夸大,但也惊讶杨曾通晓古今,见解颇为精辟。

韩遂对西域长史府提出几个条件:

一是兼管敦煌郡的对外防御;

二是西域长史府负责探听西域诸蕃国以西的西域各国的动向,以防来犯包括西域诸蕃国在内的大汉疆域,并向联军及时通报消息;

三是保护于阗国韩家;

四是写信说服杨家在安定郡临泾县和汉阳郡陇县的部曲加盟联军;

五是由杨曾提拔韩家在敦煌驻军中任屯将的韩防、韩实、韩谅、韩曾、韩琏五人为带五百兵的曲长;

六是请西域诸蕃国各出兵十人以内,以守护贸易通道为理由,组建一百人的多国混编屯部,加入韩家军,进驻金城郡允吾城,重在向朝廷表示西域诸蕃国支持韩家,也就相当于支持联军。

杨曾马上全部应允了,但也提出杨家须在家族受到侵扰时才可起事,并当场写信交给一名亲随跟班送往临泾杨家和陇县杨家。

陇县已由联军镇守,韩遂不知何日临泾杨家才会遇到侵扰,或许是等联军占领安定郡,也不好逼迫杨曾,只好同意了杨家暂缓加盟联军。

杨曾提议韩遂任命一位敦煌太守,韩遂坚持等待朝廷的任命一位联军和朝廷都能接受的人物担任敦煌太守。

杨曾明白了韩遂的意思,仍不愿彻底与朝廷脱离。

杨曾知道韩家的救济钱只够温饱,故答应韩遂用杂支钱开始屯田,设法为官军兵卒找女娃成家,做好长期回不了家乡的打算。

韩遂让坐陪的尉迟延嘉记住这事,待打下三辅后,说服一批女娃去西域与汉军兵卒成家。杨曾满心欢喜地返回客栈。

其实,韩遂很清楚,和西域六千四百驻军一样,凉州敦煌、酒泉、张掖、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武威各郡的驻军都回不去家乡,共约有二万四千年轻人,面临当地无足够的女娃成家,恐怕要终老于驻地各郡了。

韩遂又和杨曾商议一日后,派人护送杨曾一行人出令居,走原道回西域。

宝统(窦统)从狄道传来书信,子宝宾(窦宾)与子妻鲜卑女纥豆陵氏生次子起名宝回题(窦回题),又叫纥豆陵回题,或同音称纥突邻回题。

宝宾前年得长子宝速侯。

韩遂回信祝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