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一百五十二章、繁华冀州通三路,失业工匠变流民

众人回到观津客栈,韩遂和客栈店主聊天。客栈店主端来一盘信都枣给众人品尝。

韩遂问起信都城,客栈店主介绍道:“冀州繁华城池有十几个。

依次是魏郡邺城、甘陵国甘陵、中山国蠡吾、安平国信都、河间国乐成、常山国真定、巨鹿郡廮陶、常山国元氏、中山国卢奴、赵国邯郸、勃海郡南皮。

信都城虽然不是冀州州府治所,但地处冀州中心。周边有四个子城和八个置(驿站)。

所辖境内河渠纵横,舟车辐集,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乃四通八达之地。

信都曾为赵国的别都。

赵魏之间发生过血拼大战,赵国国都邯郸被魏国攻陷,赵国退守信都三年,最后收回邯郸。

秦末,赵国复国后就以信都为国都。

信都枣乃向皇帝的供品御枣。”

韩遂道:“冀州南北向有三条道。

东线是从幽州经南皮到青州;

西线是从幽州经真定、邯郸和邺城到司隶;

这里当属冀州中线,从幽州经蠡吾、信都和甘陵到兖州。”

客栈店主和众人连连惊叹韩遂如此短时间内总结的如此精湛。

次日,韩遂一行出信都城南门,经安平国南宫县,到达巨鹿郡广宗县。

韩遂据冀州巨鹿郡引弓门客东巨鹿的信报,太平道大本营在广宗县。

广宗县地处冀州巨鹿郡、魏郡、安平国、甘陵国四郡国交界处。

甘陵国前身乃清河国,桓帝改的名。这一带都是平原良田。

沿途到处可见扎着黄头巾的太平道道徒,也看到中疫去世送葬的队伍,但数量明显比一路走过的县少很多,想必疫情轻许多,韩遂略放宽心。

广宗城城墙高大,韩遂等进城找到一家张记客栈住下,在客栈吃完饭,派韩义和拓跋银去街上采办补给。

韩遂问客栈店主这一带太平道的情况,店主一开始很警觉,但听到韩遂等人说话是凉州口音就稍放心些。

店主道:“这位公子可有意加入太平道?吾也加入了太平道,本客栈也是太平道的财产。

本道大贤良师(张角)一手捧《太平经》,一手持九节杖,开创太平道,拿出自家的庄苑,收留破产流民。

现已有众三十万,其中男劳力有七万五千人,大都是这十几年天灾和大疫造成的破产散农和工匠。

先说破产的散农,这些小户之前都有几十亩田,架不住豪族,特别是宦官到地方做官的族人低价或抢夺散农的田。

就算是卖得一些钱也很快用光,这些人自在惯了,不愿投靠豪族成为部曲,看到本道内无欺无诈,自然首选投靠本道了。

七万五千劳力中有一半都是工匠。冀州工匠人数居各州之首,人数众多,最多时达十多万人。

冀州工匠素有走天下和手艺好的美誉,能与冀州工匠人数匹敌的只有荆州南阳那一带,约有五万。

其它各州郡加起来工匠数也就五万人。

工匠手艺包括木匠、土建匠、冶铁匠、铁器匠、冶铜匠、铜器匠、陶器匠、皮具匠、花匠、布染匠、制衣匠、制车匠等等。

几十年前朝廷尚有钱,洛阳和各州郡县常搞些殿堂、苑林、墓穴等大型建筑,豪族也有大量楼台亭院、坟冢要建,全大汉二十多万工匠们活干不完。

这十几年,朝廷真没钱了,皇家和各郡县官府的建设没有新的开工,只剩下一些修修补补的活。

豪族估摸把能占的土地都占完了,豪族的庄苑新建设和需求锐减。

遍布各州郡的大量冀州工匠们无活可干,陆续回到冀州家里,然而,回来更是找不到活干。

听说荆州南阳郡的工匠这些年也大都破产。

还有个重要的事导致工匠无业,朝廷稍有些在建的建筑、布染等也都派用左校和右校的劳改犯来干。

这些犯人数量这十几年大增,听说有二十万。这些免费的劳力只需吃些粮食,不用支付工钱,被朝廷派去各种重活,供皇族和官吏驱使。

前朝汉武帝时代,犯人都发配到边疆屯田戍边,这些犯人经二代人后就变成庶民。

而本朝把边疆前汉朝和本朝开垦的国田都卖给望族或租给羌胡氐部落,已无田可供犯人耕种,加上朝廷财力空虚,无钱雇佣工匠,就把犯人用来替代工匠。

于是冀州工匠们更加找不到活干,工匠又不会种地,也不想归附豪族,又拖家带口的要活下去,只有投奔本道了。

上两次大疫后,冀州仍有四百多万人口,流民每年都在增加。

随着在建建筑收尾,还会有五万多工匠流回。

不出五年,加入本道的人口还能再翻一倍。

吾太平道因收留大量流民得到许多人士的赞赏和资助,广宗县县府的官吏有一半都是吾道信徒。

大贤良师用道徒所捐之钱在广宗买下和开荒良田已有一百万亩,在巨鹿郡北部靠近常山国真定县的下曲阳县也购置了同样多的田地。

随着道众人口增加,田产还要添置。好在官府支持,拨给了许多荒地、丘岭。

大贤良师和二位太医兄弟(张梁和张宝)发动散农流民种田、养蚕、织布,养活自身。

又让破产工匠冶铁、制铁器、造车辆等出售换钱,又练武强身健体。拉矿石、粮食的自造车辆就有一万五千辆了。

本道在冀州其实相当于一个巨族的庄苑、人口、财产的规模了。

眼下的大疫传闻冀州各地死亡惨重,而吾广宗、下曲阳两县得益于本道的符水治病防病,中疫之人远少于邻县,县官府大为欣赏,连县令都喝本道的符水。

试想,如无吾大贤良师和太平道,这三十万流民到处乱窜还不得给朝廷惹出多少事来。”

韩遂惊讶不已,之前只听说大量散农破产,按店主这一说,工匠破产也十分严重。

五年后,冀州的太平道道徒和家眷将达六十至八十万人,相当于冀州一个大郡的人口了。

而且每次天灾和大疫,道徒比庶民更易存活。

次日,韩遂退掉客栈房间,带着韩猛、韩义、韩厚、韩钟、韩式、韩胡、韩全、韩韬、成公英、拓跋银出广宗城西门,沿西南方向行走。

经过冀州巨鹿郡曲周县、广平县、广年县,进入冀州赵国地界,穿过易阳县,到达邯郸县城。

成公英一路讲解道:“邯郸是战国赵国的国都,赵奢受封马服君,冢在邯郸城西的马服山。

秦灭赵,赵牧子赵兴徙咸阳,后来定居扶风郡茂陵县,改姓马服氏,后简称马,马援就是战国赵国赵奢子赵牧之后。

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

前汉朝洛阳、邯郸、临淄、宛城、成都为五都,本朝魏郡邺城因更接近司隶而发达起来,邯郸比古时想必衰弱许多。”

众人悟道:“原来马援本姓赵,乃赵国的皇室赵姓后代。”

邯郸城内的疫情也很重,到处是送葬的人群。

韩遂等不敢久留,用布捂着鼻子,穿城而过。

进入冀州魏郡梁期县,众人见这里疫情也很重,绕过县城,在一个乡村里找了一家大户人家,给些钱,空出几间房,休息了一晚。

次日继续出发,这天进入魏郡邺城。

成公英道:“邺城曾为战国时期魏国的陪都、国都,按吾等走的时辰算,离赵国国都邯郸也就只有八十多里。

魏国有过三个国都,一个是邺城,一个是大梁,就是现在的河南尹开封县或兖州陈留郡陈留县一带,还有一个在吾等此行出发路过的司隶河东郡安邑县城。

赵国也有过三个国都,一个是并州太原郡晋阳城,一个是邯郸城,还有一个是司隶河南尹中牟县。”

韩猛道:“赵、魏两国很有趣,国都离的这么近。吾等不虚此行,六个战国国都途经四个。”

走在街上时不时看到家户门口挂着白布,看来邺城大疫也不轻。

原本十分繁华热闹的城池里冷冷清清的,除药店、粮店等少数店铺开门外,都关门了。

邺城是冀州州府治所,也是冀州最大的城池。

韩遂等在城里按地址找到派驻邺城的韩家冀州贸易与事务总管韩览、副总管王苏。

韩览为雍县鸿冢山铁矿总管韩汉子;王苏为韩遂收养的义子。

韩览和王苏带家眷,也是买下的宅院,五个套间房,一个库房,一个马厩,一个前院,一个后院。

韩遂和韩猛住一间,其余人挤在另两间房里。虽然拥挤,但感觉安全些,总比住客栈强。

三同伴中疫在客栈毙命让这几位少年惊恐不已。

韩览道:“这次大疫十分利害,邺城几日内死亡人口约有二成。听说洛阳疫情也严重。”

韩遂顿时没了心情,眼皮直跳,为洛阳家人担心。

王苏道:“冀州的望族颇多,吾等已拜访几十家,运来的玉石山料很好售出。金城运来多少都可卖光。

只是司隶河内郡林虑县一带太行山山里出现太平道,吾等收到的钱币不敢走林虑县运。

而是由引弓门客从冀州魏郡内黄县、黎阳县入兖州东郡白马县、燕县,进司隶河南尹原武县,再达洛阳,回金城。

一但出现变故,道路阻断,吾等在后院挖了地道,可临时储放钱币。”

韩遂赞许挖地道的办法,表示回去写信通知各州韩家贸易和事务总管照做,以便应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