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一百四十七章、白波山谷聚流民,东西两队比布阵

郭太继续介绍:“这一带有大片露天的白色寒水石(石膏)、石灰石、粘土等山石矿,形似白色的波浪从山上瀑下到谷底,故称白波谷。

寒水石又称白水石、凌水石、凝水石,用于点豆浆制豆腐食用。

或药用,当地药医称之味甘辛,大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河东多地、界休、平周一带的人传说前几年大疫时有中疫者吃寒水石汤活下来了。

吾道场的符水中含有少量,但把握不好放量过大会吃死人的,放量小无效,这些都是炼丹方士们用命换来的配方。

河东的寒水石甲天下,界休、平周的寒水石和河东品质一样。

石灰石拌粘土制成石灰浆用于建筑,或用做食物储存干燥保鲜。

秦汉遮虏障(长城)用过石灰浆。

本道场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大疫那年选中此地,用来供养无家可归的道徒。

徒众大都来自破产的散农和工匠。

这些道徒破产后不愿意归附士家望族,仍然向往自由自在。

本道正是提供场地,任其选址伐木盖房、开荒、放牧,故深得道徒喜欢。

本道场从最初的白波谷一直向西扩,现已有约十多万道徒拖儿带口长期住此。

有约三万多道徒从周边州郡每年来道场做一次仪式,捐钱捐布,取符水回家。

这里的人口已远超过西河郡在户籍的人口数。

白波谷一带约有五千道徒,为一乡。

从谷向西每五千人成一乡,已有二十个乡,来投奔的流民人数尚在不断增加。

道徒们平日里采矿、制陶器、制铁器、种山地、放牧牛羊马、染布等。

韩遂等见到有的道徒在作坊里打造铁器,有的在池中染黄布等。

这里可耕地极少,故道徒多学羌胡人放牧或养家禽。

矿石、器具、生畜由道场出售给周边大族。所赚的钱和所捐的钱、布帛,由道场统一购粮食、衣物、盐等用品,按人头下发。

道场还为道徒看病,免费派发符水治病,还组织道徒练武强身健体。

周边州郡县官府见有人用无人区山地帮官府养活大批流民,都支持吾等办道场,不用交税赋。

其实官府懒得管这些流民。”

杨奉、韩遂、韩暹、胡才、李乐等都听得出神了,各家望族们苦心经营几十年甚至百年也难以达到十万家丁,这位郭太只用五年,没花一钱,就聚拢和养活了十万之众,占据了千万亩山地。

这位郭太真乃非一般常人也。

韩遂询问寒水石(石膏)、石灰石、粘土市价,郭太给出一斤价分别为三十钱、二十钱、十钱。

韩遂计算了一下,如果每年各订一万斤,加上运费,九十万钱足够了。

参观完白波谷,郭太带着众人来到白波谷道场南边,参观道场坞堡。

坞堡位于一座较高的山丘上,地处平周县和界休县交界处,堡前临近从永安通界休的通道。

道场的粮食和财宝都储在坞堡内,坞堡内有地道通到野外。

韩遂觉得这种地道韩家可效仿,坞堡被围时可出奇兵从地道出坞堡绕到敌军后方袭之。

众人登上坞堡最高处,一阵大风扫过,郭太扶正黄头巾,精神大振,意气风发地指着远处几个方位对众人说:“从坞堡到并州太原郡郡府晋阳县城二百五十五里,骑马赶路二日可达。

从坞堡到并州西河郡郡府离石一百八十里,骑马一日半可抵。

从坞堡到司隶河东郡郡府安邑县城三百五十里,骑马三日可到。

从坞堡到并州上党郡郡府长子县城二百七十里,骑马二日可到。

从坞堡到司隶河内郡郡府怀县城五百里,骑马四日可到。

到洛阳约五百三十里,快马四日可达。

故这些地方的流民活不下去时,最后会选择来白波谷。”

韩遂一旁听着不知为何浑身毛发耸起,按郭太的意思此坞堡乃通衢五郡之地也。

参观完坞堡,来到道场的太西庄苑。郭太手下安排宴席,众人入座饮酒吃菜。

郭太把手下十六位副手介绍给杨奉等,分别是张顾、王凯、周佑、李山、田洁、左晔、魏列、丘简、温飒、宋岚、孙艾、商度、甘逵、殷若、路班、丁童。

十六人全是从道徒中选拔出来的,每个人都有善长。

晚上住在白波谷太西庄苑。

次日,郭太带着杨奉、韩遂等众人来到白波谷白水大校场观看道徒练武。

白水大校场乃山岭中的一处平地。

郭太让精通排兵布阵的张顾举旗示意,校场北口开进三百信徒刀盾步兵,二百信徒弓兵,三百信徒戟骑兵,二百信徒弓骑兵。

王凯向杨奉、韩遂解释演练规则,步兵被击中两次者要蹲下表示战死了,骑兵被击中两次者要趴在马上表示阵亡了。每人自觉判断被击中次数。

第一波演练,东阵三百刀盾步兵和二百弓兵对战西阵三百戟骑兵和二百弓骑兵。

骑兵发起冲击,从步兵列阵中让开的通道中穿过。

戟骑兵用长戟砍盾牌一次。

弓骑兵虚拉弓弦射弓兵,弓兵同样反击。

两军接触的一瞬间,西阵骑兵已突破到东阵后方。

东阵步弓配合默契、盾挡戟,刀拨箭,弓射骑,蹲下士卒一百零三人。

西阵趴在马背上的士卒五十六人。

王凯判西阵胜出。东阵也还说的过去,五百骑掠过只伤二成。

第二波演练,一百五十刀盾步兵、一百弓兵、一百五戟骑兵、一百弓骑兵对阵另一半兵力,一东一西列阵。

东阵中军一百五十戟骑兵和一百弓骑兵,左右军各五十弓兵和七十五刀盾步兵。

西阵中军一百五十刀盾步兵,后军一百弓兵,左军一百五十戟骑兵,右军五十弓骑兵。

韩遂在一旁观看,对第二波的布阵很感兴趣,很期待两种常规的布阵对战能分出优劣结果。韩家尚未如此训练过。

只见张顾的旗动,两军发起对冲。

东中军骑兵冲入西中军步兵中,东损一成,西损二成。

西左军骑兵冲入东右军步兵中,西左军损半成,东右军损半。

西右军弓骑兵冲到一箭之内停住远射东左军,然后向侧翼迂回再射,西无损,东损半。

王凯判西阵胜出。东阵损一百七十五人,西阵损三十二人。

韩遂看了频频点头,不虚此行,看来布阵十分重要,一旦布错,战场上来不及调整。

总结西阵取胜有三点可赞。

一是弓骑用法得当,东阵把弓骑兵用于冲阵就丧失了弓骑机动;

二是西阵集中戟骑兵突击侧翼,不分散骑兵;

三是西阵用刀盾和弓步兵以最小伤亡抵抗和缠住骑兵,真实战场下,西阵骑兵灭掉侧翼后,回身以优势兵力和步兵一起就可聚歼东阵剩余骑兵。

虽然郭太介绍身边十六人均来自道徒,但是韩遂从举止看得出张顾和王凯绝非等闲之辈,更象是在汉军中带过数百上千兵卒之人。

今日参加演练的只一千人,如果郭太的至少一万信徒部曲都这样训练有素,那真是一支拥有恐怖战力的部曲,哪里是仅仅练武强身健体。

看完对阵演练,李乐向郭太建议比武,韩家十名少年武艺十分了得。

韩遂想要阻止为时已晚,郭太已让十六名跟随中十人去换装,韩遂只好应战,安排韩猛、韩义、韩厚、韩钟、韩式、韩胡、韩全、韩计、韩卦、韩赴十人去换装。

双方约定三十回合为限,用比武专用兵器。

韩遂背在身后伸出三指给已方十少年看,暗示每人比满再下场。

郭太出场十人为魏列、丘简、温飒、宋岚、孙艾、商度、甘逵、殷若、路班、丁童。全部使用长戟。

双方相隔一百步骑马列阵。张顾的旗举,双方相向冲过来,一对一厮杀起来。

韩遂在一旁认真观看长戟的路子,揣摸谱法。

长戟是青铜时代的古老兵器,现都用铁打造。

戟是戈和矛的合体,既有直刃又有横刃。

看了双方打斗近二十回合,韩遂就看出了门道。

默默数出长戟基本有十八式:钩、啄、刺、割、剁、片、探、掳、磕、铲、砍、劈、勒、割、钉,翻,通,挑。

韩遂也发觉并州长戟在凉州矛枪面前没有明显优势,主要是凉州矛枪谱以攻为主,出手狠,并州长戟不得不过多使用防守戟法。

十对武艺旗鼓相当,战到三十回合未分出胜负。

众人回太西庄苑赴宴。宴席上,酒过三巡后,一直跟着郭太未说话的周佑、李山、田洁、左晔四人话匣子大开,天南海北聊起。

周佑说戟是蚩尤发明的,李山说等有钱了再装备一些弩,田洁提到凉州矛枪难于穿透重甲,左晔预言如再爆发大疫每发生一次,白波谷的流民就会增加十万人。

韩遂看得出这四人读过书的,可能是郭太的四个管家,各管一摊。

成公英也不示弱,提出布阵如把骑兵放中军突击是可行的,但必须配重甲,因为冲陷入敌方中军阵中,要面对三面甚至四面的围攻。

众人眼一亮,均赞成公英。

张顾、王凯向韩遂要了金城的地址名刺。

杨奉和郭太商议,如流民过多,可安置一部分人口到蒲子县定居。

郭太答应与杨奉的河东天师道加强协作,并找时间回访。

吃完饭,郭太等送别杨奉、韩遂一行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