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一百一十四章、朝野反对弃河套,张规赠送潜夫论

韩遂一一拜访多年未见的洛阳北部尉曹操、卫尉蔡质、尚书右丞司马防、尚书郎黄衍、于阗国侍子尉迟山习、纡弥王尉迟定兴子尉迟安达、光禄大夫桥玄,以及无职的桥蕤、桥瑁、吴匡、袁术。

曹操自得罪洛阳北部高档住区的宦官和权贵后,虽然名声大躁,但也自知在洛阳北部尉的职上待不长久,和韩遂喝酒时显得颇为郁闷,韩遂劝其想开些。

曹操二十二岁了,一直未婚,去年娶妻刘氏,熟友都称之为刘夫人。

刘夫人本年为曹操生下一个儿子,起名曹昂,字子脩(xiū)。“脩”意干肉也。

韩遂不知曹操给第一个儿子取“脩”这个字是何意,也不好问。

猜或许学孔子收徒以束脩干肉为学费,或取自《礼记·昏义》的“枣栗段脩”。

蔡质任卫尉多年,忠心耿耿,每日上朝下朝操劳朝廷之事。

发妻大疫那年去世,本年老当益壮又娶了一位士族家十六岁妙龄女子为续妻,已怀孩了。

蔡质子蔡谷一直闲赋在家乡,不想出仕,在老家兖州陈留郡圉县料理家产庄苑。

蔡邕自去年制熹平石经后,从郎中升迁议郎,在东观校书。

韩遂谈起朝廷有大臣提出弃河套之议,蔡质顿时气愤无比,无论在朝堂上还是私下,对此坚决反对。

司马防任吏部尚书右丞快二年了,这是个有实权的职位,各级官员的任免、考核都要吏部经办。子司马朗五岁多了。

黄衍任尚书郎近四年了,过着安逸的日子。子黄挺十四岁多了,已送进吴佑私塾读书。

尉迟山习、尉迟安达都在太学外籍班读书,反正朝廷出薪,西域侍子们在太学想读多少年就读多少年。

不过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对西域侍子来说确实有些难。

桥蕤、桥瑁两次大疫期间服兵役任羽林郎两年,吴匡是上次大疫那年服兵役两年。三人退役后仍就到处游荡,结交侠士。

桥蕤父桥羽仍在任城国相任上,桥蕤在洛阳和任城国两地跑。

桥瑁父太傅掾桥载本年去世了,桥瑁回乡豫州梁国睢阳县奔丧丁父忧。

桥玄大人建宁五年(公元172年)任尚书令时,抓拿贪污好几亿钱的前南阳太守盖升。

盖升与帝有旧恩,逮捕令遭到皇帝的反对,桥老爷托病辞职,改任光禄大夫至今。

光禄大夫,比二千石。掌顾问应对,无固定常事务,唯诏令所使。应答、慰问、吊丧、出使等。属养老闲差或官职过渡。

吴匡还在和袁绍等厮混,袁绍建宁四年那年大疫结发妻子去世,去年又娶了刘夫人,本年生子袁谭,字显思。“谭”者“覃”也,深不可测之意也。

吴匡向韩遂透露一个惊人秘闻。前几日,袁隗被免去司徒了。

之前,袁绍在洛阳广泛结交和资养禁锢之士和侠义之士。

来袁府拜访袁绍的宾客,不论身份、不论高低贵贱,袁绍都平等礼遇之,各种车辆每日挤满了袁府附近的大街小巷。

宦官中常侍赵忠派人传话,愤怒警告袁绍:“袁本初高抬身价,不就朝廷辟召,专养亡命之徒,到底想干什么!”

话传到司徒袁隗耳里,大声斥责袁绍:“尔如此是想准备摧灭吾袁家啊!”但袁绍依然自行其事,不为所动。

然而,几天后,袁隗被免去司徒,定是朝廷对袁家不满,袁隗受到牵连。

韩遂劝吴匡小心点。

袁术还是老样子,仍不服役,到处厮混。

不过袁隗被免司徒后,任屯骑校尉的父亲袁逢压力很大,怕外界议论袁家子弟不出仕,已开始逼迫袁术明年必须从老家举孝廉再进京出仕为郎官。

韩遂觉得曹操和袁绍二人非常奇葩,同年娶妻,同年生子,特别是新娶妻子都叫刘夫人?刘姓可是皇家姓也。

听说曹操和袁绍常在一起厮混,还抢过别人家的新娘。两人所娶的两位刘夫人是亲姊妹或族姊妹也说不准。

在洛阳待了一段日子,抽空陪韩母逛街、聊天。

这一日,韩遂把二子韩韬、韩略,以及成公英和贾演子贾思都交给韩父母看管,自带妻张姜子和飞骑东起在孟津登上租船,准备经过黄河到渭水,入泾水,直达安定郡郡府治所临泾县城,去拜访安定太守张规。

然后去安定乌氏、汉阳阿阳、武威祖厉,再到武威姑臧拜见武威太守黄俊,再去张掖居延属国韩家庄苑、日律部落,最后返回金城。

张姜子本年二十五岁多,婚后忙于生娃带孩子,好多年不能自由自在了。

这下可好了,娃交给韩父母,骑马随夫君游历,顿时焕发青春,整装打扮一番出发,带足在洛阳买的各种礼物。

韩遂回头见夫人一身红披风,巾裹戎装,腰挂佩剑、背背弓箭,煞是好看。

张姜子回头看夫君直楞着眼看着自已,不好意思害羞地招手跟上,并马前行。

飞骑东起一看人家两口子亲亲吾吾,赶忙拍马跑到前面带路。

这一日抵达临泾县城,入住张记客栈后,韩遂去郡府官署递送成都张碧给兄安定太守张规的书信。

安定主簿胡延接待,安定太守张规见是六弟张碧来信推荐之人,请韩遂入府衙里坐会。

安定功曹史师济、主记史王遇坐陪。

简单聊了些后,约好晚上请韩遂到张府私宅赴宴。

晚上韩遂单骑前往张府,张规子张望在门口迎接入内。韩遂送上蕨麻礼物。

小宴摆上,入席坐定后,张规道:“前些日子,吾六弟子张晖与韩公子家族的韩嘉来看望过吾,听说,韩嘉与吾六弟长女张绮定亲了。

做为兄长,吾乐得汝金城韩家与吾蜀郡张家联姻和贸易。

韩公子一出手就购二万匹蜀锦,真乃大手笔。

看看吾这偏僻的安定郡能否帮上韩公子忙。”

韩遂回道:“听说并州汉军已弃守黄河北岸数县,还有更大的南迁动议,特来和府君大人讨教凉州的安危。”

张规道:“韩公子得到消息真乃飞快。

北方草原天气逐年变冷,鲜卑草料不足,南下入侵掠夺成常势。

先说吾安定郡,安定东靠北地郡、西靠武威郡、南靠汉阳郡。

如按朝廷之议,汉军放弃河套内线黄河沿岸城池退到并州上郡奢延水防线。

从并州上郡龟兹县到吾安定郡临泾县城约九百里,鲜卑骑兵如突破奢延水防线六日可达临泾县城。

东羌被段将军征服后,仍有大量东羌帐落散居在北地郡西北、安定郡西北、上郡南部、三辅西部,指不定哪天重新叛乱。

汉军南撤后,没有大城县城对置鞬鲜卑的牵制,置鞬鲜卑可全军压到北地郡以遮虏障(汉长城)为北部边界的防御线一带,北地郡汉军压力陡升。

置鞬鲜卑军可随时跨过遮虏障多路同时入侵北地郡。北地郡守不住,鲜卑军二日可达吾临泾县城。

从朝廷军费吃紧看,弃河套之动议有一定必要。

但从安定郡的安危看,吾是不赞成放弃河套地区大举南迁,吾已在朝廷征求意见文书上回书反对了。”

韩遂道:“连府君大人都反对,估计大举南迁之策很难采纳。朝廷势必另辟军费筹源。”

张规道:“临泾有位知名隐士王符,此人在世时深受度辽将军皇甫规敬重。

皇甫规告老还乡,二千石长吏来见彼,彼都很怠慢,可是王符来访,皇甫规却衣不及带,屣履出迎,同坐畅谈极欢。

吾赠送汝王符生前的一套系列论著,《潜夫论》、《劝将》、《救边》、《边议》、《实边》,后五文的主题就是反对弃边,主张无边则亡国。

《潜夫论》里的精辟论述诸如天以民为心,民安乐则天心顺,民愁苦则天心逆。

民以君为统,君政善则民和治,君政恶则民冤乱。

帝以天为治,天以民为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国以贤兴,以谄衰。非今世之无贤也,乃贤者废锢而不得达于圣王之朝尔!

凡为治之本,莫善于抑末而务本,莫不善于离本而饰末。

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

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

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

三者守本离末则民富,离本守末则民贫。实属当读之。

另附王符好友冀州安平国安平县崔瑗子崔寔的《政论》、《四民月令》,崔瑗、崔寔、崔寔子等都已去世。

《政论》中有如好文国有常君,君有定臣,上下相安,政如一家等。

《四民月令》里叙述庄苑从正月到年底每个月应做的农事,有谷类、瓜菜的种植时令和栽种法,亦有纺染、酿造、制药等工匠艺。

王符孙王遇在本府为主记史,送吾这套著文,吾已读完,受益颇多,特转赠韩公子。

王遇与崔家崔烈子崔均熟,吾请王遇修一封书信给汝带上,去洛阳时可去拜访,或许崔寔之书有不明之处可以讨教。崔烈现任司徒掾。”

韩遂起身接过答谢张府君,表示带回细读。

趁张规如厕,韩遂翻开感兴趣的《四民月令》,条目很细,含家族祭、礼、教、外事;

依时令和气候耕、种、收获粮食、蔬菜等;

有纺、染、漂、裁、浣、改等织造;又有食品储、酿;还有宅、田、渠的匠造与修;

尚有野药收采和配制;还有保存收藏家中大小各项用具之法;粜籴、杂事、清洁等。

“粜(tiào)”乃卖出粮食也,“籴(dí)乃买入粮也。

韩遂如获至宝。

张规回到桌几,两人又饮了些酒。

韩遂问张规金城太守殷华想动员自已出仕在金城郡府任职一事,张规鼓励韩遂出仕,并告知殷华是少有的好官,韩遂颇为心动了。

见天色已晚,韩遂起身告辞回客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