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三百零一章、割豲道立南安郡,收灾民争壮劳力

韦端接着执行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朝廷下发的那份诏书,韩遂不得不给予协助。

汉阳郡豲道县有羌、胡、氐部落忠于朝廷,因此特将豲道县从汉阳郡分离出来,设置南安郡。

又分豲道县为豲道县、新兴县、中陶县三县。

当时,王国和韩遂料定是朝廷干扰联军之计,未予理睬。

韦端得到李傕授意,任命已亡故的董卓部下将领王方之子王列为第一任南安太守。

又任命金城郡人池符继续为豲道县县长、豲道县人赵锐为新兴县县长、豲道县人邵立为中陶县县长。三县财政自筹自给。

豲道县氐部落首领焦且有众一千口,居中陶县。

豲道县羌部落首领蛇元有众五百口,居中陶县。

豲道县羌部落首领莫候秘渭有众五千口,属西羌另支,居新的豲道县。

豲道县休屠各胡部落首领郝叶有众五千口,居新兴县。

这四个小部落过着半农半牧的日子,不愿加入联军。

韦端改称焦且部落为南安焦氐部落,蛇元部落为南安蛇羌部落,秘渭部落为南安莫候羌部落,郝叶部落为南安休屠各胡郝胡部落。

豲道县割让给韦端,联军不再征调。前不久迁居豲道县马家和庞家庄苑的烧戈颓部仍归韩家管辖。

朝廷和李傕分别来书信,赞许韩遂配合。

又过了一个月,韦端的凉州牧府军五百人已到齐,韩遂、马腾都指派教官帮助训练。韩遂带侍卫队和铁骑返回允吾。

凉州的旱情虽没有三辅、中原等地严重,但也颇重。韩遂专程返回西镇,察看韩家新地粟米收成,果然比往年减收一半。

对于李傕蚕食之计,韩遂感觉非常棘手,无策应对。

这天,突然想到安定乌氏县张家或与一个强大的剑客群体有关,或许能瓦解掉李傕的计策,于是,请来联军任命的安定太守张纵。

张纵认为李傕未必有此智谋,此计或出自尚书贾诩。

再这样下去,西凉联军的地盘会越来越小,直到联军财力支撑不住开销而瓦解。

联军应趁本年三辅大旱,多招募流民,扩充兵力,准备击败李傕、郭汜,夺取长安。

韩遂认可张纵应对之策,但始终未听到想要听到的答复。

九月,联军探部来报,本年灾祸连连。

六月二日(公元194年7月7日),长安地震。

六月三日(公元194年7月8日),长安又发地震。

六月三十日(公元194年8月4日),发生日食,帝避正殿,寝设卫兵,不听政事持续五日。

三辅等地发生大规模蝗虫。

七月七日(公元194年8月11日),太尉朱儁免职。七月十三日(公元194年8月17日),以太常杨彪为太尉,录尚书事。

七月十九日(公元194年8月23日),以镇南将军杨定为安西将军,开府如同三公。

杨定是继李傕、郭汜、樊稠开府后第四位开府之将。四人与太尉杨彪、司徒淳于嘉、司空张喜三公合为七府,皆参选举。

开府即可成立府署,自选置僚属。

当初授给坐镇蓝田的杨定镇南将军是表示拱卫长安南部。

据传朝廷要将镇南将军印转授给荆州牧仪同三公成武侯刘表。

朝廷有意任用刘表来假节督交州、扬州、益州三州的军事。镇南之意名符其实。

杨定本不乐意交出镇南将军印,李傕说服圣上加杨定开府,权力如三公,杨定才欣然领安西将军印。

在地震、旱灾、蝗灾、日食过后,朝廷下诏改元,从初平五年度为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献帝加元服。

帝追尊母王美人为灵怀皇后,改葬文昭陵,仪式与敬陵、恭陵相同,并派遣光禄大夫都乡侯皇甫嵩持节行司空事奉玺绶,命王美人之兄奉车都尉王斌与河南尹骆业负责动土事宜。

事毕,王斌返回长安,升迁为执金吾,封都亭侯,食邑五百户。改光禄大夫都乡侯皇甫嵩为太常。

但王斌没过多久就病逝了,献帝赠予彼前将军印绶,派谒者监护丧事。长子王端袭爵为都亭侯。当下,幽州公孙瓒为前将军。

七月长安城中,尚书贾诩的母亲的马车在集市上被不明黑色烟雾惊吓翻车跌倒身故,贾诩辞去尚书职,无心政事,专心丁母忧。李傕表贾诩为光禄大夫,乃一闲职。

朝廷任命朱儁代理骠骑将军,持节镇抚关东,但未出行。

三辅大旱,自四月至七月。是时粟米一石五十万钱,豆、麦一石二十万钱,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满路。

帝避正殿请雨,遣使者洗囚徒,原轻系。

帝派侍御史侯汶从太仓取米、豆,为长安城饥民作縻粥。帝查实侯汶克扣,收侯汶,杖五十。自此之后,饥民大都得到接济。

时值各州大旱,个别州出现蝗灾,庄稼颗粒无收,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三辅大饥荒最严重,李傕、郭汜等部缺粮,纵兵抢掠,三辅汉望族纷纷逃往益州、荆州。

左冯翊汉望族各家丢下的约六万口东羌奴无人看管,在雷元、雷顿二兄弟带领下起事,攻打左冯翊郡的,有兵卒一万二千。

八月,李傕派郭汜和樊稠出兵进剿,斩六千兵卒和雷元、雷顿兄弟,东羌奴投降。

李傕命将剩余的五万四千口东羌奴驱赶到右扶风郡漆县和左冯翊郡栒邑县,填补两县人口。

各地传来非常恐惧的大饥荒消息:

三辅民谣曰:“虽有千黄金,无如吾斗粟。斗粟自可饱,千金何所值。”

冀州满市黄金而无斗粟,饿者相食,人谓之语:“虎豹之口,不如饥人。”

荆州,一斤黄金兑一斤粟米,尚且兑不到。

江淮有童谣曰:“大兵如市,人死如林。持金易粟,粟贵于金。”

世人不论贫富,人人自危,一不留神被饥民逮去吃了!

三辅遍地盗贼,大批还活着的望族和庶民逃往益州和荆州。

益州方面:

议郎河南尹人庞羲(xī),素来与刘焉友善,护送刘焉的几名孙辈进入益州。

绵竹发生史无前例的天火,刘焉的城府被焚烧,所造车乘也被烧得一干二净,四周民房亦受其害,刘焉不得已将州治所从绵竹迁到成都。

益州太守审长宾病故,刘焉调亲信广汉属国都尉高颐继任益州太守,益州郡落入刘焉手中。

益州郡是益州南部三郡的中间那个郡,益州郡西边的是永昌郡,东边是牂柯郡。

刘焉派巴郡安汉县人陈实代理广汉属国都尉。

因高颐突然调离,韩家通过广汉属国向丰乡城孙威调兵的计划暂时无法实施。

虽报为天火,韩遂怀疑这把大火与蜀郡太守高联有关。

三辅的望族存粮因董卓、李傕要养活二十多万人马不断征调,仓库几乎空荡。

本年收成只有往年的一成,秋收后,加上李傕、郭汜等兵到处抢掠,望族扔下非亲之家丁和奴仆,带着亲族人和仅有的粮食,匆匆向益州和荆州逃走。

被各望族扔下的人一夜醒来发现主人跑了,粮库空空,顿时惊恐万分。

于是三辅大乱,一些人变为盗贼,四处抢夺食物;一些人饿着肚子估计难以活着逃入益州和荆州,只得就近逃向凉州、并州。

在陇县的马腾接纳了三辅五千逃荒的灾民,南安太守王列接纳了一千口灾民,凉州牧韦端在冀城接收了一千灾民,永阳太守盖顺接收了一千灾民。

但是,每日仍然不断有饥饿的灾民涌入凉州,王列、盖顺、韦端手中无更多的粮食,不敢再接了,边境各部挡住不放入,在关卡暂煮粥给灾民维持存活。只马腾仍在接纳。

凉州牧韦端、雍州刺史邯郸商、安羌将军韩遂、安狄将军马腾四个西凉头面人物紧急聚到冀城商议接纳灾民之事,确定了各郡接纳人口数。

两州收成只有往年的一半,各望族余粮并不宽余多少,能接纳的灾民有限,不能敞开收纳。

最后商定,按各郡的实力分配名额,由韩家拨给灾民迁移的粮食。

凉州金城郡接纳五千口灾民,落户到金城县,归韩家。

雍州武威郡祖厉县接纳五千口灾民,归韩家。

雍州张掖居延属国接纳五百口灾民,归韩家。

凉州安定郡三水县接纳五百口灾民,归韩家。

马腾又接纳了五千口灾民后有些害怕了,不敢再接收。

陇西郡临洮县马玩接纳了三千口灾民,氐道县成宜接纳了三千口灾民,西县梁兴接纳了五千口灾民,安定郡张横接纳了四千口灾民,安定郡临泾县杨秋接纳了四千口灾民。

其余各郡国接纳的灾民分配给各家望族做家丁。

武都郡接纳三千口灾民,陇西郡接纳一千口灾民,安定郡接纳一千口灾民,北地郡接纳一千口灾民,汉阳郡渭水北部各县接纳一千口灾民。

敦煌郡接纳一千口灾民,酒泉郡接纳一千口灾民,张掖郡接纳一千口灾民,武威郡接纳三千口灾民,张掖属国接纳五百口灾民。

总计五万六千五百口灾民。

挡在凉州外面的灾民哭天喊地,哀求进凉州食粮。

戍边的联军兵卒虽然不忍直视,但上司已下死令,如再放入,如下年遭遇同样减半的收成,凉州和雍州会面临同样的饥荒悲惨。

一多半灾民趁还能走动,忍着饥饿返回长安,等待彼等的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一些灾民饿死在关隘外的荒草地上,嘴里塞着枯草。

金城郡接纳的灾民要通过永阳郡的上邽县和马腾的陇县。马腾截留男壮劳力高达四千人,占所收纳的一万口中的四成。剩余是四千年轻妇人和二千孩童。

韩家通过陇县接纳的五千灾民中,男壮劳力五百,年轻妇人一千五百,孩童一千,老年男人一千,老年妇人一千。男壮劳力太少,明显是马腾部属故意之作。

来陇县西负责接收灾民的是韩家军驻守榆中县的韩抚的干将校尉部轻骑百骑长韩帛及所部一百骑。

韩家的收容牌子已发给灾民,但韩帛十分不满,和负责交接灾民的马腾部属争吵起来。马腾部属干脆扣留灾民不放。

前几日只是吵架,后几日就打起来了。一开始用拳脚,互有受伤后,动矛、弓打起来了。

韩帛及所部被马腾部曲全部杀死,只逃走几人,回允吾报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