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三百四十五章、长安城重现人气,韩大人隐忍卫觊

二月,韩遂调补兵、整训完毕的阳逵、麴演二部到冀城外大营驻扎,同韩焰部镇守汉阳郡。

麴演伤未全愈,由阳逵暂领二部人马。

原驻冀城外大营的兴国氐都尉部由都尉阎行带回允吾,与尉迟延嘉共同防御允吾。而弘平铁骑部在凉州和三辅之间护送移民。

韩宛属下有九部校尉,加上好畤镇归降的一千步兵,暂由成公英管辖。

校尉田乐守陇县、韩谟守陈仓县、阳逵和麴演及韩焰守冀城外大营、韩业守美阳县、韩汝守郿县、韩抚守武功县、韩武守漆县。

韩宛带领新归降组建的伍习、张宠、刘闵、宋晔四部共二万八千步骑的三辅新军驻扎在谷口镇,准备渡过泾水,与马腾等部共击李傕。

农忙时节主力回美阳县、郿县、武功县耕种田地。

蒋石羌骑部镇守司隶汉安郡汧县的回城、番须口镇和阳城。

金城守备部校尉韩虎仍在围困左内史郡高陵县县城。

京兆校尉部校尉韩胡率司马防留下的二千步骑镇守长安。

韩仁已率羌骑退回长离川休整,长离川羌骑有七千人。

东余继任新平羌部落首领,手中有降骑三千和带来的长离川羌骑三千,协助韩武守漆县。

东起部一千羌骑已返回冀县。

除了李傕所占的池阳县和黄白城,联军和马腾部几乎已初步控制了三辅所有要地。

三月,窦宾从蒲头部落匆匆赶回,韩遂召集雍州、凉州的数位头面人物到狄道参加窦统的葬礼。

雍州刺史邯郸商、凉州刺史韦端、陇西太守李参、酒泉太守黄衍、安定太守张纵、北地太守王季然、度辽将军张则、武都太守李琬、金城太守韩理、汉阳太守尹嘉、永阳太守盖顺、南安太守王列、张掖居延属国都尉韩史等到场。

韩遂事先让安羌将军府去信阻止雍州的武威太守张雅、张掖太守魏彦、张掖属国都尉尹硕来参加,以防漠北鲜卑部落入侵。

尹嘉为窦统书写了碑文。

韩史很久不见从兄韩遂,此番前来见到韩遂,二人为韩史兄长韩胤之死痛心不已。

韩史请求出兵,联合次兄左冯翊太守韩斌,奔袭曹操新巢许县,为兄报仇,韩遂加以阻止,叮嘱切勿莽动。

韩史返回张掖居延属国途中,在浩亹县用童年时的老屋旧物,为长兄韩胤立了衣冠冢。

安葬窦统后,窦宾找韩遂长谈,想将窦家和鲜卑没鹿回部落在狄道的五千四百四十口全部迁到蒲头部落北部。

韩遂喊来代理狄道韩家总管韩尚,任命其正式任狄道韩家总管,询问鲜卑人口迁走后,留下的十万亩田如何耕种。

韩尚提出所需要的二千劳力可雇东起所辖的东羌部落,但要交费。韩遂觉得狄道大坞堡十分重要,不能用临时雇佣劳力。

最后决定从金城县接管的樊家庄苑的五千一百八十二人中抽调四千人迁移到狄道,只留下一千一百八十二人耕种金城县一万亩,而将新地四万亩移交给所雇的烧当羌劳力耕种。

韩遂不放心迁往长安的金城郡第二批移民,安顿狄道事务后,带侍卫队前往长安。

途经陈仓,留下韩桥,与田敏汇合,探部正式迁到陈仓。

按事先分配方案,长安城分为八十块,其中四十块留给皇宫,京兆尹、长安令等官府,以及以后回归的原居民等。

长安城剩下的四十块中,韩遂占十块,马腾占八块,梁兴、杨秋、张横、成宜、马玩、侯选、程银、李堪各占一块;金城郡其它十四家望族各占一块。

一块称为一个“街里”。

金城郡上年秋收后向长安的移民二万口已陆续到位,韩家约一千口占得一块区。

马腾、梁兴、杨秋、张横、成宜、马玩、侯选、程银、李堪所分得的十六块区尚未有移民到来。

长安城中到处都是空置房,少数损毁,但大多数都完好。

先到的移民家庭抢到又大又漂亮的房院,后到的得到稍差的房屋,但再差也比金城郡自家的房屋好许多。

房屋内摆设除部分被流浪者拆卸当柴烧了,其余大部分基本完好,移民人人满意。

韩家、成公家、郭家已派人接管长安城外长安县的农田,准备开春耕种。

其余十二家金城郡移民留下老幼占据长安城的房屋,壮劳力分赴各县,准备春耕。

麴家、阎家到高陵县;田家到京兆尹阳陵县;阳家到京兆尹长陵县;蒋家到右扶风郡安陵县;赵家到右扶风郡茂陵县;江家到右扶风郡美阳县;毛家到新平郡漆县;池家到左冯翊郡粟邑县;淳于家到京兆尹蓝田县;窦家到京兆尹上雒县(上洛县);马家到京兆尹商县。

三辅大乱时,三辅望族逃亡去荆州、益州后留下的众多庄苑和良田,任由金城郡来的移民占据。

韩遂传话给各家量力取地,勿贪占过多的荒地。

但各家面对比金城郡肥沃许多的大片良田,仍止不住**,到处插家族旗帜等标识。

好在事先给各家族一家一县,无人争抢,也未闹出什么事端。

韩遂不想得罪各家族,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不知道。只是略为担心有朝一日逃走的三辅望族返回家乡时会与金城郡移民发生冲突。

天下大乱前韩遂买下的大宅院恰座落在长安城中分给韩家十区中的一区。京兆校尉部校尉韩胡已派兵收拾干净,迎接主公入住。

韩遂晚上住在原来睡过的房间内,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夜里梦到宅院的主人来索要,自己急着到处调钱来赎下宅院。

朝廷任命的京兆尹张时、长安典农中郎将谢景隽、右扶风郡茂陵令卫觊、新丰令张既等附近的重要官吏前来拜见韩遂。

朝廷未设长安令,设长安典农中郎将,意在鼓励务农和屯田。张时和谢景隽仍在霸陵县县城办公务,尚未迁入长安城。

但长安及周边人口稀少,谢景隽只能派属下去荆州、益州劝说逃亡的望族和散农回归,但各家都在观望,不敢贸然回来。

张时等盛赞韩遂迁金城郡和联军将领等家族移民前来填补三辅,让空荡荡的三辅各郡稍稍恢复了一些人气。

等张时等离开后,卫觊见韩遂示意,只好留下。

卫觊从韩遂的凶狠瞪眼中看出韩遂已知往事,颇为尴尬,当场跪地扑伏,向韩遂道歉,并许诺为报答韩大人当年对己之惠顾,待茂陵令任期满后回朝廷任职时定向曹司空美言韩大人和联军忠心于朝廷,无心争天下。

当年北宫伯玉起事前,最初想协迫卫觊为军师。卫觊假意应承北宫伯玉,提议只要搬出边章、韩遂二人为正、副都督,自己就可出任军师。然后弃官逃走。

卫觊之荐,等于加强了北宫伯玉选择韩遂的决心,相当于出卖了韩遂。

韩遂早有杀卫觊之心,但此时此刻不是合适的时候,不便得罪朝廷。于是隐忍住胸中怒火,扶起趴在地上的卫觊,加以安慰,送回茂陵县。

次日,韩胡陪同韩遂视察长安城中的皇宫及各个官府,只见一片残破。

韩胡到任后,带领所部二千士兵将长安城打扫干净,碎破瓦砖等堆放起来。

韩遂粗略估计需投入数万劳力干十年才能恢复旧貌,仅靠韩家的结余财力无法支撑这个庞大工程,只有等天下太平后举国之力重建之。

韩遂仍拨二百斤西域金币给韩胡,用于重建和修补长安城。具体用在哪里,由韩胡支配。

视察完长安,韩遂对京兆尹郑县很不放心。分配地盘时,郑县分给马腾。

马腾牙门将庞德部下的东彬率五百羌骑驻守郑县。

这个东彬和五百勒姐羌乃韩家军协助烧当羌吞并勒姐羌时逃出来的将领和余部,必对联军有很深敌意。

边章家族遗将,马腾的都尉边飞代理右扶风郡左丞,辖平陵、槐里二县,兼管郑县;

边飞也是联军的死敌,加上东彬,韩遂不得不小心防范二人。

韩遂走访围绕长安四周各县。

长安北部有长陵、阳陵二县。京兆尹阳陵县分给杨秋家族;京兆尹长陵县、右扶风郡安陵县、右扶风郡茂陵县分给韩遂家族和金城郡望族。

移民均未到达,四县空荡荡。

长安东北部京兆尹新丰县分给梁兴家族;长安东部京兆尹霸陵县分给张横家族;长安东南部京兆尹杜陵县分给成宜家族。只梁兴家族五百口移民到达新丰县。

据韩胡听闻,各家族移民都在观望,优先选择去关中郑国渠和白渠灌溉的六个田地产量最高的县:重泉县、莲勺县、下邽县、万年县、高陵县、池阳县。

重泉县均分给侯选、程银;莲勺县均分给成宜、马玩;下邽县均分给杨秋、李堪;高陵县分给韩遂和金城郡望族移民;万年县分给马腾;池阳县均分给梁兴、张横。

侯选、程银家族已进重泉县;成宜、马玩家族已进莲勺县。

李傕占据郑国渠灌区池阳、万年、下邽三县的七十五万亩和白渠灌溉田十五万亩,实际只屯田耕种其中池阳附近约四十万亩,恰好满足军粮和家眷所需粮食。

马腾的移民已进万年县;杨秋、李堪家族移民已进下邽县。

郭汜放弃的高陵县的二十五万亩和白渠灌溉田七万零五百亩已归了韩家和金城郡望族移民。

为了拱卫长安,韩遂只好下达强制命令,杨秋、张横、成宜必须分别向阳陵县、霸陵县、杜陵县各移民不少于五百口。

又让韩胡向长安四周派出哨骑,特别是郑县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