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一百四十五章、大阳武门出高手,杨奉雪夜设酒宴

教官骑马回去集合在场的三十三名门徒列阵。

除杨宗外均为河东郡籍:

解县关羽、杨县徐晃、河北县华雄;

大阳县侯选、大阳县程银、大阳县李堪、大阳县侯音;

弘农郡华阴县杨宗;

猗氏县陈里、猗氏县毛晔、猗氏县南江、猗氏县杜让;

蒲坂县姚绣、蒲坂县阳成、蒲坂县徐绣;

闻熹县毕立、闻熹县吴向、闻熹县双祉;

解县藉静、解县周则、解县翟巽、解县王靖、解县杨茂、解县王汝、解县王匡、安邑卫开;

皮氏县阴凯、皮氏县杨政;

汾阴县杨扬、汾阴县范祺、汾阴县孙龙;

平阳县刘通、临汾县王昱。

杨宗使矛枪、徐晃使大斧,其余全使长刀。

韩遂等头次见到这么多使刀的,有点紧张。

斧术与刀术相近,看来河东人喜欢用刀。

第一波大阳武门阵中大阳县侯选、大阳县程银、大阳县李堪、大阳县侯音、弘农郡华阴县杨宗、猗氏县陈里、猗氏县毛晔、猗氏县南江、猗氏县杜让、平阳县刘通、临汾县王昱出场。

韩遂和侯选大战,第十四回合,韩遂一枪点中侯选的肩部,结束比试。

侯选这人不记仇,骑马上前询问韩遂姓氏名字,家住何方。

其余十对,武门方只李堪胜韩义、杨宗胜韩钟、陈里胜韩式、毛晔胜韩胡,南江胜韩全,其余韩猛胜程银、韩厚胜侯音、韩计胜杜让、韩卦胜刘通、韩赴胜王昱。

韩家六胜五负赢得第一波。

教官骑马上前问是否比第二场,韩遂看着自家少年们,未显疲弱,均点头表示迎战,韩遂转头向教官示意继续比武。

教官旗一甩,武门阵中又出动第二波:解县关羽、杨县徐晃、河北县华雄、解县藉静、解县周则、解县翟巽、解县杨茂、解县王靖、解县王汝、解县王匡、安邑卫开。

这一波明显以教官解县的门徒为主。

韩遂没放眼中,放马出战,和关羽杀到一处。

韩遂按部就班使出二十八宿星组合枪法七个回合。

谁知第八回合时,关羽就参悟了对手枪法套路,一个刀背贴住矛枪下沉,再向上沿矛枪划了一个弧,刀刃直奔韩遂握枪之双手。

韩遂忙放开前握的左手,只留右手抓住矛枪,然后身体和头向后仰,关羽之刀硬生生把韩遂的铠甲正面斜划了一道。

韩遂一惊,知道关羽手下留情了,只好认输。

回归本阵,不时回头看看对手,暗叹此人乃至今遇到的最强悍对手了。

这波比试下来,出乎韩遂的意料,韩家竟然还胜了,八胜三败。

但徐晃三回合胜韩猛、华雄二回合胜韩义。

教官道:“韩公子和韩家少年武艺不赖,吾这些门徒还有十一人想上场练练手,韩公子可否接招?”

韩遂道:“学武之人,不用尽力气不痛快,请尊徒上场。”

蒲坂县姚绣、蒲坂县阳成、蒲坂县徐绣、闻熹县毕立、闻熹县吴向、闻熹县双祉、皮氏县阴凯、皮氏县杨政、汾阴县杨扬、汾阴县范祺、汾阴县孙龙排成一排杀将过来,韩遂等十一人迎上去交战。

结果大阳武门大败,十一人全输,均在三十回合内。

见韩遂等不给面子,教官在一边铁青着脸,很不高兴地通知韩遂等尽速离去。

韩遂等知趣,赶紧穿上外衣,打马一溜烟跑走了。

一路上,十位韩家少年兴高采烈地有说有笑,讨论如何轻松战败什么“大阳武门”,除那三位厉害外,大都是没下功夫苦练的大族子弟。

韩遂没说话,心里在复盘河东刀斧谱以及那位看上去约十八岁的少年关羽,又询问韩猛和韩义关于徐晃的长柄斧和华雄的长刀。

由于韩遂、韩猛和韩义三人都败的太快,关羽、徐晃、华雄的刀斧谱未能领悟出头续。

这个教官是如何训练出三位超武艺之人,又同时带出三十位很烂的门徒的?

韩遂估计给三位悟性好的少年猛开小灶,加码训练的结果。

韩遂想来想去,深深地担忧韩家没有这样出类拔萃的部曲长,只能再加强训练,把韩家部曲长综合武艺练成比其它家族部曲长高一个等级。

众人隔河看到虞城,到东北到西南向的长形盐池的东北面,向北则去安邑,向西则去解县。

正在这时,韩韬突然发现身后远处一骑飞马奔来,忙提醒众人警觉。

来骑靠近,韩遂发现正是比武场最厉害的关羽。

等靠近了,韩遂在马上打招呼,关羽也认出这群人是比武场的凉州人。

韩遂问:“关勇士此来何去?”

关羽拱手施礼道:“在下去年刚成家,家妻本年五月生子平儿,为照顾家里又不耽误练武,吾每日往返大阳武门和吾家。

两地约八十多里,正好练习骑马,按日向武门缴费。

在武门比武吾记住诸位凉州勇士的大名了,但愿后会有期。”

韩遂见关羽着急回家,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上前递上一个金城的韩家地址名刺,拱手还礼,目送关羽远去。

众人继续向前行,一路北上。

这天中午直达河东郡郡府治所安邑县城,找客栈住下。

刚下了一场大雪,安邑县城笼罩在一片银光白色中。

娃们在洛阳看不到这么厚的积雪,胡乱吃完午饭就跑出去打雪仗玩了。

韩遂照着杨奉给的地址名刺找到杨府宅院。

杨奉洽好在家,这个宅院是杨奉任河东郡盐官置的。

杨奉一一把家眷向韩遂介绍:杨奉妻邴氏、长子杨敷、杨敷妻梁氏、杨敷子杨觽(xī)、杨觽妻陈氏、杨觽子杨品;次子杨纂、杨纂妻陈氏。

杨纂子杨宗在大阳武门学武艺,明年进洛阳太学读书。

韩遂这才知道,大阳武门比武门徒中少年杨宗乃杨奉之孙,难怪教官报弘农华阴人。

听韩遂说在大阳武门韩家少年和杨宗比试过,杨奉笑了,谦逊地说全家人都会些武艺,但不精,十八岁前练武,十八岁后进太学读书,都是这个路子。

晚上,杨奉把住邻里的韩暹、胡才、李乐喊来聚宴,三人也在盐丞任上在安邑县城购置了宅院。

三人是第三次和韩遂见面了,才通报自家户籍所在地。

韩暹乃河东郡河北县人、胡才解县人、李乐襄陵县人。

韩遂从穿着看得出三人都是豪族子弟。

晚宴设在杨府二楼,杨奉开宴前带着四人推开门到餐厅外楼台上看整个安邑县城雪景。

明亮的月色下,富裕人家都点着灯,一处处在闪亮,点缀着迷人的城池。

杨奉管家杨申来喊众人进餐厅,宴席已准备好。

众人依次入坐,酒过三巡,菜上三道,杨奉感慨道:“吾父(杨震)当年受冤自尽时吾才出生不久。

一晃吾本年已五十四岁多了,吾母和四位兄长牧,里,让,秉也都已不在世。

母亲生兄秉和吾,生吾时已四十七岁,产后不久就去世了。

吾母临终托付吾舅舅带回家乡青州北海国朱虚县邴家庄苑里养大,吾成年后娶妻也是母家的人,所以,吾妻和母同姓。

也正因离开父家太久,与兄长们不亲,兄长们也无闲照料吾。

吾同母兄秉官至太尉,兄秉子就是当下现任光禄勋杨赐,杨赐子扬彪现任京兆尹。

由于吾和兄长们年龄差太多,吾侄杨赐年龄都比吾大许多。

长兄牧子统曾任过韩公子所在金城的太守,卒于沛相任上。

侄统子杨琦现任侍中,在皇帝身边。

吾很少回弘农华阴老家,华阴土地有限,吾杨氏族人又多,很难再有余地。

河东郡是块宝地,大片的平原沃土。

吾来河东任盐官十年,加上这几年才共十几年,属外来户。

河东大片好田都有主了,吾只好在河东郡人迹稀少的最北面的蒲子县购置了一万山田和三十五万亩山草地,建起庄苑。

累年招募了汉人流民五千人,买羌俘五千,其中汉人部曲一千,羌部曲一千。

二千匹马、二百头耕牛、三十万只羊。

另在蒲子县东的永安县城和杨县县城各购置了一套宅府,在杨县曾久住过,户藉落在杨县。

总体来看,一点也不比华阴老家差,算是在河东定居了。”

韩遂道:“真看不出杨君已五十多岁了,吾还以为比吾等稍年长。”

杨奉笑道:“吾只任过盐官这个闲差,不象吾家兄侄那样在官场勾心斗角、费耗心力的,故而脸上没皱纹,加上每日坚持练武骑马,身体有如三十岁年轻人。

平日里无事料理家业,训练家丁,每两月外出到管区内各郡县巡察天师道徒。”

韩遂、韩暹、胡才、李乐一齐称赞,杨奉心里暖和,十分开心,招呼诸位喝酒。

杨奉对韩暹、胡才、李乐道:“尔等也秀一秀家业给韩公子听听。”

韩暹介绍自己家业:“吾家在河东郡河北县,在首阳山(中条山)和黄河之间,土地平整。

家族有四十万良田和二十万亩山草地,养了四万家丁,其中有八千部曲,二千匹马、八千头耕牛。”

胡才道:“吾家在河东郡解县,与南边的韩暹家庄苑隔着首阳山。

解县乃黄帝与蚩尤争夺盐池之战场,在首阳山北、黄河以东。解县几乎全为平原。

王家在解县排第一,吾家和纪家、杨家、周家、翟家、籍家六家相当,家族有二十五万良田和十二万亩山草地,养了二万五千家丁,其中有五千部曲,一千匹马、五千头耕牛。”

李乐道:“吾家在河东郡襄陵县。襄陵县大都为岭中平原。

家族规模大体与胡兄相同,有二十五万良田和十二万亩山草地,养了二万五千家丁,其中有五千部曲,一千匹马、五千头耕牛。”

韩遂一边饮酒一边飞快地细思着。四家从河东郡北部到南部各据一段,貌似一个好大的布局。四家合计十万人口,估计占了河东郡二成半的人口。

杨奉所置家业估计要投入十亿钱。

杨奉白手起家,为盐官十年,至今在河东共约十五年,能拿出十亿多钱置业,必有过人的聚财手段。

正想着,李乐劝酒,韩遂忙调整注意力回到酒桌几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