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八十二章、借劳力拓地为田,搭婚姻和亲成盟

韩遂邀请东扈入坞堡参加大宴。

东扈带东乾、东明,滇方、东庆、东平、东古、东盛、滇仲、迷瑞、来丛、滇济、犀贵、那都进入坞堡。

一百名千骑长和九百骑卒留在大营里,韩遂安排韩家新地总管给烧当羌大营送去酒肉米。

大宴韩范、韩谷、韩珂、韩谟、杨寺、成公英、拓跋银等坐陪。

酒过三巡,烧当羌王东扈问韩遂:“韩公子如此大手笔送吾烧当二千斤西域金币,本王受之有愧,有何需要本王之处请讲。”

韩遂道:“百年来,东、西羌侵入凉州无非是想得到肥沃的土地、良田、财宝,而大汉武力抗击也付出沉重的代价。

段颎将军当年征讨叛乱的当煎羌和勒姐羌,给予沉重打击。

两羌从湟中逃到张掖和武威边境,湟中南部大片草地空出来,吾韩家购得一半。

一直想开垦成良田,可是劳力不足。

这两个事连在一起,吾有了一个想法,想和大王商榷。”

羌王东扈道:“请讲。”

韩遂道:“韩家共有一百一十四万五千亩草地。

本年拿出十万亩草地开垦为种植粟米等的良田,农忙时,大王出二千劳力,农闲时回部落放牧。

韩家出耕牛、种子、农具、粮米储存和出售等。秋收后分给大王十万石粟米。

明年底,韩家拿出一百万亩,加上本年开发的十万亩的劳力,大王共出二万二千人。

后年及以后每年秋收,分给大王一百一十万石粟米。”

羌王东扈道:“本王有二十万劳力,一年农忙的六个月里出动二万二千劳力没有任何困难,六个月口粮由韩家出。”

韩遂接着道:“韩家的马匹不出几年就会达万匹。草地全部开垦为良田后,马匹的放养需要另外寻找草地。”

羌王东扈道:“本王把一处四十万亩山草地借给韩家,虽为山地,但足够放养数万马匹。

既然韩公子与吾交心,本王也如实讲讲吾烧当的处境。

吾烧当五十万之众,居住在西海(青海湖)周围,东部与大汉的金城接壤。

东西羌人口中五个人中就有吾烧当一个人。

西海产盐,大片肥沃土地靠近赐支河曲(黄河青海段)。

适合放牧的山草地有一千一百七十二万亩,有马匹二十万匹,牛三万头,羊七百一十二万只。

另有良田一百万亩种小麦等,四十万亩一般山地田种麻、葛。

种田、放牧、织布七万劳力足够了,因此劳力富余。

牛马充足,多余的马和牛要用来换取其它用品。

但按一半吃粮一半吃羊肉,如要达到吃饱,总体缺良田五十万亩或缺粮一百五十万石,缺山草地八十八万亩或缺羊八十八万只,缺麻葛山地田七万亩。

吾部落只能达到人人吃大半饱,近二成人衣物不能每年更换。

所以韩公子提出的以二万二千人劳力换取一百一十万石粟米的方式吾完全接受。

此举可弥补吾部落粮食大部分缺口,达到接近一半吃粮一半吃肉来维持部落生计。”

韩遂敬了羌王一盅酒问道:“原以为羌部落都是以牛羊为主食,没想到早已游牧和农耕并举了。”

羌王东扈抹抹嘴道:“没有超大的草原,靠吃牛羊马很难养活这么多人。其实许多羌部落都在学汉人向农耕转变。”

韩遂道:“原来如此,看来吾之担心所借劳力不善耕种是多余的。”

羌王东扈继续道:“吾部落北面有当煎羌、勒姐羌、烧何羌;南边有钟羌、巩唐羌;

钟羌以南有参狼羌、白马羌;东南有罕羌;西南有发羌。

这些部落的领地都不如吾烧当的,故随时都有侵占吾领地的野心。

特别是当煎、勒姐这股联盟,每次反叛被大汉消弱后,数年内就可繁衍恢复战力,然后,不是入侵大汉就是妄想灭吾烧当。

本王见韩公子武艺出众,可否帮吾训练部落军队?

吾用牛羊马交换,韩家可否做吾军需物资的供给大后方?”

韩遂笑道:“原来汝等部落之间还蛮复杂的。韩家可帮烧当训练军队。

但做军需供给十万大军,吾韩家人力不足,吾需要再考虑一下。”

羌王东扈道:“人力不用愁,吾出动十万军队的同时可动用十二至十七岁少年和五十至六十五岁的老年劳力二十万人做运输。

韩家只需帮吾将马匹卖掉,购进军需材料、工具、打造兵器等。

而吾对南部和北部西羌部落用兵,也可使大汉无忧西羌。”

韩遂问:“大王何时用兵?”

羌王东扈道:“当煎和勒姐已有数年繁衍生息未动兵戈,一旦恢复战力,就会来约吾烧当反叛大汉,如若吾不反,必遭其先行攻击,所以吾烧当部落一直在备战。

开春农忙后和秋收后通常是用兵的最佳时日。”

韩遂道:“吾回府定个策划,让韩谷带给汝。”

羌王东扈道:“此次比武可见韩公子做事有方有度,吾回去等韩公子的回音。”

羌王东扈又指着东乾道:“吾子东乾现任中大将,掌三万精锐中军,年刚十八,自幼在家请的汉人家教,文武兼备,尚未婚配正妻,韩家如有合适的佳人,可结秦晋之好。

吾烧当部落背靠西海,山好水好,美女如云。

听说中原女子都不愿意来凉州,韩家未婚子弟如缺少配偶的可以来吾部落相亲。”

韩遂赞道:“大王真乃宏达睿智,又通晓大汉风俗。吾回府一并纳入策划。”

送走烧当羌王一行人,韩遂和韩范、韩谷、韩珂、韩谟、杨寺、成公英以及新地亭长们商量。

韩范道:“吾等都很清楚,面对如此强大的烧当羌,韩家如不能与之长期和睦共处,这一百多万亩新地建的再好也迟早会被烧当羌破坏。

新地东南又与钟羌接壤,一旦西羌叛乱,韩家新地即使不被烧当羌占有也会被钟羌侵入,故与其两面受敌不如与一方和亲。

而烧当羌与吾新地近邻又隔一河,是盟亲的最好选择。

吾有两女,长女韩歆年方十六,相貌出众,吾愿意为了韩家去说服吾妻和长女代表韩家出嫁给烧当羌王长子为妻。”

韩谷道:“吾有两子,长子韩贲年方十八,和韩珂、韩谟学得一身武艺,尚未成婚,吾愿意为了韩家去说服吾妻和长子娶烧当羌女为妻。”

新地三千五百移民中选拔的七名亭长刘复、吕易、孟余、李杜、鲁发、臧起、挚基纷纷表态:“吾等虽不姓韩,但韩家大饥荒年对吾家有救命之恩。

吾等愿意让长子娶烧当羌女,以彻底解除烧当羌对韩家新地的后患。”

七名亭长的长子分别是刘崖、吕巡、孟曜、李乘、鲁贤、臧镇、挚琦。

韩遂恭敬起身向九位父亲拱手施大礼,感激为了韩家而奉献子女和亲。

韩遂接着商议:“一百一十万变良田后,后年秋收吾等面临要运送二百二十万石粟米到长安、洛阳出售,运输如何解决?”

刘复道:“用大船水运。大船从新地到允吾这段走煌水,煌水在允吾东并入黄河。

沿黄河向南一段后进入黄河支流,直达陇西,在陇西与渭水接汇。

渭水经长安入黄河,直达洛阳孟津渡。”

吕易道:“吾等来自右扶风郡,对渭水水运略知一二。

可租用装三千石粟米的大船二百艘,来回两班倒,一百艘去,一百艘回。

粗算需要连续运输近四个月,从秋收到年底正好运完。”

韩遂问:“韩家在夏阳已试买了五艘这样的大船了,后年直接花二亿买二百艘大船如何?”

孟余道:“每艘船雇十人,如买船就要出薪养活二千船夫和其家眷,每人每年至少四万钱,每年共需八千万钱之巨。

而每年如只租四个月,则只需约五千万钱,包括船夫薪资和船主利钱。”

李杜道:“买船会有八个月无事可做。”

韩遂问:“韩家雍县铁矿每年出货铁矿石三亿六千万斤供给荥阳、长安、济北,另有一千零二十万斤铁矿石每年供给金城自家五座新冶铁炉冶铁。

这三亿七千万斤的运输都是外包给大船主。

每年约需要同样的大船约一千零三十航次,一个月需八十六航次,仍有一百多艘船空置十个月,而且年底四个月还不能用来拉铁矿石。

这样算来,似乎只能租船了,除非空闲时能承接到足够的外来的运输业务。

本想建立一个大船队的想法暂且推后。”

韩遂喝了口水继续问道:“烧当王邀请韩家做其十万大军的军需补给,各位有何见地?”

鲁发道:“军需有兵器、粮草、衣物、车马、帐篷五大类。

吾等七亭长可留二人,其余五人抽调出来每人分管一类。

负责车马的可兼管烧当借给的四十万亩山草地放养马匹的草地。”

臧起道:“在新地坞堡外建四大库,车马库建在借给的四十万亩山草地。”

挚基道:“五大库建起后不仅是烧当羌的补给库,也是韩家的补给库。”

成公英道:“按烧当羌王之说,勒姐羌位于武威郡南,与吾金城其实只隔一大片山。

如若助烧当,就要对这片无人区的大山上建燧烽,以防报复。

也可派哨骑探路,找到通往勒姐羌大营的小路,引导烧当偷袭,每隔几年主动出击勒姐羌、当煎羌一次,使其不得恢复元气。”

韩珂道:“从这次比武结果看,九百部曲虽经尉迟伯那、滇漂沙以及吾等的训练,虽可用,但仍显不足,需要韩公子再想想办法。

之前按公子授意,已按西域装备打造了一千套重装铁甲骑兵装备,五十护院家丁已精通,九百部曲来自贫寒之家,身体负重颇为不适。

就算是吾等五十强壮的护院家丁,再过数年,也年龄偏大了。”

韩谟道:“但九百部曲的复合弓使用的颇为熟练,可做弓骑卒。”

韩遂道:“重装铁甲骑卒的组建看来要选二十岁的精壮之士,过了三十五岁就升迁,不做骑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